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今天怎么感觉不太对啊,是不是少了什么?”
人们总是会忽略每日习以为常的东西,只有当那东西突然消失的时候人们才会注意到,被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人,原来很重要。
有一些时日未见的花胳膊又开始现身了,之前一段时间,花胳膊们都是穿带袖袍子的,只是如今又将花花绿绿的粗胳膊显露出来,丝毫没有怕冷的意思。
小偷小摸的事情也开始频繁发生,张娘子家丢了个肚兜,李寡妇家半夜被人踹了院门,二秃子家的下蛋鸡跑不见了,刘员外养了多年的老黄狗也不知被哪个损贼抓去吃肉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县城里的那些个捕快不见了。
除了定陶原本那些个废物捕快,知县大人带来的那些人集体失去了踪迹,就连护卫都少到可怜的程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百姓们对于城里变成了原本的样子非常不满,但却没人敢去质问知县小老爷,因为小老爷最近的脾气很大,经常会骂人。
纸是包不住火的,没两天就有人得到了确切消息,那天夜里闯进小老爷府宅的贼人是为了抢东西,而且还真的抢走了。
消失的捕快和护卫们,是去抓捕贼人了,因为小老爷有令,若找不回那件东西,所有的护卫都要处死。
能被知县小老爷如此看重的东西,那定然是了不得的宝贝啊。很快有知情人爆料,小老爷被抢走的,乃是当今官家最想要的至宝,“蛤蟆杯。”
如此荒谬的无稽之谈本不会有人信的,但爆料人的身份却又让大家疑惑起来,因为那人是原本林县丞府上的管家。
第三百二十四章 梁山夺宝队
据管家说,那蛤蟆杯原是在林县丞府中的,抄家的时候被小老爷抄了去。这次也不知是怎么走漏了消息,这才招惹了贼人来抢夺。他还说,来抢夺宝贝的不一定是贼人,很可能是广济军的精锐,因为知军常怜喜常大人,也曾在林府见过那件至宝的。
林府管家如此说,百姓们也只是将信疑。但下午的时候却又突然听说,那位管家被知县小老爷请去吃牢饭了,一时间再没人怀疑整件事情的真假。因为有一句话形容知县小老爷的做法再明确不过了,欲盖弥彰。
王定六觉得自己很丢脸,因为他刺探了这么久什么消息都没得到,最有用的消息却是从街上听来的,若如此说与宋江哥哥听,那得是有多丢脸。
为了得到确切的消息,王定六冒险去了大牢,想要向林县丞夫妇求证一番。他声称想要探望关在大牢里面的一个老朋友,托了一圈人,送了数十贯铜钱出去,这才得以进入大牢。
可进了大牢他却发现,林县丞夫妇已经不关在这里了,连新近捉来的县丞府管家也没在牢中,想必是知县大人担心走漏风声,另寻了隐秘之地关押。
王大官人没有任何迟疑,立马回家换了件不起眼的烂袍子,混出城后直接乘船向梁山泊而去。他已经想好了,万万不能说这消息是街上听来的,只说是自己潜入贺狗官府邸才打探到的消息。至于街坊间的传闻,那不过是巧合而已。
亲眼看到王定六出了城,李登科李大统领终于松了口气。
为了布下这血腥的骗局,天赐军攻破了一个作恶多端的山寨,这才活捉了足够的山贼。为了把那些山贼偷运到十一哥的宅子里,北行司动用了大量人手,数次使用障眼法,这才能在王定六的监视下神不知鬼不觉布下这个局。
死的那些个护卫和贼寇,自然都是换了衣服的山贼。
谣言就像长了翅膀的野火,借了秋日的北风迅速燃遍整个京东西路。
广济军州知州兼知军常怜喜大人心中苦涩无比,三日前他便听到了至宝蛤蟆杯落入他手中的传言,对此常大人只是一笑过后便置之不理了。都是些愚夫愚妇,便让他们传去好了,官面上的大人们又有谁会真的信了那些个传言呢?
可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常大人笑不出来了,因为至宝蛤蟆杯,真的落在了他的手里。
常大人只是听闻有两伙人在城内持械厮杀,立即便派了人去镇压。哪成想,厮杀的人一个没捉到,派出去的人却抱了个锦盒回来。
直觉告诉常怜喜这是个陷阱,可这宝贝蛤蟆杯却是真的,只看了一眼便惊得他移不开目光了,绝不可能有假。
这是什么?这是当今官家满世界寻找的宝贝啊,如果能献到官家面前,那便是天大的功劳,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面色扭曲地咬了咬牙,常大人决定将计就计。虽然明知是陷阱,但却依旧不能放过如此好的机会。为了升官发财,多大的陷阱都要踩一脚,再趟过去。
不消两个时辰,广济军便集合了最精锐的一千官军,护着一个锦盒直奔汴梁而去。
大宋朝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百十名盗寇就能穿州过府,纵横两路六府十一个县,堪称无敌。无数的州官县官宁愿给盗寇送钱送粮,换取盗寇绕道而过,也提不起勇气发动乡兵将其击退。
梁山好汉们在这一带想打哪里就打哪里,还真不是没有原因的。
宋江哥哥收到王定六消息的时候刚刚从大名府回到梁山,虽是没能攻克大名府救出卢员外,但却新收了大刀关胜这样的虎将,心中自然是高兴的。
听了王定六的禀报,宋黑子立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抓着王宝六不停追问消息是否属实。
这大宋的天下,有哪个当官的不想讨皇帝欢心?宋江心心念念的都是能够招安,做个大官光宗耀祖,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与当今皇帝搭上关系啊。虽然身为山贼没有向赵官家献宝的渠道,但招安肯定是早晚的事。等到招安的那一天,再将这至宝蛤蟆杯献给赵官家,立马就是大功一件啊。
宋江当即与吴用密谋了一番。初时吴用是反对的,因为抢到官家势在必得的至宝,梁山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但宋江却坚持已见,声称梁山早已是众矢之的了,有这些个兄弟在,便不需惧怕官军。
但他二人都没想到的是,所谓的众矢之的不过是表面上的难处而已,田十一的计策哪里会这般简单。
宋江连夜派了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金枪手徐宁、黑旋风李逵、九纹龙史进、浪里白条张顺十一名正将,另外又带了十七名偏将千余精锐山贼直奔广济军州而去。
送走了超级精锐的抢宝队伍,宋江却依旧惋惜着,可惜林冲兄弟没在山上,否则便更有把握一些了。
广济军一千精锐受了严命,几乎是一路跑着向汴梁方向行进,但却依旧被梁山贼寇衔尾追了上来。
宋江派出的阵容实在是太豪华了,广济军一千士卒虽然号称精锐,但真正的战力却远不及梁山贼寇。更何况人家梁山派出的是一群武功高强的高手,广济军却连个像样的将领都拿不出来。
说是厮杀有些勉强了,广济军几乎未做任何抵抗便溃逃起来。因为梁山好汉的目标是锦盒,广济军到是没死伤多少士卒,但受了严令的兵马都监却死都不肯失了锦盒,最后力战而死。
能够如此轻易便得了锦盒,梁山好汉们自然高兴,当众就将锦盒打了开来,随即鸦雀无声。
锦盒是锦盒没有错,但里面却不是传说中的蛤蟆杯,而是一只缺口的破碗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至宝蛤蟆杯已由济河送往汴梁,诸位好汉担待则个。”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见了
黑旋风气地一斧子劈碎了破碗,大叫着要给狗官好看,随即孤身向广济城而去,声称要亲手拧下狗官的头颅。
众好汉们一来也气得够呛,二来担心李逵若是出了意外没法子向宋江哥哥交代,便跟着一同奔向广济城。
这次出来虽然好汉不少,但千把人就想攻占州府大城,依旧有些儿戏。说白了,好汉们也就是去发泄一下怒气骂上几句吓吓狗官,顺便再沿路抢劫几家富户,这一趟也算没白来。
眼见着梁山贼寇堵了城门叫骂不止,知军常大人吓得不知所措。自家人知自家事,常大人对自己的广济军是不报任何指望的。而梁山贼寇向来攻无不克,青州等州府都被他们祸害过,城中官吏及家眷更是一个没留,常大人又怎么能不害怕。
此时的常大人又后悔又庆幸。后悔的是为何不在一千广济军出城的时候,带上家眷真的由五丈河入济水去汴梁,那样就不会有眼前的祸事了。庆幸的是至宝蛤蟆杯并没有送走,如今还在他的手上,若是忍痛献给梁山好汉们,许是能换得活命。
颤抖着腿抱着蛤蟆杯来到城墙上,常怜喜大人与梁山好汉开始了谈判。听闻狗官并没有把至宝蛤蟆杯送走,还愿意献给梁山,众好汉心中大喜,唯有李逵兀自骂个不停,声称他自会杀到城里抢夺蛤蟆杯,不需狗官的讨好。
知军常大人本就抱着死中求活的打算,将蛤蟆杯高高举了起来,声称大不了与蛤蟆杯一同摔个粉身碎骨。
好汉们连忙用宋江哥哥的命令为借口,压制住暴躁的李逵,并向常怜喜保证,拿了蛤蟆杯他们转身就走,绝不折损广济城的一草一木。
梁山千多人退出到两里之外,常怜喜差了心腹抱了蛤蟆杯送到城外。
好汉们果然信守承诺,收了蛤蟆杯二话不说便踏上回程之路。但信守承诺的自然是所谓的好汉们。有些个连所谓都算不上的,却是一斧子劈死了送蛤蟆杯出来之人。
李逵劈死一人仍觉不过瘾,又冲到城下大骂了半个时辰。
梁山众人都走了,一个人自然是无法攻城的。李逵骂得口干舌燥,这才悻悻着去追赶众位哥哥。心里面却在琢磨着,到哪里寻户人家杀两个人泄泄火气,再抢些酒肉润润喉。
常怜喜常大人大难不死,心中恨死了布下陷阱将蛤蟆杯送到他手中之人,但却没敢憎恨梁山的那些个好汉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