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曼斯菲尔德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比切姆一家不愿无别人陪伴独自迁往卡罗里,跟随他们一起去的有安妮的姐夫瓦伦丁?华特斯,他是一位邮局官员,教堂风琴手,两个儿子名叫巴里和爱里克,是皮普和拉格的原型。瓦尔姨父和安格尼斯姨母住在附近②卡罗里,惠灵顿近郊地名。——译注③“切斯尼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所撰《荒凉山庄》中一大宅第的名称。——译注一所小些的房子内,两家是在1893年复活节后的头一个星期搬迁的。

瓦尔姨父当然没有比切姆家的血统,但他也有些“老爸爸”的特征,因而赢得了外甥女终生的爱戴。为了给花园施肥,他常在周末清扫大路上的马粪。对孩子们来说,他具有姨父的一切优点,用玩具枪打他一下,他保准会躺倒在地,呻吟着:“你杀死我了,畜生。”从星期一到星期六,他忍受着惠灵顿邮局的乏味工作,在音乐中寻找安慰。在城里,他是很受欢迎的歌唱家,总被邀请参加歌剧和清唱剧的演出。凯瑟琳所撰小说《在海湾》中的乔纳森?特罗就是以他为原型,他习惯于以演戏似的滑稽台词同女士说话,例如在花园中的一幕:“喂,乔纳森,”琳达喊道。乔纳森掸去那顶破巴拿马帽上的灰尘,把它按在胸前,一条腿跪下,吻着琳达的手。

“向您致意,美人,向您致意,天上的仙桃!”他的男低音轻轻发出回声,“其他高贵的女士们在哪儿?”

像故事中的斯坦利一样,比切姆觉得瓦尔的滑稽台词令人发窘,哪怕在卡罗里,他也是城里人打扮,常常平整道路,在路上标些记号。

1894年2月21日这一天,全家终于盼来了一个儿子的出生,取名为菜斯利?哈伦,第一个名字意味深长,令人想起那位使这个家庭与艺术产生联系的朋友;后一个名字则是为了纪念那位竭尽全力保住家族商业声誉的叔祖。但是莱斯利这个名字很少用到,人们把它束之高阁,像对待精美的瓷器一样。小时候大家叫他“小男孩”,后来叫他“小伙子”,他的姐姐们则常叫他“小鬼”。

比切姆每天进城,早上走着去,4英里下山路要花去一小时。他喜欢同邻居们比赛,他们通常乘坐9便士一趟的公共马车,一路停好几站。晚上帕特去接他,只有下雨天他才肯乘公共马车。

他现在36岁,已经成为伯拉廷公司的主要合伙人,他是吉尔肉食品公司董事,新西兰蜡烛公司主席,治安法官,而且即将得到其他几个董事职位。

他亲自挑选了另一合伙人加入公司,此人是他的犹太籍朋友,弟纳柯里大道的老邻居,钢铁商华特?纳森。

1895年初,6岁的凯什琳上学了,就读于卡罗里公立小学,同去的还有她姐姐维拉和彻迪以及山谷里所有的孩子——农民、卖牛奶的、驾马车的、小店主、洗衣妇和牙医等人的孩子,他们一起接受“免费普及教育”,根据1877年《教育法案》规定,殖民地所有的孩子,无论白色还是棕色人种,都必须受教育。她算术很好,拼写却很糟。

殖民地的孩子很少进私立学校,比切姆家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当地的小学读书也没有什么不同寻常,当然他们也预见到以后情况将有所改变。在卡罗里还是能见到一些使其他孩子疏远“大房子”的迹象,“大房子”的孩子总穿着浆洗过的围兜,说话腔调特殊。

凯丝现在是家中挂单的人,比维拉和彻迪小得多,又比弟妹们大些。她觉得家里人不怎么宠爱自己,除了奶奶以外。她开始发胖,变得喜怒无常,愤愤不平,有一种使大人感到窘迫的锐利目光,她会用那双敏锐的褐色眼睛凝视着他们,观察着他们,然后再在别人面前把他们毫不留情地评论一番(后来伯特兰?罗素也说过几乎同样的话)。她母亲不爱她,而更喜欢其他几个女儿。

凯丝很爱读书,虽然这对视力有害。她总是就着烛光看书,直到奶奶进屋睡觉。钢丝架眼镜框使她显得更加目光锐利,她也曾竭力想引人注目,八九岁时,在学校获得过英语作文比赛奖。卡罗里小学教过凯瑟琳的老师仍记得“一位胖乎乎、冷静沉着的小姑娘,有着明亮机灵的褐色眼睛,总是那么温顺听话”,她写起来似乎受着某种欲望的驱使,“一开始把思想付诸文字,简直就不能停下笔来”,教师必须加以限制,让她把句子写短些,以符合小学生作文的标准。

1898年,切斯尼沃德租期已满,全家人该回城居住了,但是比切姆同妻子先去了英格兰一趟公事旅行,把孩子们留给戴尔太太和贝尔姨母照看,三个大些的女孩子,维拉、彻迪和凯什琳开始就读于位于桑顿的惠灵顿女子高等小学,等待着全家再次搬往桑顿。

新学校有一份自己的杂志,即《高小记者》,凯什琳立刻不失时机地向它投稿。第一学期结束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埃娜?布莱克》的小文章,署名凯什琳?比切姆,9岁,一位六年级同学为她写了绝妙的按语,那是这位以后将对古老世界文学作出贡献的殖民地作家作品获得的第一篇评论:“这篇由一位刚进我们学校的女孩子所写的小故事,显示了今后将会获得巨大成功的潜力。我们将非常乐意接受低年级同学的来稿。”

这篇故事不过同其他孩子讲述的“所度过的最愉快的假日”一样,将背景设置于英格兰中产阶级之中,自信地着意于描写室内室外气氛,这一点后来成为她作品特征之一,倚窗而立的姿态描写在这儿也值得注意。

“噢,母亲,还在下雨,你又不让我出去。”

说话的是一个女孩子,看上去10岁左右,她站在一个陈设讲究的房间内,从一扇大凸形窗向外眺望。

“不,亲爱的埃娜,”母亲说,“你有些感冒,我不想让它加重。”

这时开饭铃响了,她们走进饭厅。吃饭时,女仆拿着信件进来。。1898年11月,全家人在弟纳柯里大道25号团聚,住宅位于高处,俯瞰着港口,是一所漆成白色的长方形大房子,四周是细柱支撑的游廊和阳台,凯?曼斯菲尔德在《日记》中描述了“露台和水泥台阶,维多利亚式的大门,送货大门以及一对巨大的从未使用过的旧铁门。”住宅似乎恰好适合殖民地“福尔赛世家”①居住,然而弟纳柯里大道的那一带好坏混杂,最令人尴尬的是比切姆自己的洗衣妇就住在篱笆那边的“茅屋”里,再过去住着一户“有无数孩子的穷人家,这家花园里扔满了空果酱盒,旧平底锅和没有盖子的铁壶。”这不是首都那些门第古老的家庭居住的地方,再说比切姆也不属于那种家庭。

25号与众不同的是它的规模以及处于地质断层上居高临下的位置,东面有廊柱的阳台俯视港口,然而在另一个方向,道路下面却可看见人们简陋木屋锈蚀的屋顶,这些木屋位于潮湿的洼地,终年不见阳光。下层人的生活不仅一览无遗,而且日夜都能听到。后来凯?曼斯菲尔德的故事《园会》就是①“福尔赛世家”,英国20世纪初小说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小说《福尔赛世家》中的家族,是那个时期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译注以这所房子为背景,故事中社会不同阶层因同情和负疚感而得到沟通。事实上,凯什琳为《高小杂志》写的下一篇故事《幸福的圣诞夜》的主题就是富人对穷人欠下的债务。

真是巧得很,凯什琳发表第一篇作品时,另一“霍恩赛街诗人”的后代也刚刚为世人所知,那就是他父亲的表姐梅?比切姆,如今是冯?阿宁姆伯爵夫人。

《伊莉莎白和她的德国花园》也是那年9月发表的,此书以揶揄的笔调描绘了德国的美好生活,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乐趣。哈罗和安妮很可能从伦敦带了一本书回来,显然他们一点也没疑心到作者的真实身份,离开英国回新西兰前还同她的父母亲在肯特②呆了一段时间,知道她浪漫的婚姻和她在德国豪华的住宅;此时,那本书已闻名天下。到了1899年5月,麦克米兰公司已宣布此书第22次再版。

目前凯什琳还只是个不引人注目的孩子,照片上是一个严肃的小胖子,同两位姐姐穿着一模一样,而两位姐姐看上去要自在得多。她不大说话,总爱生气,而且还爱撒些小谎。她很少向大人诉说心事,被人问及将来时,她总是回答:“我要当作家,”而人们总是大笑。在学校她只有一个知心朋友。

这位知心朋友是玛丽安?罗迪克,加拿大人,是独生女,她与凯什琳的父母亲一起渡过太平洋,因此遇见凯什琳时还没有别的朋友。罗迪克小姐写下了她们短暂会面的情形,她记得哈尔?比切姆在檀香山海岸大步走着,头戴礼帽,拿着一把收起的雨伞,他妻子是一位“无精打采”的女人,在惠灵顿码头一见到她第三个女儿时就说:“啊,凯什琳,你还是那么胖。”

1898年底,玛丽安同比切姆一家去库克海峡岛湾别墅,度过一个真正新西兰式的圣诞节:水桶和铲子,晒斑和香橼,牧人馅饼和布丁,装在绿绒布盒内的银质顶针,上面刻着“爱你,玛丽安。”一个很热的日子,r。j。西顿先生像圣诞老人似地出现了,他是新西兰总理,给哈尔带来了一生中最贵重的圣诞礼物:西顿政府最近挽救了濒临破产的新西兰银行,需要一些稳妥的人负责银行事务。《往事与追忆》中谦逊地记载着:“1898年12月,我有幸成为政府部门董事之一。”

这次任命比切姆为银行总裁使他成为除政府外,殖民地金融事务方面最有权势的人物,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仍是“生意人”,惠灵顿俱乐部的绅士们从没有忽略这一点。然而,他现在才刚刚度过40岁生日,便已取得了决定终身的成就。

凯什琳同玛丽安?罗迪克成为“生死之交”,共同分享小学生的秘密,写些诗,在花园里发现了一条遭了魔法的飞龙。然而遥远的神话很快就消失在新西兰童年的现实中,消失在阳光、海洋和丛林里。下一个圣诞节,比切姆家有了自己新的避暑地,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