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长随-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才好实施,因此在雍元帝想来与其让忠信王等背后捣鬼,不如放之于明。

    而第二点则是因为雍元帝要考验忠信王对他的态度。

    自从雍元帝登基以后,国库紧张,外事频繁,他并没有时间与精力抽出手去收拾忠信王与忠义王,只是借事小小的刁难了他们一下罢了。

    其实此时雍元帝并没有什么对忠信王、忠义王大下杀手的想法,这是要是因为一来他们毕竟是他的兄弟,杀之恐天下人非议,即使杀,也必须有必杀的理由。第二点则是因为忠信王在士林里还有点名声。

    当然不对忠义王、忠信王动手的前提是他俩不能和他对着干,而且要服服帖帖。

    所以说雍元帝夜要借此事考验他们的态度。实际上雍元帝是不会对他们掉以轻心的,当然他对所有有资格身登大宝的人都不会掉以轻心!

    不过现在忠信王与雍元帝的胜负已分,又看到雍元帝对的刁难,因此百官也都是有意疏远忠信王了,所过之处,百官只是微微一行礼,全无以前的热忱!

    忠信王最近过的本来就不如意,百官这个态度,让他心中愤懑之气不由自主而升……

    而就在忠信王快到紫禁城门前时,“咯吱吱……”镶嵌着厚厚铜钉的紫禁城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了。

    而这时李桂也正好赶到……

    “皇上吩咐今天太和殿朝会。”而后小黄门的声音传了过来。

    太和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金銮殿,早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的那个堂!但实际上平时朝会都在乾清宫,单独召见大臣,要么在养心殿,要么在御书房。

    简而言之,金銮殿并不是皇帝平时办公的地方,除非是有大事发生或者有重大的礼仪需要进行。

    因此听到小黄门的话,除了李桂、沈正阳、余姚等昨晚参与与雍元帝议政之人,其余百官都是心头一惊!

    ……

    到达金銮殿时,东边只是露出一抹鱼肚白,夜色依然在飘荡,但是在这辰与夜的交替里,光与暗的互换中,金銮殿的明瓦在夜影中反射着晨曦,反而让金銮殿更显的巍峨厚重。

    抬眼看了眼金銮殿,李桂心里突然有些感慨……他想起了他最初的理想,这金銮殿就是他的理想!为了摆脱奴仆的身份,为了在这充满枷锁、登基的社会中出人头地,活的自在,这金銮殿就是他的理想,他为此努力过、坚持过,也动过心机,比如他的那篇殿试的文章。

    但昨晚与王熙凤云雨之后,他却突然想逃的远远的,带着探春、秦可卿、薛宝钗、王熙凤、晴雯、鸳鸯、玉钏还有三个儿子逃的远远的,去建一个他理想中的大观园……

    但最终他认为这只能是他的理想……他现在若是走了,只怕天涯海角雍元帝也会把他揪出来,而且现在妻妾成群,又有三个儿子,只怕逃时也带不动!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心里感叹了句,李桂随着百官进入了太和殿。

    太和殿很深广,两旁廊柱林立,足以容纳好几百人,李桂虽然在做过待讲,在紫禁城里办过工,但太和殿还是第一次进来不由的多看了几眼。

    同时他很自觉的站在了右侧的最末位——五品紧紧具有入朝的资格而已,而他现在还是个外官,所以他有自知之明。

    众文武百官各就各位后,立刻小声议论了起来,互相打探有什么事情发生,但这种事情,雍元帝不先提出来,不论是余姚,还是沈正阳、水溶、许寿等谁也不会先透露出去的,因此其余官员只能漫天盲猜。

    而如此一阵子,裘世安的声音响了起来:“皇上驾到。”

    随着裘世安这一嘹亮的公鸭嗓,整个大殿顿时平静了下来,随后便是参拜,三呼万岁。

    而当雍元帝说完众爱卿平身,百官各就各位之后,因为预感到有大事要发生,整个太和殿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平静。

    而既然在太和殿议事,小的、缓的政事是不用放在这里说的,因此随后雍元帝整理了一下思绪,直接开口说道:“今天召集众爱卿来此,是为一件大事。诸位爱卿俱知国库日渐空虚,至朕登基之时,堂堂大虞朝国库仅余银八百万两!后朕虽然多方筹措,但国库始终不丰,国库者,国之根本者也,国库不丰,无以御外敌,无以赈灾厄,无以理政事,长此以往,大虞危矣,故而国库之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幸而我大虞朝人才济济,李桂李爱卿更是才华绝伦,提出解决此事之根本之道,李爱卿在殿试文章上曾言,天下人口有变,而土地不变,故赋税可改人头为田产,朕深以为然,故决定实行“摊丁入亩”之策,以丰国库,余爱卿,沈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雍元帝毕竟是急性子,一口气就把话说完了,而此时毕竟在昨晚已经给余姚、沈正阳等打过气,这次提问也只是要他们重申他们昨晚的立场而已,因此讲完这段话,雍元帝反而气定神闲了起来。

    当然他暗中还是紧紧盯着余姚、沈正阳的。

    而闻言余姚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原话的回道:“回皇上,皇上高瞻远瞩,老臣并无异议。”

    而沈正阳则出列道:“此定国安邦之策也,臣赞同。”

    沈正阳回答的比较直接。这与他耿直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而这时雍元帝已经按着昨天的剧本,向水溶、郑淳、许寿问道:“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水溶、郑淳、许寿昨晚已经是出口赞同此事的,但他们三个却没有儒者的铮铮风骨,雍元帝这么把他们推到台前,他们却不想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于是按照一项圆滑的行事风格,纷纷出列说道:“微臣唯皇上马首是瞻。”

 第四一八章 争辩

    这话其实没有自己的立场!但有忠心!

    要是昏聩的、爱慕虚荣的、年轻些的帝王或许会很满意,最少也是一笑而过。

    但是雍元帝却不同,毕竟他不是年轻的帝王,而且在当上帝王之前他做事多年,也就是说他是深察人心的!而上面并没有什么,不能对水溶、郑淳、许寿产生影响,但是雍元帝的性子又是极为猜忌、苛刻的!

    “哼!”

    闻言雍元帝暗暗冷哼了一声,但表面上依然带着些许的微笑,向下面的群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此策如何?”

    而还是那句话,“摊丁入亩”是前所没有之策,更是直接动了官宦士绅这一阶层奶酪的政策,而千里为官只为财,这种思想在百官中大有人在,毕竟在人群中有崇高理想的人是少数人,大多数都是为财为色的平庸之人!

    也因此雍元帝话音刚落,大殿里顿时像是乱蝇场,嗡嗡盈盈一片,而对于李桂这个始作俑者,不少大臣,特别是家中田产多,而生意少的,已经开始偷偷投以冷眼。

    当然也有像余姚、沈正阳投以冷眼的,只是这两人官职太高,怕被发现,所以呗投的冷眼较少。

    而对水溶、郑淳、许寿三人,在这里的众官都知道他们只是墙头草而已,所以并没有报以冷眼。

    而到了最后,大多数官员的目光落在了忠信王与文渊阁大学士兼太子太保陈道之身上。

    之所以聚集在他们身上,主要是因为他们特俗的身份,忠信王不用说了,地位尊崇,而且好士,隐约为百官之长,而陈道之则是内阁大学士,仅次于次辅的人物。

    但陈道之已经年老体衰,不太过问正政事,已经上了乞骸骨的折子,雍元帝现在正在虚留,以显礼贤下士,但已经决定陈道之再次乞骸骨时,就给他放行。

    百官对次夜有所耳闻,因此最后大多数都放在了忠信王的身上。

    忠信王能感觉到这些目光,也知道这些目光意味着什么,这是想让他出面问一问雍元帝,官员士子等特殊人物是否需要交粮。

    忠信王也知道这可能会引起雍元帝的怒火……但是此时对于他来讲,对于他的处境来讲,他深知以前在士子中博得一些名声已经成了他的护身符,要是没有这层护身符,雍元帝可以随便对他搓扁捏圆而无所顾忌,而要是不出面就会失去这个护身符!

    是得罪雍元帝,还是得罪天下士子……忠信王清楚得是现在雍元帝已经对他蠢蠢欲动了,要是再没有这层护身符……

    得失在忠信王心头一闪而过……但是他觉得还有比较好的方法,于是他向陈道之瞧去。

    他的心思是让陈道之出头,然后他随声附和,如此,他既不与雍元帝直接冲撞,又能维持他在士子中的名声,两全其美。

    但是偷眼一瞧,忠信王赫然发现陈道之居然正低垂着脑袋,好像睡着了一般。

    ”老狐狸,真会装!”忠信王心里恨恨了句。

    但心里却不得不承认陈道之昏昏欲睡这一招使的是极高明,下一刻他倒是恨不得自己年龄也大些!

    “回皇上,臣弟有一事不明,还请皇上赐教。”心知陈道之是指望不上了,忠信王只得出列,然后躬身行礼说道。

    ”你果然还是不老实!”

    雍元帝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随即故作云淡风轻的说道:“爱弟你讲。”

    “回皇上,皇上既然要改税制,改人头为土地,不知天下士绅收取否?”随后一咬牙,忠信王说道。

    这一条其实是众多官员最为关心的问题,忠信王话音刚落,殿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暗中往上盯了上去,双耳更是侧耳倾听,如此大殿里一改刚才的嗡嗡盈盈,居然一下子变得沉静!

    而后雍元帝的声音冷冷的响了起来:“既然赋税要从土地上出,那自然不论是谁,只要有土地者就要交税。”

    而雍元帝的声音虽冷,但落在大多数官员耳里心里更是哇凉哇凉的,大殿里更是一片死寂,而偏偏这时,雍元帝的声音又冷冷的想了起来:“爱弟,你有异议吗?”

    雍元帝的本意是借此打压忠信王,把他打服,让他在天下士子跟前失信,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