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不少行里人的鉴定,这件清朝康熙时期的青花瓷罐是真品。
时间渐渐流失,这件清康熙青花瓷罐以50万人民币的底价竞拍。
最终,以320万人民币的价格落定。
首拍结束,第二件拍品,紧接着被送了上来。
掀开红绸,拍品露了出来。
在场的不少人,都是讶然了起来。
因为,第二件拍品,又是青花瓷。
这是一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撇口,溜肩,鼓腹,圈足,器足外撇,造型修长秀美。
通腹部通体绘二行龙纹,一龙昂首向前,一龙回首而望,皆张口露齿,肌肉鼓胀,气息豪迈雄劲,身材飘逸灵动,极具神采。
龙为三爪,龙身周围绘制火焰状祥云朵朵,烘托龙之苍劲、洒脱、雄伟之势。
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
最为别致的是,这件玉壶春瓶的口内亦绘有卷草纹,月牙一片,疏朗有致。
“嘶!”
看清这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后,不少人都是暗吸凉气。
江家的准备,很充足啊。
看来,今晚那件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纹瓷罐,将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厮杀。
傻子都看得出来,江家筹谋已久的。
这场拍卖开始,连续两件都是青花瓷器。
摆明了是在为元青花造势。
这次,唐顺都是来了兴趣,忍不住登台上手了下。
发现这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是真品。
通体青花装饰,满工绘出海水云龙图,气势磅礴,祥龙奋爪腾身,遒劲威武,一展叱咤风云之态。
其画工精湛细腻,所绘五爪锋利,富具动感,鳞甲累累,质感逼真,龙首的双角、须发无不毫绿毕现,惟妙惟肖。
整个画面用笔粗犷流畅,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气势磅礴。
笔触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孱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明代之豪迈气慨,深得水墨神髓。
此器整体施釉肥厚滋润,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
青花色调浓艳,当为使用上乘青花料所绘制。
其胎釉温润莹洁,宝光内蕴,没有经历数百年沉淀是很难形成的。
第七百五十三章 层出不穷的宝物
上手了一番,大致观摩了下。
唐顺判断,这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应该是永宣时期的作品。
永宣二朝,是明代最重要的青花瓷产期。
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发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明永乐玉壶春瓶是历经宋元两朝传承发展的杰作,洪武年间在器形上稍作改变,至永乐已创出了本朝经典的造型。
造型隽秀挺拔,线条优美,构图疏朗秀丽、笔意自然。
其釉色明亮艳丽,笔意自然流畅,宣德青花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法。
在纹饰和造型上都出现了新的风格,逐渐摆脱了元朝的遗风。
青料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发色幽兰翠浓艳,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与前朝所用之国产青料形成了强烈对比。
永宣青花御瓷在明后期已备受世人推崇,不仅古人甚爱,海外收藏人士都是趋之若鹜的。
上世纪从欧洲至亚洲掀起研究、收集永宣青花的热潮从未褪去,世界各大博物馆及著名古董鉴赏收藏家们若藏有永宣青花之品,均奉若镇馆珍宝。
在青花瓷的漫长历史之中,永宣青花的价值,是仅次于元青花的。
其中的一些精品之作,拍卖价也都是过亿元的。
这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做工精致。
一旦被人钟意,竞拍的价格,恐怕不会太低。
保守估计,千万的价格,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果然!
当所有有兴趣的买家逐一上手之后,江彦杰报出了拍卖底价。
五百万的拍卖底价,最终一番激烈争夺,价值突破了五千万。
最终,以六千七百万的高价,渐渐落定尘埃。
这件永宣时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拍卖结束,被送了下去。
紧接着,第三件拍品被送了上来。
所有人的眼睛,都是张大了,聚精会神的望着拍卖台。
不会又是青花瓷吧?
今晚的拍卖,不会搞成青花瓷器的专场吧?
众人瞩目,很是期待。
结果,红绸掀开,不少人都是舒了口气。
第三件拍品,并不是青花瓷器。
而是一件瓷胎画珐琅。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这是一件黄地珐琅彩花鸟纹石榴尊。
花瓣形口,短颈,鼓腹,圈足。
通体以黄釉为底,上绘牡丹锦鸡石榴纹,牡丹花开,雍容华贵,石榴浑圆饱满,锦鸡身姿卓韵,五彩斑斓。
尊上题诗‘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诗画呼应。
底落“雍正年制”款。
此尊造型优美,釉色发色莹润,品相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精品佳作。
瓷胎画珐琅彩在我们的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其重要的席位,其烧制工艺复杂,成本不菲。
所以其制作精美,数量稀少,形成物以稀为贵的局势。
一旦出现在拍卖市场,几乎都会出现很高的拍卖价格。
许多瓷器收藏爱好者,都会以拥有一件珐琅彩瓷为荣。
这样的拍品登台,再次引起了不少买家的兴趣。
随着江彦杰的话音落下,不少人都是纷纷登台,上手观摩。
仔细判别之后,不少人都是爱不释手,心情振奋起来。
在江彦杰报出三百万的拍卖底价之后,会议厅再次展开了激烈的竞拍局势。
不一会儿,价格一路飙涨。
很快,突破了两千万的价格。
趋势不减,持续突破。
最终,超过三千万的界限之后,才慢慢地减缓下来。
不少人开始犹豫起来,加价的速度都是慎之又慎。
追价的人,也是慢慢地少了下来。
激烈的场面,开始平静。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四五分钟。
最终,这件珐琅彩以三千六百五十万的价格落定下来。
珐琅彩被送下去之后,第四件拍品紧接着送了上来。
红绸掀开,这次的居然是一件景泰蓝。
景泰蓝,属于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
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器具为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叫做‘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
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这个品种的器物,相信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几乎稍微了解点古玩知识的人,都是听说过景泰蓝的鼎鼎大名的。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
有关于景泰蓝的发源,在古时候,更是流传过十分玄奇的民间传说的。
据传,元朝初年,皇宫失火,金銮殿与众奇珍异宝烧成了一片灰烬。
但废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斓晶莹闪耀的宝瓶。
群臣惊讶,献给皇帝,说是上天所赐。
皇上得到此物爱不释手,当即传下一道圣旨,调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杀头。
圣旨一下,可忙坏了京城里九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们。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参透这上天所赐的工艺。
最后只能求助于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
传说,巧手李是女娲后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艺,才被人们誉为‘巧手李’。
不久,‘巧手李’称女娲娘娘身披霞衣、脚踏祥云给其托梦说:“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
‘巧手李’参透此梦,原来皇宫大火,金銮殿里宝石金银烧熔在一起才形成此这样的器物。
后来,皇帝下圣旨,不论制作多少宝瓶,均归皇宫所有。
因为这种珍品是皇宫里一场大火烧出来的。
于是人们都称其为奇宝烧。
因为常人没有资格拥有奇宝烧,所以这种艺术成为了宫廷艺术。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工艺水平到达顶峰。
由于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景泰蓝。
这个称呼后来就一直沿用至今。
景泰蓝因其精美,被誉为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景泰蓝荣获头等奖。
现如今,景泰蓝在五洲四海名声大震,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称赞。
第七百五十四章 周亚夫屯兵细柳营
野史的记载,很多都不详细。
很多的资料,也都是添加了传说成分,并不能真的当做史实。
而据史记的真实记载,景泰蓝的发源,是元代初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领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
在当时,阿拉伯地区正巧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
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从这个时候开始,景泰蓝在中国生根发芽。
不过,在那个时候,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