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着重甲的破阵兵们,手持各种长兵,缓缓越过一队队同袍,向战线第一排走去。
点燃手中的“暴雨梨花枪”,将即将喷射烟火的枪头,对准前方。
刺耳的哨声响起,破征兵咆哮起来,在己方长矛兵的掩护下,迎着如林刺来的敌军长矛向前冲。
他们手中的一根根“暴雨梨花枪”,长度在一丈左右,就是一根根短矛,其“枪头”喷射出耀眼的火光,瞬间晃得齐军长矛兵眼花。
而喷涌出来的火焰,火焰长度有数尺,还夹杂着大量浓烟,仿佛地狱恶鬼喷出的邪火,烧得齐军长矛兵焦头烂额的同时,也烧掉了他们的勇气。
齐军战列线中段在不断闪烁的火光中动摇,随后,大量手持斧矛的徐州破阵兵,直接将正面的齐军战列线砍出一道道小缺口。
缺口渐渐扩大,装备精良的一个个徐州步兵突击队,以豕突阵强行挤进缺口,导致缺口溃散,然后瓦解。
“破阵、破阵、破阵!”
如潮的呼喊声向四周扩散,梁军左翼(南侧下风向),正督促部下小心守住战线的智威将军羊亮,听得中军战线上传来的呼喊声,目瞪口呆。
破阵?破阵了?
只用步兵,就在两军对撼之际,强行从正面破阵了?
他不敢相信徐州军强到这种地步,但前方齐军战线确实在动摇,用千里镜望去,齐军中军已经溃散。
远处的齐军右翼,也开始崩溃。
己方中军处传来鼓声,那是主帅下令,全军进攻。
“节下,徐州军破阵了,徐州军破阵了!”左右将领惊喜万分,他们也没想到,徐州军居然能强悍到如此地步。
能和这样的军队做友军而不是敌人,真是一大幸事!
羊亮终于相信这是事实,收起千里镜,抬起右手用力向前虚推:“传令,压上去,压上去!”
。。。。。。
黄河北岸,旷野里,两军激战正酣。
自础x津渡河而来的梁军,解决北岸守军后过了一日,便被闻讯赶来的齐军堵个正着,两军随后展开激战。
御驾亲征青州、结果打着打着跑到黄河北岸河北地界的梁国皇帝萧询,此刻全身披挂,身处中军,听着四周鼓角争鸣,听着杀声震天,亢奋异常。
北风凛冽,带来寒冷、沙尘的同时,还带来了浓重的血腥味。
寒冷、沙尘以及血腥味,刺激着萧询的鼻子,刺激着萧询的脑袋,他极力瞪大眼,想要看清楚前方战况,却见一片灰蒙蒙之中,大量旗帜招展,根本就看不到人。
此刻,“狡猾的敌军”位于上风向,即北面,而官军背对黄河列阵,在南面。
如今刮的是北风,所以,己方处于下风向,迎风作战,居于劣势。
因为北风卷着沙尘呼啸而来,会让迎风的官军将士觉得眼睛难受。
而且,射箭时,因为迎风的关系,箭的射程受影响,但处于上风向的敌军,射出来的箭因为是顺风,会比平日飞得更远。
这不公平,但大将军说了,打仗就是如此,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
遇到困难就只能想办法克服。
想到这里,萧询推了推戴着的风镜。
风镜,是一种防风沙的“眼镜”,为“玻璃镜片”以及皮制镜身,戴起来,即便是睁着眼睛迎着风沙看,也不怕沙尘迷眼。
所以萧询坚信,人人配了风镜的官军将士,一定会赢的!
“报!!!!雄烈将军所部右翼骑兵,与敌骑交战不利,陷于阵中!”
传令兵的高声呼喊,萧询听了心中一惊:什么?陷于阵中?
他看向传令兵,而那传令兵,其实是向站在一旁的大将军李笠禀报,李笠此刻才是真正的主帅,居中调度大军作战。
“知道了。”
李笠面不改色,继续用千里镜看着前方,萧询萧询见状只觉心急如焚:雄烈将军李昕,是皇后李平安的堂兄,陷于阵中,那就是阵亡了?
那我怎么和平安说啊?
萧询忽然觉得难过,李昕平日作为禁军将领宿卫皇宫,所以两人常见面,现在一个熟人就这么“陷于阵中”
战争的残酷,让萧询觉得心好难受。
“陛下,陷于阵中,不一定会死。”声音传来,萧询抬头一看,却是大将军看着自己,缓缓说话。
“雄烈将军的职责,是作为右拒,在大阵右翼,挡住敌军骑兵,骑兵交战,一旦打成混战,就很容易出现下落不明的情况。”
“陷于阵中,只是个陈述,陛下可以认为这一陈述,是说雄烈将军及部下在混战中行踪不明,或许阵亡,或许未死。”
李笠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哀乐:“侧翼战将生死不明,主帅要做的不是伤心,而是立刻调兵,填上空缺。”
萧询点点头,又问:“那,那万一”
“古来征战几人还?”李笠看着皇帝,依旧一脸淡定:“不止雄烈将军,每一个上战场的将士,都会抱着马革裹尸还的决心。”
萧询默然不语,战争太残酷了,战场上到处流矢横飞,一不留神被射中要害,人就会死。
“雄烈将军不会有事的,陛下请放心,因为雄烈将军,往后还要为陛下马前卒,驰骋沙场。”
“嗯!”萧询用力点点头,毕竟年纪小,好哄。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呼喊声,声音越来越大,萧询侧耳倾听,听出喊得是“破阵”。
“陛下,我军将士,破阵了。”李笠提醒,萧询赶紧拿起千里镜观察前方。
却见一片灰蒙蒙中,好像对面大量齐军旗帜开始动摇。
不一会,有传令兵回来,带回一个好消息:雄烈将军平安无事。
方才是因为双方骑兵混战,所以一时间行踪不明。
萧询听了之后心中大定,前方欢呼声越来越响,他确定己方破阵,高兴不已。
拿下青州后,本来只是到黄河南岸的础x看看,结果北岸的齐军好像不顶用,于是大将军建议过河“吓吓”齐国。
官军从容渡河,萧询在大将军的陪同下,渡过黄河,抵达北岸。
所以,他就是自衣冠南渡以来,第一个于在位期间,率军渡河的皇帝(建康朝廷)。
虽然只是在黄河北岸边上,但也算是进入河北地区,小小的达成了一个成就。
现在还打了个大胜仗。
前方的欢呼声越来越响,萧询再次确定,己方赢了,喜形于色。
李笠适当的恭维:“恭贺陛下,在河北,打了个大胜仗。”
左右将领及随军大臣,赶紧跟进,向皇帝道贺。
萧询激动万分,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坦,但不好当众蹦蹦跳跳,于是振臂高呼:“大梁,天下无敌啊!”
第一百零五章 机不可失
连日大雪后,难得的一个晴天,寒山顶上,皇帝萧询在大将军李笠的陪同下,携太后、皇后以及文武官员登高远眺。
临近新年,黄河封冻,齐军的新一轮反扑即将开始,萧询为避免自己身处前线拖累战事,启程南返。
御驾经由泗水抵达徐州寒山,正好赶上过年,然后继续南下,返回建康。
当然,前线将士依旧在奋战,不会因为皇帝南返而收兵。
此刻,萧询俯视着脚下这宏伟的南北二城,心中只觉震撼无比。
既为二城的庞大规模而震撼,也为居住其间的百姓之多而震惊。
寒山为徐州州治,城中居民,目前登记在册的军民户数接近二十万户,仅次于建康。
两城之间、寒山堰及下游河段一带,又有大量作场,到了晚上,作场区点起煤气灯,宛若灿烂星汉落入人间。
这是如同大型作场的城池,让萧询感觉到一股强劲的力量。
一旁,陪同游览的太后,以及文武官员,也被自己亲眼所见震惊。
大名鼎鼎的寒山城,竟然是如此的壮观,虽然不是京城,却有着不亚于建康的气势。
“为何,为何寒山能有如此多的住户?”萧询实在想不明白。
李笠回答:“他们大多曾经是两淮各处无地的农民、无业游民,亦或是逃离家乡的流民、曾经居无定所的浮浪人。”
“因为在寒山,有一口饭吃,所以,他们才会聚集过来,就像赈灾时摆下的粥铺,只要来到这里,他们和家人,就不会饿死。”
萧询大概知道寒山的情况,知道一开始,寒山得靠淮南运来的粮食,才能养活驻军和官民。
但现在不一样了? 徐州的屯田历时数年终于见了成效,虽然还未能做到自给自足,但至少对于外地粮食的依赖已经大幅下降。
加上寒山工商兴旺? 所以行商们贩来许多粮食? 换取各类制品、商品,寒山粮库的存粮充裕? 即便接下来无粒米入库,存粮也能让寒山撑上一年有余。
有了存粮,人心才稳? 才能维持一定规模的军队,坚守徐州? 坚守淮北。
如此一来? 各地军民才有信心坚持屯田,而坚持屯田? 就会让粮食产量越来越高。
萧询之前是不会懂这些事情的,但此次御驾亲征? 一路上得大将军讲解,对于许多事情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以及亲身体会。
“再过数年? 官军就有粮食支撑新一轮作战,收复河南了? 对吧?”萧询问,李笠点点头:“诚如陛下所言? 关键还是粮食。”
“收复河南,不光要攻,还要守,这不仅需要将大量军队投入作战,也需要充足的粮食予以支持。”
“此次陛下北伐? 收复青州全境,战事进展顺利,全军将士奋力杀敌,却也将两淮各地数年积累下来的粮食消耗大半。”
“加上黄河封冻,齐军新一轮进攻即将开始,所以官军只能转攻为守,要撑到春天黄河解冻。”
“接下来数年,淮北州郡要继续屯粮,以便进行下一次进攻,所以,陛下请安心在建康等候。”
萧询却有些心急,因为他根据李笠提供的数据大概算了一下,若按现在的情形,两淮地区要存够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