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尽量筹备一些冬衣,供驻守壶关的将士们使用,今年这个冬天还是可以过得去的。
一时间,壶关那边,刘玄和袁绍演的热火朝天,王彧、于禁是干的热火朝天。
因为这次是修筑过冬的军营,自然不可能随便找个地方扎几个帐篷那么简单。好在刘玄给于禁标明了各个军营的位置,不然于禁还要再骑着马瘦上一圈。
上万大军,驻扎在一个小小的壶关县,那是有很多不方便的。
就像刘玄和胡轸、吕布、李肃等人被十八路诸侯围在城里一样,他们可是占据了许多民宅的。而且那么多人,士兵的居住环境可想而知。
这次刘玄不打算把大军放在县城安置,而是分兵各处驻扎。
壶关县对外明面上的道路只有壶关关卡这么一条路,但实际上,还有四条显而易见的道路,只不过这四条道路都不是给人走的,而是给水走的!
三支河流从西面的山脉峡谷流入壶关县,又因为地势东高西低,所以三支河流逐渐汇聚成一条。
而三条河流汇聚之地,恰好就在壶关县城的西面,想来壶关县一开始也是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这才在此设立的县城。
河流受东面地势所堵,只要不甘心的顺着东面向北流去,最后再通过一个峡谷,流出壶关县。
刘玄选定的这几个军营,都在那几个大峡谷附近。
一是靠近水源、取水方便。二是靠近山脉,即可避风、又可砍柴。最后还能防备敌人趁着冬季枯水期沿着河道摸进来,或者滑着冰溜溜达达的就进来了!
于禁很忙,之前是他帮着百姓收粮食,帮着王彧收赋税,现在,呵呵呵,没人帮他造军营。
呸!一帮没良心的。
于是于禁特意在百忙之中跑去壶关找自家老大刘玄告状去了,或者说是进言:“老大老大,我们可以征召壶关县的工匠、百姓过来盖军营!”
刘玄一想,也是这个理,他手里缺布匹、缺毛皮、甚至粮食都不富裕,但他就是不缺钱。
倒不是钱多,而是因为都被袁绍堵在壶关里面了,有钱也花不出去啊!
还不如搞搞工程,然后发发工资,让这些钱财在壶关内部流通一下,那句话咋说的来的,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于是刘玄毫不犹疑的同意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于禁嘴里的征召工匠、百姓,是属于徭役的一种,是压根不给钱的。
也就是所谓的徭役!
徭役是历代朝廷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
咋说呐,说白了就是百姓应尽的义务。
只不过刘玄那个时代即和平又强盛,大家都缴税,然后国家用这笔钱来搞事情。
有啥工程都是大车小车,各种车。不管是劳动强度,还是工作环境,都比历朝历代强多了。
最重要的,给钱!发工资的了!
所以刘玄那个时代很多人,对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感触不多,因为国家在无形之中,就用票子引导了这一切。
唯一让人有点感觉的可能就是服兵役,早些年还有为了逃避兵役往自己身上刺青的。现在吗,当兵的待遇可好上太多了。抢着当兵的大有人是。
当然,这里面不乏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太皮,所以交给国家好好调教的。
反正是和平事情,又不打仗。去军队历练两年回来,不良少年就成了棒小伙。就业找媳妇都好找。何乐而不为呐?
国家动一动就是流水一般的花票子,自然要多赚票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乎,各种赚钱的法子就出来了,比如大家常见的,高速公路费,也被大家戏称为买路钱。再比如石油、烟草、盐业等等。
这些都是最常见的一些赚钱大户。
就更别提那令所有富豪都头大的分阶段税收制度,赚的越多,给国家的就越多。反倒是每个月赚三四千的,不用给国家纳税。
这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财产的二次分配!
这里最能明确的一点是,国家也要学着理财,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一贯作风。可以财富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修高速公路。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花个五六年、花个几十亿,修一条高速公路。
然后即方便的交通,拉动了商业贸易,还能收过路费回本。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所以,刘玄就是想套用这种模式,只不过他会错意了,或者说于禁会错意了。
徭役一出,刚刚忙活完的百姓叫苦不跌,然后王彧就骑着战马跑来告状了!
叭叭叭一顿说,刘玄头都大了!
然后顶着袁绍的箭雨好说歹说,把自己原本的意思一说,这才把王彧打发走了。
王彧走下城头时,人还是蒙的。
啥叫徭役?
奥!多大点事。
咱们给过来做工的百姓发钱,管不管吃住,发多少钱你丫自己看着办。
别来烦老子。烦死了!
卧槽,这箭是哪个王八犊子射的,挺刁钻啊!
就这样,王彧悟了,自己这个老大是要疯啊!居然痴心妄想要给百姓发钱,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天辟地独一份了!
疯的这么严重,还有救吗?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臣才是大汉的忠良啊
王彧走了,骑着自己心爱的小骏马走了,只留下刘玄在城墙上跳脚骂娘。
刘玄这边都开始准备跟袁绍打持久战了,前前后后打了一个多月。双方加起来的伤亡愣是没死够一千人。
这是对粮草、士气的大比拼。
结果,袁绍走了!当真是轻飘飘的来,轻飘飘的走,不带走上党郡的一点东西。只是留下了一点东西而已。
袁绍与刘玄在这磨蹭了一个多月,眼瞅着就快要过冬了,终于是走了。只留下张杨这个上党郡太守,以及交由张杨统领的三千兵马。用来防备在壶关做缩头乌龟的刘玄。
一开始刘玄是不相信袁绍就这么走了的,所以好几天都没出来。而张杨也是一个鸡贼的,自家袁老大走了,只给自己留了三千兵马镇场子。
所以他立刻在壶关周围布下了无数的探马暗哨,直接把刘玄派出的游骑探子给砍了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搞得刘玄更疑神疑鬼了,还以为袁绍这货是故作疑兵之计。打算给自己来个引蛇出洞,直打七寸!
于是张杨和刘玄就这么一内一外的对峙了起来。最后还是天气越来越冷。张杨才罢兵返回了长子县。
但是有个毛线球的用,长子县离着壶关关卡太近了!刘玄骑着战马小半天就能跑到。
所以在发现壶关外好几天都没敌人冒头之后,探马游骑畅通无阻后,刘玄就带着几十名骑兵护卫出去浪了。
一顿嚯嚯就跑到了长子县,这么一打听。喝!好悬没把刘玄鼻子给气歪了!
原来袁绍这货早就跑的没影了,因为公孙瓒和韩馥把入侵的青州黄巾给砍翻了。
张饶所率的三十万青州黄巾军,被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
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
现在别说是冀州,就连并州这边都传唱着公孙瓒的赫赫威名,可以说是威名大震。
而张饶所率的青州黄巾虽然被公孙瓒击败,但依旧有着很强大的战斗力,听说已经率众二十万从冀州返回,正在攻打北海相孔融。
看来是因为粮草辎重被公孙瓒所夺,张饶不得不再抢些过冬的物资。
对此,刘玄的面皮是一抽一抽的,三十万黄巾军,公孙瓒带着步骑两万人就给砍翻了。虽然黄巾军良莠不齐,战斗普遍低下。
但那可是三十万啊!大哥!不要开玩笑啊!
这个锅,绝对在张饶自己的统兵能力上,一个野路子出身的造反派,碰上公孙瓒这种正儿八经的朝廷大佬。果然是能活着就好!
至于被张饶攻打的孔融,额,虽然隔得比较远,消息还没传过来。但刘玄觉得孔融是要扑街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太史慈就是孔融被黄巾军围城的时候出现的吧,难道就是这次?
应该不是,这才是张饶、而太史慈突围去找刘备的时候,是管亥那一支青州黄巾围住了孔融。
再者说了,就算自己没和刘备对砍,刘备这个时候最多也就是公孙瓒帐下的一个别部司马。有个屁的名气和实力,太史慈会去寻他。
所以,应该不是这次。
事实和刘玄所料想的差不多,但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遥远的东方,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
孔融在讨伐完董卓,带兵回到北海后。立刻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
谋划什么呐?
当然是趁着张饶北上攻打渤海郡,咱们从背后爆他菊花,咳咳,偷他水晶,直捣黄龙!
前期一片坦途,顺利的不能再顺利了,直到张饶被公孙瓒砍翻,带着二十万散兵败将返回了北海国。
孔融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率军出征,打算趁着张饶刚刚被公孙瓒击败,士气军心受挫,又是久战成疲、长途跋涉,立足不稳、缺少粮草辎重等等负面BUFF在身。
一举砍翻张饶。
结果被张饶直接一记滚你娘的大耳光子给抽回去了!
事实正面,孔融这个名士出身的朝廷大佬和公孙瓒这种武将出身的朝廷大佬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
尤其是在统兵作战方面,差距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孔融被盛怒中的张饶一巴掌拍飞了。打不过怎么办,当然是跑,咳咳,是战略性撤退。
经此一败,孔融终于是被打醒了,明白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