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栋梁-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地方上的州郡学,一直以来都是屈指可数,也无必要开办,因为寒族子弟在评“乡品”这一关,就被挡在仕途之外。

    评乡品,看的是门第,门第不高,学问好也没用。

    寒族子弟即便入仕,最多也只能当个流外官,很可能一辈子就是流外官,想要入流都很困难。

    有心向学的学子,一般只能去私学读书。

    私学,一般是族学,或经学家、大儒开办的私学。

    除此之外,寒族子弟就只能去给擅文的地方官当门生,或者出身吏家的吏家子,学的是世代相传的“家学”。

    于是,对于寒族子弟来说,想要出人头地,只能是给地方官当吏,尽可能表现自己才华,让府主赏识,然后提携自己,这样才能入仕(由吏转官)。

    这是数百年来的“现状”,加上之前(故梁时)朝廷紧张,无法在各地大办教育,所以,“公办教育”的基础十分羸弱。

    现在,朝廷行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还分士、庶两榜,为的是让庶(寒)族有更多机会入仕。

    但因为总体来说寒族子弟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已经举办过的考试(州试)中,寒族考生的成绩不是很好。

    虽然不可否认寒族子弟之中也有出类拔萃者,但总体来说,寒族子弟的学问水平,是低于士族子弟的。

    也亏得科举考试分士、庶两榜,不然,除了极个别表现特别优异的寒族考生能上榜外,其他寒族考生只有落榜的份。

    “以你之见,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李笠问,柳盼现在不那么紧张了,加上皇帝问的就是自己想说的,便毫不犹豫回答:

    “蒙学、县学、州学,这三级教育缺一不可,只有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由易入难,学生才能具备参加省试的知识水准。”

    “蒙学可以是私学、族学,但县学、州学,朝廷一定要用心去办。”

    “学堂、藏书倒还好解决,关键是师资,因为一个会教学生的好先生,可不容易找到那么多。”

    “如果先生不会教,学生学不懂,那就是浪费时间。”

    师资力量薄弱,这是个大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很好解决,李笠认同柳盼的意见。

    若按后世的经验,应该开办“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各级教师(先生),才能撑起公办教育的框架。

    只有公办教育到了一定规模,科举制才能真正实现“寒族科举官僚取代世家门阀官僚”的最终目的。

    师范教育的出现、公办教育的体系搭建,或许需要几代人来完善,李笠觉得自己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他能做的,就是开个好头,把基础打好。

    看着眼前这位昔日的贵公子,李笠说:

    “师资的问题,朕会想办法解决,但需要时间,急也急不来,至于在三吴地区普及州学、县学,兴公办教育,朝廷一定会持续投入,一定要把学校办起来。”

    “朝廷在三吴检籍、检地,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可谓是激起众怒,想想也是,毕竟无论士、庶,利益均受损,谁高兴得起来?”

    “所以,朝廷断了他们的一些财路,必须给另外的出路,才能让他们觉得心里好受些,这条路,就是科举考试。”

    “比起每年多缴纳的那些租赋、要服的劳役来,做官、做流内官的机会,更加重要,因为这事关自己家族的前途,怎么样,朕开的这个价,不错吧。”

    柳盼笑了笑,没有明确回答,但算是认同。

    一条可靠的出路,确实能够稳定人心,不要说什么士族、寒族,个人也是如此,譬如他。

    年少时,他有父亲和家族的庇护,无忧无虑。

    父亲是当朝驸马,河东柳氏地位不凡。

    但父亲去世、家族实力瓦解后,慢慢的,他就要独自面对世态炎凉。

    曾经,他还可以依靠姊姊、姊夫,毕竟姊夫是藩王,他做个王府谘议参军是没问题的。

    但是,当姊夫涉及谋反、身亡后,姊姊也自身难保。

    所幸朝廷并未深究,后来,姊姊改嫁,他这个做弟弟的,也不好再去麻烦姊姊。

    所以,只能自食其力。

    而梁国灭亡,新朝建立,柳家不再有开国勋臣的渊源,河东柳氏子弟虽然依旧众多,但相互间关系淡了,他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不过,“故人”念旧,他倒是有了不错的职务,作为学官,到湖州来督办教育,基本上不需要参与官场的勾心斗角。

    别人知道他和皇帝有旧,自然不敢给他穿小鞋。

    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书籍,柳盼觉得这也不错:每日与书籍、学生打交道,闲暇时带家人游山玩水,自由自在。

    一如“故人”所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四十一章 办学宗旨

    69,最快更新乱世栋梁 !

    建康,台城北,乐游苑,覆舟山上,楚国君臣共度重阳佳节。

    该有的场面都有了,现场十分热闹,丝竹之声悦耳,觥筹交错间满是谈笑风生。

    秋风吹拂,将欢声笑语吹向东南,行走在乐游苑里的尚书左仆射张铤,听到了随风而来的动静,停下脚步。

    看着不远处的树林,他想起了十二年前的一件事。

    十二年前的重阳节,在这里,梁帝萧纲遇刺身亡。

    夜,在皇宫里守着大行皇帝遗体的皇太子萧大器,被潜入宫中的怪猴袭击,后来伤重不治,去世。

    张铤是萧大器遇袭一事的幕后主谋,虽然良心上有些过不去,但不认为自己哪里不对。

    你们没有能力让李笠施展全部才能,那就该让位。

    也就是说,张铤认为李笠身为臣子,即便得到皇帝的最大信任和重用,依旧无法发挥全部的才能。

    而当李笠称帝后,没了束缚,这三年来的所作所为证明,张铤的选择没有错。

    别的不说,就说检寺、检籍、检地,这三项政策,萧家皇帝是绝对不会同意实行的。

    梁武帝崇佛,甚至前后四次出家,已经到了佞佛的地步,其子孙,又如何能够实行检寺的政策?

    梁武帝从开国时起,就选择优待士族、勋贵、宗室,优待了几十年,其子孙就算意识到不妥,想改,改得了么?

    不能。

    寺庙、权贵、豪强大户占据大量良田和人口,却不缴纳一粒米,无一人服劳役,所有的负担,都压在寻常百姓身上,导致百姓大规模逃亡。

    缴租赋、服劳役的百姓越来越少,但朝廷的开支却连年增加,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如何维持得下去?

    或许皇帝能看出问题所在,但根本无法解决。

    多少宗室王侯、皇亲国戚、高门甲族、贵游纨绔牵扯其中,利益盘根错节,皇帝要动,如同自断手足。

    就算皇帝极度信任李笠,让李笠放手去做,实行新政,或者变法。

    但利益受损的人们,必然怨气冲天,皇帝是不可能自己来承受这股滔天怒火的,所以到头来,还是得李笠来承担。

    即便皇帝念旧情,死保李笠,但皇帝总有驾崩的那一天,新君即位后,为了稳定人心,必然把李笠扔出来,承受滔天怒火。

    届时,李笠会死得很惨,家人也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张铤认为李笠给梁国做忠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也无法将才能酣畅淋漓的发挥出来。

    一头猛虎,就该虎啸山林,做个百兽之王,而不是给人当抓老鼠的猫。

    张铤想到这里,迈开脚步,继续向前走,往覆舟山走去。

    方才他临时有事,不得不离席,去处理一些紧急事务,事毕,当然要赶紧回去,回去“救场”。

    李笠不太懂吟诗,也不怎么附庸风雅,不喜欢翻故纸堆,但这种场面又少不了舞文弄墨,所以,光靠祖珽一个人顶着不太好,张铤得赶回去帮着撑场面。

    不过,他觉得李笠在湖州州学所做那首七言《劝学诗》,倒是不错。

    张铤仔细琢磨过后,却觉得有些怪:按照李笠的情况,不该做出如此风格的诗来。

    譬如这首诗最后的两句“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根本就不像是李笠平日里的看法:李笠就明确表态过,无军功不得封爵;出将入相、文武双全,才是国家栋梁之才。

    张铤知道,李笠很看重军功,希望朝廷能够做到文、武张弛有度,国家既不穷兵黩武,也不能重文轻武。

    却在诗句里,强调读书才能“遂平生志”,感觉有些自相矛盾?

    他看着眼前覆舟山,摸了摸胡须。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是官场拼杀的必备“技能”。

    皇帝办教育,在州学里,对着读书人说这段话,无非是点明办学宗旨,说个场面话罢了。

    。。。。。。

    翌日,头还有些疼的李笠,拿着一堆资料,与梁森商量办军校事宜。

    其实是讲述“办学宗旨”。

    昨日重阳节,李笠饮酒过度,迷迷糊糊回了宫,迷迷糊糊睡着了,迷迷糊糊醒来,一想到今日要说的事情,很快便精神抖擞。

    “自古以来,多有公、私学堂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但罕见有人公开招生,然后教授学生如何真正的带兵打仗。”

    “所以,只有叫人读书写字的学校,没有教人带兵打仗的军校。”

    李笠说着说着,打了个哈欠,赶紧喝茶提神,继续说下去。

    “当然了,各类兵法之所以能传世,说明自古以来,基本的军事教育是存在的。”

    “不过,没有哪个名将是单纯靠读书读出来的,原因,你也知道,打仗这种事,靠单纯的纸上谈兵根本就不行。”

    “理论当然傲要学,但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要有实际的带兵经验。”

    没钱?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免费领!

    “原因,当然是因为军队是人组成的,打仗,其实就是组织一群人,去做某件事,只不过这件事是杀人,而且是集体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