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公,查清楚了。”一名心腹属下拱手说道,“这两个妓女在我们攻打徐州之前就到了,是和几个书生一起来的,住在余家的积善堂里……”
“那些大户开始搬东西了?”
“是。他们得到国公来户部山的消息,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会,请两妓出面拖住国公,现在正在把家中值钱物件收拾起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是那样的人吗?”王笑冷哼一声,问道:“柳岚山押来了吗?”
“押来了……”
柳岚山眯着眼,望向远处李香君、顾横波的身影,心中感触良多。
曾几何时,自己还在秦淮河上泛舟清谈,妙歌曼舞,吟诗作赋……转眼间已成阶下囚。
如今心境,唯有南唐李后主能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难怪朋友同僚一听要北伐都是摇头不已,当时自己骂他们留恋安乐乡,现在看来,他们都在嘲笑自己这个大蠢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认得她们?”
——让人讨厌的王笑又来审问自己了。
柳岚山淡漠地应道:“歌姬奉为上宾,志士屈于牢笼,此国事之悲哀。”
王笑无所谓地笑了笑:“人家是百姓,我还能把她们也捉起来不成?你不一样,你是叛臣。”
“你才是叛臣。”
“说说吧,李香君为何来徐州?你应该知道。”
柳岚山一愣。
他确实知道一些,也确实也很想说。
“李香君空有一副绝美皮囊,一身才气,本道是个玲珑心思,却是个瞎了眼的蠢女子,那复社侯方域算什么东西,竟也值得她倾心相许?呸!”
“哦?”
王笑颇感兴趣,这柳岚山今天一开口就气急败坏了。
“复社侯方域又是谁?”
柳岚山一愣,下意识问道:“你竟不知侯方域?”
这么一说,王笑想了起来。
还以为是哪里来了一个‘复社侯’方域,原来是侯方域。
《桃花扇》还是听说过的……李香君,侯方域,呵,历史变迁,为何这两人还能凑到一起?
“侯方域可是士族出身?”
“本是书香士族,其远祖落罪被充军到了商丘,再后来他祖父争气,两榜进士,官至太常寺卿。他爹任过兵部右侍郎,总督七镇军务围剿过唐中元,兵败,又到南京任户部尚书,今年辞官了,呵,他不是首辅大人的对手。”
“怪不得。”王笑点点头,看来哪怕世事变迁,这种士族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流传下来。
读书还是有用的。
“李香君的身世呢?”
“呵,无知……李香君家是苏州阊门大户,其父也是东林党人,家道中落才坠入风尘。”柳岚山鄙视地看着王笑,道:“秦淮名妓中能出头的多是官宦人家出身,董小宛是苏绣世家、卞氏姐妹原也是官宦人家。”
王笑又道:“说说复社。”
“复社是不过只是一群高谈阔论之悲,自诩东林正统,其实食古不化,我深鄙之!”柳岚山面露不屑之色,冷道:“这些人称要‘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故名‘复社’,表面上揣摩八股、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其实联络四方、结党营私,意图控制朝野,实首辅大人心腹大患……”
说到这里,柳岚山忽然住嘴,闭口不言。
王笑淡淡道:“又不是什么机密,你不说我也能知道。说不说对我差别不大,对你差别却不一样。”
“虽然首辅大人才是东林正统,但到了江南以后,为了维持朝局,难免要触动江南地方的利益。复社之人,多出自江南大族,背后是江南士族、地主、商贾,处处与首辅大人作对。
先帝登基之初,云间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等十余社一起组成复社,其成员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至今已十余年,从之者几万余人,祸乱朝堂。
不仅是复社,朝中又有阉党、军阀,甚至南北两派之争叫嚣尘上……若非如此,我们早就收拾了江北四地的蠹虫,岂能败在你手上?”
——再强调一下,复社虽然江南本地的文化人多,但我柳岚山还是看不起他们。治他们要时间而已。
接着,柳岚山又说了半天。
他是文化人,各种内幕张口就来。不像锦衣卫打听江南情报很多时候都是“那群文人又聚会了,听不懂在说什么。”
复社成员很杂,其中还有一些人主张政治改革,追求民主自由思想……这倒让王笑有些惊讶。
“说说侯方域,他来徐州做什么?”
柳岚山道:“屡次落第的迂阔书生,也配让我提他?复社四子当中,我最鄙他与冒襄,乡试都考不中的废物,也敢妄称江南才子魁首。呸!”
王笑道:“你嫉妒他。”
“我没有!我这样的年少进士嫉妒他?你放屁!是李香君瞎了眼!论文章,他华藻过甚,不过是金玉其外。至于诗词……那不过是小道。我修的是治国之道、行兵之法,不屑为之而已。至于人品相貌,我何处输他?!”
“我虽还未见他,听你这话,觉得你处处输他。”
柳岚山大怒,脸色涨得通红。
“侯方域名气虽大,全赖李香君托衬而已。他替李香君作传,自夸李香君从此除他之外,不再给别人弹《琵琶记》,一时名声大噪。今日之事便是明证,若无李香君,你能向我问他?一个秀才,你向我问他?”
王笑心想,你看你,把人家千古佳话说得这么……
“你不必激动。”
柳岚山更激动了,愤愤道:“我与家中妻子伉俪情深,成婚后发誓绝不纳妾。偏那李香君心高气傲,被侯方域花言巧语骗了,说要娶她为妻,呵,尚书之子,娶她?放他当了入幕之宾,等被带离京城,还不是一顶小轿半夜抬进门了事,这等把戏,我柳岚山不屑为之!”
骂完,他犹自心气不平,冷笑道:“跳梁小丑,也敢帮沈保联络孟世威,妄想对付首辅大人,清君侧?他也配?当时我便该劝首辅杀了……”
话音未了,柳岚山停了停,接着又是讥笑一声。
“明白了?”
王笑道:“早明白了。”
“他蠢吧?背后的利益关系都看不明白,也敢来找你,呵。”柳岚山摇头不已,“你要怎么做?”
“我审你,又不是你审我……”
第851章 清君侧(求月票求订阅)
傍晚时分,户部山积善堂的一间屋子里。
三十余岁的书生沉吟着,敲着桌子说了一句话。
“朝宗,我近日忽然想到了东汉末年何进引董卓驻关中一事,你对此怎么看?”
说话的书生叫冒襄,字辟疆。他出身南直隶如皋县的望族,其父官致按察司副使。
冒襄相貌十分英俊,浑身上下有股洒脱隽永之气,举止温文尔雅,气质超凡出群。
与他对谈的青年书生比他略小几岁,叫侯方域,字朝宗,是已致仕的户部尚书之子。
侯方域也是相貌堂堂,翩然佳公子模样。
“冒兄想说什么我自是知道。但,王笑与董卓不同,我们与何进更不同。”侯方域道。
他说话时忍不住又向门外看了一眼,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冒襄道:“人不同,道理却相通,乱世强者为雄、兵者为王。方以智劝我们引王笑入南京,这是干戈倒拿,将柄端递给别人,一旦功决不成,你我便成乱恶之台阶。”
侯方域道:“当年何进是大将军,掌握兵权,引董卓诛十常侍确实是不智。但如今我们是什么人?只是未中第的书生耳。
反观郑元化、应思节又是什么人?手握重权,欺压幼主,倒行逆施,使江南民不聊生!若不引王笑清君侧、诛权臣,我们便任他们一直把持朝政?或者眼看冲突再起,战乱席卷江南?”
冒襄嗤笑一声,道:“驱虎吞狼,不智也。”
“事到如今,已无路可走。徐州这一战死了多少人你也知道,大家都是楚朝臣民,本该合力抗虏,如今……生黎何辜?
郑元化趁火打劫在先,误的却是陛下。现在山东已有消息传出,齐王有称帝之意,一旦他与王笑造反,祸起萧墙之内,国必亡矣!
还有江南官气……烂透了啊,郑党敲骨吸髓、搜括民财以奉骄兵悍将抵挡王笑,若再不扫除这些奸邪,局势必愈演愈烈!”
侯方域说着长叹一声,开口又念了一句诗:“一年血比五年税,今岁监追来岁银。可怜卖得贫儿女,不饱奸胥一夕荤……江南如有大病,急需猛药,我愿作引。”
他这边声声动情,冒襄却是好整以暇饮了一杯茶。
“朝宗,你实话和我说一句。”冒襄缓缓道:“想要清君侧,你是出于一片公心,还是为了……个人的前程。”
“你我相交多年,你便是这样看我的?”侯方域不可置信。
“我信你,但我不信沈次辅。”
侯方域道:“我们本就不是为了沈次辅,方兄与陈兄都说了,等除掉了郑元化,我们让沈与王相斗,只等天子亲政。”
“幼稚。”冒襄道:“除郑元化之后,放眼楚朝,谁还能与王笑兵力相抗?”
“武昌还有镇南侯孟世威,福建还有南安侯郑芝龙,天下间还有我楚朝万万将士!”侯方域道:“除了北江四镇,我们还有六省总督,每省兵力都只比王笑略逊。只等扫除奸党,让朝廷再无党派、再无南北之争,上下一心,何愁不能北复?”
“那我们与郑元化有何区别?奉养骄兵悍将、内斗。做来做去都只是这些。上下一心?空想。”
“那你说怎么办?”侯方域问道。
冒襄苦涩一笑,道:“我能有什么主意?我又不像方以智和陈慧生,早早入仕为官。”
“你既无主意,为何每每说方兄的提议不好?”侯方域问道。
说完,他眉头一皱,补充道:“当此乱世,我辈当奋不顾身。若前怕狼后怕虎,何日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