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沈行知加紧融会贯通的时候,碎叶城以东的官道上,一骑白马也翩然而至。
只不过正应了那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
还别说三藏这副皮囊颇有卖相,虽然是和尚打扮,可身姿挺拔肤白俊朗,一眼便让人心生好感。
因为沈行知改变了一些西游剧情,三藏骑着白马却没有那两个倒霉的随从,当他看到碎叶城时也明显表现出了震惊。
三藏怎么也没想到,已经到了大唐的边境,竟然还有这样一座雄伟壮丽的城池,而且因为碎叶城百姓精气神十足,整个城市也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施主有礼了,请问贵地可有寺庙?”三藏刚进城就向一个在路边摆摊的小贩问道。
小贩看了一眼三藏法师,而后很是冷漠的说了一句:“没有。”
三藏闻言一愣,倒不是因为碎叶城没有寺庙无法落脚而意外,而是觉得小贩前后态度判若两人。
因为三藏注意到,整个碎叶城人与人之间都非常和谐,无论是路边的商贩还是往来的行人,看起来都礼貌热情,但偏偏对自己态度冷淡。
因为三藏是李世民指派的取经人,从离开长安开始,沿途他都是受到极高的礼遇,像碎叶城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三藏有些尴尬的对小贩合十行礼,自觉无趣便也不再说什么,牵着马继续向城中走去。
越走三藏越发现情况有些不对,这里的百姓在看到自己时,不仅没有其它地方那些百姓眼中的敬仰之色,反而还都表现出不屑,就连那些小孩看到自己时都明显表现出厌恶的神情。
“难道此地百姓对佛门有偏见?贫僧一路西行,求取真经是为弘法,若能改变百姓对佛门的偏见,也是弘法。”三藏一边走一边想着,到底也算有道高僧,心中竟然萌生了在碎叶城传法的心思。
很快三藏就来到县衙,他直接对门口的衙役说道:“施主,贫僧乃皇帝特派前往西天取经的僧人,路经碎叶县,烦请通报县令一见。”
衙役瞥了一眼三藏,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语气不热情也不冷漠,但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说道:“如今边关战事吃紧,我家大人正在两界关御敌,哪有闲工夫见你这和尚?没什么事就赶紧离开吧。”
三藏不冷不热的碰了个钉子,他见衙役无心与自己多说,站了片刻便又牵着马离开。
走在碎叶城中,三藏明显感觉到这里的百姓朝气蓬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什么地方,反倒是三藏漫无目的的走在城中,与碎叶城显得格格不入。
此时已临近傍晚,三藏摸了一下马背上的干粮袋,发现里面已经空了,对此他倒也习以为常,顺手取下化缘的铜钵,向旁边的一家客栈走去。
客栈小二见到三藏,还是职业性的对三藏一笑道:“大师是要打尖还是住店?小店有素食,也有上好的房间,住店的话还能替大师免费喂马。”
“多谢施主了,不过贫僧没有银钱,只求小二哥能施舍些素食,容我在柴房住一宿便足以。贫僧会为贵店诵经祈福,保佑日后无灾无难。”三藏双手合十一脸虔诚的说道,这也算是他的业务范围,一路上靠这番话每次倒也能顺利的化缘借宿。
不过这一次三藏不在顺利,前一刻还保持着职业微笑的小二忽然一垮脸,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没钱你住什么店吃什么饭啊?要不你去把马卖了来住店吧。靠你祈福有用的话,还要衙门干什么?各府各县修寺庙不就完了?”
被小二哥一顿抢白,三藏足足愣了好一会,他口中忙念着阿弥陀佛,努力使自己不动怒,而后转身拂袖而去。
又走了几条街,三藏来到一条普通百姓居住的巷子,他看向一户人家,而后很有礼貌的叩门,接着一个中年妇女打开家门。
妇人看到三藏时还明显愣了一下,看样子好像许久没见过和尚了。
“女菩萨,贫僧途经贵地,还请施舍些吃食,佛祖定会保佑你一家平平安安。”三藏化缘已是轻车熟路,他这句话一出,一般百姓都会多少给些吃的。
不过今天注定是三藏生命中不平凡的一天,那中年妇女很是冷漠的回了一句:‘没有。’
一句没有便将三藏给打发了,中年妇女直接将家门一关,而后转身向屋内走去。
中年妇女关门后,脸上立刻换上了慈爱的笑容,一边走还一边对屋内喊道:“安儿,快吃饭了。”
三藏站在门外也能听到中年妇女的声音,甚至接下来他还听到了一个六七岁稚子的声音。
“阿娘,你不是刚做好饭吗?怎么对那和尚说没有呢?先生可是教导我们不能说谎的。”小孩有些不解的询问着自己母亲。
“先生说的确实没错,不过凡事也要根据情况而定,那和尚有手有脚,并不是可怜之人,咱们为什么要施舍给他?”中年妇女认真的对自己孩子说道。
“可是那和尚说佛祖会保佑我们,如果不给他吃的,佛祖会不会怪罪?”小孩总是有无数的好奇,这个叫安儿的孩子也一样。
这对母子的对话清晰的落在三藏耳中,一时间他的心中竟有些不是滋味,他也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只是接下来妇女的一句话让他心境久久无法平静。
“佛祖可保佑不了咱们,其实很久以前素叶水畔也有寺庙,但是那时候不仅有盗匪横行,还有突厥人时常来劫掠,直到县令沈大人来了之后,盗匪才销声匿迹,突厥人也再没有越过两界山半步,咱们现在安稳的生活,可不是靠佛祖的赏赐,而是全赖沈县令和咱们大唐的将士。”妇女耐心的为安儿解释道,这些话不仅是这位母亲会说,其实这已经成为了碎叶军民的共识。
早在忠烈祠建立之后,这种言论便在碎叶城悄然传开,没人知道最早是谁先提出来的,总之现在是老弱妇孺都如此认为。
“阿娘,安儿明白了。先生也说过,咱们碎叶城不敬神不拜佛,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辛勤劳动挣来的。所以那个和尚他四肢健全,要吃饭也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如果真有佛祖,会因为我们不信他就惩罚我们,那这样的佛祖就更不值得我们信了!”叫安儿的小孩恍然大悟的说道,他竟然在这一刻开窍明白了学堂先生讲的一些道理,心中有了自己对神佛的看法。
如果说安儿母亲的话让三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安儿的话让这位佛门高僧心中第一次生出了疑惑。
佛究竟靠什么渡世人?
第42章 初见三藏
三藏继续漫无目的走在碎叶城的街道上,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少,店铺纷纷开始打烊,可三藏依然没有找到栖身之所。
春季的碎叶城夜晚还有些寒意,三藏现在是真的饥寒交迫,同样饿着肚子的还有那匹驮着他一路从长安走来的白马。
三藏知道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这个地方他最好是越快离开越好,他心中已经决定,说什么明天都要西出两界关离开这个地方。
在碎叶城的街道走了几圈,三藏发现最后还有一个亮着灯开着门的地方,他将白马栓在了石柱上,走进了挂着忠烈祠牌匾的大门。
忠烈祠内空空荡荡的,三藏直接来到了摆放英烈牌位的大殿,他看到那一排排灵位,下意识的双手合十口宣佛号。
然而当三藏口中说出‘阿弥陀佛’之后,一股无形的压力从殿中涌出,竟然让三藏险些摔倒,那感觉就好像有人从前面推了自己一掌。
三藏不知其中缘由,但对这大殿也心生敬畏,竟然不敢进去。
犹豫了一下,三藏走向了一侧空置的偏殿,他在偏殿角落铺上了草席,而后放下禅杖,直接开始打坐念经。
三藏现在有些饿也有些冷,但是佛门中人尤其是有道高僧对此有一套自己的心理暗示。
一切苦难皆是佛祖的考验,只要默念佛经,口诵‘阿弥陀佛’,身体的严寒酷暑,疲惫饥饿都只是表象。
不过今晚三藏越念越觉得不对劲,好像四周又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虚空之中隐约还有许多声音在喊着“滚出去”这样的话。
一开始三藏觉得可能是自己心不够静,或者诵经时还不够虔诚,于是他闭着眼睛越发虔诚的默诵经文。
可越是这样三藏越能感觉到那些不善的目光和声音。
“难道是我生出了心魔?是因为白天听到那母子的话,心中对佛祖产生了动摇?”三藏心中一惊,以为自己生出了心魔。
三藏从小便在寺院长大,他的一生都与佛相伴,甚至他认为自己的余生也必将献给佛,此时心中的动摇,对三藏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重大危机。
然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开始,不知何时外面开始下起了雨,那风声夹着雨声,并没有掩盖那些隐约的声音,甚至那些声音越来越清晰,三藏能听到的话也越来越多。
“和尚滚出去,你住着忠烈祠不感谢修建之人,反而去感谢那个从未出现更没有帮你的佛祖,这里不欢迎你。”
“如今你饥寒交迫,你的佛祖为何不赐你屋舍粮食?”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县令大人带着百姓亲手搭建的,这个为你遮风挡雨的地方与佛祖没有任何关系,你要谢你的佛祖,就不配留在这里。”
无数的声音出现在三藏耳旁,还有一个个战死的大唐英灵徘徊在他的四周。
“不,这只是我佛对贫僧的考验,你们是邪魔,你们都是想乱我心智的邪魔!”三藏忽然睁开眼睛,他豁然起身,义正言辞的对四周说道。
“佛祖不是这里的主人,而我们才是,你不问自来与盗贼何异?”嘈杂的声音渐渐变成了一个声音,而这句话让三藏彻底无言以对。
不管那些突然出现的声音是不是心魔,但是三藏知道最后这些话他都无法反驳,因为即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