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老吕家与魏氏会是什么关系,继续友好,还是成为路人,乃至于反目成仇,选择权交到了魏氏手上。
作为奇妙的是,吕武是站在了有理有据的一方。
新田城内。
郤至刚刚接见郤周不久,谈的话题就是老吕家的铁甲。
郤周将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如实说出来。
听完后的郤至一阵沉吟,问道:“具装果真精良?”
郤周恭谨地答道:“如实!”
“退下罢。”郤至正坐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前面的案几上敲动,想道:“阴氏崛起之速,诡也!”
不怪他这么想。
一个家族想要发展起来,除非像赵武那样,本来就有一些祖宗给打了底子,又留下了一些底蕴,要不从零发展必然需要很长久的累积过程。
这个“累积”指的是知识,也就是可用技术等等,也是土地、人口、财帛等资源。
郤至就想到了赵氏,回忆赵氏在冶铁工艺方面有什么建树,再思索吕武现在的成就跟赵氏有没有关系。
想到赵氏,他又不免需要思考韩氏和魏氏在吕武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众所周知的是,吕武跟韩氏、魏氏和赵氏是姻亲。
只不过吧,是姻亲能代表什么,又不能代表什么。
“仅是一批陪嫁,并未干涉……”郤至相信自己收集到的情报,又想道:“若工艺是几家借阴氏现世,着实多此一举。”
这样一来,答案就只剩下一个了!
“来人!”郤至喊了一声,等蒲元进来,吩咐道:“告知厨子,我将亲往一见!”
这个“厨子”可不是做饭的厨子。
魏琦除了有“吕”地之外,之前还有一块封地叫“厨”。
他的“吕”地跟吕武置换了,新的封地还没有建设起来,旧有封地可不就剩下了“厨”地吗?
因此,外人称呼魏琦,也能用“厨”地来作为前缀。
郤至想了想,又说道:“我家欲购阴氏之甲一事,公诸于众。”
自然会有家臣去操作这么一件事情。
等了一小会,郤至脸上出现了诡异的笑容,呢喃道:“阴氏……如不属我,何不毁之。”
而魏氏那边。
魏琦得知郤至将拜访自己,客气地让蒲元回禀,一定会做好招待的准备。
等待蒲元离去。
魏琦深皱眉头想道:“温季为何特地见我?”
他没有光凭自己去思索,派出家臣打听郤至之前都做了什么。
很快,新田城南郊外关于老吕家部队被检阅的事情,传到了魏琦耳朵里。
“三千甲士!?”魏琦先是一愣,随后感到震惊,很是不可思议地说:“阴武有三千甲士???”
卧槽!
唬谁呢!
以为穿上一身铁甲就真的是甲士了?
知道哪怕是培养一名普通的武士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资源吗?
然后,成为武士的标准又是什么。
真就不是发一把武器,就是武士了。
需要的是掌握战斗技能,并且持之以恒地锻炼杀人技巧。
而关于体能方面的训练,没有足够的产出支撑,能练出来才是有鬼了。
对甲士的要求更高!
首先身高要达标,再来就是足够强壮,体能耐力的要求很严格。
不然,穿一身铁甲不用说跑,走上几十米就气喘吁吁,上战场去送人头的吧?
魏氏对老吕家并不全面了解。
魏琦知道老吕家的冶炼技术很先进,但他更知道有装备是一回事,有没有足够的人去穿上那身装备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他一听到吕武带来三千甲士,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特么是在逗我?!
吕武也知道啊!
他面对任何的质疑,只会给出一个答案:有甲,任性。
说白了,老吕家就是能大批生产甲胄。
别人需要精挑细选,老吕家但凡能穿,吕武就赊借了,咋地?
至于说武士穿了之后是正正得正,还是正正得负,他们要自己心里有逼数,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很有逼数的吕武,他真正看重的是集中起来训练长达三年之久的五百重步兵。
要说甲士,老吕家只有这五百名武士才算是符合要求。
这些年,他做的更多的是让来自韩氏、魏氏、赵氏和邯郸赵的那一人归心。
上位者想让下位者归心,无外乎是“解衣推食”或“厚重赏赐”两套。
一套是精神层面。
另一套则是物质层面。
对于做戏这种事情,吕武一开始干得比较粗糙,后来也就渐渐成为一个好演员了。
再有他武勇的加持,老吕家展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敢说那些人全部忠诚度满值,起码是将自己当成老吕家的人了。
在城外营地漫长的等待中,吕武先后接见了几批人,无一例外都是来求购铁甲。
他因为没有得到魏氏那边的回馈,一一进行了婉拒,却又是给出了后续的期待感。
应该是该到的军队已经到齐,又或是上层人物准备就绪。
开拔的命令被下达。
在临出发前,吕武才知道这一次的情况有些特殊。
国君要求晋国的中军、上军、下军和新军都要出动。
只是会盟而已,用得着这么劳师动众?
尽管几个“卿”互相之间或多或少有些矛盾,栾氏与郤氏更是斗得有些凶,他们却是形成一致的意见。
行!
要几个军团一块出动是吧?
那就全部出动,只是每个军团都不满编。
比如吕武所在的新军,他很忠厚老实地带来了一个满编的“师”,连辅兵都是齐备状态。
结果,新军竟然特么只有两个半的“师”,并且其他人压根就没带多少辅兵!
“留下一万辅兵。”吕武才不当这个冤大头,吩咐梁兴,道:“你且带他们归乡,后续自行追来。”
老吕家的家臣一看家主这么“实际”,一个个立刻就心安了。
第205章:带你装X带你飞
武士每一次出征都会携带自己的随扈。
这些随扈可以是武士的亲族,也能是自家的奴隶,等于说是他们自己提供粮秣,不是家主承担其后勤。
吕武只是习惯性地会将自己的部队构成,尽量地将数量统计到个位数,用以了解都是个什么成份。
其余家族的家主,他们率部纳赋一般只会统计带了多少名武士,至于武士自己又带了多少人是不会去关注的。
可以将现在的武士视为一帮中产阶级。
他们是除了贵族之外,一批拥有自己财产的人。
其实在属民和奴隶的眼中,武士也是贵族阶层,只是武士很清楚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贵族。
属民或是奴隶?
属民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从土地到居住的房屋等等,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奴隶会更惨一些,他们无法像属民还有只有活动的权利,也就不存在过得不舒心,还能选择迁徙这么一个选项。
作为老吕家的武士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老吕家的家主刚刚崛起,有的是可以安排的土地,他们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土地,只不过需要自己进行开垦。
同时,吕武要对治下收心,自然不会干一些残暴的事情,甚至要考虑到治下的“民心所向”来修正发展策略,武士的一些述求也就能够得到满足。
另外,吕武喜欢搞一些新的工具,食物方面也有很多新花样。
别看只是新工具,每一件新工具的出现都是一次革新,能够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助益效果。
吕武喜欢研究食材,满足了他自己的口腹之欲,又何尝不是给治下开拓了更多能食用的食物种类。
简单的说,以前不知道能吃,或是稍微处理之后可以吃的食物,经过吕武的研究之后能吃了。
现在,凌就抱着一个坛罐,里面装的是一些黑乎乎的玩意,闻着是某种酱香。
仔细辨认一下,能发现黑乎乎的玩意就是酱,还有一些切片了的蘑菇,以及能看到一些碎肉块。
酱当然不是吕武发明出来。
华夏民族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制作出了各种“酱”,还会将“酱”文化延续下去。
目前对“酱”最为偏好的是秦人。
老吕家的秦人挺多,绝大多数还是奴隶的身份,却也有不少成了属民。
他们带来了秦国那边的“酱”文化,为老吕家增添了不少的口味。
吕武很关心自己领地的变化,发现秦人习惯性地制作“酱”又特别关注了一下,搞出了不少的衍伸种类。
凌在吃的东西就是其中的一种。
那玩意其实就是经过处理的剔骨肉和一些软骨,蘑菇再加上酱,装进坛罐之后封口,成了老吕家的野战食品之一。
以吕武的习惯,需要来一碗米饭,加热之后盖饭,十分的美味。
当然,晋人更加喜欢煮上一碗面,再将“酱”加入其中。
现在的人,他们极度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压根就不想吃口味平淡的食物。
其实是挺能让人理解的事情,就好像古人喜欢吃肥肉而不喜欢吃瘦肉一般,到了现代喜欢吃瘦肉反而是多数。
吃完了“酱”的凌将坛罐收起来,翻找自己的包裹又掏出了一个新的坛罐。
他将封布给拆解开,昂头又将坛罐凑到嘴边,一阵“咕噜——咕噜——”地喝着。
接下来,他直接将手伸进坛罐里面,拧起了切好片的桃子,放进嘴里嚼动起来。
诸夏当然有桃子。
吕武搞了果林,其中就包裹桃树。
酿酒暂时没让他花费太多的心思,比如去试一试蒸馏之后的酒,却不为难他弄出水果罐头。
当然了,无法真空密封的关系,“酱”类的罐头还好,水果罐头的保存期就不怎么样了。
庞大的队伍已经离开新田,分为了两个部分南下。
中军和下军走的是往少水而去的路线,也就是向东南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