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撤出济南。

    当然,这笔交易是见不得光的,所以只是郝经与东海人私下达成协议,没有放在这次的签约仪式上。

    不过,忽必烈财政紧张,一时也真拿不出那么多现金。在陈嵬和王文统的反复腾挪下,最终只凑出了约六十万贯的金银铜等贵金属,又给了一批古董字画工艺品折价五十万贯,其中大部分是金朝宫藏的珍品,实际上若是慢慢出手的话百八十万贯也不止,但是事急只能折价了。

    剩下的,一部分用物资补足,比如大宗的煤铁矿物,还有优质木材、马匹、牛羊等等。当然,这些东西运输缓慢,以蒙古朝廷的行政能力也很难调度,所以只能找些现成的,抵不了多少钱。更重要的,是陈嵬调拨了好几百匠户出来,又请忽必烈腾挪了上百匹产自西域的良马,又把归义营降兵的家眷送过来,加上前面的大宗货物,才折了四十万。

    最后的五十万,东海人见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便“贴心”地提议,他们可拿高丽的耽罗岛抵债。

    耽罗便是后世的济州岛,原先是一个附庸于高丽的独立国家,后来被高丽朝廷设了郡县治理,前不久才改称“济州”。不过,高丽收了这个岛,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彰显权威的考虑,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多。但这个岛位于中国、高丽、日本海域交汇处,地理位置关键,而且面积足够大,实际上是有很大价值的。在历史上,元朝朝廷也认识到这个岛的关键性,出于将它经营成攻伐日本的前线基地的目的,将它收归了朝廷直辖。

    东海人现在索要耽罗,很是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

    海洋部也曾经做过武力占领耽罗的预案,以海军的能力,占领这么个破岛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在成本上并不划算。因为这意味着与高丽这样一个大国全面开战,每年几十万的贸易额必然因此中断,还要花费大量军费在岛上驻军以防高丽军反攻,这代价可就海了去了。而收益却并不高,除了一点点税收和海产品,还能从岛上得到什么?所谓地理地位好,不就是便于与周边贸易吗?但是现在的贸易本来就畅通无阻啊!

    所以,用武力攻占耽罗是完全不划算的。但是,如果不是通过武力,而是通过谈判获得,那么事情就容易多了。不需要付出太多额外成本,与高丽的贸易也不会中断,高丽人要恨就恨宗主国蒙古人去吧!这么一看,用五十万换这个岛,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而对于蒙古人来说,反正那破岛是高丽人的东西,随手一划不就出去了,自己完全没有损失嘛。所以忽必烈虽然意识到了此中的问题,最后还是痛快的答应了,一道诏书下给了王禃,命他将济州割与东海国。

    于是这么一来,这个协议最后就双方皆满意地达成了。

    抛开那些杂七杂八的,本质上,这场交易就是忽必烈用二百万贯财物换了几万精兵强将回来,让他得以应付阿里不哥带来的危机,摊在一个人头上也就几十贯,其实也算挺值的了。对于东海人来说,这虽然有些放虎归山之嫌,但权衡一下当前局势,要是被阿里不哥取代了忽必烈,带着西域几万生力军入主中原,那情况可要糟多了,所以还是把忽必烈强化一下,让他跟弟弟好好抗一下吧。

    当然,这笔交易牵扯太大,不可能一次交付完成,忽必烈也不会放心,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在分批分期地进行了。为免夜长梦多,海军派遣一支小舰队拿着忽必烈的诏书径直去了耽罗岛接收政权,另一边则开始释放一批蒙军作为交易的开始。

    清河之上,就在双方代表在东海号上签订和约的同时,十艘船只从河南岸驶到了河北岸,将一千多蒙军放了下来。

    这些蒙军晕头转向地下船,随即被前来接应的军官训斥了一番,勉强排了个队开始向北转移。与此同时,东海财政部的人员开始清点对方送来的几大箱子各类财物。

    在他们旁边,范龙城正带着一个骑兵营,威风凛凛地监视着蒙军的撤离。当他注意到这支队伍中有不少色目人的时候,不禁冷笑了起来,突然一振臂,高喊道:“杀鞑!”

    东海骑兵们早已习惯了他们的主官的习惯,立刻也跟着高喊了起来:“杀鞑,杀鞑!”

    数百人的怒吼声汇成一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震撼力,刚刚列队的蒙军精神本来就极度紧张,听到这几声怒吼后,立刻吓了个魂飞魄散,也不管根本没人向他们发动攻击,直接撒腿就向北方奔逃起来。其中有人跑得特别快,但也有更多人的饿了几个月早就没体力了,没跑几步就累趴到了地上,整个队伍散乱得不成样子,俨然一支接连吃了败仗的丧家之师呃,还真是!

    北岸负责接引的一个蒙军千夫长立刻带人打马过来,对着范龙城质问道:“你们作甚?这是破坏和议!告上去,你们可担待不起的!”

    范龙城冷笑道:“不过是吼了一声而已,他们没胆吓跑了,关我们什么事?”

    千夫长似乎还搞不清情况,大喝一声道:“你们这么挑衅是嫌命长了?要是惹恼了大汗,他发兵过来”

    话音未落,范龙城就不耐烦了,瞬间抽出手枪朝他的脑袋旁开了一枪,他身后的骑兵们也齐刷刷抽出了刀子。

    范龙城继续举枪对着他:“想打?那尽管放马过来!你倒是回去问问,看忽必烈是想要我的命还是你的命?”

    千夫长脑子嗡嗡作响,看看黑洞洞的枪口,又看看旁边的无数钢刀,不敢轻举妄动,服了个软就掉头回去了。

    在他背后,范龙城带领东海军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样的笑声传到在场的其他蒙古军官那里,很刺耳,但又不得不忍住,给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深深的刺。

    就这样,今天的这次意义重大的和平典礼,就这样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这个标志性的事件,记录着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某种意义上,它是古典时代的正式终结,也是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开端,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后世,历史学家追根溯源,将这个节点称之为:

    清河之盟”。

 第383章 胜利之后

    清河之盟的成立,对于东海商社来说,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首先,这一战证明了他们有了足够的实力进行自保,从此便不太用担心被赶下海了。

    其次,盟约的签订意味着他们终于能从花钱如流水的战争中解放出来,可以喘一口气安心经营领地了。

    最后,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市场将渐渐恢复,总算是有希望摆脱经济危机了。

    不过,蒙宋之间的边界虽已确定,但是宋一方在京东淮北新获的土地的内部划分却还没完全确定下来,这仍然有的是要扯皮的地方。

    然而对于东海商社来说,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已经拿到手,扯皮的事情还是慢慢扯吧。现在该是制定撤军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好好休息,获取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从清河特遣舰队介入战争到最终结束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海军从战区运了四百六十余船次的战利品回去,其中包括大量的财物和两万余的人口。战后通过盟约的交易,又取得了三万余人口。这个数量不算特别多,但皆是青少年、男女比例合适,且受东海商社直接控制,质量还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五万多人一年要吃二三十万石粮,再多的话压力就不堪重负了。

    不光人收了不少,马也收获了许多。前后战场上缴获的马匹就有近万只是可惜,大多是公马甚至阉马,没法繁殖,但至少短期内还是很有用。战后又陆续交换来一万七千匹,这些质量就好多了,不但有大量的母马,还有一小批西域良马,对于繁育和育种工作极为重要。

    人、马之外,还直接获得了相当于两年财政收入的贵金属,这不但缓解了当下的紧迫,还对未来的金融改革极为重要,具体内容还需要一卷去描述。

    最后,土地方面也有了丰厚的收获。其中中间的潍、密、莒、沂四州百万人口、土地肥沃,直接把东海国的体量扩展了两倍。而更重要的是莱芜、海州这两块处于边角的地盘,前者盛产煤铁,对工业化进程大有助益,而后者地广人稀,给了土地政策更大的施展空间。这两者,才是强国的根本啊。

    而对于忽必烈来说,这无疑是他的一场重大失败。

    历史上,他借助以雷霆之势剿灭李璮叛乱的余威,成功加强了对汉地世侯的控制,维护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威,从而将旗下各势力整合为更紧密的聚合体,最终得以实现南下灭宋的大业。

    但是这个时空的讨逆失败,则反过来严重动摇了他的权威。

    世侯们有李璮、严忠范两个先例,立场一下子就暧昧了起来,投降宋朝成为了一个可行性颇高的选项,而继续为蒙古人卖力则显得风险有点高。可是忽必烈现在非但不敢削藩,反而要更加安抚他们,以免他们真的叛逃过去。

    不但汉侯居心叵测,就连一向支持他的蒙古诸王也不满了起来,人心浮动,即使没向阿里不哥示好,也开始做起了墙头草。而阿里不哥的再度大举入侵,就更是悬在头上随时会要命的一把利刃了。

    当然,忽必烈毕竟是一代雄主,这样的局面虽然艰难,却未必不能挺过去。

    然而他必须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接下来是该继续汉化还是去汉化?继续汉化的话,可以拉拢汉侯,但同时也会招致蒙古诸王的不满,去汉化的效果则正相反。

    在历史上,他因李璮叛乱而对汉人产生怀疑,暂缓了汉化进程,转而重用色目人;但在这个时空,权衡各方面的实力和外部力量,以及火药武器崭露头角的事实,似乎就只有在汉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了

    除此之外,作为“受益最大”的一方,莫名其妙就躺赢了的南宋朝廷,同样有自己的烦恼要处理。

    1262年,9月5日,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