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徐霞客游记-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三日中夜起,明星皎然,以为此后久晴可知。比晓,饭 未毕,雨仍下矣。躞蹀小步走泥淖中,大溪亦自蓝山曲而东至, 遂循溪东行。已而溪折而南,路折而东。逾一岭,共五里,大 溪复自南来,是为许家渡。渡溪东行一里,溪北向入峡,路南 向入山。五里为杨梅原,一二家倚山椒,为盗焚破,零落可怜。

至是雨止。又南十里,为田心铺。田心之南,径道开辟,有小 溪北向去,盖自朱禾铺来者。自此路西大山,自蓝山之南南向 排列,而澄溪带之;路东石峰耸秀,亦南向排列,而乔松荫之。

取道于中,三里一亭,可卧可憩,不知行役之苦也。共二十里, 饭于朱禾铺,是为蓝山、临武分界。更一里,过永济桥,其水 东流,过东山之麓,折而北以入岿水者。又南四里为江山岭, 则南大龙之脊,而水分楚、粤矣。〔岭西十五里曰水头,《志》 谓武水出西山下鸬鹚石;当即其处。〕过脊即循水东南,四里为 东村。水由峡中南去,路东南逾岭,直上一里而遥,始及岭头, 盖江山岭平而为分水之脊,此岭高而无关过脉也。下岭,路益 开整,路旁乔松合抱夹立。三里,始行坞中。其坞开洋成峒指 山间平地,而四围山不甚高,东北惟东山最巍峻,西南则西山 之分支南下,言抵苍梧,分粤之东西者也。三里,径坞出两石 山之口,又复开洋成峒。又三里,复出两山口。又一里,乃达?? 垫江铺而止宿焉。南去临武尚十里。是日行六十里,既止而余 体小恙。

 ..



第二十篇楚游日记…4


初四日予以夜卧发热,平明乃起。问知由垫江而东北十里, 有龙洞甚奇,余所慕而至者,而不意即在此也。乃寄行囊于旅 店,逐由小径东北行。四里,出大道,则临武北向桂阳州路也。

遵行一里,有溪自北而南,益发于东山之下者。名斜江。渡桥, 即上捱冈岭。越岭,路转纯北正北,复从小径西北入山,共五 里而抵石门蒋氏。有山兀立,蒋氏居后洞,在山半翠微隐约青 翠之山色间。洞门东南向,一入即见百柱千门,悬列其中,俯 洼而下,则洞之外层也。从其左而上,穿列柱而入,众柱分列, 复回环成洞,玲珑宛转,如曲房邃阁,列户分窗,无不透明聚 隙,八窗掩映。从来所历诸洞,有此屈折者,无此明爽,有此 宏丽者,无此玲珑,即此已足压倒众奇矣。时蒋氏导者还取火 炬,余独探奇先至,意炬而入处,当在下洞外层之后,故不趋 彼而先趋此。及炬至,导者从左洞之后穿隙而入。连入石门数 重,已转在外洞之后,下层之上矣,乃北逾石限门槛穿隘而入, 即下石池中。其水澄澈不流,两崖俱穹壁列柱,而石脚汇水不 漏,池中水深三四尺。中有石埂中卧水底,水浮其上仅尺许, 践埂而行,寨裳可涉。十步之外,卧埂又横若限,限外池益大, 水益深,水底白石龙一条,首顶横脊而尾拖池之中,鳞甲宛然。

挨崖侧又前两三步,有圆石大如斗,萼插水中,不出水者亦尺 许,是为宝珠,紧傍龙侧,真睡龙颔下物也。珠之旁,又有一 圆石大倍于珠,而中凹如臼,面与水平,色与珠共,是为珠盘。

〔然与珠并列,未尝盛珠也〕由此而前,水深五六尺,无埂, 不可涉矣。西望水洞宏广,若五亩之池,四旁石崖巑岏参错, 而下不泄水,真异境也。其西北似有隙更深,恨无仙槎一叶航 之耳!还从旧路出,经左洞下,至洞回望洼洞外层,氤氲窈窕。

?? 乃令顾仆先随导者下山觅酒,而独下洞底,环洞四旁,转出列 柱之后。其洞果不深避,而芝田莲幄,琼窝宝柱,上下层列, 崆峒杳渺,即无内二洞之奇;亦自成一天也。〔此洞品第,固当 在月岩上。〕探索久之;下山,而仆竟无觅酒处。遂遵山路十里, 还至垫江,炊饭而行,日已下舂。五里,过五里排,已望见临 武矣。又五里,入北门,其城上四围俱列屋如楼。入门即循城 西行,过西门,门外有溪自北来,即江山岭之流与水头合而下 注者也。又循城南转而东过县前,又东入徐公生祠而宿。徐名 开禧,昆山人。祠尚未完,守祠二上人曰大愿、善岩。是晚, 予病寒未痊,乃减晚餐,市酒磨锭药饮之。

初五日早,令顾仆炊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 久之乃起,觉开爽矣。乃晨餐,出南门,渡石桥,桥下溪即从 西门环至者。城外居民颇盛。南一里,过邝氏居,又南二里, 过迎榜桥。桥下水自西山来,北与南门溪合,过桥即为挂榜山, 余初过之不觉也。从其南东上岭,逶迤而上者二里,下过一亭, 又五里过深井坪,始见人家。又南二里,从路右下,是为凤头 岩,〔即宋王淮锡称秀岩者。〕洞门东北向,渡桥以入。出洞, 下底,抵石溪,溪流自桥即伏石间,复透隙潆崖,破洞东入。

此洞即王记所云“下渡溪水;其入无穷”处也。〔第王从上洞而 下,此则水更由外崖人。〕余抵水洞口,深不能渡。〔闻随水入 洞二丈,即见天光,五丈,即透壁出山之东Ⅱ山如天生桥,水 达其下仅三五丈,往连州大道正度其上,但高广,度者不觉耳。

予登巅东瞰,深壑下环,峡流东注。近俱峭石森立,灌莽翳之, 不特不能下,〕亦不能窥,所云“其入无穷”,殆臆说主观论断 耳。还十里,下挂榜山南岭,仰见岭侧,洞口岈然,问樵者, 曰:“洞入可通隔山。”急披襟东上,洞门圆亘,高五尺,直 透而入者五丈,无曲折黑暗之苦,其底南伏而下,则卑而下洼,?? 不能入矣。仍出,渡迎榜桥,回瞻挂榜处,石壁一帏,其色黄 白杂而成章花纹,若剖峰而平列者,但不方整,不似榜文耳。

此山一枝俱石,自东北横亘西南,两头各起一峰,东北为挂榜, 西南为岭头,而洞门介其中,为临武南案。西山支流经其下, 北与南门水合,而绕挂榜北麓,东向而去。返过南门,见肆有 戌肉即狗肉,乃沽而餐焉。晚宿生祠。

初六日饭而行。出东门,五里,一山突于路北,武水亦北 向至,路由山南水北转山嘴复东南去。路折而东北,一里,一 路直北,乃桂阳间道;一岐东北,乃宜章道也。三里至阿皮洞, 武溪复北折而来,经其东北去。水西有居民数家,从此渡桥东 上牛庙岭,俱寂无村落矣。逾岭下四里,为川州水凉亭。又五 里,升降山谷,为桐木郎桥。桥下去水,自南而北,其发源当  自秀岩穿穴之水也。桥东有古碑,大书飞白,为广福桥。其书 甚遒劲,为宋桂阳军知临武县事曾晞颜所书。从此南而东上一 岭,又东向循山半行五里,路忽四岐,乃不东而从北。下岭, 又东从山坞行五里,为牛行。牛行人烟不多,散处山谷。盖大 路从四岐直东,俱高岭无人,而此为小路,便于中火耳。由牛 行又东,从小径登岭。逾而下,三里,为小源,亦有村民数家。

从此又东北逾二岭而下,共五里,为水下。遇一人,言 :“水 下至凤集铺止三里,而岭荒多盗,必得送者乃可行 。”余乃饭 于水下村家,其人为我觅送者不得,遂东南一里,复南上小径, 连逾二岭,则铺在山头矣。其铺正在岭侧脊,是为临武、宜章 东西界,而铺亭颓落,寂无一家。乃东下岭,转而东北行。二 里,始有村落,在小溪西。渡溪桥,而东北循水下二里,至锁 石,村落甚盛。北望有大山高穹,是为麻田大岭。由锁石北上 岭,三里过社山,两峰圆削峙,—尖圆而一斜突,为锁石水口。

由其东下岭二里,则武溪复自北而南,路与之遇。乃循溪南东?? 行,溪复转而北,溪北环成一坪,是为孙车坪,涯际有小舟舶 焉。即从溪南转入山峡,一里,南上一岭,曰车带岭。其岭嶕 高嵌而荒,行者俱为危言。余不顾,直上一里半,登其巅,东 望隐隐有斑黄之色,不辨其为云为山,而麻田大岭已在其北矣。

下岭里半,有溪流淙淙,其侧石穴中,有泉一池,自穴顶下注, 清泠百倍溪中,乃掬而饮之,以溪水盥焉。更下而东,共七里, 至梅田白沙巡司。武溪复北自麻田南向而下,经司东而去。是 日午后大霁,共行六十里,止于司侧肆中。先是,途人屡以途 有不测戒余速行,余见日色尚早,何至乃尔,抵逆旅,始知上 午有盗,百四十人自上乡来,由司东至龙村,取径道向广东, 谓土人无恐,尔不足扰也。

初七日晨餐后乃行,以夜来体不安也。由司东渡武溪,遂 东上渡头岭。东北行,直逼麻田大岭下,共三里,乃转东南, 再上岭,二里而下,始就坞中行。又五里,有数十家散处山麓 间,是为龙村。其北有石峰突兀路左。又东北二里,乃南向登 岭,从岭上平行三里,始南下峡中,有细流自南而北,渡溪即 东上岭,里半为高明铺。又下岭,又三里,为焦溪桥。焦溪在 高明南,有数十(家)

夹桥而居,其水自北而南。由此东南三 里,逾一岭,为芹菜坪。其南有峰分突,下有层崖承之,其色 斑赭杂黑,极似武彝之一体。此处四山俱青萼藿珮,独此有异。

又三里,逾岭,颇高。其先行岭北,可平瞻麻田、将军寨、黄 岑岭诸峰,已行岭南,则南向旷然开拓,想武江直下之境矣。

下岭,又北二里,有楼横路口,是为隘口。其东南山上,有塔 五层,修而未竟。过隘口,循塔山之北垂,觅小径转入山坳, 是为艮岩。寺向西南,岩向西北,岩口有池一方。僧凤岩为我 煮金刚笋,以醋油炒之以供粥,遂卧寺中,得一觉。下午入南 镇关,至三星桥。过桥,则市肆夹道,行李杂遝杂乱,盖南下?? 广东之大道云。桥即在城南,而南门在西,大道循城而东。已 乃北过东门,又直北过演武场。其内萼石藿珮,横卧道侧。共 北十里,过牛筋洞,居民将及百家,在青岑山下。盖大山西南, 初峙为麻田大岭,犹临武地。其东北再峙为将军寨。已属宜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