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粮食是官军的,命,是自己的。
看看南面,有正在驶离岸边的几艘小船,那是之前袭击烽燧的小队,此刻也顺利撤退,彭均颇为满意。
此次出击策划了几日,成功实施后,齐军必然气急败坏。
在沿途烽燧安排更多的兵卒,又安排更多的游骑,如此一来,不仅兵力增加,粮草消耗也增加,但效果却未必好。
漫长的粮道,中途任意一点,都在梁军的进攻范围内,只要己方不断骚扰,就会让齐军的负担加倍增长。
被迫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护沿湖区域交通上,把更多的兵力分散在这些地区,于是乎,“蛋壳”就越来越薄了。
然后己方集中力量,就能突破其中一点,给对方一个惊喜。
。。。。。。
傍晚,泗水西畔垞城,城内火光大作,扮做齐兵的梁国骑兵,由北而来,入城后突袭公廨,然后四处点火,将这座齐军据点搅得天翻地覆。
大量百姓向城外逃去,然而城外泗水码头处也乱成一锅粥,大量从上游运来、要在垞城中转的粮草等物资,如今已被大火吞没。
冲天火光,和漫天晚霞相映成趣,惊慌失措的垞城守军,四处救火的同时,还得提防梁军的新一轮进攻。
喧嚣声中,垞城南郊造船场也燃起大火,工匠们四处逃散,大量刚造好的船只被人拖向泗水,然后往下游湖泊划去。
堆积着大量木材的库房、草棚,已经化作篝火堆,熊熊火光之中,许多惊慌失措的身影在晃动。
守卫造船场的齐兵虽然伤亡惨重,但还在负隅顽抗,依托角落的小院,与来袭梁军对峙。
梁军的目标并不是杀人,而是纵火、夺船,所以当造船场火势再也无法控制之后,亲临现场督战的武祥,下令撤军。
号角声中,先是城中放火的梁军骑兵撤出城,径直往南面造船场而来。
其次,在城外泗水码头作战的梁兵,登船顺流而下。
最后,袭击造船场的梁兵,陆续退到岸边,登船,离去。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各部兵马相互配合,十分熟练,一如在彭蠡湖区作战时一样。
武祥登船后,看着岸上冲天大火,又看看左右船只上兴奋不已的部下,颇为满意。
乘船出击、登陆后袭扰各地,这种打法他们很熟悉,所以,此次出击的重任,就由他们来承担。
彭城周边已成水泊,如同一个湖,被戏称为“彭城湖”,那么,他们就把这里当做彭蠡湖,用老战术,对付新敌人。
当年,他们清剿的是水寇,如今,对付的是齐军,虽然两者战斗力天差地别,但战术依旧适用。
船只陆续离岸,升起船帆,借着北风向南面彭城而去。
垞城位于彭城以北三十里,在泗水西畔,因为彭城周边变成了“彭城湖”,所以垞城南郊成了泗水入“湖”口,为齐军的造船场,以及粮草转运点。
齐军在此建造大量战船,又有大量粮食等着装车、走陆路去寒山北岸齐军大营。
对方戒备森严,但防的是北面,所以武祥把己方骑兵用船运到别处登陆,迂回到垞城北边。
然后水军正面强攻,等齐军注意力集中在南面时,南北同时发难,一战破之。
他看着岸上大火,只觉心旷神怡,李笠交给他的出击任务,如今顺利完成。
就不知齐国皇帝得知垞城遇袭、大量船只粮草损失之后,会是何种表情。
第三十六章 进攻!
寒风凛冽,雪花飞舞,寒山西南,齐军大营内,齐帝高洋登上望楼,在楼阁里眺望梁军寒山堡寨。
虽然已是中午,但乌云蔽日,天色昏暗,积雪的寒山在视野里,轮廓有些模糊不清。
外面天寒地冻,望楼里却未受太大影响,高洋看了一会,让人关上窗户,转身坐回榻上,斜倚凭几,琢磨着当前战局。
他一开始认为寒山堰有个简单而致命的破绽,只需在南北两岸挖掘深沟,将堰坝上游之水排入下游,就能让寒山堰失去蓄水的作用。
接下来两个月里,他调集了大量人力挖渠,但因为地下都是碎石,排水渠挖不深,根本就起不了排水的作用。
所以,彭城依旧泡在水中,周围依旧是一片水泊。
而盘踞彭城的梁军,以舟师运载兵马出击,攻击水泊周边地区,对方还把大量战马运上岸,以骑兵四处袭扰。
梁军这种水陆结合的袭扰方式,防御起来十分麻烦,或者说是防不胜防。
这两个月来,己方伤亡不小,不仅各地运粮队经常被袭击,就连打造战船的垞城等地,也被攻破。
梁军骑兵甚至沿着泗水北上,穿郡过县,袭击沿途各地村落、堡寨。
待得官军围剿,对方又流窜别处,跑回湖区,登船离开。
如此无赖的打法,让高洋想起了契丹、库莫奚等部族的袭扰战法,就像草原上的狼群一样。
但官军骑兵众多,可以追击契丹、库莫奚骑兵,穷追不舍,迟早能追上、歼灭。
但梁军骑兵这种借助舟师进行水、陆交替移动的战法,就如同会游泳的狼,官军空有兵力优势,却因为空隙太多、地形受限,一直抓不住这些狡猾的狼。
以至于过了两个月,什么都没做成。
想到这里,高洋有些恼怒,不一会,给事中唐邕入见,他便询问对方,对当前战局,有何意见。
唐邕的意见很明确:“陛下,如今只能强攻寒山,别无他法。”
“这不正中对方下怀么?”高洋有些不甘心。
“陛下,那李笠既然自陷绝境,必然是有极大把握才敢如此”
“我军远道而来,若不攻一攻,试一试寒山坚固与否,就此撤军,岂不让梁人笑话?”
唐邕将自己的见解逐一说出,要劝高洋放弃走捷径的念头,立刻让官军直接进攻寒山,哪怕为此要填入许多人命。
高洋信任唐邕,认真听其分析敌我形势。
唐邕博闻强识,做事干练,当初得丞相高欢赏识,起家丞相府外兵参军。
高澄入朝辅政,重用唐邕。
等到高洋执政、受禅称帝,任命唐邕为给事中,随驾出塞作战,专管用兵机宜。
此次御驾亲征,唐邕当然依旧随驾,为高洋出谋划策。
但现在,唐邕判断强攻可能无效,却依旧建议皇帝下令攻打寒山。
唐邕会做人,更会做官,他知道谋臣要做的,是出一个适合谋主的主意,而不是最正确的主意。
譬如现在,他就认为最正确的应对之策,就是撤军,否则就是白白填人命。
朝廷已经连折两支大军,还搭进主帅及不少将领,再这么填进去,会伤根基的。
当年的玉璧,以及颍川,都让官军付出不少代价,前者折了数万人,还让先帝高欢郁郁而终,后者折了慕容绍宗这名大将,以及一年时间。
唐邕认为,梁将李笠既然素来有擅攻城之名,那么一定擅长守城。
如今别出心裁将彭城化作水泊,使之成为水军营寨,又在寒山堰筑垒坚守,那就一定有很大把握,抵挡齐军的进攻。
不仅如此,对方还能主动出击,直接迫使己方收缩兵力,无法按之前的构思,分兵去攻其他淮北州郡。
毕竟,梁国还有不少兵马据守淮北州郡,如果己方不把彭城寒山拿下,就是如鲠在喉,难受得很,无法腾出兵力。
当然,要对付彭城梁军舟师,可以操练水军,只要将其歼灭,寒山梁军就失去进攻的手段。
现在看来,梁国水军似乎十分善战,己方与其耗费时间操练水军、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水上决战,还不如直接攻寒山。
但唐邕认为除非梁军出破绽,否则己方很难攻下来,必然重现当年玉璧一战的结局: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军。
然而高洋御驾亲征,有亲自为段韶报仇之意,若现在不填些人命就来个知难而退,后果,不是高洋愿意承受的。
身为谋臣,提出一个必然会被否决的主意,次数多了,容易让主君对自己失望。
所以,唐邕提议强攻寒山,至少能用现实,让高洋冷静下来。
如此,才好权衡利弊,尽早撤军。
他简要的说了一番,高洋沉吟起来。
这两个月,工匠们并没闲着,已经打造大量攻城器械,所以,马上就能用。
他御驾亲征到此,不拿下寒山,如同白跑一趟,这让朝野内外如何看他?
唐邕见高洋意动,便开始陈述详细的进攻方略。
“敌军已经放水淹没堡寨南面空地,使其化作泥沼,加上原有的水塘,使得我军攻城器械无法接近堡寨。”
“微臣这两个月来,已经命人做好各项准备,一应物资不缺,可以快速填平地面”
说着说着,他将自己拟定的方略上呈,高洋粗略一看,见写了许多内容,条理清晰,十分满意:
“好,很好!待到破寨之日,朕定要在寒山之上,大宴诸将!”
。。。。。。
寒风中,大量齐兵及青壮在负土填泥沼,寒山上,南侧望台里,李笠不用望远镜,都能看见这群蚂蚁在忙碌。
双方直线距离大概三百余步,他当然看得清楚,于是,心中充满期待。
期待已久的寒山攻防战正式开始,齐军同时对寒山南北二塞发动进攻,但是,想要攻打堡寨,得先把外围泥沼和水塘填平。
如今天寒地冻,泥沼湿滑、冰冷刺骨,在其间忙碌的齐兵,脚踩在泥、雪、水里,肯定苦不堪言。
新年将至,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还这么努力工作,让李笠觉得颇为感动,所以,他要送上大礼包。
给齐国男儿拜个早年。
刺耳的唢呐声起,惊破寒风呼啸,梁军投石机开始动作,将一筐筐冰块,投向二百余步外。
这些现做的冰块,耗时不过一日,每个有拳头大小,量大管够,按特定中重装筐,被投石机抛上半空,然后分散开来,向地面坠下。
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