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一若拿过对方的手机:“小敏的考试成绩下来了,非常优秀,父亲很开心,带他吃了鳗鱼饭,期间,说服了小敏在暑假时期”
一段话五百多字,读完后,李国忠挤出个笑容:“肖老师的水平确实高,就算没抽中,晋级也不是问题。”
肖一若明白考的是啥,看着挺简单,但考验的是基本功,汉字。
一段话里有各种各样的陷阱:
成绩(第四音),鳗(第二音)鱼饭,说(说)服
平时生活中,多音字用的不是特别准确的情况很常见,但不影响,能听懂就行。
主持人不同,你必须得专业。
如果错了,就是给观众带来错误的指导,责任重大,像是新闻类对错字有很严的处罚,轻则扣钱,重则直接调换岗位。
“我特么一段话,错了五个。”李国忠表示很难受:“晚上的环节是自我介绍,要求语言精辟,新颖大胆,结果这是个坑,给了五分钟准备时间完全是幌子。
介绍完毕后,直接让你对评委进行三分钟的采访,我是面对吴天伟老师,他桌上放着个倒计时的钟,当时我就懵了十秒,吴老师一言不发,给足了压力,直接拉胯。”
肖一若也不知道该说啥,拍了拍他的肩膀。
“没事,想的开,等下次机会呗。”李国忠言语里藏不住的失落。
下次?
大伙都知道,几乎没有下次了。
金话筒要求的是五年以下的经验,这里多数的选手,都是踩着线参加的,对于他们已经是最后的机会。
换做肖一若,如果第一轮都没晋级,回去之后,卫视也会考虑你是否合适,下一届不太有机会。
基本,就是绝唱。
早上还是十个人的小团体,现在只剩下四人,比赛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其他三人没有多呆,明天早上还有比赛,说了几句后便告辞离开。
肖一若有心想安慰,可李国忠并不太愿意说话:“行李我明天早上收拾,估计你回来我已经走了,以后有机会一起喝个酒。”
说完之后,便蒙着头,不再言语。
一夜无话。
早上七点,肖一若准时醒来,尽量小声地洗漱换衣服,昨晚上迷迷糊糊中,似乎听到隔壁床上有动静,估计李国忠没有睡好觉。
在开门将要离开的时候,身后传来说话声。
“肖老师,加油!”
肖一若没有回头,笑了笑,大步地走向食堂。
“是不是觉得很残忍,昨天还有128人,今天剩下一半,我看见有些人刚刚交了朋友,立刻就要分别。”
会议室内,选手们正襟危坐,听着吴天伟说话。
“人,年纪大了,就喜欢讲道理,我也不例外,不过,我说的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
你们是年轻人,参加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也许不少人觉得,金话筒,多重要的比赛,如果搞砸了,今后就完了,天都要塌了。
其实不然,比赛只是比赛,只是说明在目前阶段,你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并不代表以后的成绩和表现。
只要愿意努力,依然会有美好的未来在等待。
人生,起起落落很正常,一蹶不振不可取。
今天的失败,也许会让你难受,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几天,几周,几个月后,你再回头看看,觉得也不过如此,所以根本没必要太在意,调节好心情,将这次比赛当做人生中一次经历。
纵观金话筒的历史,撒贝,朱俊,李小萌,朱寻飞,张洪明
他们在金话筒上表现的也不是特别好,可现在呢,几乎都是各大卫视的顶梁柱。”
选手们被说的有些感动的时候,吴天伟笑了笑。
“当然,能拿前十或者冠军,自然更好,几千个被淘汰的选手出了十几个精英,但冠军的发展肯定不错,努力吧!”
偌大的会议室空旷了许多,人少了,摄影机反而多了。
肖一若和其他选手一样,坐的端正,目不斜视,前期的比赛镜头不多,可万一上镜了呢,这可是要在燕视播出,面对的是全国观众,必须注意。
六十四进三十二,就没了幸运选手抽奖的环节,评委又给了大伙另外的惊喜。
选手们收到通知,穿的都是运动鞋。
第一项任务,五公里跑。
64人来到酒店门口,一声哨响,出发。
每个人心中都有疑惑,还考验体力的么?
进三十二强就能上燕视展现自己,都冒着劲儿往前冲。
肖一若没有去考虑评委的用意,猜了没啥用,但肯定有用意。
毕竟大学刚毕业,相比于在电视台呆了几年的其他人来说,体力有些优势,不过没太着急,前头有十几个人冲的特别快,转眼将大部队拉了上百米的距离。
五分钟后,人群从一群变成了一条线,有些体力不好的,已经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有些人在咬牙坚持,有些人神色轻松。
肖一若感觉还不错,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和领头羊只差二三十米的距离。
早上的空气很好,太阳照在身上早已感觉不到寒意,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没有人聊天,这也是比赛,说话影响呼吸节奏。
不知跑了多久,来到了折返处。
为了避免作弊,选手们需要签下自己的名字,再次返回。
肖一若这会已经在领跑的几人当中,好一会,看见了对面过来的选手,对方的表情不是特别好,落后太多了。
再次看到酒店,他开始加速,边上的几人也没有认输。
大家心里想的一样,拿下第一,可能有好的分数。
一番冲刺,肖一若有些可惜,第二个冲过终点。
没等这几人缓口气,马上被工作人员带到了一楼。
巨星从走近科学开始
第一百一十章 组队战
气还没喘匀,肖一若等六人被带进了一楼的会议室。
里头是评委之一知名媒体人陈传东先生。
“恭喜你们,获得了第一,来,请坐,喝口水。”
所有人听话地坐下。
看着大伙表情疑惑带些紧张,陈传东笑了笑:“别担心,接下来没有特别的环节,你们可以好好休息几分钟。”
听到这话,众人没敢放松。
肖一诺咕嘟咕嘟干掉半瓶水,这才缓了过来。
其他人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累的够呛。
等了一会,又过来三个小姐姐,面色有些苍白,肖一若等人连忙送上水和纸巾。
“休息的差不多吧,那咱们说正事。”
见大伙呼吸逐渐平复,陈传东正色:“我知道各位心里有疑惑,不用着急,我现在来解答。
接下来六十四进三十二的比赛,将分组进行,你们九人将成为一支队伍。
任务,是在五天内,拍出一期四十五分钟的节目,创意,主持,后期等等,所有工作都需要你们来完成,经费一万元。
最终作品评分优异的队伍出线。
作为第一名的队伍,好处是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专业的意见。”
话刚说完,几人立刻互相看了一眼。
之前说的比赛时间是三天,现在改了,还变成了组队团体战,惊喜没停啊。
顺便目光集中在其中两位的身上,一线卫视的朱伟明,二线卫视的李世伟。
朱伟明点点头:“陈老师,节目类型有要求么?”
“不能抄袭,或者和其他节目雷同。”陈传东耐心解释:“类型可以是娱乐,正能量,新闻等所有题材,需要的装备可以和小张提出,另外,提供一辆专车供你们使用。”
“能请外援么?”肖一若问道。
“你说的外援是什么意思?”
“比如明星艺人。”
“可以,相关费用自理,但是,这是团队的比赛,也是对个人的考验,我明确告诉你们,评选的标准和知名度无关,只看作品质量。”
肖一若点点头,得,请陈建新或者安真的计划落空。
接下来半小时,选手团队和陈传东老师详细地交流着各项注意,心里有了底儿。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你们自己把握。”
说完,他起身离开。
九个人互相看了看,有人问到:“咱们现在要干啥?”
五天自创一期节目,对于专业编剧导演来说,都是搞挑战,何况是他们。
肖一若提出了建议:“要不,咱们先做个详细的自我介绍吧,把各自的强项说出来,毕竟一个剧组,需要各方面的工作。”
“我来负责记录吧。”有个女生拿过了电脑:“从我自己开始呗。”
其他人没有意见,九个人,不可能都做主持人,需要有人从事幕后的工作,必须得互相了解,不用猜,相信其他选手也组成了队伍。
一番自我介绍,肖一若无疑是纸面实力最差的那个。
毕业学院不如其他人不说,三个月的主持经历,还是出身电台,确实有些不够看。
好在,大伙没有轻视,态度都挺好,或者有人看不起也是放在心里,要知道,会议室内可是有摄影机在拍摄,
“我们应该选出个队长,再制定个队伍名字吧。”
都是主持人,陈传东不会把一切说的太详细,许多东西需要自己琢磨。
队长选的比较快,交给了朱伟明来担任,除了来自一线卫视的关顾,他在所有人里年纪也是最大的,三十三岁。
在主持人行业,三十岁可以说才起步,并不算迟,许多都是读了研究生之后才参加的工作。
朱伟明没有推脱,在大伙想名字的期间,暂定了几条关于时间会议的规则。
海燕队:海燕有红色闪电之称,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天气中从容穿越。
志通:志在天下,通达四海。
破浪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同路人:风雨同路,别树一帜。
九个人想了十几个名字,似乎都缺那么点意思,要么有些土,要么没啥特殊意义。
肖一若一直在思考,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