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继荣回答道:“启禀王爷,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联合起来,将五百万两的债券全部认购,下官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发行。”
“还发行?你当我开金铺啊,债券不用还吗?”朱聿键翻了翻白眼说道:“你只要正常运作钱庄即可,慢慢扩大钱庄规模,争取在一个月内将分部开边浙南五府,并向整个江南发展。”
“下官明白。”沈继荣说完就告退了。
朱聿键站起身来,对着众多百姓拱手道:“各位父老,本王刚刚得到消息,债券已经全部认购,看来大家是买不到债券了。不过将钱存入钱庄,一样可以帮助本王,钱庄将给大家每年一厘的利息。”
“存入钱庄?还有一厘的利息?”这样的存款付利息方式,比起现有的各地钱庄存钱还要保管费的做法大相径庭。众人皆交头接耳起来,将手中没用的闲钱都存入钱庄,不但可以帮助到唐王,还能让自己的钱生钱,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大家都已经跃跃欲试,希望去钱庄试试看了。在朱聿键的规劝下,百姓们很快就散去了。
朱聿键刚回到王府内,就听到传报说陈式舫和吴城都来了,询问应该先见哪一个。朱聿键摆摆手道:“让他们两个都进来吧。”
很快陈式舫和吴城都进来了,他们并非是一起来的,只不顾恰巧碰到了而已。见到两人都站在台阶下,似乎吴城还夹着一卷图纸,应该耗费的时间更长,朱聿键所想先看向了陈式舫。
“陈老板,你来这里做什么?最近海贸公司的事情不是很忙吗?”朱聿键先问道。
陈式舫看了看旁边的吴城拱手回答道:“回禀王爷,我听说王爷府中钱财不足,特来报效。”
“哦?报效?你打算报效多少?”朱聿键听说这个因为少赚钱都能抱怨的商人,竟然要开口说报效他感到很有趣,不禁想要逗逗他。
陈式舫似乎要有思想准备,他咬咬牙说道:“草民打算报效一百万两白银。”
“什么?”朱聿键吓了一跳,对于这些与他合作的商人,夜枭都是重点监控的,以防被他人所趁。陈式舫的家底他也打听得清清楚楚,之前投入了大笔钱财在海贸公司上,如果陈式舫再付出一百万两,等于是倾尽家财了。一个看上去那么贪得无厌的商人,竟然会倾尽家财报效自己,这让朱聿键怎么也想不通。
看到朱聿键吃惊的样子,陈式舫就知道他的想法了,他拱手说道:“王爷不必吃惊,实际上草民对财富并无多少留恋,那些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草民所痴迷的是赚钱的过程,是那种奋斗的美妙经历,至于最后能留下多少钱财,我却不在乎。如果王爷钱财不足,我自然愿意报效全部身家,反正我也明白,就算陈家没饭吃,王爷也不会不管我的。”说到最后,陈式舫不禁自嘲了一句。
“其实唐王府的财政并非你们所想的那么不堪,我只是不愿意停下领地内建设和移民其中任何一项而已。如今两大商帮已经认购了所有的债券,我的资金也就充足了,不需要你们搞什么报效。”朱聿键摆摆手:“唐王府所制定的法律有明确规定,保护个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就算是我也不能随意剥夺他人财产,这是明确无误的。如果你真的想要报效,不如尽快把海贸公司建起来,给我多赚些钱是真的。”
“王爷仁圣千古所未有,陈某受教了。”陈式舫感动得都快哭了。想想平日里那些朝廷官吏的横征暴敛,对他们这些没有朝廷势力的商人随意欺压,自己还要陪着笑脸给人家塞银子。如今自己主动报效,王爷却绝不接受,其中高下何止以道里计,他暗暗下了决心,要尽快结束河南的各种业务,把自己的产业都搬到浙南来做。那些商铺低价出售也没有关系,就卖给李春玉当便宜了老朋友好了。
朱聿键又安抚了几句,陈式舫这才告退。等到陈式舫走了,朱聿键才转过头来对吴城说道:“吴管事,你到这里来做什么?难道也是为了报效?”自从吴城被评定为诸人之中最高的三等工匠之后,他就被任命为唐王府管事,专门管理船厂的造船事宜了,所以朱聿键才会如此叫他。
吴城摇头笑道:“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不过看到那位商人一百万的报效王爷都不要,我这点小钱自然拿不出手了。”
“吴管事太客气了,你们是凭手艺吃饭,自然不如商人赚钱快。”朱聿键道:“不过我更加倚重你们,尤其是吴管事这样的造船高手,你今天恐怕不是只为了报效而来吧。”
第二百七十二章 吴氏的私藏
吴城犹豫了一下说道:“不是的,我还想献出一张海船图纸。”
“海船图纸?拿来我看。”朱聿键来了兴趣,连忙过来查看。
吴城一边打开图纸一边说道:“我听人说海船越大贸易越好做,赚的钱也就越多,所以才献出来这一份。”
朱聿键点着头,心里却是暗暗纳闷,这个老头怎么会有大海船的图纸。当初自己费尽心力设计出一艘六号战船也只有五百料而已,当时有更大的海船图纸他为什么不拿出。如果这是老爷子最近自己设计的也不对,似乎这位老者没有这样的实力。
朱聿键仔细观察着那份图纸的外层,纸的边角已经微微泛黄,似乎是有了些年头的样子,这更让他肯定不是近代之物了。当整个图纸展开的时候,看着那在巨大的船体和多达六根的桅杆,朱聿键不禁失声惊呼:“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这是一个让多少后世华夏人魂牵梦绕的名字,那个曾经在十五世纪威震大洋,开启华夏大航海时代的名字,几乎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骄傲。而因为明朝海禁而被明成祖下令摧毁的宝船和图纸,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谜题。
在当年描写郑和船队的寥寥资料之中,后世的人们能够看到其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数据,借此计算其排水量达到了一万多吨。当然华夏帆船的长宽比都到25到35之间,欧洲帆船这普遍在4到45之间,郑和宝船更是最低的长宽比24,这样的船速度肯定是个大问题。
后世就有人依照速度的经济性问题,以及木材的受力问题,提出郑和宝船根本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吨位。因为按照计算,最为科学的木制帆船,其吨位也不可能超过五千吨,这还是十九世纪的技术,而以这个时代的欧洲造船技术,两千吨就应该是极限了。
郑和宝船的大小之争,在网上曾经被闹得沸沸扬扬,朱聿键也曾经关注过一段时间。对于这艘谜一般的大船他也是充满了兴趣,不过在他凭借专业知识计算之后得出结论,除非采用钢制龙骨和肋材,否则木材的承受能力根本就达不到,但是以郑和宝船的参数采用钢铁,动力就根本不够行驶所用了,因此他当初是小船派的支持者。
今天能够亲眼看到这艘被网友们描绘过无数次的图纸样貌,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不过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按照后世一些凤毛麟角的记载,郑和宝船应该有九根桅杆,而这个图纸只有六根,而且大小也差了许多,这艘船上标注的长度只有十丈。
因为明初还使用宋尺作为计量单位,换算成公制单位也就是312米的长度,宽度大约有13米,吃水深度74米,按照后世的计算公式看来,它的排水量应该在750吨左右,的确算得上是大船了,但与网上所说的想去深远,就算他所支持的小船派,也将郑和宝船的排水量计算到了两千吨以上。
“王爷见过郑和宝船?”吴城惊讶的说道。
“啊,没有,我只是猜测而已,不过这个与郑和宝船比似乎小了些。”朱聿键摇头道。
吴城哈哈笑道:“王爷好眼力,这的确是郑和宝船,不过是二号宝船而已。”
“怎么?郑和宝船也分号的吗?”朱聿键问道。
“当然要分号的,因为这大船的龙骨实在不容易找寻,所以不可能制造太多的一号宝船。”吴城呵呵笑道:“更何况宝船速度不快,难以自行运转。”
“这么说你还有一号宝船的图纸?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宝船的图纸不是在成祖年间就已经销毁了吗?”朱聿键反问道。
吴城听得脸色一变,连忙跪倒施礼:“王爷恕罪,这是小人家族冒死私藏,轻易不敢拿出来示人的。”
“什么?难道……”朱聿键吃了一惊。
吴城说道:“小人祖上吴兴曾经在私塾研学多年,后来被蒙元强征成了船匠。待到成祖年间,家祖吴兴正是郑和宝船督造的首席工匠,这艘宝船就是我祖上所设计。”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朱聿键口中念叨着:“不知道我能否看一看真正的郑和宝船图纸?”
“这个……当然可以,只不过就算有图纸,一号宝船也造不出来了。”吴城扼腕叹息道。
“先让我看看如何?”朱聿键问道。
“图纸还在属下家中,还请王爷移驾。”吴城说道。
“也好,我们现在就去。”对于后世曾经争论过的东西,很快就要见到其真面貌了,这如何不让朱聿键万分激动。
没有耽搁一点时间,在吴城的引路下,朱聿键坐着马车来到了船厂的宿舍区,他也没有与徐骥打招呼,直接跟着吴城来到了他家中。
在一个垫着石灰防潮的樟木箱子中,吴城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大卷图纸,将其在桌子上摊了开来:“王爷这可是孤本了,天下仅此一份宝船图纸。”
吴城将图纸打开,一副气势恢宏的巨大海船造型出现在朱聿键眼前,看着那庞大伟岸的船身,高达九根的桅杆数量,朱聿键不禁感叹了起来,这真是鬼斧神工般的奇迹,是华夏古代工匠的伟大创造。看着图纸旁边所计数的船只尺寸,他彻底被震惊了。
长44丈,宽18丈的数目赫然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错漏,原来被后世的人喷为不懂数学的记录文人,所写的数据竟然是真实的。他居然还在后世也同意那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