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而易见,乔安根据理性推导出来的结论,是一种非常悲观的虚无主义思想。
他自己无法从上述推导过程中找出逻辑漏洞,但是心中有一种朦胧的直觉,或者说是感性,告诉他这种推理方式是错误的,否则包括人类在内的智慧生物早就该选择集体自杀了,又怎么能够发展出越来越文明进步的社会形态呢?
那么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
是不是人类共同体的想象力具有某种类似自我欺骗的功能,可以使人暂时摆脱理性的枷锁,仅凭想象就相信明天会更好,越来越好,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越来越多,从而获得积极乐观的生活动力?
事实上,另一位认真给乔安回信的教授,的确提出了上述理论。
这位教授先生花了两千字为乔安阐述为什么“想象力”是如此重要,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人类就不可能进化成具有智慧的现代人,不可能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憧憬,也不可能形成广泛且不断更新换代的社会共识和法律秩序。
乔安承认这位教授的阐述很精彩,很能鼓舞人心。
但是对方字里行间也暴露出一个冷酷的现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当中。
但是历史数据可以证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希望最终都无法实现,芸芸众生无非少数成功人士推动文明进步的炮灰。
这种基于“想象力”其实就是统计意义上的自欺欺人的生存动力,真的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吗?
乔安望向窗外城市街头的万家灯火,理性再次促使他产生不祥的预感。
这座城市看起来一派欣欣向荣,生活在这里的人,无论处境多么艰难,至少心里还存有“未来会更好”的希望。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还处于上升期,人们来到殖民地寻求财富,辽阔肥沃的土地还足以承担他们的梦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可供开发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则越来越稀少,人们想要实现梦想也将变得越来越难。
一旦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很大概率无法收到期待中的回报,基于想象的自我激励就将无可挽回地走向破灭,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正反馈。
真要是到了那一天,人们会选择消极的对待工作和生活,反正努力也没用,累死累活赚不到几个钱,还不如混日子等死。
接下来,人们就会渐渐抛弃传统的道德和家庭观念,对结婚生子丧失兴趣反正孩子生下来还是要受苦,还不如不让他们出生,省得遭这份罪。
法师乔安
法师乔安
第195章:莫里亚蒂教授
乔安不难设想,这种社会形态发展到最后阶段,绝大多数民众将会丧失对美好未来的想象,甚至连繁殖和养育后代这一生物本能也将受到抑制,逐渐退化,直至消失。
当种群基数跌落到特定的基准值以下,人类这个种族就会失去代继再生能力,整个社会如同雪崩,在疲惫与绝望中朝末日一路狂奔。
无论个人的梦想,还是社会群体的共同梦想,都是非常脆弱的。
每当一个人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全人类也朝着绝望的深渊迈近一大步。
除非存在一个理想的社会,能够确保多数人的幸福大于痛苦,否则这种崩溃现象就不可避免。
然而无论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或者仅凭理性推演,乔安都看不到也不敢相信真有那种能让大多数人实现幸福的“理想国”,现实倒是朝着少数人变本加厉压榨多数人的方向不断逼近。
乔安其实不太关心人类如何得救,他还没有那么博爱,他更关心的是自身如何从这种生存焦虑当中获得解脱,这也正是他明知道会遭受嘲笑,仍然在给教授们的信中郑重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
最后一封认真答复乔安的回信,来自特罗菲姆莫里亚蒂教授。
这封信只有寥寥数百字,却给乔安带来最深的触动。
莫里亚蒂教授在回信中坦率的向他承认:
“这么多年以来,我本人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可惜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不妨加入我的团队,一起探索,直到找出各自满意的答案。”
莫里亚蒂教授还在回信中精辟地指出:
“你的焦虑在于意识到了人生短暂,最终难逃一死,企图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追寻永恒的真理,从而证明自己短暂的生命是有意义的,然而,正如古时候的智者所说:自我救赎何其艰难,有如行走于剃刀边缘。”
在回信的最后,莫里亚蒂教授诚恳的告诉乔安:
“我不能保证一定可以帮你摆脱生存焦虑,但是我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向你展示一条对抗上述焦虑的途径。”
“如果我的道路最终走通了,你关心的那个问题即可获得解答;假如我的尝试最后被证明是一条死路,那么你作为我的学生,至少可以从我的失败当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
看完这封回信,乔安坐在书桌前陷入思索。今天中午的冷餐会,特罗菲姆莫里亚蒂教授也出席了,虽然表现得很低调,却给乔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次短暂的会餐,乔安不可能看出莫里亚蒂教授的学术水平,对他的人品更是一无所知,之所以能够记住这个人,说来有些好笑完全是因为对方长得帅。
特罗菲姆莫里亚蒂教授已经人到中年,但是他没有借助法术隐藏自己的真实年龄,岁月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雕刻出风霜的痕迹,眼角的皱纹却无法消磨他的魅力,银丝般雪亮的长发精心梳理扎成一束马尾,剪裁得体的法袍衬托出颀长健朗的身材,哪怕上了年纪照旧是一位迷人的美男子。
午餐会的时候,围拢在莫里亚蒂教授周围的几乎全是女生,乔安不便靠近旁听,只记得这位教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曾提到,他在“构装学”方面做过一些研究工作,有两篇论文发表在奥法研究上,其中一篇探讨的主题是“刺法生物”,乔安不甚了解,还有一篇论文的主题是“半魔像”,乔安倒是略有所知。
所谓的“半魔像”,其实是以“移植义肢”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构装理论。
好比乔安自己,是一个失去右眼的残疾人,移植的义眼只能使他看起来像个正常人,然而义眼毕竟是假的,并不能使他恢复视力。但是如果给他移植一颗刚从别人身上完整剜出来的、新鲜的眼球,就有可能使他的右眼恢复光明。
这种做法诚然有些残酷,但是并不见得违背医学伦理。比如有些人在临终的时候,出于助人为乐的慈善动机,或者为了给家人留下一笔遗产,乐意捐献或者出售自己体内健康的器官,用于移植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在自愿签署捐献书或者器官出售合同的前提下,在他去世的当天,受托的医院就可以在公证人的监督下摘取器官,马上移植给受捐人或者器官购买者。
到此为止,上述理论还停留在医学层面。但是在移植器官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无法解释的意外状况,导致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从精神到肉体急剧异变,变得不再像人,而是半人半构装体的怪物。
特别是在为人类移植来自非人生物器官的情况下,这种变异现象出现的就更加频繁,因此诞生的人形怪物,就是所谓的“半魔像”其在保留大部分人类特征的同时,也会获得一部分类似“构装体”的特性。
莫里亚蒂教授的那篇论文,研究的就是上述转变的内在机理,并且提出了一整套人工制造和调试“半魔像”的方案。至于他有没有拿活人来验证这套自己提出的方案,乔安不得而知,也不敢深想。
莫里亚蒂教授凭借两篇重量级论文在奥法学术界赢得了一定声誉,并且获得米德嘉德大学奥法研究院的终身教职,学术水平无可置疑,但是从他从事的研究方向来看,乔安既有些心动,又隐隐不安。
心动是因为难得遇到一位在构装学领域造诣精深的教授,正好与乔安本人的志趣相投,如果追随这位教授,必定能够在“构装学”方面获得教益。
不安是因为乔安觉得“半魔像”这个课题怎么说呢,伦理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突破学术道德的底线。
莫里亚蒂教授选择了这个课题,是否从一个侧面暗示出他对学术伦理看得比较淡?
当然,这些猜测纯属无凭无据的臆想。
乔安甚至为此感到惭愧,自己这样揣度一位大学教授的人品,着实有点心理阴暗。
法师乔安
法师乔安
第196章:朵儿
乔安坐在书桌前思索许久,还是无法下定决心,就取出一截铜线,施展3环“短讯术”给海拉尔发信,向她打听特罗菲姆莫里亚蒂教授在校内的风评。
时隔不久,乔安就收到海拉尔的回信。加载讯息的魔力波动循着魔网传导回来,化作一团红色光球,悬浮在乔安面前,微微震颤。
乔安握住光球的刹那,海拉尔的声音便在他的脑海中回荡起来。
乔安默默聆听海拉尔的介绍,得知这位莫里亚蒂教授来自旧世界的远东地区,去年秋天才入职米德嘉德大学奥法研究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过一个学生。
“莫里亚蒂教授就像一个迷,大学校园里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底细。”
“这个男人自称是12级法师,然而从他撰写的那两篇论文来看,实际施法能力明显超出他自己宣称的等级。”
“这真的很奇怪!学者大多热衷名誉,一位新入职的奥法教授,为了尽快赢得同事的尊重和学生的崇拜,大肆吹嘘自己的学术成就和施法能力并不奇怪,故意隐瞒真实水平就太反常了除非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莫里亚蒂教授来历可疑,在米德嘉德大学没有根底,而且此人行事作风孤僻怪异,平时很少跟同事往来,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