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浦文英挺身而出,取出怀里的折子当众大声读道:“……各州如今已抄没、流放恶商合计三千七百八十九户,合计一百二十余万口;每处均有军统司人员暗中统计,百姓拍手叫好者九成九,愿意租种朝廷田地辛勤劳作者占七成之多,愿意恪守本分遵纪守法经商者近三成,鲜有愿为所抄没之富商喊冤者。即便偶有富商中之善者,朝廷均听从百姓之言放过……”
“……如今已有近九成百姓承诺,田地丰收之时愿低价向朝廷出售粮食以备军用;国家但有所用,家有二子者皆愿出一子从军为国效力;又有忠正读书人数万立誓做大宋之贤能者……”
“……各地均有不少富商暗中勾结山贼匪寇阻挠朝廷办案或直接造反,其中六成以上反被贼寇捉拿投官,贼寇亦愿从良;又有三成直接被贼寇杀死,将人头挂在山下,此类贼寇虽不愿就此从良,但也不愿与官府和百姓为敌;仅有一成商匪勾结作恶者,尽被军民人等诛灭,是今岁以来仅有的造反案子……”
蒲文英读完,退到一旁。
赵桓接着道:“可见尔等担心的‘天下无人敢富’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就目前得到的军统司奏报来看,每惩戒一户富商,其名下铺子都在五天内被抢买一空……朕承认,里面有一成是被皇家商号所买,但其余九成的买主可都是普通商人,没钱的朝廷允许他们先购买再分五年还清款项,仅仅五天就卖空了——他们若是不敢富,要铺子干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才知道赵桓果真已经牢牢掌控了一切,他们不过是杞人忧天。
同时,他们也对军统司和六扇门这么快就能得到详情感到震惊,古往今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有这样的力量。
赵桓继续说道:“所以,亚圣所说的那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民,指的只是愿意与国家同心同德、真心诚意维护大宋江山的人,这些人包括百姓,包括商贾,包括军士,包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官吏,也包括赵氏皇族!”
“反之,就不是大宋之民,而是乱臣贼子!凭什么享我大宋的富贵?”
“古人重德行仁义而轻财货性命,而朕发现,自隋唐以来,这天下已经乾坤颠倒,主次不分,以至于真正的大宋之民遭难的时候无人问津,反而在朕要动那些奸贼的时候就闹出了天塌地陷一般的动静……人心不古啊!你们说这圣贤书还要不要读了?孔夫子还要不要拜了?嗯?”
赵桓目光灼灼地盯着众臣,阶下一个个都噤若寒蝉,很多人已羞愧不已。
赵佶叹了口气,向着赵楷道:“老三,咱们该回去了!”
说完带着赵楷一步步走出了紫宸殿。
“我带来的这箱书信,都是以前的元老旧臣写给朕的,你依律处置吧!”
“说的对啊!没把大宋江山当回事儿的,我大宋又何必把他们当回事儿?父皇这次支持你!”
大殿外飘进来两句话,赵桓起身,拱手相送。
“陛下……”
面对赵桓的终极两问,李纲叹了半天气,率先出列。
“陛下所说虽是实情,但我大宋也不乏忠义之士,多的是愿意为民请命的好官!如今宋公明主持的‘官学’已经颇为成熟,我大宋大小官吏每隔两年都要入官学一个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尧舜之治!再说,陛下刚刚不还说天下有许多读书人是忠正之士吗?这圣贤的学问还是要学,孔圣人还是要拜,陛下要打击不法奸贼臣全力支持!”
“臣等全力支持陛下打击奸贼!”
阶下众臣深深拜服于地,齐声呼道。
“众位爱卿平身!”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看书领现金红包!
“朕对众位爱卿的信任,犹腹心之信耳目,俱为一体,不相猜离!大宋要四夷咸服,还要依靠众位爱卿!”
众臣再拜:“臣等愿肝脑涂地,死而无怨!”
赵桓又道:“如今并州、夏州、云州、燕州刚得,百废待兴;外又有金人虎视眈眈,辽国又不知能支撑多久,内外交困,就拜托众位爱卿了!”
“此乃臣等之责!恭喜陛下平定北方,灭亡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弥平太祖太宗和历代先皇之憾!”
第281章 三利三弊
众臣告退,赵桓独留浦文英在大殿。
蒲文英虽是太监,但却有一项让人震惊的本事,那就是他能准确看透天下大势,再结合周易卦象,精准推断出未来的大致结果。
《水浒传》中的他在方腊麾下时,不仅能判断出江南必败,而且还断定梁山好汉毙命于江南的大致人数,已经不亚于罗真人那样的得道高士。
但浦文英却不是修士,他能有这项本领靠的全是自身的天赋,所以赵桓对他很是看重。
此刻大殿内只有两人,赵桓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反而添了些忧虑。
“官家可是有什么未决之事?”蒲文英关切地问道。
“有!”
赵桓叹气道:“朕本以为,朕扫灭天下为富不仁者至少会有三四成支持的大臣,剩下的就算不支持也会估计君权和律法噤若寒蝉,毕竟朕杀出来的名声在这放着……没想到啊,连一个支持的都没有,甚至像饿狗一般疯狂撕扯着朕——朕还真是后怕!若是没有你们这些石碣碑上的人物鼎定乾坤,朕此刻已成废君了!”
浦文英沉默小半晌,一脸肃穆地向赵桓道:“臣以为,官家如今有三利三弊!”
“哪三利?哪三弊?”
浦文英:“文武有余,老谋不足;锐气有余,思量不足;刚正有余,人情不足!”
赵桓蹭一下站了起来,老脸仿佛“啪啪啪”被人抽了三大巴掌,默然不语。
浦文英就这么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官家。
良久。
赵桓仿佛被抽空了力气,颓然瘫坐在龙椅上。
这三利三弊,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官家啊,你是个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
不得不说,浦文英在《水浒传》中因为说话太直被包道乙一剑砍成两段真不能全怪包道乙,说赵桓情商低,那他跟赵桓一样也是同道中人。
赵桓抬眼看了看他:“你倒是敢说,但你是说出来了,可朕又能怎地?朕生来就是皇子,二十岁就成了皇帝,几次出宫也都被人明里暗里护着,没有接触民间的机会,哪有体察民情的可能?”
“再说这次去并州,自己差点回不来不说,还连累慧儿和乐和从鬼门关里转一圈……朕倒是想要微服出巡,但……不敢了!”
说到这里,赵桓再次表现出后怕。
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人就这么多,失去一个就少一个,所以每一个都是不可替代的珍宝。
浦文英苦口婆心道:“朝廷五次征讨叛逆——宋江、梁师成、王庆、方腊、田虎,官家四次亲临险地。”
“第一次是征讨宋江,官家心有胆怯,因此靠着刘錡、王禀、九节度的数万大军,以及官家的无双智谋,再加上宋江等人的忠义之心,因此十分顺利。”
“第二次突击梁师成等朝廷奸党,官家先是用可靠的人逐步控制了禁军,然后在东京城内大开杀戒,虽然其中多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还算可控。”
“第三次围剿王庆,官家竟然成了岳飞、刘錡大军的先锋,亲自去埋伏杜學的大军,这就实在太冒险了;若非王庆此人德薄寡恩,手下人多有不服,官家那次必吃大亏。”
“第四是在江南,官家竟然孤身一人到了清溪城,若不是事情凑巧,恰逢完颜宗弼袭杀方腊,让方腊在临死之际改变了注意投靠朝廷,官家的身份一旦泄露,恐怕整个大宋都要遭殃。”
“这四次每一次都有取巧的成分在,但最终都成功了,以至于官家有了侥幸心理,以为每次都会如此顺利,所以去并州竟然只带了五个人……官家!任何一个深谋远虑的人都不会如此大意。您想,万一田虎和田彪一样,有着十分强烈的权力欲望,或者毫不顾虑手下人的死活,陛下还能活命吗?”
“老奴以为,这次的解决已经算是非常非常好的了,官家一直以来都是命运的宠儿,然对于帝王来说,又怎么能一直靠运气呢?”
一席话说得赵桓羞愧万分,老脸通红。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原本自以为十分英勇的事,没想到本质上却十分幼稚。
误打误撞能有今天,自己还能好好活着,实在是……老天打了瞌睡,没看见;但凡老天正常点,自己十有八九活不到现在。
“官家!”这个时候,浦文英见说得差不多了,赵桓已经听进去了,便岔开了话头。
“按如今的局势,我大宋要想革弊焕新,还需要石碣碑上的众人再为陛下拼死效力三十年以上,所以,老奴建议,今后我大宋要动静相宜,不可偏颇。”
“兵法有言,以正和,以奇胜。官家可收缩石碣碑众人居国内,牢牢掌控所有兵权和治权,先稳住国内局势,不使民有变,此即为‘以正和’,也就是一个‘静’字;随后再拣选非石碣碑上的文武将相攻掠敌国,开疆辟土,调和天下,且即便失利我大宋江山也不会伤筋动骨,此即为‘以奇胜’,也就是一个‘动’字……”
浦文英见赵桓陷入了沉思,缓了缓,继续道:“老奴问过石碣碑上的大伙儿,得益于安道全配制的伐毛洗髓丹,最近大家体内的石碣碑星辰之力又有了明显突变,实力在稳步增长,官家传授给我们的长生经也都有了明显突破;说‘长生’可能有点水中捞月,求而不得,但延年益寿,为陛下效命百年还是有望的!”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免费领!
“如今北方大定,国内有了大伙儿稳定江山,再有种师道、折彦质、宗泽、张叔夜、姚古这些名将驰骋关外,陛下便可内外无忧,仔细磨练自己;凭借陛下的本源之体和长生经,便是实现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