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桓把见赵佶的事大致向曹晟说了一遍,又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除了今天禁军士兵数量的事,军器监那边,我打算先让他们打造出两百支铁铸突火枪。两百支现在用已经足够了,不过我担心他们偷工减料,如果作战的时候炸了膛,不仅会让对方看笑话,对自己这边的军士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保质保量把猛火油和突火枪送到山东,就全靠妹夫你了!”
曹晟想了想,没有立刻承诺,而是问道:“运输你打算让谁来?朝庭这边的后勤部队可都是归高求他们掌管!”
赵桓解释道:“运输让刘延庆和刘仲武来做,我今天晚上就发急信去延安和长安,刘延庆极其麾下五千军可用;刘仲武也有几万人,但恐怕不能全部带过来,能带来千就足够用了!”
曹晟听赵桓这样说,就知道他不了解刘延庆和刘仲武现在的情况,于是说道:“刘延庆五千西军只有两千人是他自己的部下,剩下三千都是延安经略府的兵,想要调过来要走很多流程!刘仲武为一方守边大将,急切之间没有人替他守卫熙渭,恐怕他也离不开,此事还得重新计议,绝不能因为征讨梁山而耽误了西方边防!”
额!
赵桓再次傻了眼,这些情况他的确没料到……
第14章 同食同宿
没想到刘仲武和刘延庆现在职位那么重要,这又让赵桓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好在他并不是直接针对于刘仲武和刘延庆这两人的,而是针对这两人的部下:
刘延庆的儿子刘光世、部将韩世忠,刘仲武的九子刘锜。
刘延庆和刘仲武来不来却是无所谓。
“圣旨已经下了,不过里面说了我有便宜行事之权!”
赵桓一边思索一边说道。
“刘延庆和刘仲武要防守边关,他们俩人可以不来,我只要刘光世和韩世忠带一千五百人、刘锜带一千五百人,总共三千精锐调到我麾下即可!”
“这个倒没问题!”
曹晟松了一口气,面色轻松地赵桓说道,“三千人对于西军的防御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刘光世、韩世忠和刘锜三人又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像样的职位,只要太子殿下一纸调令即可,谅二人也不敢不从!”
“还是要以诚对待!”
赵桓郑重地说了一句,随后向曹晟要了纸笔,当即手书两封,分别给刘延庆和刘仲武。
“对了!我有一件好消息要告诉太子殿下!”
趁着赵桓写信凉信的功夫,曹晟在旁边说道,“我有一个大才要推荐!这个人叫做杨惟忠,这是个励志报国的英雄,现在是泾原路经略使,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将会对太子殿下更有利!不过这人是勋贵家族共同推荐过来的,我建议太子殿下明天亲自登门拜访!”
“有这必要?”
“有!”
“好吧!”赵桓见曹晟如此坚持,意识到此人一定是个大才,便答应下来,又把两封书信递给曹晟。
“啧啧!”
曹晟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
“就你这文采,却让他赵楷当了状元,可见天下文人都没长眼!”
“我故意藏拙,倒也不能怪别人不识货!”赵桓把两封信交给曹晟,“东宫的人我是不敢用的,不是别人的奸细就是奸佞之辈,没一个靠得住的,我是一个都不敢信!送信这事,还得靠妹夫你了,必须得找个靠得住的人去!”
“这个你放心,可靠的信使我还是有的,这就去找人送!”
曹晟接了信,又让赵金奴进来亲自为赵桓安排住房。赵桓却不肯,只坚持要跟军士们住在一起。
这可吓坏了赵金奴和曹晟,曹晟立刻劝道:
“你是当朝太子,谁敢跟你住在一起?你就算不住军帐也不会有人说你什么的,大可不必如此!况且,以你的身份真的要住到了军帐,下面的人也放不开,对大家都不好!”
“就是要让他们放不开!”
赵桓一边说一边往外走,赵金奴和曹晟拦都拦不住。
“你们两个就别再拦了!如今朝廷的军纪军法松弛的很,八十二万禁军大半都是;我只有住在了军营,这军营才能像个样,所以我不单是现在要住军营,以后只要在带兵就要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如臂使指的兵来!”
赵桓向两人严肃地说道,小夫妻两个见实在拦不住,无奈只好放赵桓离去,一边又让人准备了牛酒犒劳那些军士。
当夜无话,所有人得了指令都在安静休息,赵桓操心操力了一天也实在困了,独自进了大帐倒头便睡。
次日天亮,赵桓醒来,抬头一看,周围十几个军士紧张兮兮的盯着外面,一个个如临大敌。
“你们是什么时候起的?”
赵桓随口问了一句,而后叠好了被褥,旁若无人地出帐而去。
“这……”
大帐里的军士凌乱了。
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电灯泡,天黑了就黑了,黑了就摸黑睡觉,所以赵桓什么时候进来的他们并不知道。
他们多数人都有早起的习惯,也就早上的时候,有人看见了和衣而睡的太子殿下,立刻悄悄叫醒其他军士,紧张兮兮的守卫在赵桓的周围。
不过最多也就半刻钟的功夫,赵桓就醒来,而且就这么随口问了一句便走出了大帐。
不要人服侍,不要人跟随,没有多余的话。
这大约是史上自我存在感最低的太子了!
“王禀、吴玠、吴璘!快去通禀这三位将军!”
赵桓来到大帐外没有见到三人,只是见到不少人在吃早饭,于是对着周围大声喊,很快便看到了三人的身影。
“太子殿下!您来这么早?”
王禀纳闷的问道。
“我昨天就来了,跟将士们一个帐篷睡了一夜!”
赵桓严肃地说道。
“禁军的军纪我算是见识了,我这么一个大活人径自闯入军营,还在军营里睡了一夜,竟然都没人发现,会不会哪天我们的头颅被敌人割掉我们也没有发现呢?”
三人心中一凛,都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每个人也都有一些后怕。
倒不是怕有人摸进军营割下他们的头颅,而是庆幸赵桓在这睡了一夜没有出事,否则他们百死莫赎!
“今天是第一天,还带着以前禁军的影子,本太子可以理解!但从明天起,我们都要同吃同住在一起,军规军纪都要严格起来,不准有任何懈怠!否则跟外面的那些菜鸡有什么区别?”
菜鸡指的就是大多数禁军,赵桓说的很不客气,直接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不这样的话,军纪势难抓得起来!
“王禀!”
赵桓随后大声叫道。
“在!”
“你带一部人马,拿着本太子的手令,去军器监让他们准备两百支铁铸突火枪、三千桶猛火油和五十驾猛火油柜,半个月之后会有人来取!告诉他们,如果有人敢误了事,本太子用尚方宝剑斩了他们的人头!”
“末将遵命!”
王禀心中再次一凛,接了赵桓写好的手令,带着自己昨天挑好的四百军士出了这座临时军营。
这是曹驸马府的一座庄园,就在东京城内,办起事来很方便。
“吴玠!”
“在!”
“带着你的人,拿着我的手令,去兵部要粮草,我只需要五千人马一个月的粮草即可,但我要新粮,而且还要有一些肉蔬。其中一千两百人的五日粮草今天就要!”
“遵命!”
吴玠带着四百人领命而去。
“吴璘!”
“在!”
“带着你的人跟我一起,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高人……”
第15章 杨惟忠
杨惟忠,本名康炯,长辈是被辽国人俘虏到北方定居的汉人,自幼深感异国汉人生活之艰辛。他为人忠直正义,心痛大宋无力抗拒蛮夷保护百姓,所以便化名杨惟忠偷偷潜到宋地参军,多年来屡立战功,现在已经做到泾原路经略使的位子。
当然,如果他肯像多数武将那样与童贯之流同流合污,他现在的位子绝对要比现在高的多,可惜这人政治头脑属于基本没有的水平。
最经典的就是二十年前赵佶上位之前的时候,杨惟忠那时二十八岁,凭借军功已经做到了皇城使、雍州刺史、安西州延边安抚副使兼通判安西州军州事、骁骑尉的高位,宋哲宗还赐“雄勇将军”旗帜以示恩宠。
不久后宋哲宗驾崩,皇太后想立端王赵佶为皇帝,结果杨惟忠觉得自己深受皇恩,不能让宋哲宗的幼子受欺负,上书说应该立哲宗的儿子……赵佶上位后立刻把杨惟忠一撸到底,降为内藏库副使、渭州兵马监押这么个从七品的小官。
而这二十年,杨惟忠又凭借军功一步一步升了回来,成了泾原路经略使。他现在很被大宋勋贵看重,跟很多将门世家也有交情。这几天杨惟忠刚好有事回京,赵桓被曹晟说动,决定要见一见他。
当然更让赵桓感兴趣的是,曹晟说杨惟忠手下有两个人跟梁山上的人有关,而且名字让赵桓非常吃惊。
坐着驸马府的马车,很快来到杨惟忠在东京的家门口。这是一个还算精致的中等院落,不过并不奢华,门前只有一个门子坐在那里看着,见几百军士簇拥着一辆马车停在了门前,立刻站起身到马车旁询问:
“敢问是哪位将军驾前?”
吴璘上前一步小声道:“是太子殿下亲至,不要张扬,快去请你家主人!”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
门子连声答应,一转身进了小院;赵桓则下了马车,带着吴璘跟着进了去,让军士们在门口看着。
“将军!将军!不好了!”
“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有贵客到,请将军赶紧迎接!”
“什么贵客到了?”
一串对话飘进了赵桓的耳朵里,前者正是那门子,后者声音则十分雄浑,听起来中气十足,让赵桓立刻就对此人产生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