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聊天时,他炫耀地说起最近不少厂家找自己,安真得知费用后淡淡地说了一句:
哦,我一个广告代言两千万。
直接把肖一若干趴下,老刺激了,我得努力,得奋斗,不说两千万,争取拿到两百万的报价再说。
商业活动不接,公益还是能参与参与。
只录一档节目的肖一若一点都不忙,台里除了正常工作外,也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去敬老院看看老人,去拜访下有困难的住户啥的。
家中装修已经开始,期间只去过一次,乱七八糟,也看不出个啥东西,估计最快,也得六月份才能入住。
学校的演讲十天后开始,躲避推迟了许久,还是的着手准备演讲稿。
他的思路倒是很明确,不画大饼。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自己要是没有系统,现在大概率还是在电台那边当个跑腿小弟。
你要是特别优秀,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听不听无所谓。
对于多数人来说生活都是无奈的,一步登天几乎不可能,摆正心态,寻找到合适的道路与方向最重要。
社会很残酷。
有人穷了半辈子,结果家里一拆迁,成了土豪,有人买了一辈子的彩票,除了花冤枉钱,没有任何收获。
一个人的成功几乎很难复制,画虎不成反类犬。
肖一若的想法是简单一些,直白一些,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杜鹏:“这就是你憋了三天,PPT做十页,每页只有一句话的原因?”
这天下午,肖一若在办公室里昏昏欲睡,电视台暖气打的很足,中午又吃的太饱。
郑秋曼比他忙多了,手头四个节目,几乎每天都有录影。
办公室里没啥人,大伙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再者,主持人也不是属于他们可管的人群。
最近直播做的比较多,十天已经超额完成了整个月的时长,无需补。
他已经和虎皮那儿说了,下个月初便是过年,他便不播了,让老板们来整,那会许多人回老家,也许鉴宝人比平时多一些。
五六期节目下来,古玩街比平时热闹许多,尤其是那几位登台的老板,经常能见到从全国各地过来的游客,买点卖点东西,一个个老师老师喊着,面子给的足足的。
而黄教授那对于肖一若早已无了敌意,这么长时间,他发现小伙子是真牛逼,不是装牛逼,就算是自己,也不敢说涉猎有他广,也不晓得怎么教出的学生。
外头阴雨绵绵,看着挺冷的,肖一若打了个呵欠。
楼下杜鹏张导他们出外景去了,也没地方走动,向台长倒是说了,没事常去他办公室泡泡茶聊聊天。
可正常人,谁会愿意一直和领导呆着,优等生也不行啊。
正在望着窗外发呆的时候,嘟嘟嘟,有人敲门。
回头一看,同台主持人董海波笑嘻嘻地看着自己:“肖老师,有空么。”
“有空有空,”肖一若起身,从边上拿过张椅子:“董老师请坐你这是?”
董海波手上提着个袋子,装着些水果啥的。
“那啥,咱们自己人,也不拐弯抹角,想请你帮个忙。”
“哦,请说。”
电视台主持人有单独的群,也会参加单独的会议,几十号人,也不多,一段时间多少能混熟,董海波坐在一块聊过几次,挺好相处。
“是这样的,”他坐了下来:“明儿我老丈人七十大寿,家里准备请客。”
“哟,董哥,那你作为女婿,不得赶紧过去帮忙。”
“谁说不是呢,可坏就坏在我那节目预约的嘉宾答应了。”董海波一脸难办:“节目组邀约了好几次,都给对方推了,本来已经放弃。
谁能想到,早上打了个电话,说明天有空,要来只有这次机会,过期不候。”
“所以董哥你的意思是让我帮忙?”肖一若问道。
“对!”董海波连连点头。
“行啊!”
“嗯?!”
肖一若干脆利落的答应,让董海波有些措手不及,来之前已经准备了不少说辞。
主持人之间互相带个班挺正常,前提条件是类型得熟悉,这里单独指的是新闻类节目,基本都是直播,要求特别高,一般人没法替代,其他倒是好些。
不谈钱,伤感情,基本靠人情。
为啥找肖一若不找其他人,有那么点蹭热度的意思,小伙子最近火,要是能来帮个忙,也许能稍稍带动下节目。
“董哥,水果我收下了,啥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你和我说就行。”
肖一若之所以如此爽快,就是因为太闲了,得找点事做。
加上他目前就一个节目而已,接触其他类型,对个人也有好处。
董海波感激的同时,也不墨迹,嘚吧嘚,嘚吧嘚,说了一遍。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嘉宾展现下才艺,说点好听的,如此而已。
时间是在明天早上九点,地点在东安某个小区。
巨星从走近科学开始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师
《探寻》是节目的名字,肖一若觉得探寻民间高手更适合。
节目宗旨是寻找民间奇人异事,吹糖人的,弹棉花的,踢毽子的,打乒乓的包罗万象。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找不到。
每期节目半小时,每周五晚上六点播出,收视嘛一般般。
现在网络发达,所谓奇人异事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屡见不鲜,连爷爷奶奶都会刷短视频,自然好不到哪去。
既然答应干活了,肖一若不能敷衍了事。
和直系领导说了一声,得到同意后,当即和董哥去到了节目组,参加了会议。
听到这次要采访的对象,肖一若有了信心。
传说中书法高手,看来不用只是当个工具人主持。
晚上回到宿舍,去搜了搜资料,看了看视频,肖一若心里有些疑惑。
“大师”名叫万林,五十来岁,号称浸法三十年,平时出镜一身大褂,秃头兼长发,身后跟着好几位徒弟。
不仅如此,肖一若隐隐觉得,相比起创作艺术,所谓“大师”,更像是
第二天,带着疑惑的他在前往拍摄地的路上,和编导导演聊了半个来小时,三人斟酌之后,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大师很忙,具体忙啥节目组不知道。
刚进门,他的徒弟便提醒,你们只有一个小时采访时间,请抓紧,我师父不为名利,只是想弘扬传统文化才同意,所以不要问些奇怪的问题。
编导嘴里答应,眼睛看了看前头的肖一若,难道,真如他所料?
房子是个三室一厅,主色调是朱红,以实木和石材为主,桌椅疑似红木,窗台,吊顶都有繁复的雕花,都是能够展现“财富”的方式,相比于实用和美观,更像是纯粹炫耀资本的代表。
没看到正主,屋里头有好几位徒弟端茶倒水,还有人专门介绍,而屋内只要空着的地方,都挂着或横或纵的字画。
“我师父二十岁开始经商,却未曾放弃过书法,平日里苦心研究,用坏了近万支毛笔,集众大家所长,终于有所成,最擅长的,是楷书,隶书,草书,可谓是王羲之在世。
在颤声平台上拥有三百多万粉丝,许多人重金苦求墨宝而不得,只因我师父不愿将艺术与金钱的铜臭扯上关系。
就在昨天,他还与东川省书法协会主席等人把酒言欢,微醺后挥毫泼墨,肆意豪放,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墨宝也被书法协会收藏。”
肖一若求教:“小哥,我想问问,大师写字大概是三十年左右没错吧?”
徒弟点点头,眼前的年轻人他知道,如此有礼貌,心里也开心。
“那万大师真是勤奋啊,只是我还有个好奇的,大师一天大概练多少字呢?”
“不一定,有时几十上百,来兴趣时会更多。”
“噢”肖一若拉了个长音:“我可能要给大师个建议,他买的毛笔也许不太好。”
徒弟正想说话,肖一若没给机会。
“一般来说,就算普通的毛笔,大概三到五千字,每天写一百字,一支笔能用一到两个月,如果保养的好,还能用更久。
如果按照一万支毛笔,三十年最低能写三千万字,那每天不得两千多到三千。
哇哦,一般人真做不到。”
徒弟有些窘迫,这展开他完全没想到,毛笔和硬笔差距多大他一清二楚,两千多字,你就算胡写瞎写,算上换纸,蘸墨,洗笔各种时间,一天,一个月,就算一年坚持下来,三十年?别开玩笑了。
场面一度有些尴尬,节目组都在忍笑,摄影机第一时间便架设到位,完完整整地记录下这段对话。
“这位徒弟才来不久,夸张了一些,”另外一位本在后边忙碌着身穿中山装的徒弟走了过来:“早期师傅穷,都是买的文具店里便宜货,更没有砚台,用的是瓶装的墨水,消耗自然大一些。”
肖一若不置可否,没有与他争论,不着急。
不得不说,这位大师架子确实大。
节目组进来了快二十分钟,茶喝了两泡,这才姗姗来迟。
别说,还真有点艺术家的范儿。
和短视频里打扮差不多,帆布鞋,白大褂,山羊胡子飘啊飘,只是一双小眼睛将气质一块打了不少折扣。
不晓得是不是给肖一若下马威,嘴上在道歉,说的却是正在和某某书法协会某某大家聊天,所以耽搁了一阵,望众人不要见外。
两人相对坐定,大师左右各站定一徒弟,目视前方,面无表情,像是俩保镖。
放在平时,导演也许会商量,诶,要不把这两人撤了,上电视影响不好。
可现在,他笑而不语,请继续你的表演。
“大师你好。”
一切准备就绪,肖一若正式开始采访。
“主持人好。”万林轻抚长须,笑的很是和蔼。
“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有了大师的称号呢?”
万林身后两位徒弟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