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大领主-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氏想要的卿位已经到手,肯定是要重新考虑怎么来跟阴氏相处。

    年轻人当家的范氏反应比较慢,还是智罃率先有所行动。

    这个就是吕武为什么要让吕阳住进老智家的原因。

    主要是让智罃要不要拉拢魏氏产生迟疑,真要拉拢也舍不得付出太大的代价。

    跟吕武相处最好的魏相已经出使秦国。

    魏相这一次到秦国还是去骂人的。

    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再次将骂人,骂得留下传世章。

    包括吕武和魏琦在内,他们有理由相信国君选择魏相出使秦国,是一种图谋。

    说白了就是,国君真的不希望卿位家族能好到穿同一条裤子。

    接下来就看魏氏会不会顺势,真的疏远阴氏,乃至于变成敌对。

    葛存多少有些忧虑地说道:“人心不可测。”

    国君不希望卿位家族太亲密?

    吕武和魏琦哪怕还是非常亲密,是不是也要在国君那边展现演技?

    只是,很多时候总会闹得假戏真做。

    别提说,阴氏和魏氏真的有大矛盾。

    吕武近期没找魏氏,就是想看魏氏到底会做出什么选择。

    而魏氏没有联络吕武,肯定是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让吕武去跟魏氏技术共享?

    以前的吕武过于弱小,为了求存乃至于上进,该舍弃的利益,一点都不会犹豫。

    现在?

    吕武其实是不断在进行思考以及权衡利弊,暂时没有做出最后决定。

    他还是需要先看看魏氏的诉求。

    只要魏氏不过份,阴氏不是不能让出一部分利益。

    如果可以互利互惠,则是更好!

    吕武能够拿出互利互惠的合作项目。

    他没有立刻拿出来,就是想看看魏氏还记不记得自己对魏琦有活命之恩,又想看看阴氏对魏氏的份量多大。

    在晋国,恩情重到还不上,选择处心积虑弄死,真的不是独一例了。

    魏氏在纠结?

    吕武在等他们自己想明白。

    这人啊,想不明白,做出的抉择就不靠谱。

    所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魏氏近期不接触吕武是好事。

    “我问阴氏于往来之间设有驿?”士鲂一脸的好奇。

    他是下军佐,以后会跟吕武形成上下阶级,也是一种合作关系。

    那个“驿”就是驿站。

    吕武需要家族的通讯更便利一些,要不人在“新田”很难对各地形成有效的指挥。

    是现实逼得他在“霍”地、“阴”地、“吕”地和“原”地、“温”地开始建设消息传递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每相隔一段距离,实际看地段的交通,可以是三十里就存在一个驿站,也能五十里乃至更远距离设立一个驿站。

    这些驿站会有常驻人员,并且该有的一应东西也会有。

    吕武名下的封地自然好说,经过其余家族则是需要取得同意。

    现在没人会轻易得罪阴氏。

    近期吕武一直在找一众贵族进行沟通,大部分贵族同意划出小小的一块让阴氏建设驿馆,极少的贵族明确拒绝。

    需要进行沟通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属于谁的地盘,贵族就有全权的处置权,国君没有得到当地封主的同意都不能乱来。

    “正是。”吕武回道。

    士鲂问道:“此驿为消息传递之用?”

    吕武说道:“亦可供往来旅人住宿。”

    有一点还没说。

    其实,还能用来作为贸易中转站。

    只不过,吕武不会一开始就拿来当贸易中转站,甚至也不会提供给其他家族用来住宿,只会拿来快速传递消息。

    士鲂一脸的若有所思,问道:“我家可借鉴否?”

    他太好奇吕武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了。

    吕武当然说:“自是可以。”

    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效仿没难度。

    问能不能用是给面子。

    士鲂点了点头,又说道:“如此,需思量成法。”

    出现新鲜东西啦。

    怎么能没有出台新的律法来应对?

    老范家在晋国就是干这个的。

    吕武一听来了很大的兴趣。

    他对范氏最馋的,就是好奇范氏制定律法是基于什么基础,又是怎么进行量刑。

    倒不是他想不出律法,是要符合当下。

 第364章 一起搞波大事呗

    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呢?

    不是善良。

    是有自知之明!

    要不,甭管是想当好人还是坏人,首先得是个活人,不能是一具尸体。

    有了自知之明,等于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根据时局变动,采取审时度势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不咋地,却是能够活得远比自己优秀的人更好呢?

    就因为他们找到合适自身定位的位置,用正确的方法取得自己的利益,并且绝不心持更多的贪婪。

    那叫见好就收。

    至于下一次的狩猎是什么时候?

    看情况呗!

    现在吕武需要表现出来的立场是满足于现状。

    国内别再明里暗里的搞东搞西。

    国外对异族想怎么捞就怎么捞,反正没去损害到哪个“卿”的利益,不会产生新的对立点。

    跟诸夏各个列国的邦交?

    之前拿到手的邦交权力,或许可以有选择性地抛掉那么几个。

    吕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跟士鲂的交流最多。

    他想从老范家这里“取经”,获知范氏构思律法的思路,窥探采取量刑的基础架构。

    范氏在晋国的崛起便是从担任“士师”这个职位为起点。

    因为是从“士师”开始崛起,明明是该以“范”为前缀,外人以及内部却使用“士”这个前缀。

    这就是以“职位”来为“氏”的一个例子。

    像是后世有些复姓叫“司马”的人,姓氏的来历就是某位先祖担任过司马。

    诸夏这边,开拓一地出现一个“氏”,担任某个职位而拥有“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姓和氏混淆,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荣耀。

    所以要是碰上哪个白皮介绍自己是某某贵族的后代,完全可以“tui”的一声,理直气壮回一句:跟谁差了血统似得!

    为什么华夏不讲血统?

    周遭的人,谁的祖上都阔过,怎么来显示自己的特别呢。

    也许需要查一查“伤心”两个字,有多少种写法。

    “斩指,断手,断脚,其刑多也!”吕武不专门了解不知道啊!

    春秋中叶的律法很简陋,并且关于对人肢体的伤害量刑太多。

    动辄就斩掉脚趾或手指。

    严重一些就砍掉手臂或脚。

    另外一些什么黥面、挖眼睛,割鼻子、耳朵,无不是朝着让人面目全非的方向在量刑。

    阴氏这边,吕武是从几乎什么都不是发展起来。

    等于从一开始就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已经有发布过一些惩罚方案。

    他本以为自己的一些量刑已经够严重,没想到完全是小儿科!

    比如说,领地内发生盗窃,以盗窃价值来量刑,判处服劳役多久。

    到了以国定律法来处置,偷盗的基础量刑还就是斩手指。

    “刑不重,何以恫人心?”士鲂一脸的奇怪。

    当然,他是习以为常。

    并且现在讲的是“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贵族哪怕犯罪,是能用其它方法补救,一般是采取罚款。

    而这个“罚款”基本是上交多少军事器械。

    比如,给甲胄或盾牌。

    斩指和断手断脚、等等其余刑法不会出现在贵族身上。

    说白了就是,犯的事够大,贵族大不了一死,还能完完整整入土的那种,其余刑法又用不到贵族身上。

    吕武完全听懂了。

    刑法采取严厉,主要还是为了吓坏人,吓得他们不敢轻易犯法。

    能说这个错了吗?

    要是不犯法,那些量刑又用不到没犯法的人身上。

    所以,该害怕律法严苛的是坏人啊!

    “看来我对律法想得有些简单了……”吕武在沉思。

    他得知晋国量刑,第一时间的想法是太重。

    这就有点“对坏人的仁慈,是对好人的残忍”的倾向了。

    道理难道不是那个道理吗?

    只有心怀歹意的人,才需要害怕律法的严苛。

    没想犯法的人,担忧个什么劲???

    吕武开始回忆自己的所闻所见。

    晋国也没有随处可见身体残缺的人。

    他所了解到的是,大多数身体残缺的人,一般还是在战场上所导致。

    只是,动不动就斩指、断臂、断脚、挖眼、割鼻、割耳朵……,残骸人的身体,真的好吗?

    人没有再生的能力,肢体断了就是断了。

    侮辱性质的挖眼睛、割鼻子、割耳朵不妨碍继续劳动。

    手指、脚趾,断了手脚,这些则会。

    没有劳动力,人还能喘口气,会增加亲人负担的吧?

    另外一些诸如挂掉胡须和剃掉头发,以吕武来看跟没处罚没区别,现在的人却当成是一种社会性死亡的惩罚。

    吕武问了一句有没有公示。

    士鲂答曰:“法不明,何为法,何以行?”

    律法的制定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事情做了会遭到惩罚。

    不是制定完律法之后,等着别人去犯法了,才告诉谁犯了哪条律法。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吕武心想:“道理是这个道理,谁能记得住那么多啊。”

    这一点倒是他错了。

    现在又不是现代。

    现如今追求的是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整明白,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更直接一点的说,大体上规范干了什么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没一条又一条的细化。

    到了刻板办事的人手里,干起事情会相当的简单和直接。

    一旦落到了懂得操作的人手中,拥有很多解释方式的律法,看是怎么个解读方式了。

    这个也是细化与笼统化之间的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