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棠春-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扔掉暖玉佩,开始用手挖掘泥土。十指灼痛,也不再管。
  从不深的泥土里,挖出了三个刺绣得很丑陋的锦囊。
  他痴痴地捧起三个锦囊,爱不释手。尽管手工粗劣,他还是很珍惜。
  因为,这是沉冤留给他的三件礼物。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第一个锦囊,里面有一缕用红线捆绑的青丝,还有一张信笺。
  “半生为君故,赋得海棠春。尽一生委婉,断了尘世缘”。
  半生为君故,赋得海棠春。
  活了大半生都是因为他的缘故,才能等到如春的海棠绽放,为它赋诗一首。
  尽一生委婉,断了尘世缘。
  她用尽一生去爱、去恨,到头来都只是委婉的一场梦。梦醒了,尘世间的缘都该斩断。她的结局,赋予了天机,赋予在她的名字上——段沉冤,断尘缘。
  他强抑着心头的一抹震痛,打开了第二个锦囊,独留一张信笺。
  “尔月跟随我多年,我不忍留她一人于深宫。若你有意,请放她自由”。
  心头空留一处角落,缺了那抹红色人影,再不完整。
  把最后一个锦囊打开,他的眼泪已经融化了信笺上的娟秀字迹。
  锦囊里存留了几片干燥的海棠花瓣,其中一片海棠花上题字“三十年之约,相忘江湖”。
  霎时,心底里的狂风作起了雨雪沧澜,他的心浮浮沉沉,宛若被虫子啃噬了,空余一袭冷漠的愁涩。他收好三个锦囊,长吁一声,眼泪顺着眼角垂下。
  ……
  二公子决定把沉冤所有的丹青图烧毁,长孙无忌立即阻挠。
  他求二公子,留一幅丹青给他。
  二公子叹了叹气,遂他。
  他感激涕零,连忙从木箱子找出他、俨儿还有沉冤的丹青。找到了,他当作是沉冤送给他的宝物,爱怜珍惜。
  二公子的手里握着那幅既属于自己、也属于沉冤的丹青图,看着那熊熊烈焰里的丹青逐一被烧毁,他的心永远地沉寂海底,不再无风起浪。
  不久,长孙无忌请二公子将俨儿过继给段志玄为子,再从师于自己。
  二公子允了他,将俨儿入段志玄家族宗谱,是为段俨。后收其为外甥,婚配于已册封为文安郡主的婵媛。
  约莫十日后,二公子将段俨送出了皇宫,将婵媛交给阴妃抚养。未几,他命人将坐飞阁和听蝉斋拆毁。
  贞观三年,十二月底,守岁之日。
  二公子决意在这天放尔月出宫。
  尔月在显德殿觐见二公子,言道自己不愿出宫,希望能留在宫里。
  二公子说明此乃沉冤之求,而他也愿意放尔月自由。
  尔月只是摇头,始终说“奴婢不会离开皇宫的”。
  贞观四年,庚寅,四月。
  阴世师之女阴贤妃因病去世。
  到了五月时,二公子突然以“加封”之名,封阴氏为德妃,称之阴德妃。
  而这位全新的阴德妃,则是——左尔月。
  她以陛下妃嫔之名留在宫里,继续完成沉冤的愿望,陪伴在二公子身边,同时照顾她妹妹的儿子和婵媛。
  贞观九年,乙未,五月。
  太上皇薨逝,享年七十岁。
  晚年的李渊整日郁郁寡欢,沉迷于琵琶弹奏之中。他临死前,只求薄葬。
  但二公子要求厚葬,并依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陵之规制修筑献陵。
  十月,入葬。
  上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为高祖。
  贞观十年,丙申。
  长孙皇后永世长辞,时年三十六岁。
  于十一月入葬昭陵地宫,谥曰“文德”。
  二公子曾在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时而望入昭陵地宫的方向,时而却望去北麓庑廊外十五里的地方,声声叹息,隐隐含泪。后来魏征婉谏,二公子方作罢,不再做此等有失皇帝威严的事情。
  对于失去半生协助自己的伴侣,他感到无助彷徨、痛不欲生,却也曾经答应过那个人儿,要好好地活下去,做一个好皇帝,开创太平盛世。
  从此以后,二公子再无册立皇后。
  贞观十三年,已亥,正月。
  二公子为文德皇后凭吊三年后,颁布懿旨,令段俨与文安郡主成婚。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把有关段俨身世的秘密告诉了这对小夫妻。
  其实他食言了。
  段俨的弱冠之礼已过,他却偏偏选择在此时把真相说出来,不晓得他是故意的,还是想戏弄一下这对可怜的小夫妻。
  当段俨知道了所有真相后,先是抱头痛哭了一场,后详细地询问长孙无忌。
  沉冤之死,他们昔年还很年幼,不懂生死为何。只是知道“娘去云游四海”了,如今想来徒添笑意罢了。
  不过,段俨由心感激沉冤为自己做的一切,但再也不能把“感激”二字告诉她。
  贞观十七年,癸卯,二月廿八日。
  二公子命人修葺太极宫三清殿,在隔壁建起了一座名曰“凌烟阁”的阁楼。
  他“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了怀念曾经与他打天下的功臣,干脆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褚遂良题笔忆述,画像皆真人大小。其中,就有一个名为“段沉冤勋授宣威将军、轻车都尉”的画像。
  阎立本将二十四位功臣画像陈列在凌烟阁中,阁中内进,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功高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均为其他功臣。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面北而立,以示为臣之礼。
  二十四功臣为首者,乃是居功至伟的赵国公长孙无忌。他乃天横贵胄,却英冠人杰。勇冠第一,当之无愧。
  接着,河间元王李孝恭、莱国成公杜如晦、郑国文贞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
  鄂国公尉迟恭挥鞭夺槊,忠贞仁勇。功臣列七,锐不可当。
  卫国公李靖平定江南,驱逐北漠。卫公问对,后人敬仰。
  绕过宋国公萧瑀的画像,就是褒忠壮公段志玄。他治军严谨,忠心为主。临危不惧,亚夫将军。
  夔国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勋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瑾……
  卢国公程咬金义气当头,堪比关羽。骁勇虎臣,铁骨汉子。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世勣……
  宣威将军段沉冤外淳内诡,奇阵克敌。巾帼女杰,平阳天下。
  此时的二公子已非公子,只是个年迈老者。他开始追忆往事,回想金戈铁马、戎马倥偬的岁月,也忆起似水柔情、天真烂漫的时光。他时常怀旧,凌烟阁内的功臣如今年迈的年迈,辞世的辞世。虽然还剩余寥寥几人,但他还是这么孤独。
  时光荏苒,风月蹉跎。
  三清殿楼顶,长孙无忌坐在栏杆上。他手里捧着一幅丹青,就像捧着掌上明珠。
  想他这个老头儿,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像个小孩那样攀栏杆。
  他静静地看向斜对面的凌烟阁内,看着二公子。
  二公子在凌烟阁里从头至尾地走了一遍,往复再走。直到,他驻足在第二十四幅画像。他的神情凝伫在画像的前面,看着画中之人,不禁无语凝噎。
  红衫佳人,飒爽英姿。
  长孙无忌流泪,寂静欢喜。
  相对皆白头,爱恨亦奈何。
  平静心情后,他立即召来阎立本,让他瞧瞧第二十四幅画像。
  阎立本看了之后,一下子哭了出来,以为自己得罪了皇帝,也以为自己做错了事让皇帝感触伤怀。
  二公子不说甚,让他莫哭。其后,留下了一句话。“撤下来罢,朕不想她的姿容受人亵渎。”
  阎立本问道:“该替换何人呢?”
  二公子叹息数声,“叔宝罢。”
  胡壮公秦琼勇武英材,谦逊清迈。金枪英雄,日月玄甲。
  至此,秦琼正式成为了凌烟阁的第二十四位功臣。
  后来二公子将自己一直收藏着的丹青给了阎立本,让他携好沉冤的功臣画像放置稳妥。
  阎立本将沉冤的丹青和画像收好,搁置在桌案上卷卷画卷之上,时常来此擦拭,追思佳人之容。
  长孙无忌擦干眼泪,笑盈盈地打开手中的丹青。
  他,沉冤,俨儿,都变了。
  她不在了。
  俨儿长大了,早就离开他的羽翼,自由飞翔。
  他时常来三清殿追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青年到老头,从面容亮堂堂到头白皱纹多,依然如故,一直不变。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他“噗嗤”一笑,激出了眼泪。指腹抚摸着丹青中的人儿,音容笑貌依然在。
  君不一定指的是男人,还可以是女子。
  我为了你一直默默不语,没想过到了最后你还是没有听到我心里面的话。
  就这样罢。
  我欠了你一个“一辈子”,现在我的命很长,我想慢慢还给你。
  沉冤,你愿意么?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番外: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贞观十九年,乙巳,某年某月。
  文安郡主殁于郡主府,时年二十三岁。
  郡主死后,郡马段俨不知去向。
  有人说,他因妻子之死,疯疯癫癫地投湖自尽;有人说,他被段志玄暂时关押,以免他做伤害自己的事情。
  众说纷纭,不知所谓。
  随而不久,一个名唤张文仲的人,以郡马段俨的简疏进宫面圣。
  二公子看见他时,不由一惊。
  张文仲,当年峨眉山的小童,江夷。
  张文仲言道,他是受了段俨的拜托,前来医治二公子的气疾。
  二公子虽不晓得段俨的去处,不过也十分感激他为自己做的事。
  贞观二十三年,已酉,七月。
  二公子在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驾崩,终年五十二岁。
  他是唇边带笑离开人世的,嘴里喃喃说着“还差十年已矣”。
  无人听得懂他的话,也无人知道他想表达甚。
  前前后后,正好二十年。
  二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