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栋梁-第5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专门有吏籍,如同贱籍。

    所以,升迁无望的吏们,自然就一门心思专营、捞钱,名声愈发恶臭,愈发被人鄙夷。

    但各级官府的运转又缺不了吏,所以,吏这个群体,就成了夜壶,虽然日常生活离不开,名声却很臭。

    百姓讨厌胥吏,官也讨厌这些“败类”,但却甩不掉,稍有不慎,还会反受其害。

    譬如,新上任的县令,若不通事务,就很容易被下面的县吏耍得团团转。

    而这些县吏,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根深蒂固,人脉众多,新官想要整治,若一不留神,反而会“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吏员群体长期一潭死水,这些吏就会勾结起来,欺上瞒下。

    甚至出现一些豪吏,架空主官,包揽诉讼,鱼肉百姓。

    与此相对的是,一些官员,对自己的属吏多有提拔、提携之恩,于是这些属吏,便依附于官。

    成了官的“故吏”,以其为“府主”。

    府主和故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吏,不再是朝廷的吏,是某官的吏。

    李笠看着眼前这些认真听课的学员,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

    战场上,主帅不能抛弃自己的兵卒,只顾自己逃亡。

    现在,他也不能抛弃这些即将为自己卖命的吏员。

    所以,李笠试图改变现状,用制度化管理的方式,让吏这个群体,活跃起来,并摆脱个人前途依附于某个官员的无奈命运。

    办法,参考后世的公务员制度,以及政务官(对应古代的官)、事务官(对应古代的吏)的实际区别,让吏有自己成体系的上升渠道,并在这个体系里接受考核、奖惩、调转。

    让这些吏凭借体系内考核成绩或者年资晋升,可以从县调到州,从地方调到中枢。

    随着“级别”的提升,待遇也跟着提升,甚至有转为官的机会。

    这个过程,完全是按着新体系的规则进行,不需要吏去过度讨好地方官,不需要跟着某个地方官“鸡犬升天”。

    而地方官上任、离任时,也不能把自己的属吏当做随从,带来或带走。

    既然没了提拔、提携之恩,吏对于官的依附,自然就慢慢瓦解了。

    当官员们拉帮结派、相互倾轧时,自成体系的吏,就不会轻易参合。

    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一个问题。

    现有的吏部,管着官、吏,但主要是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的官署,那么,主管“吏”的官署,该叫什么?

    难不成六部变七部,吏部管吏,新设“官部”管官?

 第二十九章 虚实

    冬去春来,长安,大冢宰官署,周国执政(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接见楚国使主刘师知,宾主相谈甚欢,谈的都是楚国风物。

    宇文护拿着几份去年的楚国“报纸”,针对其中的一些“新闻”,向刘师知了解具体情况。

    其一,检寺;其二,将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制度;其三,增设官署,专管吏员。

    目的,当然是要探听楚国的虚实。

    周国权贵普遍信佛,宇文护也不例外,所以对楚国的检寺行为十分关注。

    他当然知道李笠这么做,不是仇佛,而是向佛寺要土地和劳动力,但作为一个信徒,宇文护想知道楚国的佛家子弟,如今是个什么处境。

    想知道那些被迫还俗的僧尼,楚国官府到底是如何安置的。

    虽然“报纸”上简要介绍过还俗僧尼的去向,不过宇文护还是想听听刘师知的说法。

    刘师知出使前,得皇帝叮嘱,到了周国,要多宣传宣传楚国的一些政策,见宇文护果然问起检寺,便回答:

    “许多百姓,之前是生计所迫才循入空门,还俗后,无依无靠,官府的安置办法,一为屯田,二是入作场做工。”

    “屯田,是在两淮以及河南耕作;入作场做工,主要是印刷作场、玻璃作场等手工业作场。”

    “不会种地,有人教,不会作工,同样有培训,官府加强监督,避免有不法之徒将这些还俗僧尼拐卖”

    “至于真心向佛并有慧根的人,得了度牒,自然就能安心念经”

    刘师知说着说着,还特意举例:“少府寺的作场,包括玻璃作场,雇佣还俗僧尼五千余人,包吃包住,让他们自食其力。”

    “由官媒牵线,组织男女工相亲,让他们成家,相互有个依靠。”

    “销往贵国的玻璃器,大部分都是这些还俗僧尼所在作场制作。”

    说到这里,刘师知笑起来:“晋公可得让贵国商贾多买些玻璃器,如此一来,也算是帮助鄙国还俗僧尼了。”

    这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宇文护却笑了笑,因为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听出了有价值的消息。

    楚国国君把检寺过程中,被迫还俗的僧尼都组织起来,为自己效力,而不是任由世家豪族瓜分这些人。

    可见,李笠即位后,对国内那些世家豪族的压制很得力。

    至于已经在周国引起关注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一事,刘师知也做了介绍:今年,楚国就要正式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制度,简称“科举”。

    而参加科举考试的门槛很低。

    想要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不需要获得地方官的举荐,不需要获得世家大族的推荐,不论门第,只要通过了初级考试“乡试”,就具备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

    接下来,通过了“州试”,就能前往京城行在,参加尚书省举办的“省试”。

    这个“省试”,其实就等同于过去梁国时的国子学考试(射策),上榜者,譬如“射策甲科”,就能入仕做官。

    而故梁的国子学入学资格可不好拿,首先是名额少,其次要看门第、出身,寒族子弟很难获得入学资格,最多只能旁听。

    旁听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射策的。

    所以,楚国如今实行的“科举考试”,其实是故梁国子学考试的改进,将参加考试的资格放宽。

    想要获取这个考试资格,得先通过乡试、州试,却不需要入国子学读书。

    这就让大量寒族子弟,乃至出身微寒的读书人,绕过九品中正制,有了一条相对宽敞、稳定的入仕渠道。

    科举考试还分士、庶双榜,这就确保寒族子弟能避免和学识渊博的士族子弟同场竞技,让凭着学识入仕的难度有所降低。

    宇文护通过看报纸,知道了楚国“科举考试选官”制度的大概情况,现在则问刘师知,这考试的考题,谁来出。

    如果是士族官员来出,那如同让狼来牧羊一样:

    士、庶有别,士族看不起庶(寒)族,出题的士族考官,哪里会让庶族考生那么容易通过考试。

    “考试分三级,难度递增,但无论哪一级考试,考卷都要糊名。”刘师知侃侃而谈,所说内容,都是皇帝事前交代的。

    “为了避免出题者恶意为难考生,考卷题目分主观题和客观题”

    “客观题,就是答案固定,不会有争议,譬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乡试考卷,基本上都是客观题。”

    “州试、省试,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

    这些题型的意思,宇文护从报纸上了解过,所以关心的是“出题的人是谁”。

    刘师知的回答,是皇帝召集有识之士,根据考试的难度,各自出题,这些题目收集起来,形成“题库”,考试时,随机从题库里抽题目来构成考卷。

    题库内题目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更新,尽可能保证考卷的难度,符合当前级别考试所要达到的水准。

    考试成绩,以数字给出“分数”,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列。

    至于省试,主观题由皇帝从备选的题目中选择,考卷,由皇帝任命的文臣来进行初步阅卷,再上呈皇帝审阅、最后定分。

    所以,省试的主考官是皇帝,士、庶榜上榜的考生,等于是皇帝的门生。

    刘师知这么一说,宇文护心中的猜想,得到证实:

    李笠行科举考试选官,目的就是加强皇权,撇开世家大族把持的入仕渠道(九品中正制),直接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自己效命。

    “可是,靠考试入仕的官,处理事务,怕是力有未逮吧。”

    宇文护又问,刘师知回答:“所以,需要治吏,让良吏来协助官,处理各类事务。”

    “所以,贵国专设官署来管理吏?”宇文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正是,治国先治吏,这吏,包含官、吏,而只有吏的考核、升降、调转自成体系,才不会依附于官、变成某官的故吏,不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毕竟,吏是朝廷的吏,可能是某官的吏。”

    宇文护再问:“可如此一来,官如何管吏?一如战场上,将、兵可以不管对方生死。”

    这种问题,按说一个国使不该向外国宰辅细说,不过,刘师知得皇帝“授权”,此来长安,就是要来宣传的。

    他回答:“我国天子治军,军法森严,若主帅遇险,部下坐视不理,主帅死,所部皆斩!”

    这是间接回答,宇文护听明白了。

    心中长叹一声:果然如此。

    毫无疑问,李笠这头猛虎,正在为战争做准备。

    不仅厉兵秣马,还在整顿国内事务,积蓄钱粮、布帛。

    宇文护知道,李笠在全国范围内检寺,真实目的,是要将大量被佛寺占有的土地和劳动力,抓在手中。

    同理,在三吴地区检籍、检地,是要向世家、豪族手中要租赋,要劳动力。

    李笠做这些事,居然能压制反对者,较为顺畅的将各类新政执行下去,宇文护由此看出其对国内的掌握,超出自己的预料。

    这不是个根基不稳的篡位者,而是言出必行的强势开国君主!

    宇文护将心比心,假设自己若要在周国执行检寺、检籍、检地,那是根本就执行不下去的,因为顾虑、掣肘太多了。

    周国虽然没有南国那世家大族的顽疾,也不实行九品中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