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有真凭实据,怎么会怕当事人入京自辩?
所谓的越狱,怕不是故意放人走,然后击杀灭口,说是畏罪潜逃这不是我差点就获得的结局么?
事情很明显,天子让张延康入京自辩,明摆着就是不相信儿子对张延康的指控,而萧续生怕张延康到了建康,自己诬告一事败露,索性
看来这些宗室,一个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心机深得很,手也黑得很。
有横征暴敛武林侯萧谘,有戏精鄱阳王萧范,有伪君子湘东王萧绎,有凶徒庐陵王萧续。
至于那个邵陵王萧纶,行为暴虐,狂悖骄纵,李笠听张铤说这位曾经路遇送葬队伍,便夺人孝服,随灵哭丧。
又找来一个与天子容貌相近的老翁,令其穿上冠冕,将其当做自己父亲,先是哭诉一番,然后又扯下冠冕,将其暴打一顿。
还让人做了一口棺材,让自己讨厌的佐官躺进去,然后用丧车运棺出行,令几个老妪随车嚎哭,如送葬一般。
如此行迹,让人瞠目结舌,天子虽然惩处,但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张铤问:“李郎可知,邵陵王曾经杀官?”
“不知,且说说?”
“大同初年,少府丞何智通上奏,弹劾时任扬州刺史的邵陵王盘剥渔民,不久,何智通在建康城里私第附近街道被凶徒截杀。”
“何智通临死前,血书邵陵二字,天子大怒,派兵围了邵陵王府,捉拿奉邵陵王之命杀害何智通的几个王府佐官。”
“并且将邵陵王废为庶人,但不久便复爵,一切如初。”
说到这里,张铤补充:“李郎,邵陵王视少府丞如眼中钉。”
少府丞何智通,大同初年已经死了,现在,张铤强调“邵陵王视少府丞如眼中钉”,很显然有言外之意。
张铤要说的是,邵陵王萧纶视如今的少府丞徐驎为眼中钉。
那么,通过巴结徐驎而得以做官其实是吏的李笠,必然不为邵陵王所喜。
当然,以李笠目前的身份,还入不得邵陵王法眼,连被对方讨厌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心里得有个数。
话说到这份上,张铤明显是借着说轶事提醒他:老弟,千万多个心眼,宗室之间互为仇怨,宗王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平日里一定要小心。
别不知不觉中得罪人,哪天被人算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李笠听出了张铤的言外之意,不过对于这种“话说一半、另一半你自己理解”的劝谏方式,觉得很无聊,腹诽道:
有话直说行不行,万一我悟不出来,那算什么?
难道我看上去,是那种不听劝、小心眼的人?
李笠直接提要求:“张郎呃,张兄,我虽不蠢,但这种言外之意,很容易误解,你往后提醒我时,能不能直截了当说?”
“李郎,我没说什么呀?”张铤一脸无辜的看着李笠,李笠见状心中燃起斗志:
哟呵,和我斗智是吧?
第六十四章 沈郎君
傍晚,彭蠡湖东畔,左里,即将抵达鄱阳的李笠,上岸休息,左里是彭蠡湖中部重要的交通要地,往来彭蠡湖南北的必经之处。
所以李笠在这里有个邸店,既卖鱼钩,又是别院和办事处。
不止他,他的左臂右膀们及手下出行,也会在这里休息。
结果,在别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人:武祥正好经过左里,在别院过夜。
武祥得知李笠回来了,赶紧来禀报一些事情,其中有黄大车家中最近发生的事。
“前不久,杜娘镜店的杜东主出远门,可是我听得消息,其实杜东主是被人掳走了,贼人向黄档主索要赎金,黄档主对外宣称,杜东主出远门。”
“当然,这是听来的消息,具体内情不清楚,反正黄档主如今不怎么露面,我认为,这应该是真的。”
消息确实让人震惊,李笠想了想,问:“你认为,贼人真的是想要赎金么?”
“我认为不是,对方更有可能看中杜东主镜店的新镜工艺,所以贼人索要赎金,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应该是拖延时间,稳住黄档主。”
武祥很有想法,把自己关于这件事的看法说出来:“新镜的制作工艺是下蛋母鸡,拿到手,那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而赎金是鸡蛋,再多也就那么多,会花完的。”
“而且,贼人的目标,不止制镜工艺,按照贾郎打听来的情况,昨日,黄四郎不知去向,黄档主暴跳如雷,这是黄府仆人私底下透露的。”
“黄四郎也不见了?”李笠喃喃,回想起黄四郎那英俊得有些过分的脸,心中觉得疑惑:黄四郎是去救人了,还是也被绑架了?
贼人绑架黄四郎做什么?做?还是别有所图?
“黄团,你还听到什么风声?或者,有什么想法?”
“寸鲩,我觉得,这件事不简单,幕后主使所图非小。”
“掳走杜东主,必然得罪黄档主,谁都知道黄档主是鄱阳的地头蛇,哪怕只是为了赎金,但仇可就结下了。”
“黄四郎去向不明,也许是去救人,或许也被人掳走,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较大。”
“也许贼人图的是杜东主掌握的制镜工艺,便以黄四郎为要挟,迫使杜东主屈服,说出机密。”
“他们拿到工艺,必然不会在江州开镜店,所以,极有可能不会放人,杜东主和黄四郎母子,从此下落不明。”
“黄档主找不到人,也找不到贼人,纵然再愤怒,又有何用?”
“也就是说,贼人的目标是制镜工艺,既然掳了人,一不做二不休,就此销声匿迹,而当同样的镜子在别处出售时,黄档主又能如何?”
这分析有道理,李笠想得明白,武祥继续说:“还有一种可能,即贼人掳走杜氏母子,以此为要挟,让黄档主就范、服软。”
“对方应该不是图黄家的产业,图的是黄档主在鄱阳郡地界的人脉。”
“若如此,幕后主使应该不是鄱阳本地人,否则黄档主迟早要报复。”
“只有过路客,才不惧黄档主记恨在心,毕竟手里捏着人质。”
“所以我认为,若这个可能成立,那么,就一定是有外地人,试图趁着彭蠡湖区一片混乱,要来个浑水摸鱼。”
“如此一来,这就是从我们碗里抢肉吃,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李笠思索着:“所以,你是针对那幕后主使进行应对,至于能否救杜氏母子,倒是其次?”
“是的。”武祥无奈的笑起来,“贼人有备而来,掳了人后,可以转移,可以藏匿,我们哪里找得到?黄档主恐怕也找不到。”
“真要找人,还不如找幕后主使,问题便迎刃而解,我认为其人可能是外地来鄱阳游学的沈郎君,所以,他可能接触过哪些人,我得摸一摸,才来左里。”
武祥说完,拿出一张人物肖像画给李笠过目。
“沈郎君?”李笠看着肖像画,思索起来,“我记得你之前提过这个人。”
“是,据说他是吴兴沈氏子弟,夏天时来鄱阳游学,结交大户子弟,还做起新平白瓷的买卖,在鄱阳一直住到现在。”
“黄四郎跟他走得比较近,沈郎君还到黄四郎家作客,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我掌握了一些消息,觉得此人掳走杜东主、夺取制镜工艺的可能性颇大。”
李笠连忙问:“什么消息?”
“有人无意间听到,沈郎君的随从,称其为第下。”
“第下?有爵位?这是个权贵子弟啊!”李笠眉头紧锁,看着肖像画,喃喃:“宗室贵胄,走路都是横着走,没道理藏头露尾,除非”
片刻,忽然惊醒:那年,试图掳走徐参军宠妾梅儿的幕后主使,就被称为“第下”,也只有做某些坏事时,这些贵胄才会藏头露尾。
难道,可能是同一个人?
“寸鲩,就是他!”武祥有些激动的说,“那光头,你从寻阳带回来的光头,我让他认过人,虽然认不出沈郎君是谁,但认出沈郎君的一个随从。”
“按照他的说法,此人,就是当年那第下的一个随从!”
“也就是说”李笠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人贩集团的大头目,那个第下,化名沈郎君,在鄱阳搅风搅雨?”
“对,就是他,而且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认为,他掳走杜东主的嫌疑最大。”
“藏头露尾,形迹可疑,又和黄四郎有接触,甚至登门做客,他临时起意,不是不可能。”
“之前,他既然为了得到一个美人,就指使手下掳人,那么,为了从杜东主这里拿到新镜制作工艺,掳人又有何奇怪的?”
李笠打断武祥的话:“他现在人在何处?”
武祥回答:“反正昨日还在鄱阳,我觉得,他肯定是暗地里安排人偷鸡摸狗,自己则在明处,见机行事,不过,如今新年将至”
“他应该会回去过年,所以,我做了两手准备,让贾郎在鄱阳盯着,让灰鸭在湖里注意着,我就来左里看看。”
“没想到正好碰上你回来,这太好了!”
李笠默默点头,武祥的处置,确实很合理,而且武祥的猜想应该和真相差不多,那么
李笠让人请张铤过来,先给张铤介绍自己的发小,双方相互认识之后,他把“沈郎君”的画像交给张铤,看对方是否认得此人。
张铤听李笠说这是某个权贵子弟的画像,仔细看后,面色一变,拿着纸张的手都有些颤抖:“他,他”
“当年,就是他把我姊夫打得重伤不治!”
“什么?”李笠见张铤认出此人,愈发惊讶:“你是说,他是临贺王的儿子?”
“对,是他!这混蛋化成灰我都认得!”张铤咬牙切齿,两眼冒火。
“他是萧正德和柳夫人所生,建平侯萧全理!”
第六十五章 沈郎君(续)
鄱阳,郡斋,萧全理走出大门,登上牛车,返回自己的下榻处。
在鄱阳半年多,他一直以“沈郎君”的身份活动,所以一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