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贵客到了?”
一串对话飘进了赵桓的耳朵里,前者正是那门子,后者声音则十分雄浑,听起来中气十足,让赵桓立刻就对此人产生了好感。
应该是门子悄悄说了赵桓的身份,中堂里立刻快步走出一位四五十岁男子,一身常服,黑长的胡子,眼似寒星,眉如双刀,看人时不怒自威,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看见赵桓已经进了小院,立刻拜倒在地:
“臣泾原路经略使杨惟忠参见太子殿下!”
“杨相公快请起!”
赵桓急忙上前几步扶起杨惟忠,抱拳道:“杨相公好不容易回京与妻儿见一次,不速之客便来打搅,本宫先向相公道一声歉意!”
杨惟忠见赵桓对自己见礼,慌张又欲再拜,却被赵桓迅速扶住拜不下去,只好也抱拳还礼:“臣怎敢当太子殿下见礼,真是折煞臣了!”
“当得!当得!相公镇守西垂多年,为国之屏障,天下人人自该敬仰,本宫也不例外。我可是早就倾慕相公大名,当今天下除了种相公和宗相公,谁敢与公相提并论?今日前来,一是拜访,二是请教!”
“殿下快请里面进!”
杨惟忠把赵桓了屋里主位,自己在客位上陪着,又让人赶紧上茶,问道:
“太子殿下可是为东征梁山的事而来?”
“相公英明,正是为此事儿来!”
赵桓叹了口气道,“禁军已经废了,八十多万人毫无斗志,童贯、高俅死战梁山皆大败就是明证。本宫十分担忧,但不只是担忧此次征讨梁山能否见功,而是担忧我大宋没了自保之力,一旦辽人、金人南下,恐怕国破在即!因此前来请教相公!”
听了赵桓的话,杨惟忠犹豫好一会儿,才大着胆子说道:“辽人如今已不可怕,反而是金人十分凶悍,辽国在北还能充当大宋屏障。”
唉!赵桓叹了一口气,这杨惟忠的政治头脑还真是低的可怕,就这话一说,穿到赵佶和蔡京等人的耳中,保准又是把他一撸到底。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你是辽国康炯了,隐姓埋名成为大宋高官,现在又说出“辽国无害论”,难保不会让人想入非非啊!
不过这人的确是大宋现在仅存的中流砥柱,自己得保。
想到这里,赵桓道:“杨相公所说没错!金人蛮夷之族,远不如辽国沾染我大宋文明后更好相处,所以本宫也以为应当联辽抗金。但这话只能咱们私下里说一说,杨相公可千万别在官家和其他大臣面前说,不然不仅得不到相公想要的结果,恐怕天子还会大怒,牵扯到相公自己身上!”
杨惟忠赶紧低头道:“多谢殿下提醒,臣知道了!”
他其实也知道这话不能乱说,但眼见大宋已落危局,他还是没忍住。不过既然太子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杨惟忠便大为放心起来。
“殿下,臣也愿为太子殿下分忧攻打梁山贼寇,但西边局势不明,臣不能擅离职守,愿意把臣的‘报’三千人相赠,助太子殿下一臂之力!”
“报?”赵桓有些不明白,疑惑地看着杨惟忠。
“报是臣从西军中挑出一千猛士、又招募两千好汉游侠所组成,已经训练了五年;作为臣对付西夏的秘密武器,报屡屡为臣立下汗马功劳,已经成为一支精锐中的精锐。现在西夏那边战事少了,正该相助殿下东征。”
竟然是一支“特种部队”,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赵桓大喜,拜谢道:“既然如此,本宫就多谢相公了!”
杨惟忠却笑道:“殿下,报现在的首领有两人,都是两年前投奔我的,他们身上还有一桩官司牵扯到梁山贼寇;不是臣无礼,殿下想要他们归心,可能还得废一番功夫才行,而只要殿下解了他们的忧结,报一定会誓死效忠殿下!”
“两位首领?难道是……”
“没错!”杨惟忠笑道,“正是史文恭和苏定!”
第16章 军器监
从杨惟忠家里出来,赵桓坐在马车里沉思无语。
“系统,史文恭和苏定为什么还活着?”
赵桓觉得不能单听杨惟忠一面之词,如果想得知真相,还得问系统。
而从昨天开始,赵桓就已经摸索到了诀窍,知道应该怎样向系统发问。
可以这么说,现在他想知道任何事,都有办法旁敲侧击的从系统嘴里得知,即便问一个问题得不到完整的答案,多问几个问题下来应该就能得知真相的全部。
比如这个问题,他没有问系统史文恭是怎么回事,因为那不合系统的规范;他是问史文恭和苏定两个为什么还活着,这就合规了,而得到的答案应该也是一致的。
“叮咚!宿主问出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以下是答案:”
“史文恭和苏定是大宋游侠,他们在河北的时候曾与杨惟忠,也就是康炯熟识,三个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汉,都对大宋的安危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不过三人志同却道不合,杨惟忠效力于大宋朝廷,史文恭和苏定则继续做游侠。”
“曾家人是金国人,来到大宋境内是为了做奸细,任务就是深入敌后刺探大宋的情报,尤其是大宋国力和军力的虚实。”
“不过曾家人在一次行动中无意中被史文恭和苏定撞见。两人大吃一惊,但虽然两人武艺高强,却万万不可能是曾头市几千人的对手,所以他们一边卧底在曾头市,一边暗中联络杨惟忠。”
“但随着事情的发展,史文恭和苏定的武艺越来越被曾家人认同,他们决定策反史文恭和苏定,为此想了很多办法,但史文恭和苏定两人一直虚与委蛇,并且暗中施行杨惟忠的反间计。”
“可惜计策还没有成功,晁盖就打来了,而且队伍中还有林冲。”
“卢俊义、史文恭、林冲是同一个师傅,战场上史文恭已经认出林冲,林冲也认出了史文恭;史文恭在战场上暗示林冲不要暴露俩人的关系,以免曾家人怀疑,使杨惟忠的计策半途而废;并且师兄弟两个也凭借着默契,约定天黑详细交流。”
“可惜,史文恭和林冲在战场上眉来眼去被曾涂发现,曾涂便将计就计,找了十几个善于射箭的人,箭上都刻上史文恭的名字,还都煨了毒,趁天黑射死了晁盖。”
“这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既除去了大敌、解了曾头市之围,也逼得史文恭和梁山成为生死仇敌,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可惜的是,梁山的人太重情义,不惧生死剿灭了曾头市,曾家人的奇谋妙计成了灾祸之源,一心想要为大金国立下大功的梦想也终成为泡影。”
“至于史文恭为什么还活着,这是因为苏定和燕青准备了一个与史文恭很像的人,再加上卢俊义放水,便行了这一个李代桃僵之计!”
“毕竟卢俊义虽然相信他的师弟史文恭,也清楚史文恭的为人,但这事若是直接向梁山人解释却解释不清,只能用这个办法才能两全其美。”
“最后史文恭和苏定去陕西投奔了杨惟忠,负责训练报,事情就是这样。”
原来还真是这样!
赵桓听了系统的解释松了一口气,杨惟忠并没有对他撒谎,这让他对杨惟忠愈加肯定,同时也清楚了杨惟忠、史文恭、苏定三人的人品,值得自己信任。
不过,这件事虽然梁山和史文恭都没错,却偏偏就阴差阳错结成了死仇。
想要化解这冤仇,难啊!
“算了,现在想再多也没用,还是走一步说一步吧!”
赵桓摇了摇头,强迫自己暂时把梁山和史文恭的仇恨放下,把目光转向接下来的大事。
但凡军队出征,将士、粮草、军械缺一不可。
现在有了禁军卫士一千两百人、报三千人、刘延庆和刘仲武的各一千五百人,加一起足有七千多人,军士是不缺了。
将士这块儿,已经有了王禀、吴玠、吴璘,史文恭和苏定基本上也已经确定,这已经有五人了;再加上刘延庆此人有很强的投机性格,他未必敢得罪自己,那么韩世忠和刘光世过来也有个七八成的保障。
至于刘锜,赵桓势在必得,如果刘仲武不肯放人,他不介意动用太子的权威和龙泉宝剑,强迫刘仲武服从。
如此一来,将领这一块自己已经有八个人,而且个个都是绝世名将,征讨梁山应该足以够用。
所以最让赵桓担心的还是粮草和军械,如果有人暗中使绊子,难不成自己还真的要用尚方宝剑去杀人?
恐怕着尚方宝剑用的太频繁了,会立刻有一帮大臣逼迫赵佶收回,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去军器监!”
赵桓向吴璘说道。
……
军器监并不在东京城内,而是在东京城外,这主要是考虑到猛火油和火药太过于危险,如果置于人群稠密处,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东京城西南五里,这里有一片十分广阔的空地,上面有一座防卫森严的小城,这就是大宋的军器监。
赵桓带人进入军器监的时候,正见王禀站在门口怒气冲冲的对着里面。
“怎么回事?”
赵桓老远便大声问道。王禀一看赵桓亲临,急忙上前气乎乎地道:“末将带着太子的手令来让他们准备东西,他们竟然跟我说只认杨太尉的批文,真是岂有此理!”
“谁说的?”
赵桓冷冷道。
“就是那个军器监正堂,那还有那个监丞!”
“噌!”
赵桓拔出吴璘手中的龙泉剑,执剑在手大吼道:“是谁敢欺君犯上?给本太子滚出来!”
话刚说完,一个四品官员便跑了出来,对着赵桓躬身施礼。
“不知太子殿下驾到,下官有失远迎!”
赵桓冷笑道:“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下官军器监杨松!”
“哪里人士?家中有几人?”
“这……小人是杨太尉侄子,自是与杨太尉同族。不知太子殿下问这是何意?”
“何意?你欺君罔上,连圣旨都不遵从却只愿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