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老者让县令把种子送到洛阳来,说是事关紧急,不可耽误。要用百八里加急。小臣行武多年,这便亲自代劳。日夜兼程赶来长安。”
刘苟道:“种子呢?”
“陛下请看”。只见几人身后,用麻布裹着一只不大的框子。刘苟立马冲过去,亲自打开一看。
是红薯,只是个头很小。用手一摸。软的,完了,全部坏死了。再仔细一查,妈的,红薯上面全部有盐。
“完了完了,”刘苟大急。道:“就这点吗?还有没有?”
王寿道:“没有了。”
刘苟道:“老刘头他们人呢?回来多少船只?还活了多少人?”
王寿道:“就只有一艘船,几个人,而且个个瘦的皮包骨头。”
刘苟内心悲痛,来不及伤心。抱起筐子,道:“你们去驿馆休息,等朕的通知。”
“诺!”
第606章 全是坏的
刘苟往回走,荀彧道:“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他们这些人只有杨松知道这种子究竟是什么来头。
刘苟道:“文若,传诏孔明,暂不过江,让他准备好等冬天再说。”
“陛下,这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是为什么呢?”
刘苟道:“朕要抢救这些种子,没空你理会别的事,朕想为蒋干守陵一日。”
“杨松,具体怎么回事,你跟他们几个人说。”
“诺!”
刘苟抱着筐子就往宫中走去。
田丰道:“杨兄,这到底怎么回事?我怎么越听越迷糊?陛下抱着个筐干嘛呢?”
杨松笑道:“快四年了啊,准确来说是三年半了。”
“诸位老兄,可还记得三年前,陛下去青州三个多月,就是为了派人出海寻找种子,如今种子找回来了,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种活。”
“陛下让蒋干带一千人岀海,如今只回来了几个人,何等的惨烈?百不存一。”
贾诩摸一下胡须,道:“莫不是出海找长生不老药?世上真有长生不老药?”
杨松道:“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啊?听陛下说这个粮食可以亩产20石。反正我也是半信半疑。”
“亩产20石?没开玩笑吧?”荀彧问道。
周洪道:“当初陛坚持派人出海,我等以为陛下还是去找药,虽然反对过,但也没怎么坚持。毕竟陛体要紧,做臣子的也不好反对。”
杨松道:“但愿天佑我大汉,让陛下找来的粮食种子是真的。”
“诸位老兄,要真是亩产20石的粮食,那意味着我大汉再也不用饿死人了。你我也不用再为军粮而发愁了。”
田丰道:“老夫在河北也种过田,能亩产个两三石就顶了天。还没听说亩产过三石的粮食。20石?开什么玩笑。”
杨松道:“元皓兄别说的太早了,陛下可不是个随便说大话的人。也许真有呢?咱们还是拭目以待吧!这不还是找回来一筐了嘛?”
众人也不出声了,摇头晃脑的走了。可苦了孔明,又要等一年了。
…………
刘苟抱着个筐回到书房,拿块床单铺在地上。小心翼翼把筐里的红薯全部倒在床单上。
十来斤红薯,是白皮红薯,个头很小,有些还也就够大拇指大。像是未生长成熟的红薯。每个红薯上面都有盐。而且大多都有些腐烂了。芽孢都已经变黑色了。不知道这个红薯有多长时间了。
木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红柿。怎么一个都不见?难道他们没有找到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会有盐在上面?难道老刘头是用盐腌制保存。当初不是教他们放在船底部吗?
难道他们船翻了。掉到大海里面去了。是从海水里面捞出来的,所以上面有盐。看来掉到海里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过段时间得把老刘头接到长安来聊一聊。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现在也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必须保存好这些种子,或许还有一些能发芽。红薯生命力是很强的。但愿老天保佑,别白忙了一场。
第607章 温室
如今是2月底,要是在南方的话,正好是红薯育种的季节。可长安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根本不适合红薯发芽。红薯是喜温植物。北方一般要到四月份才红薯育种,五月份移栽插种。
要想早点发芽,要么送去南方,要么温室大棚。可古代哪有这个啊!送去南方更不可靠。不能再这么折腾了。
想了一会。
“李全,跟朕过来。”
“诺!”
刘苟看到宫内防火装水的大缸。
道:“李全叫几个人来。”
刘苟来到御花园,用手摸了一下地上的泥巴,带沙性的,透气性良好,看上去也很肥。
道:您们几个把这土装到两只大缸里面去,把缸里的水倒掉。记住只要这一块比较肥的土。”
“诺!”
几个太监立马动手,他们也不知道陛下要干什么。
满满的两只大水缸装满了土。
“你们再叫几个人把这缸抬到偏殿里面去。”
“诺!”
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两缸土抬到了宣室殿后面的偏殿。
“李全,你去御马房里找一些晒干的马粪过来,要是晒干的。”
“诺!”
不久马粪找来了。刘苟用手扒开缸中的土,扒成一条条沟。沟条边上放上马粪,然后把所有红薯每隔十几公分摆放一个到沟里,再覆盖上沙土。怕温度不够,沙土稍微盖的有点厚。再淋一遍水。
“来人,把房间炉子里的火烧旺一点,”
“诺!”
这偏殿空间较大,温度比外面要暖和的多。这年代没办法测量,刘苟估计应该有二三十度。这个温度是比较适合红薯的出芽生长的。
“来人,把高顺叫过来。”
“诺!”
不久高顺到了,刘苟道:“伯达,你安排几名可靠的兄弟,轮流守在这门口,不许任何人进来。”
“这两个缸里面是蒋干他们找来的种子。你知道这有多珍贵吧!不知道能不能活,只要能活一株,咱们大汉就幸运了。”
高顺跟刘苟在青州这么久,对所有的经过一清二楚。
高兴道:“我明白了,我自己亲自守在这里。”
刘苟道:“那倒不必,主要是怕有些人误撞进来。”
“伯达,这几天咱们守在这也好,你记住这个温度,不冷不热才最好。七天到八天左石。如果还不发芽,说明这种子全部坏死了,那咱们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就全白忙活了。”
“如果只要有一株发芽出土,咱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蒋干他们他牺牲才有价值。朕要给他们立庙。”
“诺!俺明白了,我马上去安排!”
随后几天,刘苟一门心思放这两口大缸里。着了魔一样,半夜三更还起来查看房间的温度。生怕热了又怕冷了。比对自己的儿子还上心百倍。
七天了,两口大缸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没有发芽的迹象。刘苟内心无比的绝望。红薯温度合适一般3~7天都会发芽。这玩意本来很好种植,可如今七天到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种子都坏死了?老天爷,你就不能可怜可怜老子吗?
“高顺两个眼睛都凹进去了,也是好几天没睡好了。”
刘苟道:“伯达,咱们可能白忙活了,蒋干他们可能是冤死了。哎!”
高顺道:“再过几天看看吧!既然找到这种粮食了,就不算白死,起码证明这种种子还是存在的。实在不行,明年再派人去吧!”
刘苟点了点头,道:“如果明年派的话,干脆派两批,一路向南,一路向北,分开行动。不把它种植下去我实在不甘心。”
又是三天过去了,刘苟彻底绝望了。
道:“伯达,回去休息吧,还是明年再派人吧。哎!功亏一篑。”
高顺也没办法,道:“好吧,陛下也不用着急,就当这事不存在好了。明年再派人就是了。”
刘苟笑自潮道:“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行了,朕也去好好睡一觉。”
“李全,让人把缸抬到外面去,先别管他了。”
“诺!”
李全,对刘苟这一切都很清楚,见种子没有活,他也内心急得不得了。也只好把它抬到外面。
刘苟心有不甘,也许是这段时间一直没睡好,这一觉睡到第二天大天亮。
“陛下,大喜啊,大喜啊!”李全高兴道。
刘苟道:“哪位娘娘又生了?有什么好喜的,朕儿子多的是。”
“陛下,种子发芽了,活了。”
“什么发芽了?快,给朕更衣。”
刘苟连忙跑去偏殿,只见两只缸在外面院子里。
刘苟趴着身子,仔细观看,只见有一株红薯发芽破土而出。长出了两根小嫩芽。刘苟知道这应该是一棵红薯发的芽。育种红薯只要活了,一般一颗上面会发很多芽苗。
刘苟笑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还是有一颗活了。活一棵便是有希望。虽然只有一株,不便于品种改良。但是不管怎么说,红薯这个东西绝对是个高产作物。哪怕一亩地只收个六七百斤。也远远好过目前的农作物。
刘苟高兴道:“来人,你们守在这里,不许任何人碰这个缸。尤其是防备动物,谁碰到这个缸杀无赦。”
“诺!”
刘苟知道,现在天气还比较冷,白天可以让红薯在外面晒晒太阳。补充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还是要抬到房间里面去保温。古代没有薄膜育种,只能采取这个办法。
又是十天过去了,两棵红薯苗长的有一个手指头长了,开始发出嫩叶了。
李全道:“陛下,朐县县尉还在驿馆等您的旨意呢。
刘苟这才想起来。道:“哎呀,朕给的忘记了。你马上传诏,升王寿为东海都尉,赏百金。”
“另外派人把老刘头他们活着的所有人,都接到长安来。一路上要有马车接送,好生伺候。”
“诺!”
又是十几天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