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万新兵很快征召齐全,他们被火车运送到了彼尔姆,在那里进行了初步的编组和训练。满桂和赵率教的骑兵师被临时从前线抽调了回来,重新补充新兵。原来的老兵几乎个个都升了官,很快组建起了唐军骑兵第二军和第三军的架子。

    蒙古战马的补充非常方便,几个后勤兵站的备用武器也足够武装他们,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

    袁崇焕从刘体纯那里要来了最近几个月俄军的作战记录,他发现因为天气转冷,俄军的战线被迫南移,基本上是沿着卡马河一线,在进攻唐军驻守的乌法和赫雷诺夫等地,北方成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地区。

    如今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二月了,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北方的冰雪虽然尚未融化,但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上升了,袁崇焕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锻炼骑兵的战斗力。

    袁崇焕亲自坐镇索斯诺戈尔斯克,指挥两个骑兵军的作战。如今满桂和赵率教的骑兵军装备都得到了重新改组,基本上换成了与吴之番骑兵师差不多的装备,主要是增加了骑炮营的编制,这样他们也有了攻坚能力。但是新编组之后的部队新兵达到三分之二,急需战火的锤炼。

    用新兵去打大仗,利用残酷的战场淘汰法,去劣存精太过残酷了,袁崇焕也不希望造成那么大的伤亡,因此他压缩了作战规模。两个军被分成以营为单位,沿着朝伯拉河全线向西推进。他们被要求不得进攻俄军重点布防的城市,而是采取游击战术,专门找那些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村镇和小型居民点下手。

    袁崇焕采用了类似于满清劫掠大明的作战方式,大量小股部队四处侵袭,所到之处财物全部抢光,青壮年也被拉走,然后一把火将当地烧光。他们遇到弱小的就进攻,如果对方强大就绕过去以保存实力。依靠这样的方法,伯朝拉河到北德维纳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内,俄国人的村镇屡屡受到袭击,当地俄国人损失惨重,而唐军骑兵也在一次次的袭击中,迅速提升着作战经验。

    面对着唐军骑兵无孔不入的劫掠活动,负责北方防守的尼古拉伯爵也很无奈。他感觉自己这两年太过倒霉了,当初在萨马拉遭遇唐军骑兵结果损失惨重,也正是因为那次的失利,让他在伊里奇侯爵面前失宠。如今俄军主力被部署在南方发动进攻,他却被扔到北方来镇守,这是摆明了不让他分润军功啊。

    本来尼古拉伯爵还在自己劝自己,认为北方虽然没有军功却也远离危险,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升职不全是需要军功,只要他多花点钱,在莫斯科运动运动,同样能够获得升职和荣誉。

    然而尼古拉伯爵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安安稳稳的在科特拉斯享受生活的时候,就接到了各地遭到袭扰的消息,而且根据情报分析这肯定是唐军骑兵。

 第七百八十九章 换装的俄军

    尼古拉伯爵已经被唐军骑兵吓出后遗症了,想不到自己在萨马拉吃了亏,如今调任到北方来,唐军骑兵还是如影随形,让他难以安稳生活。

    尼古拉伯爵当即决定各部队谨守城市,以团为单位派出搜索队,在各地进行拉网式搜索,一片一片的清剿各地,消灭唐军骑兵。同时尼古拉伯爵向总指挥伊里奇侯爵送去紧急军情,声明北方出现大批唐军骑兵,要求伊里奇侯爵派出哥萨克骑兵支援。

    袁崇焕在综合分析了骑兵传回的情报,发现俄军开始以团为单位巡逻搜索之后,他感到新的机会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劫掠,唐军骑兵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而在这样的低烈度战斗中,逐渐熟悉了营级作战战术,让蒙古骑兵新手们对同伴和作战方式都有了一定的熟悉。现在俄军送上门来,显然是个很好的试刀机会。骑兵可以集结起足够兵力,尝试进行大兵团作战,同时也检验检验最近一段时间的训练成果。

    对于这次作战,袁崇焕亲自做了谋划,俄军共有五个团的兵力,彼此间距五公里平行推进。他们是从科特拉斯出发,由北到南向阿尔汉格尔斯克推进,这样一来北德维纳河与梅津河之间的区域就能被全面清剿了。

    这样的五个团平行推进,互相之间可以照应,如果其中一支部队遭到打起,另外几个团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救援。如果集中兵力硬啃这块骨头自然没问题,但是那样就暴露了己方骑兵的兵力数量,很容易对后续作战造成影响,同时也容易让这些尚未完全成熟起来的骑兵有太大伤亡。

    经过仔细谋划之后,袁崇焕决定满桂和赵率教各集结一个骑兵师,执行这次作战任务。已经是三天后的早上,收拾起军用帐篷的俄军继续向前推进,此时他们距离北方的白海沿岸已经只有七十多公里了。只要将这片区域清剿完毕,疲惫的士兵们就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休整几天,然后返回科特拉斯复命了。

    作为最靠近梅津河沿岸地区的第1703火枪团,他们的警惕性是最高的,因为他们是最靠近唐军控制区的一支部队。如今梅津河的冰雪尚未出现融化的迹象,虽然冰面铺着厚厚的白雪但都冻得非常结实,骑兵想要过河非常容易,这对他们是巨大的威胁。

    团长瓦连京中校骑在马上,不停的用望远镜在周围查看,他已经将侦察队派到十公里以外了,却依然无法安心。突然前往传来了一声枪响,紧接着枪声就密集了起来,但这样密集的枪声仅仅持续了十分钟就消失了,随后就是无尽的寂静。

    正在行军的俄国步兵都被惊动了,瓦连京中校心头一沉,他知道自己派到前面的侦察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他不知道前方有多少敌人,只能立刻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将最精锐的第三火枪队摆在了中间。

    第三火枪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在1703火枪团中率先改用了簧轮步枪。这是在屡次与唐军作战中,武器上吃了大亏的俄军痛定思痛,才下决心投入大笔资金更换武器的。

    为了达到换装的目的,已经财政危机的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向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银行借贷,购买了一大批产自布雷西亚的簧轮步枪。本来米哈伊尔一世中意的是法国生产的燧发枪,那是于1547年由法国人马汉发明的武器。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曾经力推在军队中换装这种新式武器,然而随着1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武器换装的进程被停滞,保守的法国将军们固执的认为,燧石打出的火星根本点不着黑火药,因此让这种新式武器与法国陆军失之交臂

    这种武器在当今的欧洲,还是一种不为人重视的武器,原本俄国也从来没有换装燧发枪的想法。只不过在战斗中,俄国难免缴获到了几支唐军的燧发枪,结果试验之下让俄国将军们大惊失色。

    这种武器的有效射程、装弹发射速度,乃至其重量的优势,都远远超出俄军使用的火绳枪。为了防止在武器上吃亏,国内各大贵族才会支持米哈伊尔一世从欧洲求购燧发枪的。

    俄国将军们也已经看中了法国生产的燧发枪,但因为其价格达到了每支一个法郎的价格却让他们望而却步。与利佛尔等同价值的法郎,在欧洲也算是很值钱的货币了,这样的价格就等于是每支枪都要九两白银,实在是俄国难以承受的。

    俄国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好求助于当时欧洲银行业最发达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最终给俄国开出了一个并不算高的贷款利息,但要求其必须在意大利的工厂选购枪支。

    意大利尚不能生产燧发枪,他们最好的武器就是布雷西亚和博诺尼亚生产的簧轮步枪了。这种步枪的价格比燧发枪贵了一半,但毕竟是可以使用贷款的,尤其是布雷西亚的枪厂还是美第奇家族的产业,所以俄国人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利用国外的贷款,俄军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大批簧轮枪,而第一批的三万支步枪刚刚运到,就被米哈伊尔一世全部调拨到了东线的作战部队。

    为了发挥这些簧轮枪的最大作用,伊里奇侯爵决定将武器分散装备,平均到每个团装备一个火枪队,以作为中坚力量使用,1703团也因此分到了一批。此时这个四百人的火枪队站在部队的中央位置,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瓦连京中校的判断非常准确,十几分钟后远处尘头大起,很快就出现了唐军骑兵的影子。对于这些军容整齐打着红底白虎旗的骑兵,俄军早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根本不需要再确认对方来历。

    全军都组成了步兵阵型,瓦连京中校一声令下,第一排的火枪队端起武器随时准备应付对方的冲锋。呯呯的枪声首先从对面的骑兵手中响起,已经装备燧发长枪的蒙古骑兵们首先开始了射击。

 第七百九十章 声东击西

    在对付满清的时候,北方唐军依然打起三角旗顶着朝鲜军的名头作战,在欧洲因为与大明距离遥远消息不畅,就没有了这么多顾忌了。对俄国作战的方向上,唐军都是亮明自己的白虎旗作战。此时高举军旗发动冲锋的就是满桂率领的第七骑兵团,他们是作为试探和袭扰部队打探对方实力的。本来满桂对袁崇焕如此小心的做法不以为然,但事实上却很有必要。

    当唐军骑兵进入到一百二十米的距离,燧发长枪就开始发射了。然而令满桂感到吃惊的,是对方很快就进行了还击,枪管长达八十厘米的簧轮步枪,在射程上也不比对方缩短枪管的专用马枪差多少。

    双方的对射很快造成了伤亡,因为骑兵只有第一排能够射击,这与处于中央阵地的第三火枪队射击人数相差不大,因此在远程射击上,他们算是打了个平手。然而当骑兵冲入对方火绳枪的射击范围内时,更多的俄军开始了射击,骑兵的伤亡开始猛增。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俄军仅仅来得及射出一枪,唐军骑兵已经冲到了近前。

    装备有胸甲的唐军骑兵,丝毫不惧俄军长矛手,他们用马刀拨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