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将领皱眉道:“李洛如此难以对付,这仗难打了。”
吕文焕道:“这场仗,一时半会儿是打不完的。李洛已经成了气候,虽说大元还能灭了他,这南方也会生灵涂炭了。唉,百姓可怜呐。”
“如今我军新败,但我川军主力尚存。回到成都后,先整军经武,征收粮草。那些豪绅大户,倘若还不肯出血,那就别怪俺用刀给他们放血了。”
“还有,关于此次南方决战,有个地方至关重要。以圣上之明,想必早就盯上那里了。”
一个将领问道:“不知大帅所指何处?”
“衡阳!”吕文焕狠狠吐出两个字。
…………
云南,羊苴咩城(大理城)
就在三十年前,羊苴咩城还是大理国数百年的都城。
可是现在,虽然它仍是云南第一大城池,却沦为大理路的治所。就连云南行省的治所,也是中庆路的昆明,不是它。
即便已经入冬,可坐落在苍山洱海的羊苴咩城,仍然温暖如春。
不过,这段时日整个大理路却一片肃杀紧张。一道道总管令飞出羊苴咩城,传到整个大理路的各府州县,以及各部落,一队队兵马被征集起来,往羊苴咩城汇聚。
有曾经的大理国族白蛮,乌蛮,汉人,爨人,彝人…其中很多人都自备大理马(滇马)和干粮。
不知道多少多情的女子,簪花傍草的唱着歌谣,为她们的良人送行。
大理百姓无人不知,大总管要奉大皇帝军令,出兵镇压东边的反贼了。
虽然大理国已经灭亡三十年,但段氏在云南之尊贵,可说是“出门诸侯,关门天子”,仍然拥有很大的权势。
当然,这种权势是元廷和忽必烈有意为之,利用段氏对云南的影响力,来统治数百万风俗各异的诸族百姓。
“圣上高明啊!”太和城内的段氏总管府中,段氏家主、大总管段庆,正对子侄们说道。
段庆是大理亡国后第四代段氏总管。他五短身材,面白无须,只是一只鹰钩鼻子破了相,显得有些阴鸷。
要说大理段氏的来历,乃是白蛮化的汉人,祖上据说是汉末名将段熲。
由于段氏已经不是大理国主,所以不能再住进当年的皇宫,只能住进总管府。而当年的皇宫,改成了寺庙。
其子段正说道:“大人说的是。皇帝把儿子故意放回来,就是让父亲放心大胆的起兵,就是咱们复国,皇帝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肤色白皙,貌若好女,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气质并不阴柔。
段正表字弘信,以前一直在大都为官,其实就是为质。
可是忽必烈却主动把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放回来,这说明什么?
段庆侄子段究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难道圣上还希望我段氏复国?”他没有段正的脑瓜子。
段庆笑道:“宏信,你给你堂兄他们说说。”
段正解释道:“是这样。如今南方大乱,一半为反贼所据。而大元主力大军难以南下迅速平叛,暂时只有靠云南王了。”
“可云南王未必一定能赢。那到时反贼就会彻底坐大。所以,圣上干脆放任我段氏复国。倘若云南王等人败了,我段氏也可占据云南,牵制叛军。既让叛军无法统一南方,又能保留云南作为平叛之基,重复当年灭宋路径。”
“倘若云南王赢了,那叛军覆灭,我段氏也不敢再复国,仍然逃不出圣上的手心。所以,父君才说圣上高明。无论我等复国不复国,都对圣上大大有利。”
段究等人明白了。另一人却又问道:“弘信,难道圣上就不怕我段氏和东边的反贼结盟,共同反元么?那岂不是弄巧成拙?”
段正摇头笑道:“不然。吐蕃掌握在大元手里,蒙古大军倘若和当年一般从吐蕃南下,再来一次革囊渡江,灭了我等很容易,所以和反贼结盟的风险太大。”
“同时,和反贼结盟的好处却没有。到头来我等只能成为反贼的盾牌,帮反贼挡住元军了。风险大,好处却没有的事,我段氏能干?圣上当然看到了这点。”
段庆很欣慰儿子的聪明,他忍不住叹息道:“宋挥玉斧,元渡革囊。古今多少兴亡啊。我段氏,不指望还有第二次宋挥玉斧这样的好事,也不想要第二次元渡革囊这样的祸事了。”
所谓宋挥玉斧,是说宋初王全斌南征大理,打到大渡河东,画了图送到开封。赵匡胤大方的用玉斧在图上一划,说‘此河之外非我土’,潇洒的和大理国划河为界,让王全斌撤军。
而元渡革囊恰恰相反。当年忽必烈亲率大军从吐蕃南下攻打大理,遇到金沙江阻挡,没有船只渡江。可忽必烈铁心要灭大理,就宰杀牛羊做成革囊,一夜之间度过金沙江,攻灭大理。
段正也很认同段庆的话,“大人说的极是。宁愿和反贼为敌,也不能反叛大元。段氏生死存亡,终究握在元廷手里。不过,倘若帮大元镇压了李洛萧隐,我段氏复国效仿高丽倒不是不可能。”
没错,段氏的目的就是像高丽那样,成为元廷的藩国。就算不能,起码也要争取世镇云南的权力,让段氏在云南能一家独大。
云贵高原山高水恶,部族林立,情势复杂,很难像汉地那样统而治之。所以蒙元灭大理后,手腕高明的忽必烈干脆搞出一套“三方鼎治”的平衡手段。
元廷将大理故地设为云南行省,封降元的大理段氏为大理路总管,大理宣慰使,都元帅,掌管滇西的军政大权。
再将行省平章治所设在昆明,名义上管辖整个云南军政,实际上管辖滇东。
最后,又设置一名宗王云南王坐镇滇南,名义上统管整个云南的兵马。
如此一来,宗王、平章、段氏三足而立,相互制衡,相得益彰,刚好将难以管制的云南牢牢掌控。
“段释陀,兵马召集的如何了?如今到了多少人?”段庆问一个侄子。
段释陀是个僧人,但僧人在大理也参政,号为释儒。大理王室崇佛,子弟多有皈依为僧的。
剃光了头发的段释陀站起来说道:“禀大人,侄儿刚去查过,到今日共有四万七千战兵,军粮到了九万六千石,随军奴隶已有六万四千余。”
“太慢了。”段庆皱眉,“半月之内,十万大军务必全部汇集,八万随军奴隶一个不能少,三十万石粮食一石不能少。此战关系重大,万不可马虎。”
“大人放心就是。侄儿不敢懈怠半分。”段释陀领命。
段正忽然说道:“父亲大人,这次也是我等削弱各部头人的好机会。”
他一直想废掉领地内各家部落头人的权力,改为段氏直接统管。此人与李洛一样,处心积虑想废除土司制度。
段庆看着自己的儿子段正,“弘信,三万寸白军就交给你统领。此战,就算不能立下大功,也要保存寸白军的实力。”
寸白军是段氏最精锐最忠诚的兵马,而且都是骑兵,其中还有五千重骑兵。只要这支兵马在,段氏就有翻身的本钱。
段庆的父亲段实是元廷名将,他就曾统帅寸白军东征西讨,为元廷立下汗马功劳。
“看到那座崇胜寺了么?”段庆神色复杂的指着南边,“那是我段氏的皇宫啊!什么时候能再住进去?尔等共勉之啊!”
“谨遵大人之命!”子侄们一起说道。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家臣进来禀报道:“主公,昆明的平章官人亲自来了,要拜访主公。”
纳速拉丁?他堂堂云南平章,怎么亲自来了?
“快快有请!”段庆吩咐道,一边带着子侄们亲自迎接出去。
刚到二庭院落,就看见家臣带着一个金色头发的中年色目男子进来。
“哈哈哈,段公,我不请自来,希望好客的主人不要怪罪冒失的客人!”
这个金发碧眼的大官人,正是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纳速拉丁。
纳速拉丁是花剌子模人,其家族很早就归顺了铁木真。但他能做到平章的高位不是因为军功,而是因为他是赛典赤的儿子。
赛典赤是元初著名的色目大臣。当然,他还是后世一个叫郑和的人的六世祖。
色目名臣赛典赤担任云南平章的六年里,根据忽必烈的授意,在云南分化瓦解,施恩拉拢,软硬兼施的收服了各部首领,授予他们各地土司官位,很有成效。
同时赛典赤还立州县,均赋役,兴水利,置屯田,干了很多惠民的实事,巩固了元廷对云南的统治。以至于赛典赤死时,各族百姓竟然“如丧父母”。
因为他的德政,使得他的儿子纳速拉丁,也子承父业的当了云南平章。
“哎呀,平章官人有事传个信就是,段某自然快马加鞭去昆明相见,怎么敢劳驾平章啊!”段庆装作惭愧的说道。
虽然他是云南“三巨头”之一,也是云南坐地虎,但官位毕竟在平章节堂之下,礼节是不能少的。
纳速拉丁继承了他父亲实干任事的性格,他也不再客套,直接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段公,蒲甘国已灭,云南王大人的大军快要凯旋了。你这边的十万大军,一直没有汇集起来,在下怕段公惹恼云南王大人啊。”
他没有明说段庆故意拖延,但意思一清二楚。
段庆顿时叫苦起来:“哎呀,我的平章官人,在下也难呐!这军器粮草全要自筹,战马也是自筹,朝廷没有支持,哪能快得起来啊。不过平章放心就是,不出半个月兵马粮草全部齐备!段某愿立军令状!”
纳速拉丁来到花厅,忽然说道:“段公,有密旨!还请屏退左右。”
段庆挥手令家臣奴婢全部退出,就要下跪,却被纳速拉丁止住了。
“段公,这密旨是给云南王大人的,不过密旨中也说要告诉段公,就不用跪了。”
段庆拱手肃然道:“还请平章官人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