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在水里挣扎过、呛过水,才能学会游泳。
李笠走在洛水畔,皇子们垂头丧气的跟着,他忽然停下脚步,指着眼前流淌的河水,问:
“曹魏时,高平陵之变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皇子们点点头,虽然他们现在不到十岁,但是父亲会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事件,以此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李笠继续说:“辅政宗室曹爽,携少帝去祭扫高平陵,离开洛阳,结果老迈的司马懿,忽然发难,控制了京城,有不少士族追随左右。”
“其中,还有蒋济等数朝元老,在城外的曹爽进退两难,于是司马懿便指洛水发誓,说只要曹爽投降认罪,便可全身而退,朝廷不会赶尽杀绝。”
“德高望重的蒋济等人,还给司马懿做保,而蒋济,还和曹爽之父曹真关系极好,曹爽便放弃抵抗,结果没多久,被夷三族。”
“朝廷重臣当众发誓,又有声望极高的元老做保,这样的誓言,都可以随便违反,你们觉得,世间还有什么诺言,是不可以违反的?”
皇子们默默点头,历史人物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而父亲的食言,对他们心理的震撼,真是刻骨铭心。
李笠再次提起这个故事,因为有方才食言的“预热”,所以皇子们现在听起来,别有一番感触。
“还有,不要轻易给人做保,除非,你有能力维持这个约定,确保约定双方不敢违约、违诺,不然,你们就是被人耍弄的傻子!”
李笠为了教育儿子,真是煞费苦心,见儿子们失魂落魄的样子,再次强调:
“你们永远都要记住,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
“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第一百七十六章现实(续)
凌晨,天将亮,洛阳北,邙山上,李笠忍着打哈欠的冲动,用千里镜看着西面。
隐约看到,邙山以西,模模糊糊的旷野里,有大片黑影在移动。
那当然不是云,而是骑马移动的军队,往邙山而来。
李笠放下千里镜,看看左右,见大量兵卒席地而睡、枕戈待旦,于是看向东方。
东方,地平线上隐约泛白。
他看向南方,邙山南麓,金墉城以及洛阳城内,有零星灯火闪烁。
再看看怀表,现在是凌晨五点五十分。
“起来了,起来了!!”
“敌人来了,赶紧起来!”
呼喊声响起,此起彼伏,那是许多军士在督促各自队伍的兵卒起来,准备迎战。
李笠和几位武官虽然身处其间,但却一言不发,如同观众一般,看着这些兵卒收拾卧具、啃干粮,准备作战。
因为“西贼”来了。
旁边,段韶看着眼前一片备战情形,忽然有些恍惚,仿佛时间倒转,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那一场东、西集团之间的大决战——邙山之役。
而他,就是这场大战的亲历者,以及此次演习的“编剧”之一。
那年,他表弟高澄,强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的夫人李氏未遂,在北豫州治所虎牢的高仲密得知后大怒,很快便叛逃关中。
于是,虎牢落入西贼之手,随后东西双方围绕洛阳爆发战争。
段韶当时也带兵参战,而现在
还是在邙山上,还是在凌晨,还是“己方”居高临下,“西贼”漏夜奔袭,于凌晨时分,进攻邙山己方阵地。
往事浮现,一个个熟悉而又有些模糊的样貌,在他眼前不断闪过。
段韶有些恍惚,李笠则在回忆“剧情”。
三十多年前,东西魏围绕洛阳爆发战争,这就是他和梁森当年卷入的大战,当然,他俩当时不过是西魏大军中不起眼的两条小鱼而已。
这场大战一波三折,战局不断变化,可谓反转之后又反转,双方都曾经有机会大胜,“剧情”之跌宕起伏,让人只觉难以置信。
所以,这是极好的战例,可以让军校生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意外因素导致的胜负逆转。
李笠仔细研究过这次大战,加上参战双方有不少将领如今还建在,甚至还有段韶这样当初亲历战争的高级将领在,所以,这场战争的各个细节,如今都整理得清清楚楚。
现在,参加演习的红蓝两军,分别模拟东魏军、西魏军,军校生们担任各级将领,按照“剧本”,重现这场大战。
但是,细节部分,参演的军校生并不知道,甚至许多人不清楚这场大战的各种波折。
如此一来,才能有“惊喜”。
李笠想着惊喜,很快想到这场大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战。
西魏军主帅宇文泰派精锐突袭邙山,因为东魏主帅高欢率军据守邙山,占领了这块高地,并护着北面黄河岸边的黄河浮桥。
西魏的精锐突击战术很有效,一番血战后把高欢的军阵打崩,然后追杀落荒而逃的高欢。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什么的,追击的西魏骑兵没带箭,只能硬追,高欢就要被追上时,段韶策马冲过来,接连以骑射射倒追兵,保得高欢逃过一劫。
李笠想到这里,瞥了一眼身边的段韶,三十年过去,当年勇猛的大将,如今已经老了。
高欢当时被打得落荒而逃,但没多久,东魏猛将彭乐率骑兵击破西魏军大营,追得西魏主帅宇文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一天之内,两军最高统帅都落得被人追杀的处境。
据说宇文泰是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劝得彭乐手下留情。
于是彭乐带着缴获的大量金银珠宝返回,还画蛇添足说他没有故意放走宇文泰,气得高欢要吐血。
这一战,双方都有机会击杀对方主帅,却都错过了,不过西魏是打了败仗。
第二阶段,鏖战。
没多久,东西两军再次决战,但是战前,东魏这边有一个兵卒因为擅自杀驴被处罚,一怒之下跑到西魏那边,把主帅高欢所在位置透露出来。
于是开战后,宇文泰调集各部兵马迂回,侧击高欢所在中军,得手。
东魏军的中军溃败,高欢再次落荒而逃,随从伤亡殆尽,却又再次侥幸逃生,并很快调集友军,卷土重来。
未能击杀敌军主帅的西魏军,此刻正在全力进攻,面对东魏军的反扑,力有未逮,最后被打崩。
胜负逆转。
这次,西魏军真的被打崩了,兵败如山倒,据说丢弃的辎重、兵仗绵延数十里,死了很多人。
李笠和梁森当时所属西魏兵马,并未参与邙山主战场的决战,而是作为偏师,在洛阳南面伊水流域掣肘东魏军。
西魏军全线崩溃之后,李笠和梁森这两条小鱼,在惊涛骇浪中拼命跑,逃过一劫,并有了“奇遇”。
第三阶段,追击。
西魏军惨败,阵亡、被俘、投降的人有很多,高欢想要乘胜追击,直取关中,但东魏诸将的表现却忽然保守起来。
许多人不赞成追击,说什么“将士疲惫不堪”、“穷寇勿追”、“开春草木凋零,一路追过去,马匹没得草吃,跑不动”。
于是,高欢便试探性的派一些兵马去追击,追到陕州弘农(恒农),被守将王思政以空城计吓退,东魏的追击宣告结束。
宇文泰回到长安后,鉴于己方损失掺重,许多善战的将士伤亡殆尽,这么下去迟早要完,于是改革军制,行府兵制,重建军队。
这就是当年的邙山大战,因为过程多有曲折,所以适合用来做战例,让军校生们体会一下,一场大决战打起来有多累。
演习的流程,严格按照当年的战斗过程来“重演”,双方的排兵布阵、行军、各时间节点,都要和当初的战斗一致。
但是,两军厮杀怎么模拟?不可能真的让将士们拿兵器对砍、对射。
若没有“交锋”,这种演习和大型团体操有何区别?
所以演习规则里,对两军交锋的“设定”是各种类型的比武:
譬如,交战双方,各部都要一对一选人比武,有个人赛,有团体赛(三到五人一组),比赛结果,计入考核成绩。
但不影响“剧情”的走向,时间节点到了以后,该败退的败退,该追击的追击。
如此一来,参加演习的军队,以及将士们,都能得到极大地锻炼,这锻炼即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不知不觉,旭日东升,邙山上的交锋,已经分出结果:
东魏军(红军)溃散,西魏军(蓝军)开始追击“敌军主帅高欢”。
于是,考核项目开始:一人一骑,箭三支,在规定时间、规定路段内(长度限定),射移动靶三个,必须全中。
这就是段韶当年的战绩,现在,成了楚军演习时的考核科目。
头发已经开始发白的当事人段韶,看着似曾相识的地形,看着一个个“东魏大将”以骑射“救主”,再次恍惚起来。
三十多年前,他在这里救下了姨父高欢,那时还没有齐国。
现在,齐国灭亡了,他还活着,可以说,亲眼看着齐国建立,又看着齐国灭亡。
往事和现实掺杂在一起,却已经物是人非。
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第一百七十七章人才
入夜,洛阳城内各军营里火光闪烁,时不时有歌声响起,随着夜风,飘入李笠的耳朵中。
他放下笔,身子后仰,靠着椅子的靠背,侧耳倾听起来。
因为行辕距离军营很近,而歌声来自于无数人的合唱,所以他能勉强听清楚歌词: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这是梁国乐府“汇编”的鼓角横吹曲《琅琊王》,为乐府诗歌之一。
说的是主人公新得一把五尺宝刀,悬挂于房梁中柱,整日爱不释手,反复抚摩,对宝刀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对十五岁女郎的爱。
“来一首,来一首!!”
呼喊声起,那是唱完《琅琊王》的队伍,向歌赛对手发出挑