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他们强调平等友爱,也强调实干,和坚持种姓制度并且习惯性躺平的印度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然而,即便在后世,锡克教的人口也不到1700万,连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都不到。
但是在印度,锡克教却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印度的士兵在大家眼里是什么形象?
这种形象或许有千千万,但一定有一种形象是不带钢盔却用头巾包头,而且还留着大胡子的。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印度士兵都要戴头巾,用头巾将自己的头紧紧包裹并且还留着大胡子是锡克教的标志之一。
为什么明明只是少数族裔的锡克教却能将自己的形象固化在印度的国家形象之中?
这个锅还是英国人的!
锡克教所在的旁遮普省是印度的大粮仓,他们用不到印度2%的人口却为印度贡献了50%的粮食。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家园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宝地啊!
这么一块宝地却被一帮“异教徒”掌握,印度人能干吗?
当然不能啊!
所以,从锡克教的上师那诺的时代(1469…1539)算起,锡克教和旁遮普的历史几乎就是被印度的其他“同胞”攻击和压迫的历史。
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英勇和武力守住了自己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锡克教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尚武而且军事化色彩浓厚的宗教。
再加上旁遮普的粮食比其他地区更充裕,所以锡克教徒普遍比印度教徒显得高大且更加能征善战。
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自然是不可能放过旁遮普这块宝地的。
同时他们也更喜欢招募高大威猛、英勇善战且不爱躺平的锡克教士兵来作为自己的仆从军。也正是他们将锡克教印度士兵的形象带到了全世界。
乌和麒麟通过cg技术创作的画作《g7》之中,那个代表印度的士兵就是一名挂着吊瓶的锡克教士兵。
那么问题来了,遭受了印度教五百多年不公正对待的锡克教愿不愿意和其他“同胞”分家呢?
第540章 这是要闹哪样?
他们想!
不仅现在想,过去想、未来也想!
喜欢关注时事的人或许对印度这两年最大的两次闹独立事件还有印象。
其中一次就是之前印度农民围攻新德里的时候,有锡克教骑兵冲进了新德里。
莫迪老仙之前的农改触动了印度农民的神经,而印度50%的粮食来自旁遮普,旁遮普又是锡克教的大本营,于是理所当然的就有锡克教独立运动的人参与进来,这就是那场运动中的锡克教骑兵的由来。
那次的事件被很多国内的媒体解读为锡克教独立或者旁遮普独立运动。
实际上。。。。。。
如果说这就是所谓的旁遮普独立,那可就太小看锡克人了。
在1982年,锡克教徒想要向印度要求更大的自治权力甚至还想要独立建国,那印度人自然是不干的。
可锡克人并不好惹,锡克人有钱,他们的人均收入是印度平均收入的两倍。
锡克教的拳头也很硬,在英印军的时代,英印军军官有50%是锡克人,40%的海军军官是锡克人。
别看锡克人人少,但是他们真是不虚,于是锡克教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流血冲突不断。
到了1984年,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便派兵攻打了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并抓捕了当时锡克教的独立运动的领袖。
可是这个金庙并不好打,因为当时那里聚集了千余名武装分子和上万名锡克教徒。
最后印度军方动用了大炮和坦克等重武器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攻入了金庙。
这一次的行动让锡克教徒认为,这是印度教徒对锡克教圣地的侮辱,于是他们便刺杀了英迪拉·甘地。
巧合的是,被印度视为国父的另一个甘地也是死在锡克教徒的手中。
真·武德充沛!
英迪拉·甘地的遇刺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更大规模的两教冲突,甚至让锡克人在一段时间内不再自称自己是印度人。
两教的冲突直到上个九十年代末期才好了一些。
不过这次的冲突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曾经能够正面挡住英国人的进攻,让英国人都不得不利用间谍才能打败的锡克教徒,在新时代的热武器面前即便再怎么武德充沛,也难以维持自己的独立了。
可是!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好心人,就比如远在北京的某位陈姓男子,他就非常同情这些苦命的锡克人,并表示愿意给予锡克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仅是锡克人,在印度还有另一群武德充沛的人。
还记得“西孟加拉独立运动吗”?
就是之前印度国内那个盛产“大吉岭红茶”的地方闹的独立运动。
西孟加拉是讲尼泊尔语的廊尔喀人的地盘,这又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武德充沛的民族。
这块地方偏偏还对印度非常重要,印度如果想在藏南搞事,西孟加拉就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不仅如此,印度想要搞事就需要山地部队,而廊尔喀人在英印军时代,就被英国人视为最好的山地部队兵源。
旁遮普和西孟加拉,一个是大粮仓一个是战略要地。
而且这两个地方还住着印度仅有的两个武德充沛的民族。
如果这两个地方没有了,就恰如这个世界的雄性生物少了两个圆圆的东西,战斗力必然大减。
别的不说,如果印度50%的粮食突然没了,印度还能养得起现在这么多人吗?
更不用说让人口达到后世那么庞大的地步了。
而且,如果印度国内少有的愿意努力工作的族群也不在了,他们的军队和企业还能好好发展吗?
尼赫鲁自然是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是!
越是让他难受的事儿,陈启民越是要做!
陈启民派兵攻入了曼尼普尔之后,没有采用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这倒是给了尼赫鲁机会,他上蹿下跳的帮英国人又征召了三百多万士兵入伍。
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还是比较给力的,英国人不仅给印度留下了一条在亚洲都是首屈一指的铁路网。
而且还帮印度留下了工业基础,甚至在印度建立了规模不小的大工业。
尤其在陈启民崛起之后,英国人更是对印度可能会受到威胁早有预感,于是便在印度建立了一套军工体系。
再加上印度的资源也算是比较丰富,现在的印度倒是勉强能够实现武器自产,即便又扩充了三百多万士兵,印度也有能力武装他们。
但即便如此,陈启民也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依然对印度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中国准备对印用兵的规模始终维持在一百多万人的水平。
何解?
很简单!
陈启民准备让他们的内部先乱起来!
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西孟加拉!
虽然英国人能帮印度建立一套军工体系,但是太高精尖的东西他们还是无能为力。
毕竟英国人就是再怎么帮忙,也免不了需要征召印度的工人进工厂,毕竟英国在印度的人手不足嘛。
可是,征召印度人生产大炮已经是极限。生产坦克或许还可以挑战一下。至于飞机。。。。。。
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儿。
所以印度的领空对中国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
然后陈启民便开始借着飞机向印度人民送温暖了!
至于是什么温暖呢?
那就得数热兵器了啊!听听这个名字——“热兵器”够不够温暖呢?
本来廊尔喀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比较安逸的,他们也习惯了被英国人所统治。
可是看到曼尼普尔共和国的现状,再看看那些时不时会从天而降的热武器,他们的心思活泛了起来。
虽说这些武器大部分都是轻武器,依然很难同英国人的重武器对抗。
但是奈何量大管饱啊!
中国国防军这些年以成百上千万为量级的淘汰了两三波的旧装备。
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中国囤积的旧装备数量,比之后世的我兔和毛熊可能差点,但是比国际军火贸易市场的宠儿阿尔巴尼亚绝对差不到哪去。
这么大的存货反正国防军是看不上了,连民兵部队都开始用新装备来进行训练了。
送一些存货在西孟加拉邦试试水似乎也不错吧?
果然!
陈启民这一试探就出了奇效。
虽然西孟加拉的廊尔喀人没敢直接就站出来同英国人对抗。
但是当英国人找到当地百姓准备收缴那些被陈启民空投过来的武器的时候,当地人居然异口同声的说——“我没有,别找我。”
这样的现状让驻扎在当地的英国人就是菊花一紧!
他们不由得想问——“你们要干啥?”
【作者题外话】:文创阁里另一位小伙伴的书ID:841850
《赤色三国》友情支持!
主角穿越到汉末,在三国搞点红色。活捉孙仲谋,公审司马懿,把封建主义走狗吊在路灯上。在一千年以前,将赤旗插遍世界!
第541章 好心的北京男子!
想干啥?
或许暂时不会干啥。
但是当英国人跟中国人打起来,当地人可能就得干点啥了。
照理来说,按照盎萨匪帮的一贯作风,你拿糊弄鬼子的办法糊弄他们?他们反手就会给你来一个“展示强硬”,实则就是武力威慑逼迫当地人就范。
可是呢!
时移世易了,现在英国人还真的得老实点。别的不说,真要是给当地人惹急了,他们真掏出一把中国造武器咋整?
其实吧,要是这批武器来自别的国家,英国人可能还没那么紧张。
中国!
这批武器来自中国!是中国国防军淘汰下来的武器!
中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