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今天又完成了一桩任务,解放了十多名奴工,捕获了这些恶棍,但其实并不是特别满意。一方面是因为最近的罪犯很少判刑,而是会流放海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有议员豁免权在身,难以就这么将他绳之以法,实在是令人不解气。

    他看着县衙门口新修的石狮子,叹道:“这些土豪劣绅不可能一直这么猖狂下去”

 第533章 人口 上

    1266年,7月18日,连云郡。

    “的就这么溃了今晚统统只能吃草”宁惟俞发了真火,把马鞭狠狠往地上一摔,破口大骂了起来。

    也难怪他这么生气,前面的原野上正在进行一场步骑对抗演习,来自日照军分区的第26普通步兵营结出空心方阵,对抗刚刚从日本撤回来的第一快速反应营的一个骑兵连。结果骑兵一做出冲击的架势,方阵里面就有新兵忍不住扣响了扳机枪膛里并没有装子弹,只有少量火药然后其余人被他引动,一连串枪声响起,骑兵冲击的势头却依然不为所动,再然后步兵们就一下子溃散了,实在是丢前辈们的脸。

    “嘛,对面毕竟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部队么,这边都是没见过血的小伙子,也没法强求。”陪着来看演习的连云郡守陈龙安慰起他来,但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有些窝火,毕竟这日照军分区可是要兼着保卫连云郡的,就这水平怎么够用

    宁惟俞依然骂骂咧咧的:“,当年我在掖县,带的不也是新兵,不照样顶住了他们这样连箭都没见着就溃了,也好意思当兵得,那赵孙我非得给他撸了不行,这营兵也不能这么就罢了,就发去日本,让范龙城拿去打治安战不光这营,别的营也得一个个出去轮战才成,不然都得养废了”

    陈龙一摊手:“好哇,不过你们有那么多地方练兵么,而且这么大的调动计划可耗费不少吧我看有功夫还是多练练对抗算了。呃,再说了,这营兵不是有不少都是从南方招募的么说不定跟这个也有关系呢。”

    日照军分区包括日照县和整个连云郡,地盘不小,但人口却没多少。为了凑齐三个营的兵额,只能从外界募兵。去别的地方要跟其他军分区争抢兵员,但好在这里靠近南宋,稍往南走走就有不少人口,用顷田、马匹、包吃住和津贴为价码吸引来一些兵员并不困难,因此日照兵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宋兵”。

    不过宁惟俞倒没什么地域歧视,摇了摇头,说道:“跟这个没关系,宋人又如何,朱元璋北伐用的不都是南方兵主要是上面无能,下面的可都是好汉。出这问题,主要还是训练度不足,我们这是松懈了啊得,我看,还是得缩减给建设部做白工的时间,多加强点训练啊。”

    陈龙一皱眉头:“但是现在建设部正要大干快上,可正缺人呢。”

    宁惟俞啐了一口,说道:“要人他们自己找去,大不了再组几个铁道营。但这关键的国防不确保好,到时候鞑子打过来,这路不都给他们修了”

    陈龙耸耸肩,说道:“那行吧,不过真没想到,看着也有二百多万人口,但用起来这么不经使,这么快就见底了。”

    根据统计组的最新数据加权计算,整个东海国约有236万的总人口,比预想的二百万要多一些。多出来的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逃亡山林的百姓返乡,一部分是从周边地区吸引来的移民,一部分是从海外迁回来的人口,还有一部分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这点人口自然是少的,还不如后世一个城市的人多,即使与同时代相比也不多。但以一个小势力的标准来衡量,尤其是与东海股东二百人的初始数量相比,也不算少了。当初股东们本以为这么多人足够折腾一阵子了,但没想到,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这就出现了人力不足的征兆无论是兵员、劳工还是小学生的募集,都遇到了瓶颈。

    呃,这不是说问题已经焦头烂额了,只是说招募起来不如前几年容易了。在之前,只要把铜钱撒出去,很容易就能招募到数千人为商社所用,但在现在,就需要提高价码,还要花些心思宣传,才能招到够用的人。从数据上来看,人力成本有快速走高的趋势,如果未来几年一直保持这样的趋势下去,不免会对管委会和商社的政策造成一些影响。

    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力市场得到了相对充分的竞争,国泰民安,人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不愿意轻易出去折腾了;另一方面也是东海商社和管委会组成的这一体系已经扩张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胃口越来越大了。

    据一份更为详细的统计,到目前为止,东海体制已经产生了138万退伍顷田户,242万社属劳工和公务员,065万各类院校毕业生。这些人天然具有公民身份,再加上021万从其他渠道入籍的东海公民,总计466万,就是东海国的最核心人口了。

    这么多人,如果每人影响四个直系亲属,那么应该有20万以上的总人口,是相当不少了。但是很可惜,由于上面这几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的或有亲属关系的,影响力并没有成比例地扩张出去。比如一个机械厂的资深技工,可能他的妻子同时也在纺织厂工作,他的女儿读了小学,他的儿子上过小学又当过兵,这一家总共提供了四个核心人口,占据了五个统计名额,但总人口也就只有四个。当然,不一定所有情况都这么极端,但比例还是相当不小的,因此最后折算下来,东海国的核心人口也就12万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直辖城市居民、直接与社属企业发生交易的外围供应商、因东海体系而显著收益的工商界人士、各自治地区的议员们、纳税大户等等,他们虽非核心,但也与东海商社的利益休戚相关,可以算作是重要支持者,这个群体含家属大约又有20万。

    剩余的二百万人里面,也不能说就不支持东海商社了,但是一个个划分成分太过麻烦,我们可以用一个“支持率”的指标来衡量,也就是在感情上支持并能直接为东海体系做出一定程度贡献的人口比例。这个比例各地区不同,综合看来大约有个10,也就是20万。

    这总计五十余万人,就是东海国的基本盘了,说实话,实在是少得可怜。但真算起来,那些动辄数千万人口的大国,就真的有很大的基本盘吗比如说某宝盖头大国,只要能充分调动5的人口,也不至于屡屡被只有数十万人口的北方民族欺辱啊。所以,有五十万,实在是不少了,更何况这些人的平均生产率要远超同时代的一般水平呢

    而且这个基本盘还在快速增长中。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支持率的提升,未来随着交通网络的扩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自发纳入东海体系之中,而东海体系也将改造他们,使得他们的生产率也随之提升。

    除此之外,最显著的就是顷田户的增长了。从今年开始,“1计划”扩军之后的第一批义务兵就开始退伍了,他们将获得公民身份,领取一块属于自己的低税份地,并且从此开始为这个体系添砖加瓦。今年,新增数量是4250人,此后会逐年递增,预计十年后会达到年增万户、累计八万户的规模。

    受过义务教育的学生也有类似的增长趋势。62年,文化部开始了一个大幅度的扩招计划,这第一批扩招的数量约三千的学生明年就毕业了。这意味着小学毕业生的存量将一下子增长一半还多,而这个毕业数还会逐渐增长。今年入学数已经接近七千,想想,五年后会有多少人才

    由此来看,形式不是一片小好,是大好

    呃,但这也反过来导致对于人口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了。毕竟,五千人的时候,只要再招一千就能扩张20,可基数增长到五万的时候,想达到同样的增长就需要一万了。

    别的部门还好说,大不了加钱就是了。但对于以土地来募兵的陆军来说,就有些尴尬了。

 第534章 人口 下

    当初安全部制定“1计划”的时候,看到的是社会上有数十万青壮在从事着低附加值的工作,相对于每年不过一万的募兵需求,潜在兵源似乎无穷无尽,所以对这项计划的前景很有信心。

    但是,随着时间逐渐过去,他们很快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今天有几十万的潜在兵源,不等于明天也会有。这几十万人,当不成兵,也不会呆在那里等明年继续应征,而是会各寻出路,或是包一块地种地,或是进城进筑路队打工,或是做点小买卖,或是把心一横当了水手出海而管委会其他部门和东海商社的努力,使得这样的出路越来越多、待遇越来越好。这么一来,几年之后,等到有了稳定职业,这几十万人就是“纳税人”而不是“兵源”了。

    这几年还好,但长远来看,等到社会结构稳定,能够应征入伍的“潜在兵员”也就只有每年刚成年的那一小批青年待业男子了。以现在的人口规模和增长率来看,差不多就是每年两三万人。而那时,东海体系的扩张会使得社会上有更多称心的工作可选,当两年兵去换一块顷田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可想而知招兵会多么困难。说不得就真的得搞“义务兵”,强征适龄青年入伍了。

    总之,股东们从数据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样的趋势。虽说只是趋势,尚未火烧眉毛,但也不免未雨绸缪起来,想出了一堆点子解决这个问题。

    聊到这个,宁惟俞突然想起了什么:“哈哈,上个月孙铭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居然出了个提案说禁止女工,好让她们在家带孩子,多生几个。啧啧,当时你不在会上,是没看到啊,堂上那一群女同志,眼神是能杀人啊”

    陈龙听了,哂笑了一声,不屑地说道:“他也真是脑子抽了,就算不谈平权,光从人力角度来看也不合适为了未来的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点的增长率,直接把当下的一半人力都给禁用了,这不是傻吗”

    宁惟俞笑了两下,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呵,老陈你这个说得有理啊。等人口自然增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