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武看上去一点点的慌张都没有。
楚国很擅长架空某个诸侯国,等待时机合适再去进行吞并。他们的操作方案中还包括“桃李代僵”的手段,公子午试探吕武是不是要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并不存在突兀的地方。
换作是中原的各个诸侯,他们的思维中只有楚国会干那种不是人干的事情,还真想不到有哪个中原人会有那种胆量。
陈国的某个分支,他们从楚国的办事方式里学了一手,很努力在齐国那边经营,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将事情办成了。
当然,吕武将历史搅得乱七八糟,间接影响到了妫姓田氏的布局,以后田氏还能不能代齐变得相当不好说。
公子午说道:“若阴氏灭秦,秦之土恐难尽归于阴氏;如阴氏欲代秦,阴子亲为难也,需二代行之。”
这是认定阴氏不会放过秦国,甚至还帮吕武想出了方案?
如果吕武作为晋国的元戎干了灭掉秦国的事情,属于秦国的城邑肯定无法全部落在阴氏的手里。
当前的规矩是贵族跟国君四六分,懂事的国君再拿出得到的四成去分润给其余贵族。
晋厉公就是因为太过于吝啬,有进无出给惹怒了晋国的贵族,没有栾氏动手,肯定会有其余的贵族下杀手。
说什么吕武自己不行,的确也是一种实话。
毕竟,吕武是晋国的元戎,没有分裂晋国为前提,摇身一变成为一国之主,不是在逼晋国跟阴氏死磕吗?
“熊招还是脑洞不够大,没想到我会分裂晋国?”吕武脸色不变在心里想完,开口说道:“此乃楚侯所言?”
公子午按照自己的节奏,说道:“阴子未任元戎,两次攻齐,择机克卫、鲁,复谭、纪二国,意在削弱山东诸国。我王常想,为晋国计,阴子勿需如此。如此,阴子必有其深意,唯牟图立国也。”
这是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还是粉丝过于崇拜偶像呢?说的竟然全特么对!
公子午继续说道:“我王亦知阴子常送礼于周王。”
尼玛,死了!
吕武脸上的肌肉已经在渐渐紧绷,反思怎么会让楚君熊招看得那么透彻。
公子午看不出吕武有什么心情,停顿了一小会,又说道:“阴氏取西、北,范氏专注于南,荀氏、魏氏、赵氏往向于东,前人无有如此;阴氏驱赶魏氏已显,不为代秦,必不如此。”
吕武保持着很假的微笑。
“我王会盟之时已然表态,阴子欲行大事,我可助力之。”公子午很努力在观察吕武,果然看到吕武一瞬间睁大眼睛又很快眯了起来。
吕武想起来是有那么一回事,当时就感到讶异,没想到楚君熊招还真的是把自己差不多猜透了。
只是吧,猜对了又怎么样?
晋国这边没人会相信楚国传出的任何言论,认定楚国就是不想晋国落个好。
上一次,也就是晋军去饮马大江又在“郢”城下阅兵撤往郑国之后,联军这边就有关于中行偃和智瑩刺杀的相关谣言,一下子就被吕武给镇压了下去。
“楚侯如此……”吕武喟叹了一声,看上去很无奈地说道:“邀我岁岁出兵南下罢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就是:你特么知道得太多了,必须死啊!
这一下给公子午愣住。
他们想了很多,独独没想到吕武会是这样的反应,还以为吕武得知楚国会帮忙感到惊喜呢。
“为何呀?”公子午满是懵逼地问道。
这倒是让吕武有点相信楚君熊招是带着诚意了。
只是,楚君熊招有没有诚意对吕武根本就不重要,阴氏要的是不借外力达到自家的目的。
借外力来干成事情,吕武这边有不少现成的反面例子,无论是石敬瑭或赵匡义,反正都不能学。(真是赵匡义,不是赵匡胤)
“楚侯诸多言语,不过以己度人罢了。”吕武必须否认啊!
话也讲得一点都没有毛病,楚国管用套路干得太多,自己阴暗怎么能把吕武也当成那样的人。
公子午一下子被磕住了,呐呐地说道:“何至于此?如阴子有意,助之与我有利,我王必不阻扰。阴氏立国亦首当会盟以壮声势。你我南北呼应,天下各取一半,岂不美哉?”
吕武心想:“谁特么跟你们各取一半,我全要!”
就是楚君熊招竟然全部猜对,给了吕武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时间心态有点乱了。
第707章 楚人报仇十年未晚
吕武有想过让公子午失踪,再转念一想公子午只是个跑腿带话的角色,有点治标不治本是一面,风险太大了才是关键。
作为一名来自楚国的使节,公子午是转述楚君熊招的本意,话则是说得过于露骨,不止是将吕武架起来烤,还是在玩心理战。
“这事难办了。”吕武的心真有些乱了。
公子午见完吕武并没有离去,待在晋军这边商谈一些“顿2”的战后事宜。
借这个机会,吕武要看看公子午到底会不会乱讲话,比如大肆疯传阴氏要干事业捅出去。
然而,数天下来没有关于阴氏的半点风吹草动,有的只是楚国提出明年举行会盟的事儿。
楚国提议的会盟跟上一次在宋国举行的目标相同,差别是上次由宋国大夫华元仗着跟晋国的元戎栾书和楚国的令尹子重交好,提议晋国和楚国止戈罢战。
那一次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之盟规格并不高,晋国和楚国的一国之君没有到场,列国前去参加会盟的也只有臣而没有君。
他们商谈的是晋国和楚国就此平起平坐,一块向天下列国收保护费。
当时的华元看见各国的国君都没有到场,一度羞愤到想要自杀,还是向戌好言相劝才苟活了下来。
“今次会盟,我王与晋君务必亲至,诸侯亦然。”公子午心里其实挺不好受,又说道:“盟约与上次一般无二,如何?”
吕武嘴角勾了一下,看着很像是在耻笑。
其余的“卿”看到吕武这般模样,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士匄当仁不让地质疑道:“如今乃是楚国求和,安能与我共享霸权?”
发生在宋国的那一次弭兵大会,主要原因还是各个列国实在受不了晋国与楚国一直开打,偏偏他们不是要听晋国的命令出兵,就是楚国那边逮着几个列国爆锤。
华元能够牵头成功的原因是,宋国有点份量,再来就是齐国和秦国两个一流强国,郑国、卫国、鲁国三个二流强国,有点排面的诸侯都表达出了对和平的渴望。
简单说,华元无非就是挟诸侯逼迫晋国和楚国这两个霸主,看似好像办成了事情,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晋国和楚国转头对自己的一帮小弟拳脚相加。
那一段时间的宋国最惨,也就是他们被晋国和楚国有默契地给演了。
楚国一再出兵攻打宋国,作为宋国老大的晋国则是装作没看到,鉴于宋国对晋国的作用性,晋国一次都没有出兵援救,要说两个霸主没有默契谁信啊?
所以了,宋国南方疆域几乎沦陷个干净,后面不敢再越过晋国跟哪个诸侯勾搭,老铁卫国遭到晋国的清算都不敢吭一声。
“晋有‘邲之战’,楚亦可有‘鄢陵之战’。”公子午就是这么想的。
场面一时间安静下来。
说到底,楚国在“邲之战”后没办法将晋国一下子打死,晋国能够在“郜之战”将楚国彻底打死吗?
稍微有点佐菜,喝酒也不至于醉成那样,是吧?
事实情况就是,晋国和楚国都很清醒,他们能够轻易灭掉一些不入流的诸侯(如许国、顿国),对上三流国家想吞并都有难度,何况是灭亡一个霸主级别的国家。
无法轻易吞并三流国家不是晋国或楚国办不到,主要是造成的影响会很大,比如导致诸侯骇然,倒向其中的一个霸主,团结起来一致针对那么干的霸主。
而霸主无法灭掉霸主的理由则很简单,一个国家能够称霸,内部至少是有足够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一时间能够将霸主的领导阶层打瘫痪,该去驻扎多少军队,需要耗费多少资源保持占领,应付永无休止的抵抗浪潮能不能扛住。
更为现实的是,其余列国会老老实实等着这个霸主将那个霸主消化吗?
士匄看了一眼吕武,视线重新落到公子午身上,说道:“今时不同往日,秦、齐、卫不复从前。”
公子午在看吕武,尽管双方立场不同,还是非常佩服吕武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搞了秦国、齐国和卫国,使得晋国一下子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若是如此,你我死战不休便是。”公子午必须态度强硬。
继续打?
从本心上来说,士匄不想跟楚国接着打,尤其是后面的每一战都会逼得楚国竭尽全力来死磕。
话说,士匄觉得和楚国死磕个屁啊!想办法弄郑国不香吗?
接受换个岗位的解朔什么都无所谓,晋国继续和楚国死磕,关秦国什么事。
而中行吴、魏绛、赵武、羊舌肸以及老范家的小伙子彘裘,他们没有多大的兴趣继续跟楚国接着打。
道理摆在那里,晋国跟楚国打的风险太大,收益方面却是太小,能够逼迫楚国去掉王号就算是功成名就,傻子才接着继续死磕,欺负周边的小国或戎、狄,风险什么的几近于无,收获却是大大的有啊!
士匄刚才将话说得太满,一时间下不来台,看了看吕武,又看向了彘裘:小兔崽子,别光看着,救救你大哥!
彘裘则是在奇怪吕武今天怎么有点安静,发现士匄一直对自己使眼色,迷糊了那么一下下,对吕武说道:“元戎,楚国要战,便战?”
士匄心里松了口气,觉得彘裘这次干得漂亮。
楚国去年遭受重创,真的要死磕的话,公子午根本不用过来。
近期吕武真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