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不及换衣,便一弯腰,把小愁儿抱了起来……
玩耍了一阵子之后,晴雯拍着手掌笑道:“你爹爹累了。让你爹爹歇会儿。”
说话之间晴雯抱过了小愁儿……
换了便服,洗刷了一下,探春便传令上菜,而她话音刚落,“老爷,老爷,宫里来人了。”屋外传来了贾义急匆匆的声音。
李桂无法,只得重新穿了官服……去前宅的路上,心里不由的嘀咕着:“这是不是吴贵妃那婆娘?!在宫里召我还不行,还跑到家里!这婆娘胆子越变越大了,我得想法离京!”
而李桂刚刚到了中堂,传旨的小太监就满脸堆笑着匆匆说道:“李大人,皇上口谕,传你过去,现在正在御书房等着你呢,现在赶紧过去吧。”
李桂不敢怠慢,途中才向小太监打听雍元帝只送他什么事,单小太监却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
一路匆匆到了御书房,求见,行礼、赐座之后,雍元帝便向李桂问道:“李爱卿,今天诏你来是为西南军饷之事,国库紧张,西南用饷又极,李爱卿可有良策?”
李桂闻言微微一愣。因为这个问题不是他的级别过问的问题……但是他也估计雍元帝诏他来,是因为他为贾政筹集银两以及大观园红火表现出的经济能力,被雍元帝看在了眼里。
而在历史中,雍正初上位时就面临着这样都困难,他的解决方法是听从李卫的建议,把李卫派去了金陵,收取烟花税,解了大部分的燃眉之急。然后随着摊丁入亩,乡绅一体化纳粮,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国库逐渐丰盈,也就不缺了打仗的银子。
“为何不因势利导……”
想到这里李桂突然灵机一动,随即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回皇上,此事在微臣看来有上下两策……”
对于如何搞银子,刚才余姚、赵虎臣等都三缄其口,而李桂居然说又上下两策!
雍元帝实际是急躁的性子,“李爱卿快说说!”下一刻雍元帝眉头一挑匆匆说道。
“回皇上,请恕微臣斗胆直言,微臣认为要想长久解决军饷问题,做好是开源,开源的最好办法是解除海禁,收取关税。”
实际上李桂所说的方法确实是长久知道,晚清政府的维持绝大部分都是靠海关关税,只不过李桂此时说出来,是夹杂着他自己的私心,想着以后扬帆出海。
而还是那句话,一般封建帝王为了统治,是不愿老百姓开眼界,乱民心的,更何况,海禁一开,就方便了海盗,这又要建一直海军。
这建海军必然是花银子的事!如此收取关税的银子是否能够供养海军,海禁多年,这个时代的人只怕是谁都没底。
这其实也是余姚、丁贯九等没往这方面想的原因——人的见识往往被时代所限!
因此闻言雍元帝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此长远之策也,且从长计议,李爱卿另一策为何,且说说。”
李桂闻言心里叹息了一下,随即拱手道:“臣此策只能对皇上你一人说。”
李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收取烟花税实际上不了台面,当然他决定把这招说出来,是因为他想尽快远离吴贵妃。
泰宁帝闻言倒是微微一愣,当然发愣的还有赵虎臣、余姚、水静、郑春几个。
赵虎臣何余姚还好些,毕竟他们有学识,心思慧敏,隐约看到李桂的法子可能是不方便明说,所以才要对雍元帝一人说。
但是水静和郑淳不一样,他们两个都是在李桂手下吃过暗亏的——他们也从国库里借了银子,虽然他们以前暗地里投靠了雍元帝,但对雍元帝催缴借银,他们心里还是有些小九九的。
但是他们没想到李桂会这么拼命响应雍元帝的号召!相比之下,他们清楚与李桂相比,他们在雍元帝心里他们失分不少!
因此心里暗恨自己迟疑之时,他们又对李桂嫉好热闹不已。
而现在李桂又不愿意把话当面说出来……
“这小子不知道又出什么骚注意,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我,这倒显得我等无能!哼哼,我到要看看你有什么法子搞到银子?”
退出之际,在争宠之心的驱使下,两个对李桂不由得嫉妒起来。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自己人的互相倾轧,原因大概如此。
而雍元帝此时却是好奇了起来,因此待水静、郑淳出去后,雍元帝立刻问道:“李爱卿,还有何策,快快直言。”
“回皇上江南自古富足,人文鼎盛,风月无边,微臣认为可以在这方面想些办法。”李桂拱身回道。
以雍元帝的阅历,听到这里他就明白了李桂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但实际上抽取烟花税是与封建治国理念相悖的!
抽取烟花税是国家暗中承认了娼妓的正当性,甚至带有一定的鼓励性,这与封建道德里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直接相悖!
也因此历史上有些朝代对于娼妓时有打压,但明着抽税的却极少。
“这……”
雍元帝虽然知道李桂的方法可行,毕竟青楼向来是销金窑,但他还是犹豫了。
见此李桂一拱手,再次说道:“非常之际当用非常之策,如果只是暗地里做,不在明面上下诏令,微臣认为也无不可。”
“哦,怎么暗地里做?”雍元帝再次问道。
李桂微笑道:“这法子就多了,可以派人物青楼检查她们的身体,然后收取些劳工费,夜可以去检查他们的卫生,收些检查费。”
李桂的话不过是为了收银而巧立名目而已!这些话当然瞒不过雍元帝的耳朵。
但是这样做又确实可行,因此听到这里,他不由的微微都笑了,随即说道:“你说的不错,非常之计当用非常之策,嗯,此事需要掌控些火候,你机智通达,这事还是你去办吧!”
李桂说了这么多,就是等泰宁帝这句话,以远离吴贵妃,因此闻言急忙说道:“微臣遵旨。”
雍元帝闻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事要快,你去准备准备,明日即可动身。”
第三三四章 南去
微臣遵命……“
李桂闻言知道是该退下的时候了,拱了下手,正想告退。
而在这时雍元帝又沉思着说道:“此等做法在明面上纵然能遮人一时之口,但背后一定会引起非议,你是机灵的,应想法尽量消除此事都影响。”
雍元帝的意思李桂是明白的,他刚才的方法,不论是卫生费,还是检查费,总儿言之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青楼之人马上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毕竟银子实实在在的出在他们身上!
但有遮羞布总比没有强!
可现在雍元帝居然要他把这块遮羞布美化下,美化到拿银子的人忘了言语,或不能言语!这很有些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意思。
这就有些困难了!
李桂也认为原来的雍正帝一定没给李卫布置这一丝不苟的任务,现在之所以布置给他,完全是因为他个人的缘故——雍元帝认为他有这个本领。
而此时李桂一心之想离京,再微微思索了一下,认为从收的银子中抽取一些,为老百姓办些好事就可以了,毕竟老百姓是最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如此,他投下一滴水,引来涌泉,那收取烟花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就会被冲刷的差不多了。
至于给老百姓做什么,李桂认为这事要因地制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个时代一定不愁为老百姓做事的项目。
因此随后李桂拱手道:“微臣遵命。”
“你先下去吧,回去收拾收拾,明早朕有旨意给你。”
说着雍元帝一伸手从龙案下拿出了一个巴掌长的朱漆黄铜锁的小盒子,然后往李桂身前一递道:“以后你可专折密奏。”
“谢皇上。”
……
李桂走后,雍院帝随即让余姚、赵虎臣、水静、郑淳也散了。
李桂的法子雍元帝自然没给他们几个说。事成于密而败于泄,这个道理,他们都是懂得的,但人是有好奇心的,赵虎臣、余姚年纪大,心境修养高,对于李桂与雍元帝密谈之事还能看的开些,但是水静与郑淳却有所不同……
他俩毕竟年轻,有上次的经验,很怕再受到李桂密策的池鱼之殃;而更害怕都是李桂把他们比下去,让他俩在雍元帝跟前失宠……
而对于他们这样的勋贵来讲,皇上的恩宠不仅仅是他们飞黄腾达的基础,更是他们保持荣华富贵的基础。
因此在此刻水静与郑淳都对李桂起了排挤之心。
……
李桂从紫禁城出来时,天上已经是满天星斗,他肚里也是鸡肠滚滚,不过他心里却是异常的轻松与高兴。
“这下总算拜托那娘们了,哼,我以后尽量不回京了,做到封疆大吏,把探春、晴雯,愁儿他们娘几个都接过去,再循机造船、造枪、造炮,到海外弄块地,侍候不好朝廷了,我就开溜,侍候好了,也得这么交代愁儿,我在这方面都犯了错,何况后世子孙……”
一路愉快都想着,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李府。而可能是因为心里嫡庶之分毕竟轻的缘故,再加上和愁儿是老大的缘故,李桂遇事时想到愁儿得时候比想到苦儿的时候要多很多,而且还不由自主的往愁儿身上压担子!
……
后宅里依然灯火通明,探春、晴雯王熙凤、鸳鸯、玉钏等都在,围着小方桌,说着闲话,闲话的内容围绕着愁儿、苦儿以及王熙凤肚里的孩子,而因为愁儿、苦儿都早已睡着了,所以她们几个说话很轻。
进入内宅时,李桂的脚步声一下子就把她们惊动了,探春和晴雯的身子已经恢复了利落,一下子站了起来……
行礼后,探春便帮着李桂脱下了官服,同时说道:“还没吃吧!饿了吧?”
探春并没有询问雍元帝这么晚诏李桂干什么,这是因为大家闺秀的教养,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