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宗师-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时候开始,景泰蓝在中国生根发芽。

    不过,在那个时候,景泰蓝还并不被称作景泰蓝。

    ‘景泰蓝’这个称谓,当代发现的最早记录是于清宫造办处档案。

    清6年,即1728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

    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时期。

    ‘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其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世代深受赞美。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为最多。

    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

    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

    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

    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

    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黄色。

    江家这次拍卖会,出现的这件景泰蓝,便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制品。

    这是一件青花缠枝番莲大碗,口径约30厘米,高约15厘米。

    碗底雪白,不含杂质。

    外壁周圈绘西番莲纹饰,口沿外壁留六字楷书横边款:大明宣德年制。

    唐顺和魏无别都有登台上手,观摩了下。

    一致认定,这件景泰蓝是真品。

    青花色的外表,十分鲜艳,引人瞩目。

    无形中,仿佛充满了诱惑。

    心动者,趋之若鹜。

    这件景泰蓝,拍卖底价不高,两百万起拍。

    但是,最终的成交价,却是突破了两千八百万。

    超高的天价,让荆千和李泉看得心惊肉跳。

    江家这次的拍卖,拿出来的东西,无一例外,都是精品。

    青花瓷、珐琅彩、景泰蓝、粉彩瓷,都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富盛名的。

    这样的底蕴,不得不让人震撼。

    江家这次拍卖,必然也会赚得盆满钵满。

    这也让李泉和荆千,暗暗期待,他们的拍卖行趁早开业。

    到时候,也像这样,大肆揽财。

    在二人震撼之际,景泰蓝落定尘埃,被送了下去。

    后续的拍品,陆续登台。

    接连几样,都是各类名瓷。

    拍卖的价格,没有一件,是低于过两千万的。

    终于,三个小时很快过去。

    时间已经临近11点,到了深夜。

    “咚!”

    拍卖台上,江彦杰突然重重地敲了声拍卖槌。

    紧接着,几个大汉的身影,从后台走了出来。

    大汉抬着一块托盘,托盘上面盖着红绸。

    旁人都是无法看到,红绸内部的玩意儿。

    但是,只看红绸掩盖的规模,便不难猜想,这是一件大物件。

    再细数一下,之前拍卖过的宝贝数量。

    刹那间,所有拍卖者都是震动起来。

    毋庸置疑,这件拍品,就是今晚的压轴之物,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纹瓷罐。

    终于等到了!

    精神欠佳,昏昏欲睡的唐顺,都是忍不住的神色一振,恢复了几分精神。

    微微抬头,目光灼灼,一眨不眨的看向了被送上拍卖台的物件儿。

    拍卖厅内,所有拍卖者都是屏住了呼吸,全神贯注的关注了起来。

    原本的些许嘈杂,窃窃私语,都是消失无踪。

    整个大厅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各位,今晚的拍卖会,很感谢大家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响应。现在,为了向大家表示感激,本拍卖行将为大家呈现一件举世罕见的宝贝。”

    这时候,江彦杰的声音,从拍卖台传开。

    一时间,厅内的所有拍卖者,都是坐直了腰。

    脑袋微微抬起,翘首观望。

    即便是唐顺,都是忘记了伤势,坐直了起来。

    眼神之中,满是期盼和希冀。

    “哗啦!”

    在所有人瞩目之中,江彦杰撤掉了红绸。

    刹那间,下面掩盖着的拍品,呈现了出来。

    一尊高约45厘米,腹部直径25厘米,口部直径5厘米,圈足直径15厘米的青花瓷罐,出现在了所有人的视野之中。

    大罐正对着拍卖台下,展露着一副人物故事图纹。

    这幅人物故事图纹,画的正是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的故事。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

    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

    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汉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却被阻拦了下来,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却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汉文帝驾到,也被拦了下来不让入军营。

    汉文帝只得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汉文帝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汉文帝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汉文帝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

    并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因此,这段故事也被广为流传了下来。

 第七百五十五章 辨识真伪

    在中国陶瓷工业、绘画工业之中,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都曾被铭刻了下来。

    或绘入画中,或描上器具。

    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只是其中之一。

    如二十四孝,在各类金玉陶瓷之中,都有记载。

    并且,人物故事图纹描绘在青花瓷上面,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也不是唯一一件。

    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青花人物故事图纹,便是鬼谷子下山。

    鬼谷子,学识渊博,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数术等多种才能。

    既是一位隐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谋略家、道家和教育家。

    鬼谷子下山,描述的便是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自2005年7月12日,“鬼谷下山”青花瓷罐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45亿的价格成交之后,类似的人物故事图纹青花瓷就倍受珍重。

    这次江家拿出这件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的青花瓷,才会掀起这样巨大的风波。

    看着拍卖台上面放置着的青花瓷,台下的所有拍卖者全都眼神热切起来。

    一个个摩拳擦掌,神情激动,跃跃欲试,按捺不住情绪,想要登台上手。

    即便是唐顺,都是目光炙热,眼神希冀起来。

    扶着卡座扶手的手掌,都是情不自禁的握紧了起来。

    “诸位,有钟意的,请有序登台!”

    在群情振奋,按捺不住激动的时候,江彦杰的声音,终于传了开来。

    “唰!”

    刹那间,第一排第一位的拍卖者便是站了起来。

    那是一位大胖子,据荆千介绍,似乎是江城本地的大亨人物。

    坐在1号卡座,排名最前。

    他招呼着带来的鉴宝师傅,匆匆登台,小心翼翼的观摩起来。

    那位鉴宝师傅很秀气,眉目修长,约40岁的年纪。

    早已戴好了手套,谨慎上手,开始鉴别。

    全程沉默,没有丝毫言语。

    对方始终蹙着眉头,尽显小心谨慎,沉稳郑重的性情。

    在1号卡座的人登台鉴赏时,台下的其他人都是攥紧了拳头。

    眉飞神舞,迫不及待。

    “快些啊!”

    “动作真磨蹭!”

    甚至有些性子急躁的人,都是忍不住的催促起来。

    唐顺都是有些迫不及待,急得止不住的搓手。

    所幸,上手有时间要求。

    每个人最多三分钟时间,便必须下去。

    拍卖会这种场合,不可能给所有人都留着充足的时间的。

    那样下去,拍卖会还开不开的?

    几十家挨个下来,就得几个小时过去了。

    所以,上手的时间,很短暂。

    很快,三分钟时间晃了过去。

    “有请杜总入席!”

    江彦杰的提醒声传来,那位胖子和秀气斯文的鉴宝师傅,不得不放下拍品,走下台去。

    不用江彦杰招呼,2号卡座的人便已经站了起来,匆匆登台。

    就这样,逐一轮流。

    一直过了十几分钟,终于是轮到了唐顺。

    “走!”

    荆千率先起身,招呼了句。

    李泉微微颔首,搀扶着唐顺起身,陪同着魏无别登台。

    魏无别没有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