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情报部门的编制各两千人,给的经费也是一样的,关严任第二情报部行动处长。
情报部隶属总参谋部,却是直接向林重汇报,林重现在有四个副官,分别负责政治、民生、军事和情报。
四个副官处长郑士良、冯自由、高剑父、陈树人,就是和蔡锷蒋百里一起来到忠义军的,此次整军,被林重调来辅助自己工作。
情报工作当然是神秘的,投入了多少资源,调用了多少人力,集结了多少精英组建情报系统,肯定是一个谜。
每天,两个情报部在各地的情报员,将自己掌握的情报上报,连篇累牍的情报,经瘸狼和耿云生整理后,再上报给总参的情报处。
处长陈树人便带着十多个手下再次整理,摘要一份送到林重的案头,晚上还要送一份当日动态的分析报告,这都是林重要亲自披阅的。
1906年一月上旬的一天早晨,陈树人再次过来送情报,林重看了上边一份,问道,“禁烟的工作开始了?”
“是的,部队组建整编基本完毕,现在主要是剿匪和禁烟,昨天,各个省的国防军,在当地情报部门配合下,都开始统一行动了。”陈树人报告道。
陈树人下去做过营长,在林重看来,虽然受过军事训练,但有的人适合指挥部队作战,有的人更适合军政工作。
比如陈树人,受过良好教育,作风谨慎扎实,沉默寡言,心思细腻,更适合此时的岗位。
“部队的政宣人员和军法处都参与了?”林重边看报告,边问道。
“都参与了,各个禁烟工作队的副队长,就是营连的政宣组长和军法组长。”陈树人回答道。
林重点点头,让他下去,自己看起了报告。
此时的中国,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不仅土地兼并严重,而且,很多土地都种上了鸦片,越穷的地方越是鸦片种植面积大。
江南士绅知道长远之道,虽然兼并土地,还不碰鸦片,北方的河南、山西、陕西等省,鸦片种植面积都很大。
据情报显示,山西一省有超过一半的土地,用于种植鸦片,山西也是中国此阶段最大的鸦片种植区。
粮食本就不够吃,却大面积种植鸦片,导致的后果就是少部分暴富,每年多饿死很多人。所以,政府成立后颁布的措施之一,就是坚决取缔鸦片的种植、贩卖和吸食。
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军队。
国防军在各个省行动顺利,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民国政府得汉人人心,即使有满人不愿意,但这次满清退位,是皇室将政权主动交出的。
何况北洋军与忠义军都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还有洋人列强对新政府的承认和背书,即使有想闹事的,政治上、军事上条件都不允许。
不过,国防军整编旧军队虽然顺利,也都占领了各省防区,但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比较棘手,剿匪当然没问题,没有人支持土匪的,但禁烟的工作遇到的阻力比较大。
烟土利润太厚了,这生意的背后都是各地实力派,有当地军队将领军官参加,也有豪绅参与,部分人还加入了新政府。
这一时期的满人,就是一群骂街时候很凶悍,一遇到真事就怂的、狗屎一样的东西,林重根本不在意他们,在林重看来,中国此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大地主。
这些大地主一是兼并土地,让农民无地,二是种植鸦片。
林重是想大刀阔斧开展行动的,像东北那样把土地分给农民,鼓励地主们投资工商,可是时机不成熟。
一方面,他不是总统,名不正言不顺,还需要等等,另一方面,土地是此时人们极为看重的,你动人家土地,就是要人家的命,他们自然也会跟你拼命。
其他不说,国会里边的议员就会跑掉大半,整个局面也会乱起来。
但通过禁烟解决部分土地问题,却是可行的,毕竟鸦片的危害摆在那里,人人都看得见,开明士绅和官员对这项工作还是都支持的。
哪怕是种植和贩运鸦片的人,也不敢明着反对,不过肯定会动武,那就没问题了,国防军不怕动武,既然他们执意螳臂挡车,就当练兵了。
【作者题外话】:银票榜果然上移一位,多谢诸位仁兄,太给力了。看到不少书友说大狙子弹问题,林重穿越过来前,是枕在弹药箱上休息,身边放着枪盒,所以那箱弹药一起穿越了,里边是两铁盒子弹,一盒750发,第一章介绍了。还有,当时的确生产不了长风狙击枪,但子弹生产是没问题的。
第253章 山陕行动(一)
皮条客是妓女和嫖客之间的中介人。段芝贵被称为民国第一皮条客,当然不是因为他拉皮条的次数多,而是因为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由他充当中介人的对象,都是跺跺脚就能搅动民国风云的人物。
现在历史已经改变,段芝贵估计没有给更多大人物拉皮条的机会了,但没关系,此时,靠着美人计与拍马屁,他已经成为袁世凯的义子,已经因为新编第二镇统制的缘故,当上了十六师长。
一个月前,十六师开赴山西陕西,兼理内蒙军事。
林重当然知道段芝贵的能力,与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相差太多,就是此时十六师的营长冯玉祥和吴佩孚,都比段芝贵这个师长强。
但是,段芝贵的统制位置摆在那,他就必须给个师长干干,反正他也干不了太长时间。
十六师两个旅长,一旅长李石,外号李石头,兼副师长,二旅长张孝准,兼参谋长。师长是北洋的,旅长是忠义军的,团长则一半一半,再往下基本都是打散混编。
不过忠义军人数占三分之二,北洋军占三分之一。
李石头是忠义军在凹山时候,第一次大比武的炮兵比试第一名,刘老疤当一连长时候,李石头在一连当班长,后来部队不断扩编,李石头不断升职。
他基本是个沉默的人,所以外号叫石头,但炮打得准,枪打的准,带兵凶悍。
张孝准是士官三杰之一,在曾经的历史上,又由徐世昌保送德国留学四年,可以说,张孝准的军校学生生涯是非常荣光的。
但加入部队后,他的能力基本没有得到多少发挥余地,1925年3月,因突发脑溢血逝世,终年44岁,作为军人的职业生涯很普通。
这一世,林重给了他机会,张孝准带兵训练、作战能力得到发挥,也受到了林重赏识,虽然不能和蔡锷的参谋长高位相比,但张孝准并不羡慕老同学。
这个直肠子硬汉,更喜欢呆在军营中,和士兵厮混在一起,他今年已经25岁,还没有娶妻。
十六师的师长段芝贵,是个拍马屁与擅使美人计的高手,他的两个旅长则是真正的军人,十六师到达山西后,二旅继续向前,过黄河去了陕西,一旅留在了山西。
段芝贵带着一旅进入太原时,晋军没有阻拦。进入太原后,一旅长李石头整编部队,段芝贵则发挥起他的长处,拜访结交士绅。
山西巡抚陆钟琦,字申甫,顺天宛平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因为做过醇亲王载沣的老师,他忠于清室,对袁世凯以及北京过来的国防军,采取了不抵抗也不合作的策略。
几天后,鉴于北京不断催促,陆钟琦不得不进京,但是他去拜见了光绪后,便闭门不出,丝毫不搭理袁世凯的邀请,两天后,袁世凯任命北洋系干将许世英为山西省长。
许世英从北京赶到山西太原时,十六师师长段芝贵已经纳了一房小妾。
十六师一旅长李石头,进入太原第二天,便命令太原附近所有杂七杂八的军队,上午九点到南郊校场集合。
山西还没有开始编练新军,太原附近唯一的正规军是定武营两千多人,此外还有地方巡防营一千多人,以及名存实亡的绿营兵几百人。
国防军摆出火炮和重机枪,官兵标枪一样立在校场四周,摆出凛然阵势,看着晋军各部探头探脑地来到校场,左顾右盼地交头接耳。
李石头立在高台上,看到只有一部定武营二百多人,还算军容严整,还算得上军人,其他皆哈欠连天,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毕竟是初次见面,晋军还算给面子,九点过一点儿,都到了,然后李石头下令跑圈。
所有人——包括国防军和晋军所有人——开始跑圈,对于北洋军忠义军这样的部队,跑步当然是平常的,但对于杂七杂八的晋军各部,跑步简直罕有。
一圈后,大烟鬼们就倒在圈外,去他娘的,哪个傻瓜龟儿子愿意跑,就跑吧,老子是不跑了,一些巡防营和定武营的军官们也停下。
第二圈,淘汰了老弱病残。
三圈,又有人掉队,四圈,五圈,更多人掉队,六圈七圈,到第七圈时候,国防军依然如同刚跑时候一样整齐,李石头看到那部军容还算严整的定武营也有人落后了。
他叫停,这时候,几千晋军只剩五百多人还站在队列中。
“你们,滚回你们的军营去,”李石头对被淘汰的晋军官兵道,然后对挑选出来的五百多人道,“你们加入国防军。”
待那些人或漠然或鄙夷不屑地离去后,李石头来到表现比较出挑的那部定武营面前,看着那个年轻英武的管带问道,“你叫什么名?”
“标下定武营左营管带,阎锡山!”
“很好,定武营欠了多长时间军饷?”李石头问。
“半年。”阎锡山回答。
阎锡山的部下有二百多人,其他那三百来人有定武营的,有巡防营的,还有十多个绿营兵,都是普通的大头兵。
李石头对他们问道,“你们的军官都放弃了,你们为什么坚持?”
“老子坚持跑,就是不想被你们看扁,给山西爷们争口气!”大家都不言,一个壮汉扬着下巴,傲然道。
“大个子,你叫什么名?”李石头笑着问道。
“老子叫丁一,第一的一。”
“现在我宣布,你们加入中国国防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