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正是所谓的“秋高马肥”之季,并不是说这个季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说草到了繁殖季节,开始结出草籽,而草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正适合马匹养膘。

    显然,任何一个明眼人看到这个景象,都会明白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等这不知道几万匹马都养肥了,就是又一场大战的开端了

    阿里不哥之所以在忽必烈最为虚弱的这个时候卷土重来,自然不会是偶然事件。

    当初李璮造反之时,试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不但写信给其他世侯劝诱他们一同起事,还向西通过驿路向阿里不哥传递消息,“承认”他为正统大汗,请求他授予官爵。

    蒙古人由于地域广大需要保持信息通畅,很注重驿路的设置,但是管理又不是很完善,公驿私驿并行,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很严重。李璮本人就搭建过私有驿路,当初他从燕京救回儿子李彦简就是通过自建的私驿,对于驿路的运行很熟悉,所以能够加以利用,通过蒙古驿路向外传递消息。一时间,各方面真真假假的消息就在驿路上传递,各方分辨不及又怕误了军务,只能来一封就发一封,混乱甚至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

    最终,李璮反叛的消息就成功通过太原、平阳路的驿路传到了草原上。后来忽必烈得知之后气急,直接将这两路的总管李毅奴哥和达鲁花赤戴曲薛给砍了。

    其实他们也挺倒霉的,底下人做事他们怎么能管那么细呢?更别说,河东山西的这块地方,是当初窝阔台分给术赤、察合台两系的财赋份地,而这两系一向同情阿里不哥,私底下有人帮着传递点消息,怎么管的住啊!

    不管怎么样,李璮叛乱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阿里不哥那里去了。在历史上,由于李璮的速败震慑了汉侯们和蒙古西道诸王,阿里不哥没有取得足够的支持,最终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在这个时空,李璮成功地守住了济南,反而忽必烈的大军撞了个灰头土脸,威望大损,因此本来就对忽必烈不满的西道诸王又蠢蠢欲动起来,给予了阿里不哥更多的支持,从而让他能够组织起又一场对忽必烈的远征。

    而这也最终为中统三年的山东乱局画上了句号。

 第381章 重铸秩序

    1262年,9月2日,白露18日,济南,北清河,东海号。

    陈宜中在东海号的船舱中转了许久,左摸摸又看看,才终于确定这艘巨舰居然真的是用钢铁铸成的。究竟是何方神圣,才能造出这样的奇迹?

    8月15日,在阿里不哥入侵的消息传来后,忽必烈终于做出了认可任何条件以换取停战的决定,授权郝经、陈嵬和王文统与东海人进行最后的谈判。

    当然,即使做出了和谈的决定,仍然还有一堆扯皮的事情要做。

    蒙古人这边,郝经三人要争取最后一点优待,还要筹备东海人索要的物资;而东海人这边,也不能立刻就拍板,还要回本土请示、去临安请示,把诸路友军和敌军都请过来商量。

    还好机缘巧合之下,南宋朝廷也派了一个以陈宜中为首的和谈使团过来,正好困了有人递枕头,一拍即合了。所以折腾到九月份,各方总算是达成了共识,决定正式于今日在东海号上签订最终的和平协议。

    陈宜中出现在这里,也是因缘际会了。当时赵昀和贾似道动了议和的心思,但是战与和在南宋朝廷一向是个敏感议题,他们没有把握的时候,也不敢贸然主动派出官方使团去与蒙古人联络,省得落人口实。于是最后就把陈宜中推了出来,去北边探探口风。

    陈宜中尚未成为进士,不是体制内人士,同时又一向有清廉、不畏权贵的名声,这几个月来还在报纸上展现出了强烈的主战倾向。让这样的人去和谈,才毫无指摘之处。

    当然,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难找,但是陈宜中在其它条件上明显胜出:其一,他年纪轻,身子骨也不错,经得起旅途颠簸;其二,他与东海人有一定的关系,去了北方容易寻得照应;其三,他暗中依附于贾似道,这点加分可就大了。因此,他最终就被贾似道选中派了过来。

    对于陈宜中来说,要是能经由他手促成议和,那必然是名流青史的大事,所以也欣然应命,对此事格外上心。而他的运气也特别好,刚取道沂州到了泰安不久,前方就传来了忽必烈求和的惊天好消息,于是就顺理成章的从试探条件的临时工转正成了正式使节。

    当然,他级别太低担不起这样的大事,朝廷最后临时任命李庭芝为正使,夏贵、李璮和郭阳协助,共同负责和谈事宜,陈宜中只是随团使节之一,但也足够荣耀了。

    经过这个临时使团和郝经等人的一顿扯皮其中大部分是使团内部在扯,最后终于定下了最终的和议条件,今天就是签约的日子了。而陈宜中也即将见证这个荣耀的时刻,开始走上通向人生巅峰之路了。但在见到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正式签约之前,他先被这座钢铁大船震撼了。

    “与权兄!”门口传来的一声呼唤打断了陈宜中的沉思,文天祥走了进来,拱手说道:“签约仪式要开始了,请与权兄来甲板上吧!”

    文天祥理论上是在为南宋朝廷和东海军双方办事,此时正随海军在济南附近转悠。因为他与陈宜中年纪相仿、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出于某些股东的恶趣味,所以他就被派了过来协助陈宜中。结果双方相处得还算愉快,陈宜中给文天祥带来了南方文艺界的最新诗词作品,而文天祥也分享了一些他在东海国学到的新知识,相谈甚欢。

    “哦,是宋瑞啊。我方才看入了迷,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且稍等。”陈宜中深吸了一口气,一边正了正衣冠,向文天祥的方向走去,“使节们可是到了?”

    文天祥点点头,说道:“到齐了,不过大部分尚未上船,为免怠慢,我们还是先出去吧。”

    两人寒暄过后,便走出舱去,来到了东海号的后甲板上。

    为了迎接今日的仪式,东海号已经装饰一新,甲板和外墙被水兵们擦得能照人,各处装饰上了彩旗和彩带,还搬了不少盆栽摆在周围装饰。

    不过,最为醒目的装饰,还是四周仍然直白地摆在外面的几门龙吟炮,光洁的炮身、精良的炮车和巨大的炮口,无一不在彰显力量感和东海商社高超的技术水平。

    若是外行人看了,除了惊叹两句也不会说些什么。但是今天到场的不少人,都是亲历过火炮的威力并且试图仿制过的,只有当自己也试着铸造过之后,才会明白东海号上这些简单而精致的火炮是多么令人恐惧。

    其中,不只是对于火炮本身的恐惧,还有对于它背后的这个强大势力的恐惧。

    李庭芝今日站在这艘船上,就对此感慨万千。

    当初,他第一次踏上东海人的霜降号,见识过异样的船只设计和横空出世的火炮的时候,也曾经震撼过。但当时的震撼,还是居高临下的、作为高高在上的中原王朝重臣对于一方外夷小民居然能造出如此利器的震撼。然而,现在的震撼,却是作为偏安东南一隅的朝廷一员对于一个极富活力的新兴势力的震撼。

    东海国,已经成势了啊!

    曾几何时本意,李庭芝还是东海商社在朝中的盟友之一。在今年战争的初期,他尚未意识到东海人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还想当然地认为南宋是这场大戏之中的主角,因而自然地认为应当引入东海国作为外援,为此还积极地向朝廷请示向东海商社让渡一些利益以换取他们的出兵。然而近几个月东海军发力之后,他却惊愕地发现,这帮髡人的实力也太强悍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也太强势了,最后攫取的好处也太多了。现在和谈完,他醒过神来,细细一品,突然发现,朝廷几路大军是不是都成给他们打工的了?

    于是,与青阳梦炎一样,他不得不对东海国的发展警惕起来。

    当然,从表面上看,东海军这次出力甚大、战功赫赫,而取得的战利品从地盘上来看并不多也就多了一个莱芜,剩下的地盘都是本来朝廷就封给他们的,所以李庭芝也不好直接说什么,只能在给官家的奏章中稍微暗示一下。

    “参见李制置!”

    陈宜中和文天祥两人从船舱中走出来,首先就见到了门外炮位旁站着的李庭芝。这位大员的地位可不是他们两个小家伙能比的,而且他是刚到,之前陈宜中还没与他打过招呼,于是立刻俯身行礼了起来。

    “无须多礼。”李庭芝摆摆手。

    两人抬起头来,陈宜中看到李庭芝身边有个武官有些脸生,问道:“这位是?”

    李庭芝没太在意,随意说道:“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高邮军的张世杰。这是东海军节度判官文天祥文宋瑞,这是陈宜中陈与权。你们认识一下吧。”

    宋末三杰之中的张世杰出现了!

    张世杰原非宋人,而是北朝的涿州范阳人,据说还跟张柔沾亲带故。他曾经跟随张柔从过军,后来因犯罪而投奔宋朝,此后屡立功劳被发掘,逐渐成长为宋帅吕文德手下的一员悍将。他真正开始飞黄腾达,是因为他在鄂州之战中屡立战功,并且拼死护卫过贾似道,此后得到贾似道的赏识,开始平步青云起来,被安插到了李庭芝手下做事。

    这次李庭芝来济南,因为手下边居谊等其他大将都要镇守新占土地,所以便把后方的张世杰带了过来。因缘际会之下,他就与文天祥、陈宜中提前发生了交集。

    张世杰年纪最长、官位也最高,但他却是武职出身而非进士,于是首先行礼道:“宋瑞、与权,有礼了。”

    后两人也纷纷回礼,但毕竟没太当回事,今天来的可都是威震一方的大员,谁会在乎一个寻常武官呢?

    正当陈宜中想继续跟李庭芝套套近乎的时候,又一个声音传来了:“见过李制置,好久不见了!”

    李庭芝闻言望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