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新帝国-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如果当年不是袁崇焕,把毛文龙给杀了,以毛文龙之能,皇太极想轻易地收拾他的东江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毛文龙被杀,可是给他手上的诸将以巨大的震荡,令他们都恐慌不已,害怕不已,新任的总兵陈继盛根本就镇不了场面,此时建奴又趁势来攻,结果就一举的攻下了东江镇,数万军民死难。

    当大明老百姓在庆祝刘布光复辽南三卫的时候,远在(盛京)沈阳中卫城皇太极他却是非常的愤怒,非常的恼火。

    要知道他现在的形势称得上是一片大好,可以说他当了大汗这十年,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大汗。

    他能当上建奴的大汗,并不是他先王的遗命,而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出来,从四大辅国贝勒之中夺取出来的,所以为了当让独一无二、大权独揽的大汗,他可是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经过10年的努力拼博,他才真正的树立了绝对的权威,把他自己的权威树立至全军,权力达到了当年努尔哈赤的地步。

    而且在此时,无论是蒙古还是朝鲜都已经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下一步他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就是派出一支军队,深入草原去追杀林丹汗,彻底的断了他的念头,彻底的杀死了林丹汗,摧毁其部落,灭掉蒙古帝国,夺取其传国玉玺,然后就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只有建立的属于自己的国家跟大明对等,才可以跟大明争夺天下。

    就是在这等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上居然发生了辽南盖州被袭击而且居然还发生了就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丢了整个辽南的局面这可是令他非常的震怒,

    皇太极他从下面上传下来的战报分析了一下战情,他知道这一次辽西丢失,那是因为刘家军全力以赴的出动大军所造成的,为了对付他们,刘家军可是从四处的进攻,一举的打垮了他们。

    而且一开始迅速的派兵洗劫和进攻了他们多数的地方,也都让他们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不知道对方会从哪里登陆。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主要的问题还是负责镇守辽南地区的和硕贝勒阿敏,他没有做出和正确的判断,这可是令辽南丢失的关键,他一怒之下就下达了旨意:阿敏怙恶久矣,作战不力,丧师失地,上负汗恩,下负民望,命幽之。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羊五百、牛二十,馀财产悉畀济尔哈朗。”

    皇太极他下令剥夺了阿敏的一切东西,就是因为他对阿敏不爽已经久了,就等着借口和理由收拾他,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理由,还不趁机的收拾他,那更待何时?

    但是刘家军突然自出兵,横渡渤海,直接的就下了辽南三位,也就相当于攻占了他们的后花园,这可是令他非常的震惊,非常的愤怒,他毫不犹豫就命令手下的诸位贝勒马上就集结其他七旗的兵力,全力以赴南下,准备对付刘布。

    本来他皇太极已经命令他的十四弟多尔衮率领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准备深入大漠去追杀林丹汗的残余,彻底的把它给消灭了,有灭了林丹汗,灭掉了他的部落,才会令蒙古的其他部落没有了名义上的共主,才会向自己臣服,而且他皇太极正准备称帝,他既然称帝,就需要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传国玉玺,据说当年大秦帝国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就留在了蒙古的王宫之中,代代的传了下来,应该就在林丹汗的手上,如果能够夺取这一样东西,对他登基的时候,可是拥有很大的帮助。

    偏偏又发生了这样子的事情,可是令他非常的恼火,非常的愤气愤,而且辽南就相当于他的后花园,就相当于他的肚子心腹,如果让刘家军在这里盘踞的话,这就相当于有人在他的小腹这里放下一把刀,随时一捅,他就小命不保,所以他没有选择,只能率领了他的八旗精锐,倾力南下,准备趁刘家军立足未稳,将他们赶出辽南。

    而且因为形势危急,这一次他皇太极那是亲自的率领大军南下,算是御驾亲征了。

    不过满洲人他实行的是牛录制,军队也是分驻各处,他现在主要的用兵方向,一方面是想对林丹汗用兵,一方面是准备再次的对朝鲜进行打击,彻底的打服他,这一次朝鲜如果不服直接的就灭了他的国为止,所以他已经往两个方向集结的兵力,偏偏两个方向都没有问题,却是他认为最没有问题的辽南方向出了问题,他们在辽南方向都崩溃了,所以他只好召集大军,准备出发。

    各路大军的集结需要时间,在他集结其他各部的军队的时候,他直接的就命令原本是去大漠攻打林丹汗的多尔衮,命令他率领他的人马,直接的南下,前去接管阿敏的兵权,然后相机夺回盖州。

    多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出生于建州左卫赫图阿拉城,其名字的满语意思为狗獾,生母名阿巴亥,乌喇那拉氏,

    明万历四十八年九月,老奴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也就是说,从此时起,多尔衮以八龄幼童,跻身于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

    其母阿巴亥在富察·衮代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由于老奴爱屋及乌,多尔衮及其兄弟阿济格、多铎迅速上位。在大贝勒代善逐渐失去其父的欢心,太子地位的被废,在努尔哈赤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第一次成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尔衮此时还不是旗主贝勒,而仅与其弟多铎各领十五牛录,在崇祯元年,母亲死去的翌年,多尔衮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有战功,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美号,并成为正白旗旗主。

    崇祯四年,皇太极初设六部,命多尔衮掌吏部事,可以说位高权重,显赫之极。

 第453章阿敏失势

    多尔衮他可是如今满州一代的俊才,他能够迅速的上位,肯定是得到其父亲的扶持,如果没有他父亲在临死前给了他们兄弟这么多牛录,就是没有办法迅速上位的。

    努尔哈赤他所实行的牛录制,其实跟后世的股份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只要有牛录在就不怕被人吞并,不怕被人欺负,至少可以保命。

    兵权就相当于股权,也是话语权。

    向当年的努尔哈赤两兄弟共同起兵,创造了建州,即使他把他的弟弟努尔哈齐挤出了决策层,把他囚禁了起来,但是还是夺走不了他手上的牛录,只能交给他的儿子阿敏代为掌管,最后形成了镶蓝旗这一脉。

    即使是现在的皇太极对阿敏万分的不爽,看不顺眼,除之而后快,但是对于他镶蓝旗这一脉,却不敢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一种权力转移的方式,那就是不听话的,换一个听话的,他便推济尔哈朗上位。

    就像多尔衮两兄弟也是一样,他们年幼,肯定会受到其他兄弟的排挤和欺负,但是他手中拥有了兵力,这就不同了,就可以自保了。

    相当于在后世,拥有了股权,就相当于有话语权,你想夺走他的权利,这可不容易。

    而且皇太极他在当上了大汗之初,地位也是相当的不明确的,所以他才拉拢多尔衮这一脉,让他们支持自己排挤另外的几位老贝勒,要知道几位老的贝勒辈分高,地位高,对他有威胁,但是年幼的多尔衮则对他没有什么危险。

    多尔衮其实是非常痛恨皇太极的,如果不是皇太极的苦苦相逼,他的母妃阿巴亥就不会自尽殉先王了。

    但是皇太极他位高权重,势力庞大,他只是敢怒不敢言,如果他敢跟皇太极对着干的话,只会被皇太极弄死,所以他只能在皇太极的淫威之下,苟且求生。

    现在的皇太极可是全满洲八旗的共主,公认的大汗,没有人可以违抗他的命令,违抗他的命令就会被他处死和车去头衔牛录。

    即使是当初跟他地位相等的阿敏等人,也都被他挤出了权力的核心,比如说阿敏现在已经被夺去了兵权,边缘化了,而另外一位贝勒莽古尔泰,也因为在御前露械,言语不敬,也被他逐出权力的决策层,

    多尔衮他在接到了命令以后,马上就率领着他正白旗的精锐迅速南下,与多尔衮同行的还有另外一位大佬,这就是济尔哈朗,他是在多尔衮等人的保护之下,前去海州接管阿敏镶蓝旗旗主之位的。

    济尔哈朗,生于万历二十七年,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第六子。

    济尔哈朗是一个蒙古名,意思是幸福、快乐,在蒙古和关外,建奴和蒙古人起这个名字的人还很多。

    建奴主要生活在关外东北地区的东部,西部则是蒙古族的传统活动区域,在东北平原与蒙古草原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两个民族互相交往,不仅在血缘上彼此融合,文化上也有许多交流。

    他们的语言几乎相通,相互能听懂,建奴人取蒙古名,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因为蒙古人毕竟缔造过名闻世界的蒙古帝国,很多蒙古人都以此为荣,只是这时代建奴才刚刚崛起,建奴起蒙古名字的多,蒙古人起建奴人名字的人就少。

    像济尔哈朗的二哥叫阿敏意为气息生命,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叫德格类意为紧身短上衣,第八子皇太极,又名阿巴海意为尊如兄长(汉语大哥大佬),也都是取的蒙古名。

    在爱新觉罗一族中,济尔哈朗的家世很特殊,他的父亲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但舒尔哈齐本人以及济尔哈朗的三位兄长,却先后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所害。

    两个家庭,本为骨肉至亲,却形成父一辈子一辈的积怨,济尔哈朗十二岁时被努尔哈赤收养,对于他来说,努尔哈赤既是伯父兼养父,又是加害父亲的仇人,面对两个家庭间的情与仇,济尔哈朗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将决定了他的命运。

    父亲被囚时,济尔哈朗只有十二岁,实际是在伯父家长大的,他不仅对伯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