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年代女厂长-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北京的信走得慢,年前都不一定能收到回信。

    寄完信余思雅也不管了,她还有很多工作要忙,最重要的是年终财务总结和女知青招工问题。

    清河鸭这一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开两个厂子和门市部,而且达成了跟省城铁路局和宜市铁路局的合作,将清河鸭食品卖上了火车,走向全国更多的地方,因而营业额也是不断攀升,今年的账目肯定是个可观的数字。

    不过这种专业的事情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忙,余思雅将这件事交给了楚玉涛和杨会计。正好放寒假,楚玉涛也该好好为集团做贡献了。这一年集团的收入和支出数据都非常庞大,这会儿又没计算机这样的辅助工具,全靠账本人力计算,不是一天两天的就能盘点清楚的,估计得耗费不短的时间。

    安排好这件事后,余思雅将精力投入到了女知青的招工中。这次招工的条件比之从前宽松了许多,对文化水平没有要求,只要是知青就可以来参加招工。这一点,余思雅主要是考虑到现在还在乡下的女知青可能文化水平都不是很好,好的在前两次高考应该都去上大学了。反正服装厂女工,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但为了避免太多的女同志来面试,浪费大家的时间,余思雅还是做了限制条件,一是最好有缝纫手工做衣服的基础,二是手脚麻利,做事情快,三是将年龄做了限制,只招工70年以前下乡的女知青。

    之所以有最后一项规定,是因为70年之前下乡的女知青年龄都偏大,她们这批人下乡应该有十来年了,受的苦最多,家里应该也没什么门路,所以这么久都没能将她们弄回来。这是最可怜的一批女知青,即便政策很快开放,允许知青返城,但这些没有关系、没有启动资金,年纪又偏大的女知青恐怕回了城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次招工本来就带着帮扶弱势群体的意义,自然要帮这批最困难的同志。

    为了尽快将信息传出去,余思雅还找了广播电台,请他们在晚上的黄金时段连续三天播出了这则消息。

    广播一经播出,信件如雪花般飘了过来,每天门市部都能接到很多信件。初步的筛选,余思雅交给林红旗去做。

    林红旗从差不多两千封信中选出了五百名条件比较合适的同志,将名单张贴在火车站对面的门市部门口。

    这样一来,既方便了知青们来查看消息,又能帮门市部引一波流。过年了,有钱没钱,都要准备点年货,来都来了,口袋里稍微宽裕点还不得进门市部转一圈,有钱的买羽绒服,没钱的买清河鸭食品。

    几天下来,门市部的生意有个小小的上涨,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通知张贴出去的第六天正式面试。

    这天早上,余思雅不到八点就到了门市部,外面已经站满了排队的女知青和陪同的家人朋友。他们显然来了很久,不少人脸都冻红了,有的人眉毛上还凝聚着小水珠,可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期盼地看着清河鸭门市部,神情中充满了向往。

    余思雅被这情景吓了一跳。

    得益于这个时代资讯的不发达,排队的知青和家人们都不认识她,让她能够从容不迫地挤进店里。

    “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早就来了?通知不是说八点半开始吗?”余思雅进门就问叶梅。

    叶梅叹了口气:“七点半我来的时候外面就已经排了两三百个人吧,现在好像又多了一百多个人,哎,还不都是为了工作。”

    这一刻,她越发庆幸自己当初是下乡到了红云公社,遇到了余思雅,不然搞不好她也是这排队女知青中的一员。

    余思雅有些心惊,看来她还是低估了工作对于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叹了口气,她吩咐叶梅:“这么冷的天,他们排队等了很久了,你安排两个职工提着暖水壶,拿着搪瓷缸子出去,挨个倒水给他们,让他们喝点热水暖一暖。”

    “诶,我这就去。”叶梅连忙点头,余总就是贴心热心。

    为了能够早点结束排队,以免大家等太久。余思雅招来林红旗:“别让他们排在正门口,影响门市部生意,到侧面,仓库这里,开始面试。把这五百份简历发下去,给他们,以节省时间。”

    林红旗点头,赶紧去办公室将简历抱了出来,走到最前面,招呼大家:“各位知青同志,就按照现在的排队顺序,跟我来,队伍不要乱,就保持着这个秩序。如果有乱插队和不遵守规矩者,一律取消面试资格。”

    她领着女知青们到了一侧的仓库入口。

    仓库的门已经打开了,余思雅搬了一张办公桌过来,坐在旁边,拿着钢笔,等着面试者上前。

    林红旗简历一一发给了女知青们,然后在最前面主持秩序:“今天的面试由我们清河鸭集团的余总主持,只面这一次,面试结果今天下午四点公布,将张贴在大门口,大家面试完回家吃完饭休息一会儿过来就可以知道结果了。没面试上的同志们也不要灰心,我们清河鸭以后还会招工,大家都有机会。”

    发表完简短的讲话,她让站最前面的女同志进去。

    这个女同志大约三十来岁,皮肤黝黑,身上穿着一套洗得泛白的棉袄,神情有些局促不安。

    余思雅温和地看着她:“坐。”

    女同志坐下,紧张地将简历递给余思雅。余思雅扫了一眼名字:“洪丽华同志,你面前有一个本子和笔,写一段话吧。”

    洪丽华愣了愣,她不是来应聘女工的吗?为什么要写字?但基于对干部的服从心理,她还是老老实实地提起笔,开始写字。

    余思雅观察了她两分钟,利落地在她的简历上做了记号,然后说道:“可以了,下午四点来看通知吧。”

    洪丽华愣住了,她没想到她的面试这么简短,这么快就结束了。

    林红旗在一旁微笑道:“下一位,洪丽华同志,你回去等消息吧。”

    洪丽华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感觉自己恐怕没希望。第二个进来的女同志打扮得要明艳得多,还擦了口红,身上的衣服是一件清河鸭的羽绒服,脚上踩着一双灰扑扑的皮鞋。这一身都值好几十块钱。

    余思雅低头看了眼简历上的名字:“张剑英同志,你身上这套羽绒服是从咱们门市部买的吗?”

    张剑英落落大方地说:“不是,这是我亲戚的衣服,我借来穿的,听说这是你们厂子主打的衣服,别说还挺暖和的,而且比棉袄更轻……”

    余思雅微笑着看她侃侃而谈,等她说完后,微笑道:“好的,张剑英同志,你也回去等消息吧!”

    张剑英也傻眼了,这个年轻的女干部不按常理出牌啊,前面洪丽华那个闷葫芦的面试两三分钟就算了,怎么到她这里也这么快呢?

    张剑英有点不甘心,忍不住追问道:“余总,你对我印象怎么样?”

    余思雅客观地评价道:“能言善道,准备工作充分,回去等消息吧。”

    张剑英这才出去了,但她跟洪丽华一样,根本没有心思回家等消息,两人站在一边看后面面试的人。

    很快她们就发现,余思雅面试的功夫特别快,每个都只有两三分钟,绝对不超过五分钟,进去一小会儿就出来了。而且出来的人分享经验也发现,她们根本不知道清河鸭的选拔标准是什么,因为余思雅就像跟每个人随便聊天一样,她跟每个人说话的内容几乎都不相同。

    这可难住了她们,本来张剑英觉得自己胜算很高的,但现在她也没信心了。

    这场面试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才结束,期间余思雅只花几分钟啃了一个包子,喝了两口水,就接着面试。

    说了大半天的话她的嗓子都有些哑了,林红旗和叶梅心疼极了:“余总,你休息一会儿吧,接下来的工作咱们来。”

    余思雅没接这话,而是看着门市部外徘徊没走的知青们,叹气道:“先统计结果,然后将录取名单张贴出来吧,早点出结果,不管有没有被录取,也好让她们早点安心。”

    她还是低估了这些人的执着和对工作的渴望。面试结束后,几乎没有人离去,都在外面等结果。这寒冬腊月的,天气这么冷,她们已经在外面站了七八个小时了,明明知道现在不会有结果,但还是怕错过通知,不肯离开。

    看着这些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女知青,余思雅心里有些难受,觉得很不是滋味。

    “每份简历,我都做了不同的标记,你们按照标记整理出来,最多的那一沓就是录取的名单。”余思雅嘱咐道。

    林红旗和叶梅赶紧将简历整理出来,然后发现竟然有四种不同的标记。

    叶梅看着这些标记陷入了难题:“余总,这……除了被录取的名单,余下的简历怎么办?”

    余思雅拿过余下的三种简历:“这一份是口才比较好的,先留着,既然要开服装厂就不可能一个门店,年后还要开服装门市二部,以后的销售人员就从这叠简历中选。还有这部分也可以纳入以后招工的名单中,如果招工不多,就直接通知这些简历中的女知青,让她们过来报道就行了,省时省力。至少这打叉的最后一叠,销毁了,这些人不予纳入招工后备名单中。”

    打叉的简历并不多,就二十几份。这部分之所以落选,有的是外表不合格,余思雅也不要求她们穿多好看,穿打满了补丁的衣服都没关系,只要干净就行。可有几个女知青,衣服上沾满了乌黑的油渍,看起来脏兮兮的,来面试,连基本的整洁都做不到,不知道平时有多邋遢呢,这种人自然不能录取。

    还有些是谈吐做事让人不喜,有的一上来就拍余思雅的马屁,话里全是奉承,还有的更直接,悄悄在简历中夹了钱,明晃晃地贿赂她。余思雅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