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不敢再耽误,立刻进宫禀报。
……
紫微宫中,李洛和崔秀宁正在说着往事,其乐融融。
殿中烧着旺旺的火炉,燃着龙涎香,温暖如春,毫无寒意。可崔秀宁还是捧着一个铜胎木壳的小手炉。
女人抱着手炉,男人抱着女人。
外面的风雪声呼啸着隐隐传来,两人心中一片安谧,觉得此时虽然天寒地冻,可起码两人能享受到这种岁月静美。
女人放下手炉,找出两把钥匙,打开一口密封的箱子,翻出一沓子信封。
“你看,都是我这些年写的日记。”
“你倒是有段日子没写信了。”李洛饶有兴趣的翻着崔秀宁的日记,觉得很有意思。看她早期的日记,真是有几分孩子气呢。
那时候的日记,无非是吐槽没粮食,没钱花,用不起纸,朝不保夕。
“你总算不像以前那么想念你的父母了。”李洛摸着女人缎子般柔顺的头发,“以前,可是没少哭过。”
“习惯就好了。反正,他们没有我也不会没有依靠。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不然又能如何呢?”崔秀宁说道,用手炉暖着李洛的脚,“脚不能受凉,不然容易生病。”
女人说着,就打了一个哈欠,“几点了?我想睡觉了。”
李洛掏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现代手表,“八点半。睡吧,还能在床上腻一腻。嗯,那个…”
崔秀宁听得脸有点红。也不知为何,说起来两人做了这么多年夫妻,可却从来没有七年之痒的感觉,总是腻不够。
如果一样东西,或者一个人,注定是天下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有腻味的时候吧?
两人穿的很随意,连头发都解开了披散着。李洛正要和崔秀宁就寝,殿中的铃铛就突然响起来。
这是夜奏铃。若是有紧急事务,套间外的宫人必须拉动铃线,摇响皇帝寝宫里间内的铃铛。
李洛骨碌一声爬起来,赶紧披上衣服,崔秀宁也娴熟无比的给李洛绾头发,自己也披上衣服,随意扎了个发髻。
“进来。”李洛的声音响起。
外面的女官庶务令颜婵儿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娘娘,李织有紧急消息,要连夜面奏。”
“传!”李洛心中一跳的肃然说道。
“诺!”
很快,得到传召的李织就在殿外侍卫的注视中进入寝宫。侍卫们立刻知道,今夜的消息一定非同小可,不然,李织也不会夤夜冒雪入宫急奏了。
“陛下,老师。”李织带着一身雪花进来,满身都是寒气。
“快在火炉边烤烤。”崔秀宁指指巨大的火炉。
李织根本顾不得烤火,她下拜行了礼,道了谢,就赶紧奏事。
“忽必烈秘密派出一帮亲信怯薛侍卫,南下给黄河北岸官府传旨,让他们撤走各地河防所官兵,解除河岸封锁,再放出风声,说要强迫百姓去西域,最后再动用兵马驱赶他们南下…”
李洛和崔秀宁听得眼皮子直跳。
太狠了。
完全不讲武德。
忽必烈竟然要趁着黄河冰封,恐吓河北百姓,驱赶他们南下!
黄河北岸有好几十个近岸州县,起码有一百万百姓,能在短短几天之内蜂拥南下,接下来,数百万百姓都会在元军的逼迫下往南迁移。那会是什么场景?
而之前元廷严密封锁河岸,严防百姓难逃,只不过是忽必烈的障眼法,是迷惑大唐君臣的烟雾弹。
其实忽必烈真实目的,就是等到北方雪季黄河冰冻,突然驱赶逼迫大量百姓过河南下。
制造一个史无前例的难民潮!
忽必烈的确不会干出大肆屠杀河朔百姓的事,可是他用的这个法子,却能给唐廷带来很大的麻烦。
阳谋!
估计,最少有四五百万汉人百姓,会在一个月内南下,带着对元廷的失望和怨恨,怀着对大唐的憧憬,趁着冰封渡过黄河。
唐军是绝对不能阻止河朔百姓大规模脱北南下的。难道还能将火器刀枪用来对付渡河的河朔百姓么?
那是不是说,大唐抛弃了河朔百姓?要把他们置入蒙元残暴统治之下,任其自生自灭呢?有机会脱北,大唐竟然拒绝他们脱北?
那可是好几百万汉家百姓,怎么能不管?
根本没办法不管。
就算阻止,这么长的黄河,这么多的难民,又如何阻止的了?用火炮轰开冰面?轰开之后不到半天,河面就会再次冻住,大唐能有多少火药火炮?
可要是接纳,那就一下子几百万难民啊。
几百万张嘴巴要吃饭,还是冰天雪地的,他们要保暖御寒!
粮食,衣物,房屋,木柴…呵呵,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唐廷现在能调拨多少物资赈济几百万人?
就是后世现代国家,要赈济几百万难民,那也非常困难。
眼下,唐军收复河南不过数月,民生还没恢复,河南百姓还没彻底喘过气,哪里有余力支援几百万难民?
那就只能从长江以南调拨海量物资,这冰天雪地的…想想都头皮发麻!
大唐的国库固然还算丰裕,可要是一下子多了几百万难民,那国库就空了。
忽必烈,真是太阴狠了。
李洛皱眉思索,脸色阴沉如水。忽然,他又想到了甘凉。
忽必烈这招,竟然还是连环计,计中计!
之前,太上皇认为忽必烈会趁着放弃河朔,在甘凉搞事情。他这段时间一直思索,却想不出忽必烈能在甘凉做什么文章。
现在,得到这个情报,他终于明白,忽必烈会如何在甘凉做文章了。
甘肃行省的汉人,数量有上百万啊。
呵呵,到时,会有大量甘肃汉人南渡黄河,好几十万肯定有,陇西的驻军,挡得住这么多难民,也挡不住难民后面的元军。
利用难民潮,一举占领陇西,夺回关陇古道,封锁丝绸之路。要是计划顺利,还能夺回河套和关中。最不济,也能占据关陇古道的险关,堵死唐军西进的战略通道。
到那时,元军想进攻关中就进攻关中。而唐军要西进,则困难重重。元军就可以从西部甘凉和北方草原,对大唐形成钳形包围,占据战略进攻地形。
一如当年河西之战前的汉朝和匈奴态势。那个时期的汉朝,西边北部要地都在匈奴手里,非常被动。汉武帝花了很大代价,才扭转局势。
大唐,绝对不能陷入这种被动局面。
李洛这么一想,就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同样想到甘凉危局的崔秀宁,也蛾眉紧皱。
这可是几天前的情报。元廷此时肯定已经发动了。没有多少应急时间了。
李洛立刻写了一份书信给文天祥。
“来人!”李洛封起拿起墨迹未干的密令。
“换人换马,八百里加急送入关中,火速送到文天祥手中!让他务必保住关陇古道,保住陇西!”
“遵旨!”侍卫风风火火进来,又风风火火的出宫。
“来人,敲钟!紧急朝议!”李洛再次下令。
北方汉人百姓被逼着大规模脱北南迁,大唐肯定不能阻止,也阻止不了,除非用武力杀戮。
那不可能。
只要唐军先举起刀杀戮百姓,忽必烈就再也不会有丝毫压力,他会很乐意跟着举起屠刀。
你汉人皇帝都能为了阻止汉人百姓过河屠戮同族,我蒙古大汗为何反而不能?当然更有理由。
大家一起杀可好?反正烂摊子是你李洛的,后世骂名,天下骂名,也是你李洛的,管我蒙古可汗何事呢?
这又是阳谋。
所以,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大规模难民。既然要接受,那涉及到的民事赈济,军事防务等一系列大事,千头万绪,必须要朝议,各部分担任务。
大唐朝廷,要为此高速运转起来。比应付一场大战更加考验唐廷。
幸亏有特察局的情报,幸亏已经迁都到洛阳,就在黄河边上,能够很快收到消息。不然,这次危机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甚至无法收拾。
想不到,忽必烈借助自然风雪之力,布下了如此一盘杀机重重的大棋。
“铛铛铛——”
宫中召集紧急朝议的钟声很快敲响,皇城中的灯台很快就被点亮。睡梦中的文武大臣,立刻知道出了大事,赶紧披衣起床,骑马赶赴紫微宫。
原本在雪夜中寂静的洛阳城,顿时到处传来凌乱的马蹄声。很有骑士骑着快马夤夜冒雪出城。
“洛,我们能不能抢先北伐?要是抢先北伐,北方百姓听到大唐来解救他们,就不会被元军逼着南下了。”
等到李织等人退出,崔秀宁心中没底的说道。
抢先北伐?李洛苦笑着摸摸崔秀宁的头,面露苦笑。
媳妇儿的确很聪明,可是在军事战略上,还是不太在行。
“忽必烈这招,是一箭四雕。其他三雕,你是知道的,可还有一雕,就是逼迫我们抢先北伐。他,已经在等着我们北伐了。”李洛很肯定的说道。
“现在是什么天气?零下十好几度,古代更冷啊。北方冰天雪地的,我们要是在此时仓促北伐,就是被忽必烈牵着鼻子走,上了他的当,等待我们的,多半是一场大败。”
崔秀宁脸色一白,立刻明白过来。
抢先北伐,绝对不行。
大唐第二次北伐才过去几个月,战力损失还没有恢复。兵力又比较分散,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就算仓促调集河南兵马北伐,骑兵数量也不够,火器对后勤运输依赖太大,这冰天雪地,行军非常困难,大雪连天,火器的可靠性也下降了。
而且,唐军主力多是南人,寒冬季节去北方,和有绝对机动优势的元军主力大战,太吃亏了。
而蒙古骑兵,本就是在苦寒之地成长,他们不怕冷,也习惯了雪季作战。
很明显,忽必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