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工程兵-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在对匈奴作战时却很正常? 这也是步兵对阵骑兵的一大缺陷之一:“机动不足只能以兵力凑”。

    在等待杨端和大军赶来的期间? 北地军就抓紧时间训练。

    神武军当然是加强力量? 随着力量训练的深入,能挽强弓的已增至千人。

    沈兵将他们编在一队由剺率领。

    这是必须的? 事实上往后每百人能挽强弓都要编为一队。

    否则? 若一队中有些能挽两百五十斤的强弓有些只挽两百斤,那么就无从指挥也无法齐射。

    大梁军那,狼筅已逐渐退出了战场。

    这一方面是因为北地这里几乎找不到竹子,另一方面则是狼筅主要是对付密集的步兵冲锋,在与匈奴骑军作战时很难发挥作用

    匈奴骑军基本不会直接冲阵,大多是隔远了射箭。

    狼筅虽说可以挡一部份箭矢也可以遮挡敌人视线,但挡箭矢效果肯定比不是盾牌,遮挡敌人视线对骑射而言又没有太大的必要。

    于是沈兵一声令下,狼筅就暂时在城中,原本的狼筅手尽数改为长枪兵。

    训练科目还是像之前一样,行军加力量训练。

    如果说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增加了“投弹”科目。

    至于是投什么弹就不用说了,自然是“霹雳火球”。

    投掷距离当然是越远越好,在这前提下还要了解爆炸范围及安全问题,否则贸贸然投出后会炸伤自己人,投出后还要及时卧倒以避免自伤

    所有这一切都要学习。

    从没有使用过热兵器的步卒们学习起来还真有些困难。

    沈兵就让他们用模型一遍遍的练,真到形成条件反射为止。

 第三百五十三章 心态

    杨端和独自带着数十年骑军先行赶到九原。

    他一走沈兵的将军府就笑着朝连连拱手道:

    “大将军,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沈兵赶忙回礼:

    “一切都好,恭迎将军。”

    然后赶忙请杨端和上座并让亲卫端上酒水。

    此时的杨端和心下是感概良多。

    眼前这沈兵年前还是一名小兵,不想此时已是自己的上级虽说他早有预见,但此时真到了这一天,杨端和还是有点不习惯。

    难得的是沈兵在他面前并没有摆架子,还是像往常一样恭敬,这让杨端和心下稍感安慰。

    彼此寒喧了一阵,杨端和就问道:

    “今趟我等北击匈奴,不知大将军有何安排?”

    杨端和会有此一问是因为他还没收到嬴政改变战略的命令。

    这也不奇怪,这一方面是因为古时通讯不变,另一方面则是杨端和一路轻骑往北地赶

    此时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若杨端和等人一路轻装简行骑马行军,就连送信的都赶不上他们了。

    沈兵解释道:

    “将军有所不知,皇上已将目标改为后套。”

    杨端和“哦”了一声,如同扶苏一样颇感意外。

    杨端和也是个了解嬴政的人,知道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但转念一想,心下又暗叹一口气。

    因为不用问也知道,嬴政定是在沈兵的劝说下改变目标的。

    能让嬴政改变目标,由此可知皇上是何等信任沈兵,这让杨端和心下又有些不舒服。

    但也只是一闪而过。

    杨端和也没多问,只朝沈兵拱了拱手道:

    “如此甚好。”

    “老朽请战,只待我大军一到,就立刻开拔往后套进发!”

    沈兵迟疑了下,然后就有些尴尬的说道:

    “将军,此战河内兵可否保我军粮草输送?”

    杨端和皱了皱眉表情有些不自然了,只问了声:

    “我十万大军保粮草输送?”

    “大将军应知我河内兵是百战精兵!”

    沈兵赶忙回答:

    “沈兵便是出自将军置下,当然知道。”

    “只是”

    杨端和问:

    “只是什么?”

    杨端和心下暗道:

    好你个沈兵,升官才不过几日便已学会官场那一套,知道压别人功劳抬高自己让我十万大军看护粮草不就是为了这吗?

    你要是防着我杨端和,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想着脸色自然而然就阴沉了下来。

    沈兵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

    “将军可有闲情随沈兵视察军队一番?”

    杨端和表情生硬的拱手回答:

    “大将军之令,属下怎敢不从?”

    说着就起身站在一旁。

    沈兵也不多作解释,只是带着杨端和走出将军府并让人备好马车。

    马车一路急驰至军营,沈兵先带着杨端和到左侧的大梁军军营。

    杨端和见大梁军正在反复的抛掷一个布团,眼里就闪过一丝疑惑。

    沈兵问:

    “将军可知兵士抛掷的是何物?”

    杨端和回答:

    “难道便是大败匈奴的霹雳火球?”

    沈兵发明“霹雳火球”大败匈奴一事早就在中原传开了,杨端和当然也听到了风声,只是他并不知道“霹雳火球”长什么样。

    沈兵回答:

    “正是。”

    然后朝跟在身边的仞扬了扬头。

    仞会意,当即下令来一组实弹。

    却见上来一什兵士,随着什长一声令下,就整齐划一的点燃手中“霹雳火球”之后往外一抛,就全部趴在地上。

    “轰轰”一阵爆响之后,数十步外的一片草人就被炸得东倒西歪,倒把杨端和吓了一大跳。

    他有听闻“霹雳火球”的威力,但只道多是口耳相传夸大其词,不想此时一见却是比传闻的有过之无不及。

    沈兵问:

    “将军,你看以此物攻城如何?”

    杨端和点头道:

    “却是攻城的好物事!”

    “将此物抛上城头,不需攻上城墙也能让敌人死伤惨重。”

    沈兵又将杨端和带到神武军军营。

    这一回就不需要沈兵多说了,杨端和一进军营就吃惊得瞪大了眼睛神武军正在练习骑射,那些骑军在马上挽弓居然也能射至百余步?这在中原可是没有任何一支骑军能做到。

    沈兵又问:

    “将军,以神武军比之河内兵又如何?”

    杨端和叹服着点头道:

    “老朽心服口服。”

    “以大梁军、神武军此等军力,战力自是远胜河内兵。”

    “以北地军为主力理所当然。”

    沈兵摇头道:

    “将军有所不知,这并非以谁为主力的问题。”

    杨端和奇道:

    “此话怎讲?”

    沈兵在旁边找了块草地,从怀里掏出地图一边在地上摊开一边解释道:

    “将军请看,从云中郡至九原有四百里。”

    “从九原至后套五原又有四百里。”

    “而九原刚定粮草不足,我大军所需粮草、装备皆需自云中郡运至前方。”

    沈兵这说的是实话。

    其实这不是九原是否“刚定”的问题。

    九原、云中郡因错过农期两年内无法自产粮食,几乎所有粮食都依靠云中郡纺布去中原交换或是由嬴政调配。

    而九原又新增百姓十余万。

    于是那粮食就是不间断的从云中郡送来却依旧不足。

    沈兵接着说道:

    “这前后粮路共八百里,若我军以十万河内兵攻五原而以两万北地兵护粮”

    杨端和闻言不由“哦”了一声恍然大悟。

    这的确不只是哪支部队战斗力强的问题,甚至都不是兵力够不够保护补给线的问题。

    而是若将十万河内摆到五原进攻匈奴,就意味着有十万张吃饭的嘴在八百里外这就算动员所有百姓运输补给都运不过来。

    但如果只有两万张嘴在八百里外,十万张嘴在九原及云中郡一带,那么后勤压力就会小得多不需要再将那么多的粮食运到前线那么远的路程了,当然被匈奴袭击的危险也会小得多。

    想到这,杨端和就惭愧的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

    “一切听从大将军安排!”

    同时杨端和心下暗想,自己应该尽快适应这种角色的对换并调整好心态,否则

 第三百五十四章 学习

    在河内兵赶到前,沈兵就详细的向杨端和介绍了秦军与匈奴的优缺点。

    其中当然包括新弩及“霹雳火球”的使用。

    这些东西都还是其次,最主要的其实还是三弓床弩

    确切的说,对于担负粮草保护任务的河内兵而言最重要的是三弓床弩。

    与其它秦军一般,杨端和置下的十万大军也多是步卒,骑军加上车兵也不过一万。

    且这些骑军还是使用臂张弩的“初代骑军”,再加上他们又没有藤甲护身,在草原与匈奴正面作战几乎就是找死。

    不过当然,他们的任务不是与匈奴作战而是保护粮草。

    那么河内兵完全可以带上三弓床弩并以其发射“霹雳火球”威摄匈奴。

    杨端和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越惭愧

    他完全没想到与匈奴对阵还有如此多的门道和危险,枉自己还想以十万大军为主力攻五原。

    若当真如此,只怕这十万大军都要全军覆没了。

    又过了二十余日,当河内兵一赶到九原,沈兵马上就将已训练好的三弓床弩及弩手按北地军的编制分配下去。

    广个告, !

    接着又准备了些粮草,就将探子派往五原侦察。

    冒顿那边很快就收到了风声。

    这倒不是因为沈兵派出的探子,而是杨端和那十万大军赶到九原闹出的风声太大了。

    冒顿一听说又有十万秦军赶到九原,他一看地图就皱起了眉头。

    冒顿成为单于之后,左贤王自然就由他儿子挛鞮稽粥接任稽粥就是后来继冒顿单于之后的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可以说是完成了冒顿单于未完成的鸿愿:攻伐月氏杀了月氏王平定西域。

    此时的稽粥不过十余岁,初生牛犊不畏虎的他想也不想就说道:

    “单于,给我五千人马,我去把那沈兵的人头拿来!”

    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