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公,这密旨是给云南王大人的,不过密旨中也说要告诉段公,就不用跪了。”
段庆拱手肃然道:“还请平章官人告知。”
纳速拉丁吐出两个字:“衡阳!”
衡阳?
虽然纳速拉丁只说了两个字,但段庆很快就明白了。他想了想说道:“圣上英明呐。”
段正说道:“平章官人,圣上是要我军攻打衡阳?也是,倘若我军东征剿贼,衡阳就尤其重要了。”
纳速拉丁道:“大汗密旨中说,必须尽快以重兵攻占衡阳。不然,这仗就难打了。衡阳如今在萧隐手里,但防守薄弱。我军必须以雷霆之势,直扑衡阳。然后以衡阳为枢,东击李洛,北攻萧隐,南攻伪宋。如此,则三家反贼地利皆失!”
“大汗怕朝中有人泄密,乃是直接以密旨令怯薛侍卫送到云南,连枢密院都没经过。我等做臣子的,可不能辜负了大汗的良苦用心呐!”
段庆点点头,问道:“云南王大人知道了么?”
纳速拉丁道:“此时应该已经知道了。眼下就是要尽快出兵,所以我不得不亲自来见你,请你动作再快点。”
段庆深吸一口气,“平章所言极是,段某必定日夜督促,早日和云南王汇合出兵。”
纳速拉丁神色一缓,“那就辛苦段公了。衡阳,一定不能掌握在反贼手里!”
…………
临安皇宫,归德殿凌虚阁。
“衡阳,一定不能被元军占据!”文天祥重重的点在地图上的衡阳位置,“大王,臣当年以疲弱之兵,短暂收复过湖南道,曾经驻军衡阳,深知衡阳之重!”
李洛忽然想起后世的一句话:北徐南衡。
意思是北方的徐州,南方的衡阳,都极其重要。
“大王,衡阳扼衡山之南,居湘水之中。水道通洞庭,入长江,四周都是群山,罗霄,武陵,南岭连绵数百里,元军骑兵很难逾越。”
“而且衡阳东联湖广,西结东南,南控广东道。元军无论从何方进攻,都无法忽略衡阳。”
李洛点头道:“不错。衡阳扼荆湖南北,引越北为颈。元军从云南来攻,很难不受到衡阳的威胁。孙权当年和刘备划分荆州,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出衡阳,就是为此。”
他还知道,后世衡阳还爆发过多次著名大战。晋王李定国在衡阳大败清军十万,斩杀满清亲王尼堪。吴三桂也清军也在衡阳激战数年,吴三桂怕衡阳失守,甚至以衡阳为都。还有抗日时期的衡阳会战。
文天祥道:“当年大宋就因为忽视了衡阳,吃了大亏。大唐绝不能重蹈覆辙。倘若元军以重兵占据衡阳,则如尖刀抵喉,唐、梁、赵三国就地利皆失。”
陈淑桢也道:“臣之前还未重视此地。如今看来,衡阳之重,当真是不可有失,犹如南国之窍,一旦被堵死,就很被动。”
江图指着衡阳,“衡阳地平,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有利于我军用水道转运补给。而且此地有数县之地,足以容纳数十万大军决战。”
李洛摸着下巴,“衡阳在萧隐手中,而萧梁并未重视,防守的兵马不多。看来,要尽快增兵了。”
文天祥道:“大王,臣认为,增兵不如将主力压在衡阳。三国结为联盟,各以重兵驻屯衡阳。只要三国在衡阳驻扎重兵,则元军不得不以衡阳为主攻之地。”
李洛仔细盯着地图,发现倘若元军不走衡阳,而是先北攻萧梁的江陵,再东征江西的话,那么就会被衡阳的唐军截为两段,断了后路。
而如果从广东道进攻,同样会被衡阳的唐军截断。
只要衡阳不在元军手里,元军无论如何都很被动。
“立刻派出使者去江陵和广州,联络萧梁赵宋,三国结盟,囤积重兵于衡阳!”李洛当即做出了决定。
文天祥笑道:“衡阳,应该就是决战之地了!”
ps:今晚就到这了,蟹蟹朋友们的支持,明天加更!求票票!能自定订阅的,可以自动订阅哦。晚安!
第568、569节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凌霄城。
僰王卜矢亲率一万三千僰兵,帮助长宁军大败吕文焕后,就带着战死族人的尸体,干脆利落的离开,根本就没有和凌霄城打招呼。
竟是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
不知道的,还以为卜矢是为善不留名,专门跑来做好事的。
但其实是卜矢赶回去向唐国特务催讨酬金了。
僰兵连感谢的机会都不给就离开,这让凌霄城军民很是不解。
“舍人,这是何故?”部将们看着僰兵消失在山岭中的身影,一头雾水。
易士英沉吟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他们应该是被谁请来解围的。”
“谁请来的?难道是广州的官家?”部将们猜测道。
广州官家?
易士英不敢肯定。不过,愿意花巨大代价请僰兵来解围的,不外乎是广州官家,江陵萧隐,临安李洛。
仅此三家而已。
这三家都有可能解救凌霄城。最有可能的,还是广州官家。易士英最希望的,也是广州官家。
“先别管这么多,赶紧打扫战场,收缴鞑子军器粮草!”易士英也不想这么多了。
长宁军此时人人欢喜无限,大捷啊。元军遗尸过万,光留下的军器粮草,就是一个大丰收。
有了今日的缴获,凌霄城又能坚持很久了。
正在凌霄城军民搬运战利品时,山外终于开进来一支兵马,打着元军的旗号。
长宁军立刻布防,严阵以待。
可是那支元军到了半山腰就不再前进,紧接着,一个三十来岁的英武汉子就独自一人来打凌霄城下。
“在下宗昼,乃唐王所遣,求见凌霄城守易士英将军!”
什么?不是元军?
唐王李洛所遣?
易士英立刻明白,雇请僰兵解救凌霄城的不是广州官家,而是远在江南的李洛。
吕文焕为何这么容易就败逃?一定是元军在山外的大营被端了。否则,光靠一万多僰兵,吕文焕绝对不会溃败,不然他也不是吕文焕了。
“快快有请!”易士英赶紧请宗昼入城。
这可是于凌霄城有恩的贵客!
“在下宗昼,见过易将军!”宗昼入城后拱手行礼。
易士英心道好一条大汉,也赶紧拱手行礼道:“宗昼兄弟客气了,请入城守所喝茶!”
宗昼随着易士英等人一边走向城守所,一边打量凌霄城,发现都处都是低矮的石头屋子,密密麻麻,说明住的很拥挤。
这城也不大,占地也就一里出头,街道狭窄,所以乍一看城中人口很多。
宗昼一路走来,发现不少凌霄城的军民在指点谈论自己,脸上都带着激动的神色。他所见到的长宁军,个个都是神色彪悍肃毅,一看就是那种百战精锐。
所谓城守所,其实就是规模稍大一些的石屋,也就普通农家院子大小。
宗昼跟着易士英等将领进入城守所,在庭中坐下,立刻有个小姑娘主动给宗昼打来一碗水。
“凌霄,你去告诉老刘头,就说来了贵客,让他烤一只腊羊待客!”易士英对那小姑娘吩咐道。
“是,大父!”小凌霄稚气的答应一声,就放下水壶迈着小腿跑出去。
宗昼倒是想不到凌霄城常年被围困,竟然还有腊羊。
原来,元军虽然常年围困,却是在山外山口,而不是堵在城下。那样的话,时间长了元军也吃不消啊。
所以,元军不攻城的时候,城中军民就靠山吃山,出城到大山中打猎,补充口粮。
宾主坐定之后,宗昼才取出一封信,“这是唐王殿下的亲笔信,请易将军过目。”
易士英接过信,越看脸色越精彩,最后忍不住击节说道:“唐王高义!唐王高义啊!我等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他将信给众将传阅了一边,众将也都是动容。
原来,李洛先是高度赞扬了凌霄城军民坚持抗元的大无畏精神。其中有一句是:“弘田横之义,扬苏武之节;羞杀李陵,远迈张巡。”
还有一句是:“天下负凌霄城久矣,而凌霄城不负天下。”
更有一句是:“宁舍金银百万,不舍凌霄一人。吾既起兵,但有寸气,断不使此城零落于胡尘。”
这几句话让易士等人很是感动。从来没人说过这么暖心的话啊。
唐王不光话说的暖心,也真的花了大价钱雇请僰兵出马,甚至劳师动众、大费周章的派出播州军杨汉明前来救援,解了凌霄城陷落之危。
这些还不算。李洛在信里说,送凌霄城军粮五万石,盐千石,羽箭十万支…
这些赠送的物资,加上缴获,足够凌霄城再坚守两年。这些粮食军器,都是播州军在山外元军大营抢的战利品,大半都给了凌霄城。
对凌霄城来说,真的是及时雨,雪中炭,仁至义尽了。
和广州赵官家相比,当真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如今抗元义军中,以唐王李洛最强,可却反而只有李洛把他们当回事。
人心都是肉长的,该怎么选择那还用多想么?
易士英和众将之间心照不宣的交换了眼神,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易将军,唐王送的东西,就在半山腰,还请易将军去搬运。”宗昼说道,“在下军务繁忙,无法久留,就不在城中用饭了。”
易士英听他说军务繁忙,也不便挽留,只好写了一封回信,让宗昼带给李洛。
宗昼看到易士英的信抬头称呼是:“唐王殿下钧鉴,末将易士英敬拜……”宗昼不由露出微笑。嗯,大王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宗昼问:“不知城中还有多少军民?”
易士英回答:“大概还有万人,老弱妇孺近四千,战士还有六千余。”虽然战士不多,但个个都是战意坚韧的精锐,身经百战的抗元老兵。
宗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