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不完大不了把剩下的处理给加工厂就是了。如此一来,供应量可以更逼近真实需求,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上下游的生产量和消费能力,使得经济体系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同时,东海国这些年来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使得农户既不需要担心战乱和匪徒,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被老爷们无故侵占,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将剩余收入投入到购置牲畜农具、整修农田等积累生产资料的行为中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长远来看,这种发展也是有上限的,也就是市民和农民都进入了全力生产而充分交换的状态,这时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生产技术的进步了。但现在尚未到那种时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发展空间仍非常大,任何一点工具改进和生产方式改良,对土地和畜力进行充分利用,也都能明显地提升生产效率。而诸城附近良田众多,陆路交通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改善,正符合这个条件,稍有推动,便迸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力。

    因此,围绕着这个食品加工厂,一个大规模的农贸市场便形成了。发展到现在,其中最终供应食品厂的农产品只占了一小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都向外销售出去了。来往这里的商人,最初多是稀里糊涂一把抓的个体户,后来就产生了坐商和行商的分化,市场可以说有了自己的生命。如今,这个农贸市场人流密集,已然成了诸城的标志,围绕着这个市场,一系列上下游产业也向外延伸了出去。

    在市场边缘,有一条连接到西南大道的支路,路两侧陆陆续续汇聚了一个接一个的小餐馆和小食摊,形成了“餐饮一条街”。许多来往于此的客商或行人,没带或不愿吃干粮,就在这里吃上一餐。

    其中有一家店,是新修的三层砖楼,临街墙上高高挂着“朱旺升速食记”布幡,相比周围一片矮屋甚至是窝棚的小店可谓是鹤立鸡群,因此吸引了最多的食客。如今正午时分,屋里屋外坐满了人,小二端着硕大的餐盘上下乱窜,一个说书先生在嘈杂的环境中昂扬顿挫地念着报纸,真是好不热闹。

    “哟,周掌柜,过来了啊”

    “哈,来了,还有位置没”

    “有,有,二楼请朱滨,过来领周掌柜几位过去”

    “不必,我们自去即可朱滨,还是照例,红油牛肉面四碗,再烤只鸡来,上两份时令菜”

    “好嘞那我荐您用这份如意丰享套餐,正好一只鸡、一份酸辣土豆丝、一份菠菜、两碗面,还打了八折,再点两碗面即可,如何”

    “哦甚好,就这样吧。朱东家,我们这便上去了”

    “慢走”

    转眼间,老板朱旺升又迎完了一批客人,转身回到了门口的柜台内,继续与一名给他供菜的商人商谈了起来。

    “郑哥儿,今年天候好,这几样菜可上市了不少,你怎么也得给我让一成价吧尤其是这土豆,前几年还新鲜,可现在谁都知道,一亩地随便产几百斤,根本卖不上价去。”

    “哎呦,朱兄,您这生意这么火爆,还差我这点小钱吗我一家子几十口,可就指着这么点钱养活了呢。”

    “哈哈,郑哥儿又说笑了,你族里上千亩地,又有好几个公民,岂是我这种小户能比的咱一码归一码,如今东西南北地里的东西都不断冒出来,今日上午还有家安丘商人过来推销呢,他给的价可实惠多了,要不是咱哥俩交情深,我可就把份子都给他了。”

    “说得是啊随便买外人的东西,就不怕他们以次充好么呃,那这样吧,咱还是这个价,但是每买十斤,我便赠你一斤如何”

    “嘿,郑哥儿最近算术精进了不少啊,非得占上我几分便宜。罢了,就如此吧。郑哥儿,我也奉劝你几句,看如今这行市,菜价粮价都在跌,反倒是肉品卖得不错,你家不如趁早改易,将来也能多赚些。”

    “好啊,其实我也正有此意,谢朱兄的忠告了”

    “不客气,祝郑哥儿家业兴旺。那么,咱这就把这个月的帐给结了。苦瓜二百四十斤,每斤菠菜三总计一百二十八贯余三百二十四。立信行的票收吗”

    说着,朱旺升从怀中取出一个锦袋,从中取出一个皮夹子,又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立信银行的大额承兑汇票出来,放到了桌面上。

    承兑汇票与寻常的纸钞又有不同,由银行发行,面额更大,但不能随时兑换成官方发行的金属货币,到期才能兑换。这是近年来东海商界流行的一种大额交易方式,用这么一张薄薄的纸取代实际的货币,省却了很大的运输麻烦。但也有人对这种新鲜事物不太接受,要么不要汇票,要么到手之后就立刻找收汇票的私人换成现金。而这就需要一定的贴现费用,大约是数额的2,不免影响了交易的成交价。

    实际上,他们的感受确实没错,因为承兑汇票本质上是银行向外投放流动性的一种方式。相比可以随时兑换的储蓄券,定期兑现的汇票能让更多的纸质等价物潴留在市场中,变相提升了货币供应。相应的,它的根基也要更“虚”一些。但是没办法,很多时候,比如社营企业支付货款的时候,只开具这种汇票,所以它在市场上的存量还是颇有一些的,为此不得不在商人之间不断转手,朱旺升不知道怎么就收到了这么一张。

    郑老板眯着眼睛看了那张汇票一眼,上面的数额是一百元,到期日是今年的11月9日,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说道:“还有三个月才到期,兑出来又要贴几块钱这个,收也行,你给补到一百三吧余下的我就不跟你算了。”

    朱旺升随意地摆摆手,又从夹子里取了三枚金闪闪的方形铜薄片出来,放到了桌子上:“行行,一百三就一百三,喏,给你一百的票,剩下的我给你三个十元的钱牌,行吧”

    郑老板看着钱牌上精美的字和帆船图案,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先是把汇票和钱牌掂了过来,反复看了两眼,又提笔在账簿上签了字,然后说道:“好那便多谢朱兄照顾生意了”

    相比不灵活的汇票,由东海联合储备局发行的各类黄铜代币就受欢迎得多了。因为多年来这种代币一直可以在各银行网点和商社机构随时兑换成货真价实的银元,建立起了稳固的信用,而随着日本战争的胜利和发现银山消息的传来,这个信用就更加稳固了。

    尤其是十元面额的大型钱牌,由于采用了黄金比例的圆角矩形设计,表面压制的图案又极为精美,看上去如同工艺品一样,因此特别受到欢迎,任谁看了都忍不住摸上两把。联储局又特意限制了它的供应量,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受欢迎的程度,甚至产生了一定的升水,相当一部分人拿到手之后并不会去把它兑换成银币,而是仔细珍藏起来。若是去逛个青楼什么的,随手甩出去一张这种钱牌,留下一句“不用找了”,立刻就能收获佳人们的热情追捧。

    实际上嘛,金融系统并不屑于隐藏他们的这点小小伎俩,而是大大方方地写了一本银行学出来,把一大堆足以让现在的土包子吓掉下巴的金融原理公诸于世。但知道了又能如何呢,难不成就能不用了恰恰相反,当这些票据和代币的使用者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明白了发行方能从中获利之后,反而会更加信任它们。因为可赚钱便代表着可持续,可持续就代表着不会随时跑路啊

 第537章 银行学

    1266年,8月19日,胶西县,孙天和商行。

    “原来如此,基础存款可以释放出数倍的贷款难怪可以把利息压得这么低,这里面有大利可赚啊!”

    胶西县城中的顶级繁华地带,新建成的五层高楼“天和大厦”的顶楼之中,两名女性正并排坐在一张软椅之上。其中年纪较小的一人正拿着一本书,给另一名三十余岁的妇人讲解着什么,后者听明白了关窍之处,恍然大悟地感叹了起来。

    这名妇人穿着一身华贵的紫色丝衣,头顶盘着的发髻中插着昂贵而不失典雅的水晶琉璃嵌玉簪,正是孙天和商行如今的当家人,孙沁容。

    孙天和商行作为早期与东海商社合作的少数商家之一,搭上这个大靠山后迅速发展了起来,如今已经是东海商界的擎天一柱了。这一柱在各行各业都有插脚,甚至还出资办了两所小学、修了一条公路,任谁都没法轻视。

    不过,孙家却面临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难题,那便是继承人的问题。嫡长子孙洪言不思进取,终日不着家,与一帮狐朋狗友厮混,对商道毫不上心,怎么看也不像是能撑起如今这么一个大摊子的样子。为此,孙父,也就是这代的孙天和气得差点要把这个逆子打断腿,但终究是毫无办法。

    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孙天和没办法,只得学来最新的经验,对自家产业进行了“股份化改革”,把商行下面的几家分店、工坊、海船和族田分别注册成独立的“公司”,又设立了一个“持股公司”统筹这些产业。持股公司持有子公司的多数股份,剩下的股份则分给直接经营此公司的孙家亲戚,既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又保持了对产业的控制。

    而持股公司本身的股份也是由孙家不同人共同持有的,当然,孙天和自己占了大头。比较有时代特色的是里面有一份“族产股”,用于为家族事业提供资金,同时投票权由孙天和嫡系代持,变相扩大了他们的话语权。

    也亏得孙天和威望重又有足够的从商经验,总算是把这件复杂繁琐又得罪人的事做了个井井有条。股份分配一碗水端平,能干的就多拿子公司股份自己去赚,德高望重却不能干事的就多拿持股公司股份坐等分红,剩下的多少也有一点。孙家亲戚们人人喜得所愿,表示愿意继续为孙家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而身后事的问题,孙天和也已经规划好了。他会再成立一家公司,持有自己在家族持股公司中的大量股份和族产股,这家公司的股份将分给自己的子孙,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