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新手,用一张连发弓弩,在能够熟练使用的前提下,连续换箭匣,短时间可以打出爆发射速:
每分钟射箭二十支,六十步距离内,准头不错。
李笠决定将这种兵器定性为“弓”,用这种连发弓试射了一会,熟悉后,开始连续射击:
六十步靶的箭靶,很快就插满了箭矢。
短时间内,射出四十支箭,虽然右手发酸,但能活动自如。
如果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在短时间内,用正常的弓,射出四十支箭,即便弓力不到一石,也足以让弓箭手的右臂脱力,等同于暂时残废。
但是,当机械的力量取代大部分人力,用机械的结构提升了射速和准头,一个刚入门的新手,就能实现熟练弓箭手难以达到的爆发射速。
李笠仔细看着手中的连发弓,很满意。
这是好兵器,若大规模装备,可以保证军队的远程攻势极其犀利。
无论是城池、堡垒攻防战,还是野地浪战,己方弓箭手短时间内投放的箭矢,可以数倍于敌军。
问题是太贵了。
一张连发弓,弓本身不算贵,但关键就在横杆和箭匣:
结构颇为复杂,又对精密度有要求,所以造价不菲,即便量产,一套下来(含三个箭匣)就要二十贯。
二十贯,已经是一套中等布面甲的价格,且这种连发弓在日常使用中,要经常保养,且耐不得水浸、扬尘、摔打,所以故障率较高。
贵、故障率较高,破甲能力不如弩,这就意味着连发弓无法大规模装备全军。
但是,可以针对性的装备某些队伍,譬如攻坚的精锐,亦或是侍卫。
连发弓的爆发射速,在六十步左右距离具备一定准头,可以瞬间压制敌军,亦或是伏击的刺客。
这才是连发弓的合适用法,至于野战的大威力远程兵器,其实早就有了,没必要花冤枉钱。
在李笠琢磨连发弓的时候,侍卫们清理场地,备好许多布面甲,以及连发弓和大量装好箭的箭匣。
不一会,诸皇子以及同伴们纷纷入内,向李笠行礼。
比赛随后开始,内容颇为刺激:
比赛分为红、蓝两方,红方站立不动,蓝方在六十步外,向红方快速接近。
红方用连发弓射箭,射特制的箭,目标是蓝方戴在脸上的白色铁面。
蓝方身着铠甲和特制头盔,带着特制铁面,赤手空拳,不许用手(胳膊)挡脸,不许脸朝下,只能想办法躲闪飞来箭矢,一边躲闪一边接近。
若蓝方在被红方射中铁面之前,冲过红方面前的横线,蓝方赢,反之,红方赢。
这种比赛,对蓝方不利,但比赛目的是磨炼人对来袭箭矢的忍耐力,让人不会因为箭矢横飞导致心惊胆战。
一如步兵要接受骑兵冲击训练那样。
与此同时,也是为了磨炼弓箭手的心境,让其能够以较为冷静的心态,直面快速逼近的敌人。
比赛开始,同样身着铠甲、戴头盔和铁面的李笠,在场边旁观,旁观的其他人同样如此穿着。
之所以这身打扮,是为了防止意外,避免被乱飞的流矢射中。
李笠见皇太子李昉一上来就接连躲过连续五箭,以蛇形走位向前冲,很高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错嘛!
做人不能忘本,他能有今天,靠的是赫赫战功,所以,他的儿子们,就要武德充沛,不能变成文弱书生。
因为在这个时代,不知兵的文弱书生,坐不稳江山。
南朝的士族,以骑马、能开强弓为粗鄙武夫的行为,所以历代皇室,为了融入士族圈,成为其中一份子,都会极力避免和“武”走得太近。
不仅如此,开国武勋们,为了融入士族圈,让家族成为士族的“同类”,子弟大多弃武从文,讳言出身“将门”。
这种“重文轻武”、对武人的歧视,自魏晋以来,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实施、门阀政治的崛起,愈演愈烈。
所以,历史上,出身北朝的隋国统一天下,也是理所当然:江山是用刀砍下来的,不是用笔写出来的。
有鉴于此,李笠才不管清流们的风评如何,他的儿子们就要武德充沛。
到了年纪就去军中摸爬滚打,他要让儿子们亲近、熟悉军队,而不是和士族子弟成日里游山玩水、舞文弄墨。
所以,陪伴皇太子以及诸皇子骑马、射箭、习武的青少年,全都是将门子弟。
当中,既有表亲(黄家、彭家诸子),也有世交(梁森、武祥的儿子们),还有出身两淮、饶州、江州的武勋子弟。
当然,重武不等于轻文,文化学习不能落下,字要练,书要读,但陪伴皇太子、皇子读书的青少年,依旧是以将门子弟为主。
李笠想清楚了,皇太子和皇子们将来要娶的正室,也会以勋贵女为首选目标。
况且,那些极其讲究出身的士族,根本就看不起他一家。
李笠不在乎士族对自家的态度,也不打算和士族结亲:你们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们!
而且,李笠认为儿子们和士族子弟谈笑风生没什么用,将来能掌握军队,能带兵打仗、打胜仗,才是根本。
不然,天下豪杰无数,凭什么听李家父子的话?!
第二十章 苛政猛于虎
下午,李笠坐在凉亭里削竹子,制作“传统玩具”——竹节小人,因为需要用刀不停地削,便让儿子们到外边去玩。
几个小家伙骑着果下马(一种矮马),在凉亭附近溜圈,玩得不亦乐乎,喊声连连,十分吵闹。
入宫汇报事宜的祖珽,见李笠全神贯注忙着做事,便候在旁边,静静等着,不让内侍去通传。
又见几位小皇子玩得起劲,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祖珽忽然想到往事。
高王(高欢)有许多儿子,当年,家里也是如此热闹。
只不过,高王一直在外忙着大事,无暇顾及家中太多,家务都由正室娄氏掌管,可惜,娄氏对儿子们疏于管教。
所以,高家嫡庶兄弟间多有龃龉,若只是寻常家庭,大不了儿子们长大后分家过,不相往来。
结果,高家成了帝王家后,兄弟之间已经没有任何亲情。
兄欺弟,叔杀侄,侮辱女眷,家族内部乌烟瘴气。
祖珽知道自己行径多有不堪,不过比起高家兄弟来,还是相形见绌。
至少他玩的女人,都是外面的,对自家亲戚女眷可没动手。
思绪回到现实,祖珽见李笠经常陪着儿子们玩耍,觉得很有意思:或许是学着那梁武帝萧衍,试图让宗室们有亲情吧。
不过,萧衍是对儿子们、宗室们不断地宽纵,李笠对儿子们,似乎不打算宽纵。
但以后会不会宽纵,还难说,而且这是以后的事,祖珽有很重要的事情,现在就要向李笠汇报。
不会,李笠注意到祖珽来了,便召其过来。
“为何脸色凝重?出了何事?”李笠问,祖珽回答:“风雨欲来,鸟兽烦躁不安。”
“坐。”李笠示意祖珽坐下,祖珽谢过,坐下,说道:
“陛下,检寺已经告一段落,成效显著,检籍、检地即将开始,先在三吴实行,如今,三吴可是暗流涌动。”
李笠放下刀和竹筒,拍拍手:“有什么难听的话?说来听听。”
祖珽回答:“苛政猛于虎。”
“这个词真是振聋发聩呀。”李笠笑了笑,不以为意。
祖珽不可能只是来汇报小道消息,所以李笠切入正题:“接下来的检籍,检地,必然起风波,你有何建议?”
“陛下,不如引蛇出洞,让那些刺头跳出来闹事,适当杀一些人,事情才好做下去,一如放火烧荒。”
这是祖珽的建议,李笠反问:“吴郡哦,现在是吴州,一州之地,就有在编民户近十万,要是闹起来”
“不明真相的百姓被裹挟,怕不是要有数万之众,还可能拖家带口,这可不是引蛇出洞,而是引火烧身了。”
“陛下,脓包还是尽快让其发了,才好挤掉,若总是红肿,而不化脓,真是麻烦。”
李笠故意装傻:“问题是,朝廷可以挑动某些人造反,但乱起来后,战事何时平息、影响范围是大是小,就不在朝廷控制之中了。”
祖珽不好挑破这种装傻,便说:“臣有一计,可引蛇出洞,却不会投鼠忌器”
他其实是想说不如“放饵钓鱼”,考虑到李笠的出身,决定还是尽可能注意用词,避免引起李笠不快。
毕竟,人一旦富贵,就忌讳别人提起自己当年寒微之时的窘况,更别说当了皇帝。
李笠:“其实就是钓鱼嘛!说到钓鱼,朕可就精神了,现在的问题是,鱼饵放了,大鱼就是不肯咬钩,只是搅动水花,并撺掇小鱼去吞。”
“小鱼畏畏缩缩,或许需要几年时间,才会下决心动口,这就让钓者很郁闷了。”
“所以,不如再加把料,下口味重的鱼饵,让大鱼们憋不住,直接就扑上来咬钩。”
里看着祖珽,问:“说吧,你要下什么重口味的诱饵。”
“陛下,微臣斗胆,请陛下放出风声,说要在三吴地区选美。”
李笠听了,眉毛一挑,心中吐槽:放这种假消息?你这主意算是馊主意吧?
连老妪都撩的奇男子,出的主意这么奇葩,还真是邪门歪道啊!
可我刚登基称帝不到一年,就急着选美人?
虽然是放假消息,可万一玩脱了,搞不好我就坐实昏君的名号了?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eix公众号【】抽红包!
想了想,李笠一脸平静:都被传‘苛政猛于虎’了,那么,“好色、荒淫”的污名,好像都已经相形见绌。
祖珽见李笠没有暴跳如雷,继续说:“当然,为了避免影响陛下声誉,这只能是小道消息到处传,决不能从任何官署传出风声。”
“微臣有信心,使得谣言传得让那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