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稽粥不过十余岁,初生牛犊不畏虎的他想也不想就说道:
“单于,给我五千人马,我去把那沈兵的人头拿来!”
冒顿两眼一瞪,说道:
“如果你以为自己现在已经能打败猛虎,那么还没等你长到打败猛虎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它的食物了!”
稽粥反问:
“沈兵是猛虎吗?”
冒顿点了点头:
“它是比东胡王还要凶猛得多的猛虎。”
“你还想带五千人马去拿他的人头吗?”
稽粥摇了摇头,回答:
“等我长大,总有一天会打败他!”
冒顿点了点头。
右贤王熏狁yǔn原是冒顿的部将,在冒顿任单于后他就升任右贤王统领匈奴大军。
熏狁问冒顿:
“东胡如此强大且步步进逼,单于都没有皱一下眉头。”
“为什么秦军只是增援了十万军队到九原,单于就如此担忧?”
“单于是担心秦军会到草原来杀死我们的勇士抢走我们的牛羊吗?”
冒顿摇了摇头。
熏狁又问:
“单于是担心秦军会夺走我们的领地吗?”
冒顿又摇了摇头。
熏狁奇道:
“那单于担心的是”
冒顿指着羊皮地图说道:
“五原,我担心的他们夺走五原。”
这才是正常反应,秦军打下九原当然是继续以九原扩大战果占领黄河上游的后套,而像嬴政那样直接下令北击匈奴要将其连根拔起这只是痴人说梦而已。
熏狁是个典型的匈奴勇士,他当然不知道五原的价值,于是只望着地图上那个圈发愣。
倒还是稽粥看出了些名堂:
“如果秦军夺了五原,我们在河西的勇士就没了退路!”
冒顿欣慰的点了点头,他一直以中原的兵法教导稽粥,此时看来已有些成效。
“所以!”冒顿下了结论:“我们要么撤出河西,要么守五原。”
稽粥回答:
“土地是国之根本,哪能轻易撤出?”
熏狁迟疑着说道:
“那就是守五原?”
“可那是一座中原的城,我们不知该怎么守!”
顿了下,熏狁就说道:
“我们可以用骑兵把他们打退!”
冒顿摇了摇头,说道:
“还记得九原一战么?”
“秦人还会像那场战斗一样进攻五原。”
冒顿这话一说熏狁就不敢再说话了。
“震天雷”的响声至今还让熏狁心惊胆寒,他左腿甚至还留有一道疤,那是从“震天雷”里飞出的尖刺划开的匈奴人不知道“霹雳火球”是何物,就称之为“震天雷”。
迟疑了一会儿,熏狁才问了声:
“那么,我们该如何守住五原?”
冒顿将目光投向帐蓬外的草原,若有所思的说道:
“我听说秦人正学我们一样骑马射箭,他们试图在骑射方面超过我们。”
“也许,我们也应该像秦人一样学习守城。”
“这样才有可能打败他们!”
不得不说冒顿的想法确是有过人之处。
首先是后套虽说也是块地形平坦的平原适合骑战,问题是它周围群山环绕南面又有黄河所阻,不像北面蒙古高原一样开阔空旷可以进行远距离机动作战。
在这种地形情况下与秦军作战,而秦军手里又有“震天雷”,想要守住五原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其次,就是五原有个现成的城池。
如果像放弃九原一样连守都不守就放弃,那岂不是太浪费了?
再次,就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秦军与匈奴骑军各有长处。
此时秦军在学习匈奴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匈奴为何不能学习秦军的长处?
当然,冒顿不会天真的以为从没守过城的他们头一回守城就能将五原守住。
冒顿为此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五原城内的守与城外骑兵的机动作战相结合,另外再持续攻击骚扰秦军的补给线。
于是冒顿当即下令一万匈奴骑兵进驻五原并修复城门及城墙,另外再在城内储备一定的食物及箭矢。
另两万骑兵则在云中、九原一带实施骚扰并寻找战机。
而冒顿自己,则带三万骑兵在五原城外与五原配合。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就连战争也不例外。
它的确有许多消极影响,比如生命、财产、破坏但同时它也有积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战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适者生存”法则。
第三百五十五章 攻守兼备
在沈兵和杨端和做进攻五原的准备时,直道就开工了。
之所以直道比驰道更早开工,沈兵认为嬴政是出于私心或者也可以说是那句预言
“亡秦者胡也”,如果这预言是对的,就说明国内不会出问题,问题是在国外的胡人。
于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江山能坐稳同时也是为了仙人能尽早为他炼制“长生不老”药,当然得先对付北方的匈奴。
因此嬴政是毫不吝啬首批就将五万劳工分布在规划好的秦直道上。
嬴政共将秦直道分为十一段,每段视情况百余里分配四千余劳工。
十一段同时动工,后期还会不断投入更多劳工,计划在一年到两年内完工。
听到这个后沈兵不得不感叹嬴政的大手笔,动不动就是数万劳工整一个大工程。
不过想想也觉得不奇怪。
战争刚结束,那大批不放心使用的战俘马上就可以转为劳工。
另外还有犯了秦律的百姓此时整个中原都是秦国的,犯了什么事动不动就充作劳役,另外还有连坐制度,那劳工可以说是源源不断。
而且这还只是劳役,普通百姓每年也要定期服遥役,于是秦国大工程是一个接着一个来。
只不过这其间,却不知要累死、饿死多少百姓了。
这其实是法家制国的缺陷,统制阶级可以随意制定、更改和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然后堂而皇之的用这些法律剥削百姓,使百姓在“恶法”之下苦不堪言却无力反抗。
有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
此时的沈兵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而且还需“尽力”才能做到,当然无暇顾及其它。
后勤有杨端和坐镇,沈兵还是比较放心的。
毕竟是一路从咸阳打过来的秦国老将,在指挥方面自有过人之处。
于是九原屯积了半月粮草,沈兵就领兵出征了。
这一回沈兵原打算以骑兵突袭,也就是派出三千神武军多带马匹日夜兼程紧赶两日先攻占了五原扎下一个据点再说。
然而探子却回报:
“将军,我等发现五原匈奴在修筑城墙并造了城门!”
这倒让沈兵有些意外,这意思是说匈奴打算守城了?
王贲奇道:
“匈奴人会修筑城墙?”
探子回答:
“却是用大批奴隶修筑,其中大多是中原百姓!”
王贲不由“哦”了一声。
王贲是没什么感觉,但王柏眼神就透出愤恨之色,忍不住骂了声:
“匈奴可恨!”
那匈奴长期在中原劫掠,劫去的不只是财物还有百姓,这些百姓到了匈奴手里就成了奴隶,是毫全没有人生自由甚至性命都不在手里的那种。
王柏就有过在匈奴那做奴隶的经历,自然对其深恶痛绝。
考虑一番,沈兵就下令将已派出突袭的骑兵追了回来。
王贲还有些不甘心,说道:
“大将军,匈奴或只是虚张声势。”
“且匈奴擅攻不擅守此时又立足未稳,我等三千骑未必不能将五原夺回。”
沈兵则摇了摇头:
“匈奴又岂能不知其擅攻不擅守,是以你道他们会只守不攻?”
王贲霎时就反应过来:
“大将军的意思是”
沈兵回答:
“匈奴依旧以攻为主。”
“其守城一来可以不让我军得到轻易得到城池? 二来可以里应外合、攻守兼备。”
“是以其城外必定布有骑军。”
“若我骑军贸然偷袭,只会遭其内外夹攻乃至全军覆没。”
“这冒顿确是个不可忽视的对手!”
王贲听沈兵这么说就不敢多言了。
因为沈兵说的对,匈奴如果真这样布置的话,那就别说三千骑兵了? 只怕是三万骑兵去攻五原都攻不下来。
于是沈兵只能按部就班的继续步骑结合往五原推进,杨端和的部队则跟在后头每百里建一座城寨一路往五原方向延伸。
每百里建一座城寨自然是为了保护补给路线。
之所以百里,是因为以步兵一日行五十里计算? 分成两城寨出发就可以在一日之内增援至任意一点。
而骑军日行百里就更不用说了,可以作为快速反应部队机动增援。
于是,保护补给的模式就是:
以步兵跟随粮草前进? 一旦遭到攻击? 从两头城寨第一时间派出骑兵增援? 至多只需半日可至,随后的步兵也将在一日之内赶到。
杨端和的河内兵有十万人? 有充足的兵力做到这一点。
这种步步为营的模式再加上“霹雳火球”及三弓床弩? 使匈奴无机可乘,补给线十分安全。
甚至就连沈兵率领的进攻主力也没有遭到匈奴的骚扰骚扰只是初期一两波? 被秦军用新弩击退之后就再也没出现了。
这或许是因为冒顿意识到在这情况下实施骚扰不会有什么用
之前九原一战时秦军兵力不足补给线脆弱,于是可以打秦军补给的主意。
但现在秦军以大量的兵力保护补给线? 可以预见秦军不会有补给之忧? 再实施骚扰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
几天后沈兵就率队赶到了五原。
来到城下一看? 果然就见被烧毁的城门已被修好此时大门紧闭? 城墙的女墙也被整高,其后站着一排排手持弓箭的匈奴人。
让沈兵意外的是他还看到投石机的影子,似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