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是前面五十米的弯道阶段,林幕凭借着起速的爆发力,就跑到了相对领先的位置上,因为前伸数的关系,现在看的还不真切,但就所看到的就是,林幕在50米间,身位已几乎和前伸数更大的5道选手辛普森持平了。
从起跑加速之后,林幕就一直保持着超越其他选手的高速和较快的步频,给人的感觉,似乎他更像是在跑200米。
这一感觉很强烈,处于三道的阿尔比希,处于五道的辛普森此时感受的分外真切。他们心里一阵嘀咕。
这是要带节奏,可决赛也没其他华夏选手了,带起来有何用。难道你这样跑就是你的节奏。还是要在前半程取得绝对的优势,最后后半程拼体能和速耐?
保持节奏,保持节奏!阿尔比希和辛普森没再继续瞄林幕了,心里默念着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节奏。都是经验丰富的选手,他们知道该去控制自己尽量不要被别人影响,400米,跑出自己习惯的节奏很重要。
60米,70米,80米,第一个弯道临到最后阶段。
冲起来的林幕不知道别人对于他的判断和想法,此时的他心里有些诧异,算是意外的感受。
在比赛前,他难免的会考虑自身百科技能所能在比赛中发挥的作用。只是分析过后,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判定,因为400米的距离长了,除起跑反应的那一下,技能在其他方面的触发并不好界定。
无论如何爆发,跑400米开始的起速也不可能直接加到自己的巅峰,那么巅峰持速5秒,触发不了,同样维持相对速度到最后冲刺,有人会在300米,有人会在270,甚至有人会在250米,同样不好界定。这让他也有点不知道如何判断。
预赛中,以一个相对客观的情况来看待自己的一跑,也没用现在这样的速度来跑,因此也没太多的去感受到技能所用。但现在,他投入进来跑后,发现了些情况。
起跑加速技能生效了,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维持的9成以上的速度频率,自然的就被技能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偏偏这个高度没有超出他所能控制的速率极限,他发挥起来很自如。这着实意料之外的情况。
不过想想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之前没去具体想而已。不论如何来计算,这样的加成之下,以他的身体综合素质确实不会出现不能掌控的情况。在400米的比赛之中,不管如何分配体能和速度,能让自己全速的距离很少,甚至有的运动员都没有。
通过这一段距离,林幕感觉技能对于400米的作用效果反而可能更大些,因为技能使得他可以近乎于全程高速在跑。但也会出现一个难题。体能和速耐上,压力更大了。没有更强的体能支持,技能可能就变成反效果。
林幕现在还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支持跑完全程,但既然已经是如此效果,他也不可能改变节奏。只能保持自己本来的速度分配节奏来跑下去。
赛道上,处于四道的林幕用几乎令所有人意外的速度节奏在跑着他的第一个弯道。
时间转瞬即逝,8名运动员你追我赶的的速度争夺下,行程也即将进入了第一个直道。
林幕也在这时踏上了直道。保持了之前的速度和频率,迈出了他进入直道的第一步,接着是第二步、第三步,频率没变,节奏没变,但他更快了。同时这也引起了一直关注他的人一阵惊呼!
……
看台上,
偏西一角,
伊东浩司紧握着拳头,视线一刻都没离开过赛道,他惊讶,他惊愕,他紧张,更有些激动!
不是为了关注那两名自己国家的后辈,他的关注一刻都没离开过四道的那个身影!
“教练,这……”在林幕进入第一直道几步后,他忍住轻唤了声,他是400米出身,虽然后来主攻了200,也跑100,但他有足够的经历和经验去给林幕现在的一跑做出判断。
“先不说了,看完这场比赛!”高野进头也没回的出声打断了伊东浩司的话。他可也是400米出身,站过世锦赛、奥运会的决赛跑道的人,他如何看不出。现在他只想看,他要看完全程。
……
与此同时,华夏代表团所在的区域,
运动员这边,一阵惊呼和加油声同时响起。
田径运动员,进入国家队的田径运动员,除了赵林这样半路出家的,基本都是从小开始练了。接触过,甚至自己练过多项的大有人在。就算很多项目他们不会,但了解也并不低。
他们从林幕一开始跑时就已经惊讶连连了,他们看到的是强劲的爆发速度,这在他们的意识里是不可想象的。这难道是按二百米的节奏在跑,甚至速度都不比一般运动员的百米慢了,这后面不管了?这可是400米。
唯一没惊乍乍的,也就是赵林了。他倒是不意外,平时接触教练时间太多了,虽然教练没正式跑过百米,但就偶尔的陪他冲刺几次,他也能感受到教练的绝对速度不慢。他看的出现在教练并不是全速在跑,至于多少幅度他分辨不出来,但不是最快那是肯定的。他也没空去给他们解释,有这时间还不如给教练多加油!
另一片惊呼的来自余伟立身周的教练们,特别是葛教练。
相对于这些运动员,他看的格外仔细。起跑时,林幕用如此速度、频率他着实意外,他也有过运动员们担心的心理,不过他倒是稍微淡定些,因为无论如何说,400米全运会第二不是假的。不可能连跑400米基本的节奏分配都不懂,全速不可能的。要说惊讶也只是惊讶于林幕分配节奏的第一个弯道会如此快而已。
但是进入第一个直道,也只是跨了三步,葛教练惊了。他看到的是林幕仿佛更快了。很多时候400米运动员在跑进第一个直道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加速,这个不奇怪。或者不加速保持频率节奏到下个弯道,也不奇怪。
但现在林幕显然两种都不是!
“老葛!看出来了?呵呵!”余伟立头也没回,眼睛盯着跑道,呵呵的笑了一声。听起来很淡然的呵呵笑,但周围的人都能听出他并不淡然。
确实不淡然,他刚刚塞进裤兜的左手,此刻正紧紧的攥着。既有激动,也有紧张和担心。
“在进入第一条直道后,林教练的节奏和频率并没有多少改变!就算有也是很小!”
葛教练看的仔细,很肯定的回道。
这让旁边的教练都有些诧异,都是不由的更仔细的观察了下正在奔跑的林幕。回想了刚刚前面阶段,现在也不太记得到底是多快的频率。但他们知道的是速度仿佛是快了。频率没变?但速度快了啊!肯定是快了!都是专业教练,对于速度的判断不可能错的。
“林教练没变频率、节奏,但他加大了步伐、步幅,摆臂上也有了变化。速度看起来自然是提了!”
“是啊,降低了些频率,加大了步伐、步幅。相对于直接提高步频带动速度,这样做综合起来说,体力上的消耗要小些,而且整体速度保持住了,甚至能略有提升。”
余伟立稍有些感慨,这小林真的把那一套融进骨子里了,现在跑400米,都是……
一众教练又是一阵诧异,余伟立说的他们听懂了。而且这样的效率换算,很好理解,就如同小个子运动员于大个子运动员之间的区别一般。只是这样一个人在一跑中如此转换,这……
“这…对身体的素质要求太高了!而且这个节奏习惯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磨合!”
仿佛是知道他们的想法,葛教练半是自语,半是肯定道。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果然还是一如既往,连跑400米都把身体素质的关键性摆在了高位上。调整步幅,还是在同一次跑中调整,可不是简单的一步间多跨出一点距离的事。
本来要加大步伐就需要强劲的肌肉力量来支持了,要不根本就办不到,更何况是这样的变幻。更需要柔韧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要不太容易受伤了!综合体质啊!
“嗯?提速了!变小了!”余伟立的话一出口,让本来还有些分神思考的其他人瞬间提起了关注。他们的视线里,赛道上那个身影,开始有提速了,步频变快了,步幅相对也变小了,这又是一次转换,刚是大个子的节奏,现在变成小个子了。此时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去想,这不同于国家队以往任何一人的跑法,让他们只能专注的看着。
而此时,第一个直道结束了,要开始进入第二个弯道,比赛也进入了后半程,通常400米比赛中争夺最激烈的时刻会从这里开始!
但这样的一次的比赛,这样的几人,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般激烈!
只为成就那些梦想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亚锦赛(十)
体育场内,
跑道上奔跑的8道身影,彼此间差距并不明显,400米比赛,没到最后几十米,就算是上了直道开始的时候,都无法看的确定。
用诸多专业人士都觉得特别的跑法,林幕从接近第一条弯道的时候加快了他的步频,几步间又一次步频于步幅间的转换自然的完成,身形切入了第二弯道。
这是他从百科里学到的400米技术后,再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而做出的节奏安排。
在百科中,理想状态下的变化应该是第一直道不变频而加步幅,进入第二弯道不减步幅的情况下加快频率,彻底把速度推到巅峰。但是综合现在的体质,他做不到这样的程度。
400米运动员的节奏感都是日积月累,通过大量训练得来的,能做到现在这样,林幕都要十分庆幸于他的前身是位真正的400米职业运动员。而且还是在节奏的把握上做的不错运动员。
就算如此,他融合记忆,强化身体的同时调整节奏变幻,几个月间的努力,也才刚刚有了些模样。而且他知道的是,刚刚弯道切直道,现在直道切弯道,都显得生硬了些。
特别是这次进弯道,他切入进来的角度差了不少,用了一步多才调整进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