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55再铸鼎-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水师编入新型战船后,也引入了不少学自东海军的新玩意,旗语就是其中之一。信号旗规则比较繁复,宋兵不太喜欢学,不过这纯红色的最高战斗信号简单易懂,却是人人都知道的。东海商社出版的鼓吹东海海军英勇战斗的话本里经常在决战时提到这种旗号,尤其令刘师勇等新潮军官心生向往,现在有了机会,果然趁机就挂了起来。

    现在大旁海上刮着轻柔的东南风,对于从东北方的海面向西南前进的宋军船队来说是正侧风,不算最好,但也不错了。因此刘师勇并未命令底舱中的力夫加速踩踏,依然以省力的前进二工况平稳前进。

    两军相对而行,距离逐渐接近。

    宋军毕竟是真正的百年水师,底蕴深厚,有自己的传承在,并未模仿东海军常用的线列纵队阵型,而是排了一个“五龙出水阵”。五艘大战船左右间隔大约一里地拉开了一道大横阵,齐头并进,向安南水师的小船们压了过去。而随后搭载了两将新军的十六艘海船虽然只是运输船,可船上也配备了火炮,而且新军拿着火枪也能兼职海战,所以并不怵打仗,分成两股一左一右往安南军的两翼包夹了过去。只是他们没有动力,只凭风力前进,速度要慢上一些。

    虽然两军相向而行,但毕竟有十多海里的距离,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才真正接触。而在这一个小时里,西边的安南人逐渐看清了宋船的大小和样貌,心情也逐渐从慌张、紧张变成了惊讶、惊慌和恐惧,最后甚至已经心如死灰这种大船要怎么对付?

    “将军,我们,是不是暂避锋芒,退到宋军不便活动的地方再做打算?”

    还未开打,陈庆馀所在的战船上,一个幕僚就对他提出了退却的建议。

    而陈庆馀现在其实也后悔得很,早知如此,就该坚守为上啊!

    不过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他摆手道:“休谈此事,是雌是雄,先做过一场才知。各自都备好了抛钩绳梯,准备登船!”

    安南水师的战法不用说,仍然是延续自远古时代的接舷战。说实在的,他们的水平就是对上过去的宋军水师,都未必能讨得了好,更别说现在了。各艘小船上的安南水兵各自听从军官的指挥,做出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战术准备,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不等他们做出什么有效攻击,宋军的大战船就撞过来了。

    “开炮,开炮!”

    刘师勇站在艉楼上,挥舞着一把指挥剑,兴奋地呼喊道。但即使他不喊,各炮位上的炮手们也早已做好了准备,现在只要把手中的火绳往火门上的引药一按,十五斤的大炮子便轰鸣着向安南军的小船直直地砸了过去!

    宋军所排出来的这五龙出水阵调度起来比较复杂,如果对上了同级的对手非得手忙脚乱不可,但现在对付安南水师也根本不需什么配合,直接冲杀进去各自为战就行了,因此反而相当适应现在的战场。五艘船有如天神降临,在安南船团中横冲直撞,大炮左右开弓,轰鸣不断,周遭木屑残肢不断飞上天,那些小船根本就不是一合之敌!

    “退,快鸣金,退兵!”

    仅仅一个照面,安南水师的前锋战船便损失惨重、溃不成军了。船只一艘接一艘地被轰烂乃至直接解体,兵卒们惊恐地跳水逃生,丝毫没有在绝境中反抗的意思。陈庆馀看了,立刻就判断不能力敌,果断下达了撤军命令。

    锣声一响起来,局面便立刻崩溃了,安南战船们一窝蜂掉头向岸上逃亡回去,反而造成了不少混乱,速度一时提不起来。而巨大的宋军战船却并不像他们预想的那样笨拙,反而在风帆和藏于水下的螺旋桨的作用下灵活地行动着,紧紧地咬在他们后面,炮声一时不停歇,不断地撕咬着他们的血肉。到了后来,火炮干脆不打实心弹,只打霰弹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铁块和铅子抛洒出去,海面上的安南水兵一大片一大片地冒出血花!

    “哈哈哈哈!”刘师勇长笑一声。

    “云屯已为我有矣!”

 第633章 铁血强宋 六 水陆并进

    1271年,7月16日,阴历七月初九,安南,云屯港。

    旧云屯城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处大工地,张世杰正带人在内外走着,察看旧城改造工程的进度。

    十天前,宋军在大旁海上几乎全歼云屯守备水师,成功占领港口,并让两将新军登陆到了岸上。安南守将陈庆馀知道事不可为,在派出少量部队试探了一下新军的实力并被轻松击溃之后,便果断下达了撤离命令,带着数千守备部队弃城而走,也算是保住有生力量了。而云屯县这处重镇就落入了宋军的手中。

    云屯港是整个安南最大的港口,也就是后世的越南海防市所在,不但有完善的港口设施可以承接外来海船,还可通过本地的禁江一路行船上溯直捣升龙,地位不言而喻。

    占领云屯之后,张世杰没有急着立刻乘胜追击,而是一边加强云屯城的防御,准备把它建设成宋军在安南的一个稳固立脚点,一边从钦州调来更多的兵力。

    云屯本来就有城墙在,条件还不错,毕竟安南多雨,中原常见的夯土城墙在这里坚持不了多少时间,所以当地现存的城池大都是包了砖的。虽说城墙小了点、矮了点,但对于张世杰规划中的棱堡型军事要塞则不是个大问题。他征发本地民人为工,负土在城墙四角修建延伸角堡,又把运输船的压舱石卸下来,包在土墙外面,现在已经有个雏形了。只要再想法把船上的两千斤炮吊运下来架几门上去,这座堡垒就坚不可摧了。

    现在的城墙西南角上,当地民夫正在一部辅兵的监管下把石材砌上去。皮鞭挥舞之下,他们的工作效率还算不错,虽然堆成的墙面有些不齐整,但现在求速不求质,也不用要求那么高。张世杰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便继续绕了过去,去西北角察看。

    正走着,正好就有一行骑兵从西北方返回了,张世杰瞥见了,直接带人迎了上去。

    他的亲兵拦下了奔驰的骑兵,将他们引至张世杰面前,张世杰认过人之后便问道:“怎样,西北的逆军动了吗?”

    这些骑兵是好不容易才凑起来的,在安南虽然受限于密集的水网不太好行动,但用好了未必不能发挥奇效。之前,张世杰就把他们其中的一部派往西北方侦察万劫方向的安南军动向,现在看来是回来了。

    万劫,也就是后世越南志灵附近的一座城池。此城周边有六江交汇,水路四通八达,是安南另一处水陆重镇,也是宋军前往升龙的必经之地。现在此城由火线提拔的陈国峻亲自镇守,据说他在万劫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当然不可能真的有那么多,但也不可轻视,所以必须把情况摸清了才行。

    骑兵队长认出了张世杰,不敢怠慢,立刻下马汇报道:“报大帅,万劫城周遭营寨遍布、河上到处都有哨船,不过并未有出动的迹象。”

    张世杰蔑笑道:“料他们也没有出动的胆子。无所谓,王师到处,皆为齑粉!”

    三天后,趁月渐盈潮水上涨之时,张世杰派部下李山率军出征万劫,自己坐镇云屯,以及时与后方联络。他只从白虎将中挑了一部步兵留守,其余三将加上四部兵力全交由李山带着出击,再加上随行的辅兵,战力可谓极其强悍了。

    这支讨逆军水陆并进,三艘大战船和大量小型战船在江中前进,陆军则沿着禁江北岸步行。这一带开发程度较高,沿岸有不少农田和居民,获取补给很是容易,再加上船只携带了大部分辎重,所以他们可以轻装前进,五十公里的路程不到三天便走完了。

    7月22日,宋军的营地已经牢牢地扎在了万劫城外。

    万劫城位于江东一处高地上,内有小河流过,为城内供应淡水,并且为护城河提供了水源。护城河流出后一直向西流入江中,又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河港。

    河港附近仍然保有一部分的安南战船,它们一度试图利用在内河中灵活的优势骚扰宋军大战船,但在凶悍的火力下还是败下阵来,灰飞烟灭了。而宋军水师夺取了制河权之后,陆军们也就能长驱直入,帮助水师占领港口,又从船上搬下帐篷、栅栏、望楼、炊具等基础设施,一个完备的营地当天就扎好了。

    事实证明,只要上面没人瞎指挥,宋军还是能发挥出正常的战斗力的。实际上,宋军再怎么弱,也是打了几百年仗的,对于扎营、饮食、后勤这些步兵基本要务还是很有一套章法的。这个营地外有壕沟、内有营垒,营中帐篷错乱布置,外敌即使摸了进来也无法长驱直入。虽然错乱,但是伙房、仓库、军火库、茅房却错落有致,乱中很有章法,保障了军事行动。

    除此之外,李山命部下分批休息和放哨,不但有固定哨、流动哨,还有放在内外各处的暗哨,做足了警戒功夫。当夜安南军试图夜袭,结果睡觉中的宋军都不用动,单靠值班的哨兵就把袭击者给解决了。

    不巧的是,安南多雨,接下来连下四天大雨,不宜出战。等到28日地面稍干,枪炮声便又响了起来。

    陈国峻站在万劫城墙上,神色凝重地看着城池周围的友军和西南方的宋军。

    今年初,宋朝问罪的消息一传来,满朝武当即慌了神。安南太上皇陈煚现在不太管事了,皇帝陈晃就把这个似乎懂些军略的堂兄请了回来,封他为楚国公,让他主持万劫一带的防务。

    应该说,陈国峻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这半年来,他加强临近几个城池的城防,并且要求各地豪强招募兵力前往万劫听用。现在,他手底下已经有五万多兵可用了,而且在他的恩威并施之下,众志成城,军心可用。现在这些兵力部署在万劫城内和周围的营寨中,互为犄角,可相互支援,以以往的经验来看没几倍兵力别想啃下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如此周详的部署,此人果然不愧为一代名将啊!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