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了一口当地口音的汉话。

    潘学忠不知此中详情,只是觉得这日本和尚十分稀奇,当即也以礼回应,学着他的话说道:“南无妙法莲华经。不知日莲上人寻我所为何事”

    日莲听了他重复了自己的佛号,露出笑容:“潘将军果然是与正法有缘之人,想必诸位便是天之御使了。”

    啥潘学忠一脸懵逼,怎么就有缘了这“天之御使”又是啥

    日莲双手合十道:“那些深宫大庙之中的所谓高僧,皆云须得苦读佛经、参悟佛理,与人辩法明理,方可成佛。然而,世人何其多,大部分皆是不识字的穷苦人,若是这般,难道他们就不得解脱了吗那佛法又如何能普渡众生呢所以,以贫僧之见,只要有心向佛,只需读一部妙法莲华经既可;甚至只要心诚,念一句南无妙法莲华经便足够了。将军见了我,第一句话便是南无妙法莲华经,足见将军是有缘人。”

    日莲虽然归属于法华宗,信奉妙法莲华经,但是路子跟法华宗并不一样,不强调教义、辩法等宗教学的东西,而是走简化普及的路线,声称只要日日多念妙法莲华经便可成佛,正好可以吸引没什么文化的大众皈依这也是这段时期日本佛教的主要改革路线,还有一个一向宗更狠,连经都不用读,号称只要多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成佛。

    潘学忠听了他的解释一愣,又笑了笑,这被他绕进去了啊:“也罢,有缘也好无缘也好,总之今日是见到日莲和尚了。那这天之御使又是何物啊”

    这时日莲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状,道:“普渡众生,方是正法。那么,那些号称钻研佛理的,实际上却是收拢佛心,只许自己成佛,不许众人成佛,岂不反是邪法可如今的日本,偏偏却是邪法横行禅宗、净土宗等只顾自身,只知向贵人谄媚,寺庙非是清修之所,反倒学着御家人圈养民人供奉他们穷奢极欲如此这般,遍地邪法,正法不彰,护法善神迟早会弃日本而去,招致天之御使的惩罚”

    他又合掌,注视着潘学忠说道:“如今,正是天之御使降临之时了。”

    “你”潘学忠深深吸了一口气怪不得这日莲和尚被称作“妖僧”,果然太“妖”了也活该被流放到这东隅岛来,居然把外人称天使,要是你是东海国的和尚,我说也得流放

    不过,既然是日本的和尚,那倒可以谈谈。

    日莲正是因为散播这种“天罚”言论而被幕府流放,不过在历史上,后来蒙元入侵日本,还真应验了他的“预言”。此后他便名望大盛,最后建立了“日莲宗”,香火一直延续到后世,甚至还曾被后来的昭和小将奉为爱国和尚。

    不过仔细看看,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他预言成功是不假,但当元军真的打过来的时候,日莲并没有支持自己人反抗,而是站在蒙古人那边。因为在他看来,日本人“笃信邪法”,已经无可救药了,而入侵的蒙古人则是对他们进行惩罚的“天之御使”,正是该欢迎的对象。只不过他一个和尚也影响不了大局,事后闭嘴不谈,也没人能拿他怎么办。

    在这个时空,蒙古人尚未进攻日本很可能永远也没机会了,但却有一伙东海人莫名其妙地出现,打扰了日本人平静的生活。身处局中的人或许尚未意识到风暴降临,这个被流放的日莲和尚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化,或许也是因为愤世嫉俗的他期待这种变化,故主动寻了上来。

    之前赵虎子他们初次抵达东隅岛的时候,想在岛上获取一块土地,曾一度引发了与周坊家的冲突,正是这个日莲出面,才化解了冲突,让北冥公司得到了虽偏僻却珍贵的一处落脚点。那么,现在他想要什么回报呢

    潘学忠思考了一会儿,缓缓对日莲说道:“天之御使什么的,实在是抬举了,还请日莲和尚莫要再对人道,以免引发误会。我听说之前你帮我们的人在岛上落脚,实在是受了一个好大人情,不知道我们有什么能帮上你的吗”

    日莲回礼道:“只希望将军能讨伐邪法,还天下以正法。”

    潘学忠无奈地摇摇头,这日莲有些用处,但头脑真是不清醒。且不说东海全体大会没有表露出对付日本的意思,即使有,也是国家意志,而不是靠单独几个前线军官决定。更况且,有没有意思那都是我们的意思,哪能凭你的意思去就意思了

    他叹道:“此事我们无能为力。稍后我备些礼物请和尚带走,若有其它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可开口,但这兵戈之事,还是省了吧。”

    不多时,日莲一行人就从驻地退出了。

    两名武士中的藤原广资看着手中的一包红糖,非常欣喜,翻来覆去反复闻着香气。不过转头看到日莲严肃的样子,也正色起来,将糖塞进了怀里,在山路上走远后,又对日莲问道:“上人,那些东海人不肯助我们行大事,我们怎么办,要不要再去周坊家那里,挑动他们闹些事出来”

    “无需多事。”日莲摇了摇头,又回头看了看山路另一端的土木要塞,“不需急于一时,即便他们不主动生事,只要日渐在日本像这般占地行船,迟早有一日,幕府也会主动找上他们的。”

 第473章 日本病了,其名为钱

    1264年,11月11日,日本,西海道,肥前国,岩屋山。

    当年,日本国曾仿效唐制,将本国西端的那个大岛划分为九个州,此岛因而得名“九州岛”。州上有道,九州岛及周围的岛屿,又设了一个“西海道”统辖。再之后,日本废州设“令制国”,每国设一“守护”统领,守护之下又有许多“地头”,用于管理境内的零散地块,这九州岛上的九州就成了九国。

    肥前国位于九州岛西北角,地盘大约与后世佐贺、长崎两县相当,地形多山,海岸线破碎、群岛密布、港湾众多。岩屋山,就是肥前国山间的一处小谷地,由一个御家人家族武岩家担任地头。

    所谓“御家人”,就是与镰仓幕府的北条家关系密切,定下效忠的契约关系,然后被北条家派往日本各地担任重要地区的地头或守护的封建领主,与欧洲的骑士或前秦的士大夫类似,是幕府能建立统治的基础所在。

    不过,武岩家现在的状态相当不妙啊。

    岩屋山,有一处小町,实际上就是个大点的聚居点,町西高地上修建着武岩家居住的土城。这个土城从军事角度来说称得上小而坚固,但作为居住场所来说实在是逼仄简陋了些,没办法,岩屋当地就没几块平地,产出几乎没有,实在是提供不了什么供养。

    城中一处阴暗的木屋中,当代地头武岩元一和三儿子武岩三郎正在木板上相对而坐,久久沉默无语。

    许久之后,元一才开口道:“三郎,菊池家回信了,聘礼必须再加十吊钱才行,但今年收成不好,我们实在是没钱了。”

    三郎不忿地说道:“为何,他们之前不都答应了吗,为何又要加聘礼”

    元一摇了摇头道:“岛田家的一个混蛋想给儿子说亲,就看中了菊池家的摩子。你知道的,他们近年来挖那种黑石头赚了不少钱,所以出手阔气得很。”

    三郎怒而捶了一下地面:“混蛋他们身为武士,竟然做出挖石头卖钱这种低贱的事,真是不知羞耻菊池家也是见钱眼开,信义都不讲了吗”

    元一叹气道:“也没办法,现在的世道就是这样的。你还年轻,再等一等吧,好人家的女儿总是会有的。”

    三郎抬起头,期待地看着他:“父亲,我们家真的拿不出钱了吗实在不行,去借一点也行啊。”

    元一有些尴尬:“你忘了吗去年你二哥娶亲,我不得不把西山那片地抵给了商人,才借了钱给他置办了聘礼。如今,这笔钱还没还清呢。本来咱们武岩家的土地就没多少,到我这辈又分给了你二叔和四叔,单凭剩下这些山地和领民,就只能这么拮据过日子了啊”

    日本幕府是典型的封建统治结构,对于武士不发工资、不征税赋,而是给他们分封领地,让他们用领地供养自己,并对幕府尽封建义务,服从调遣。不过基层武士采用的是均分继承法,儿子们均分家产,这样可以让御家人一代代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的家产越来越少、越来越穷。武岩家祖先分到这块地的时候过得还可以,然而一代代传下来,到现在已经穷困潦倒了,空有地头的名头,却没有什么财力,还要对外借贷才能维生。

    三郎叹道:“是啊,大哥过后还有二哥,债都欠到几十年后去了,我这个小三儿,恐怕没有成亲的机会了。”

    元一看着这个他一向痛爱的小儿子,心中天人交战了一会儿,最后咬牙道:“实在不行,我就去与北边唐津的小林大人说,把我们的岩屋卖给他,总得凑出钱来给你下聘礼”

    三郎一惊,道:“这是祖宗传下的土地,怎么可以卖给他人”然后又苦笑道:“原来我家真的已经穷困至此了吗”

    他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几度欲语,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俯身双手按在地上对元一行大礼道:“父亲,请允许我离开家吧我要去博多,去寻个生计,或是给人做护卫,或是出海,或许会丢了性命,但不闯出个名堂不会回来我迟早要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知道,因人家贫年轻就欺负,早晚会后悔的”

    元一对他的表态非常惊讶,嘴角不断抽动,最后还是长叹一口气:“罢了,这对你或许也是好事。”

    数日后,武岩元一凑出了一份寒酸的行囊,将自己的佩刀郑重地交给三郎,送他踏上了前往博多的道路,依依不舍地返回家中。

    可是回家后没多久,他就接到一份来自佐贺城的命令:“什么,武藤守护要检阅御家人”

    12月12日,肥前国,佐贺城。

    肥前国守护武藤资赖在城头走了一圈,看着城下稀稀拉拉的一帮子御家人武士,眉头大皱:“就这些人真是不成体统”

    武藤资赖是少贰家的当主呃,看着是两个姓,但跟名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