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普世法则很明确,时间过于久远的东西可以模仿和复制,一旦模仿和复制谁家的“独门秘籍”则后果自负。
郤周认为吕武不会那么傻,一下子就挑衅晋国的两个卿位家族,还得罪对自己有恩的魏氏。
他检阅完毕却没马上离开。
吕武以为郤周是有什么话要私下说,也就邀请着一块来到自己的大帐。
“阴子。”郤周屈膝跪坐而下,等待一应招待的东西上齐,才对吕武行了一礼,说道:“周观今次各家,恶金已然多家使用。此为阴子引领之风。”
其实吕武也看到了。
说白了,铁这种金属早就被窥知,想冶炼的难度并不大,只是无法冶炼出合格的铁。
现在青铜技术已经成熟,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各种青铜器,对新鲜事物总是会抱有迟疑态度。
另外,一些家族能将铁矿石冶炼成为铁料,只是他们还没有摸索到正确的步骤,冶炼出来的生铁除了满是蛀孔之外,制作成为兵器也不是一般的脆。
其实木炭的燃烧温度也能冶炼出优质的铁锭,只是需要多加一些材料的事。
但!
没有摸索到之前,谁又能想得到呢!
很多事情其实就是缺那么临门一脚,却一直卡着。
再则,有了合格的铁锭,锻造技术不合适,一样无法制作出优质的武器和甲胄。
在商代时期,先民就已经发现了铁矿石能够冶炼出金属。
只是铁的武器和甲胄全面取代青铜装备,过程却花了将近一千年!
【取公元前1100年(商末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执政中期)的时间节点】
吕武为什么能搞出钢?
其实就是看懂不懂,不是看难度。
用更直观的说法,换一个懂得更多的人来取代吕武,信不信有生之年百年内华夏就该出现火车这种玩意?
铁与钢的区别,不就是冶炼过程加“料”的区别嘛!
含碳21~43为生铁。
含碳003~21为钢。
至于制作出来的工具好不好用,就看加工技术了呗。
吕武搞了一套其他贵族家的铁甲,立刻知道现在的士兵为什么不愿意穿了。
他们在制作铁甲上,使用的是锻造法。
甲胄的工序,冶炼出铁锭,选择锻打成为条状或是方块状,再缝合在一些皮革或布料上面。
他们在制作时,不知道是为了节省皮革材料,还是皮革不够的关系,又混合了麻布,搞得看上去就像是乞丐装。
款式好不好看,其实也不是那种重要。
只不过,铁片分布有点乱,没有硬质的皮革作为内衬,再来是铁片有很多的毛刺,甲胄变形会刺伤或割伤皮肤。
穿甲穿到被自己的甲胄割伤或刺伤,要是生锈的铁片伤人,感染发脓的概率太大,可不就是会导致发脓,使人产生高烧症状,小命儿完蛋吗?
然后,吕武将那一套得到的铁甲“穿”在木桩上,命射手进行了试射。
不知道是老吕家的三棱箭头太牛逼,还是那套甲胄的防御力太废,反正一箭直接射碎了铁片。
三棱箭头本身就是为了破甲而设计,但试射不是射穿铁片,是射碎啊!
这就能说明不是现在的士兵主观意识地去排斥,分明就是铁的质量不合格,制作方式上又太粗糙。
士兵:不穿,怪我咯?
………………
吕武对郤周讲一些家族开始使用铁器,是什么用意不想猜测,更不想去问。
有些话不说还好,讲了就是麻烦的后续。
他也就抢先询问道:“不知温子可需武做何事?”
郤周脸上有着很明显的犹豫。
应该是权衡利弊结束,他才说道:“主并未提及。阴子,不知可愿出售甲胄?”
宁娘咧!
这话题还是被搬了出来。
吕武举起水杯,表现出一脸的为难。
“非是我主欲购。”郤周顿了顿,才继续说道:“在下亲眼所见,阴子之甲极佳。只是不知需‘金’几何,或以何物置换?”
不聊这个话题,我们还能是酒肉朋友!
其实,吕武想卖,又不是那么想卖。
老吕家现在正在发展期,财帛只嫌少不嫌多。
有点工业常识的人都能知道一点,一种产品的产量越加,就意味着成本越低。
是不是有点悖论?
材料不要钱?
人工不要钱?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老吕家自己就有煤矿和铁矿,人员压根不需要工资。
效益什么的,对吕武来说并不是关键。
他需要考虑的是该不该卖,卖了之后会让魏氏有什么反应。
同时,卖给谁,又是卖多少,后续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见吕武久久不语,郤周脸色开始有点难看了。
“我家新晋,得韩氏、魏氏、智氏看顾……”吕武想了想,补充一句,道:“温子赏识使我倍感荣幸。只是……”
“魏氏不允?”郤周心里不爽,觉得买些甲胄而已,搞得那么为难,却也能理解,说道:“若我主亦购,魏氏又将如何?”
“非也!”吕武不能将这口锅给扣在魏氏头上,要不就太不地道了。他说:“得魏氏相助,方有如今之阴氏。我若大肆出售兵甲,岂不成忘恩负义之辈。”
郤周沉默了。
晋国谁不知道最大的武器装备批发商是魏氏。
其他家族不抢,不是他们给魏氏面子,纯粹是工艺、产能以及成本上斗不过魏氏。
另外一点,一个家族想干点什么,需要的是长久地塑造口碑。
魏氏干这买卖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时间,口碑方面已经立了起来,销售渠道也已经布局完善,更形成一种“买装备找魏氏”的市场效应。
其余家族想在武器装备上跟魏氏竞争,哪怕是武器装备的质量比魏氏好,价钱比魏氏低,使用正常手段都还有得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分出一个胜负。
吕武觉得,自己是时候找个合适的时间,好好跟魏氏谈一谈了。
第204章:阴氏崛起之速,诡也!
三千甲士使我膨胀——吕武!
其实,没有的事。
装备的优劣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却不是百分百。
很多时候,明明装备优于对手几倍甚至几十倍,真的打起来却是大败亏输,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决定战争胜败的其实是人,也就是士兵的素质。
吕武能批量生产优质的兵器和甲胄了,只是一种优势,要说能百战百胜则未必。
不过,要是到这份上,他还过于谨小慎微,的确是很说不过去!
老吕家为什么要在北疆频繁有动作?
不就是吕武希望能锻炼部队嘛!
光是训练,是无法培养出一支真正精兵的。
精锐从来都是打出来,不是训练出来!
吕武的想法很实际,内斗什么的就免了,主要也是怕打不过,培养精锐就从“简单模式”开始,找找异族玩耍能更快乐。
遭到拒绝的郤周带着失望走了。
他尽管很失望,却是对吕武的印象更好了。
没人不喜欢讲原则的人。
一旦这个人还很记得受过的恩情,不会因为受到利益的诱使,或是遭到压力,轻易地妥协,品格方面是无从指摘的。
“主?”葛存感到了困惑,说道:“主欲让利于魏氏?”
吕武立刻看向葛存,反问道:“何意?”
葛存有一说一,道:“主挂念魏氏相助之恩。”
这一下,吕武有些无言以对。
晋国现在有两个最为明显的例子。
郤氏有恩不报,反而恨恩人不死,名声已经臭大街。
韩氏有恩必报,不惜损害自家利益去报恩,名声好到不得了。
不是一门三“卿”之前,郤氏就已经是晋国公认硬实力的最强家族。
按理来说,大家都知道郤氏的强大,该有茫茫多的人跑去跪舔吧?
然而,并没有!
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应该说但凡眼光没问题的人,谁都是对郤氏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搞到郤至都亲自招揽,还做出了礼贤下士的态度,吕武却是被迫不得已才勉为其难地从了。
这,其实已经能足够说明问题。
而吕武这一次听从征召,并不等于就此挂靠在郤氏门下,只是还人情罢了。
一门三“卿”,还是实力最为强大,却是令谁都唯恐避之不及。
一些头脑清醒的人,他们仿佛已经看到郤至的灭亡就在眼前。
而因为韩氏有了好名声,谁都乐意与之亲近。
现在还没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
毕竟,孟子还没出生呢。
意思方面,该懂的还是能品味出来的。
“兴!”吕武看向梁兴,吩咐道:“往魏氏见我大大,告知今日之事。”
梁兴再确认了一遍,是去找魏琦,告诉魏琦关于郤氏想要购买铁甲的事情,才应:“诺!”
他很清楚自己该怎么做,只是单纯地告诉魏氏,不会多讲一些不该讲的话。
比如,要求魏氏不要追究,或是让魏氏去堵住郤氏的口。
吕武等梁兴离开有一会却又后悔了。
那样做自己倒是不用为难,却将难题踢给了魏氏。
要是魏氏小气一些,老吕家和魏氏就生了间隙。
不过,做都已经做了,吕武很快将后悔的情绪抛开,产生什么后续都愿意承受。
要相信郤氏不会是第一个找老吕家求购铁甲的家族,有了他们开头,后面会有家族陆陆续续找上门来的。
老吕家可以为了报恩,没有主动去开拓贩售兵甲器械的市场,被动去拥有市场为前提,不做拥抱等于断绝自家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要是郤氏去找魏氏,不管魏氏是什么态度,吕武都算是还了魏氏的恩情。
以后老吕家与魏氏会是什么关系,继续友好,还是成为路人,乃至于反目成仇,选择权交到了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